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李子柒茶文化视频为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敏
《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773-779,共7页
随着新时期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海外,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使用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对在海外文化传播中受到高度关注的李子柒的茶文化视频进行解读,发现其利用图像、符号、声音及颜色等多种模态手段映射中...
随着新时期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海外,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使用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对在海外文化传播中受到高度关注的李子柒的茶文化视频进行解读,发现其利用图像、符号、声音及颜色等多种模态手段映射中国茶文化的物质、行为及精神等三个层面,制造出包含丰富隐转喻的中国茶文化影像景观。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出三方面建议:在传播内容上,积极挖掘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因素,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在传播手段上,根据海外受众情况使用更多的非语言模态,消除跨文化传播障碍;在传播角度上,从传播视角上建立多元的跨文化传播关系,借助情感机制激发对茶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
隐喻
转喻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穷人》作为文学传记的主观时间与转型空间
被引量:
1
2
作者
万海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4-117,共14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体小说《穷人》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文学传记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记忆,文学传记兼具真实性与虚构性,两者在《穷人》中相得益彰。《穷人》的文学传记性与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穷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体小说《穷人》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文学传记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记忆,文学传记兼具真实性与虚构性,两者在《穷人》中相得益彰。《穷人》的文学传记性与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穷人》中的时间体现为流动与停滞并存的绝对主观性特点,空间体现为社会变动时期特有的转型性特点,这也是书信体小说主体性建构意识的艺术反映。在《穷人》中,田园诗时空体瓦解,现代主体性时空重构,这种现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传性形成了某种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穷人
文学传记
主观时间
转型空间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李子柒茶文化视频为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敏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773-779,共7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0年卓越研究项目(02011903820162)。
文摘
随着新时期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海外,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使用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对在海外文化传播中受到高度关注的李子柒的茶文化视频进行解读,发现其利用图像、符号、声音及颜色等多种模态手段映射中国茶文化的物质、行为及精神等三个层面,制造出包含丰富隐转喻的中国茶文化影像景观。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出三方面建议:在传播内容上,积极挖掘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因素,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在传播手段上,根据海外受众情况使用更多的非语言模态,消除跨文化传播障碍;在传播角度上,从传播视角上建立多元的跨文化传播关系,借助情感机制激发对茶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
茶文化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
隐喻
转喻
跨文化传播
Keywords
Tea culture
Multimodal cogn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Metaphor
Metonym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穷人》作为文学传记的主观时间与转型空间
被引量:
1
2
作者
万海松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
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4-117,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文本研究”(项目编号:19BWW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体小说《穷人》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文学传记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记忆,文学传记兼具真实性与虚构性,两者在《穷人》中相得益彰。《穷人》的文学传记性与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穷人》中的时间体现为流动与停滞并存的绝对主观性特点,空间体现为社会变动时期特有的转型性特点,这也是书信体小说主体性建构意识的艺术反映。在《穷人》中,田园诗时空体瓦解,现代主体性时空重构,这种现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传性形成了某种同构。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穷人
文学传记
主观时间
转型空间
主体性建构
Keywords
Dostoevsky
Poor Folk
literary biography
subjective time
transformation space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模态认知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李子柒茶文化视频为例
陈敏
《茶叶通讯》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穷人》作为文学传记的主观时间与转型空间
万海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