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具理性下的改革悖论——以中国古代考课制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若凡 柴宝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3,215,216,共12页
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功绩赏罚、品绩结合、行能为先、岁月序迁、由上而定五个阶段,呈现出“改革悖论”的现象。时间维度上,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间呈背向逻辑,制度的结构与程序越是完善,其在运行过程中的... 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功绩赏罚、品绩结合、行能为先、岁月序迁、由上而定五个阶段,呈现出“改革悖论”的现象。时间维度上,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间呈背向逻辑,制度的结构与程序越是完善,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制度效能越会降低,直至完全趋于僵化。文章立足于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下的工具理性视角,分别从考课制度运行过程中君主的行为逻辑、文官的行为逻辑与君臣间关系的逻辑三个角度加以阐释,探索“改革悖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从而为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课制度 改革悖论 工具理性 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解释的知识论再访——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柴宝勇 石春林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各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认识和趋向“现代”的重要载体。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又在理论文本和制度文本两个层面上推动了现代化;但这种先在的“现代”解释一旦发生扩散,其解释力和适用性就会大幅下降。对... 哲学社会科学是各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认识和趋向“现代”的重要载体。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又在理论文本和制度文本两个层面上推动了现代化;但这种先在的“现代”解释一旦发生扩散,其解释力和适用性就会大幅下降。对于既已实践出自身现代化路径的中国而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一般非西方文明的“现代”解释,应更强调其实践性而非工具性;中国式现代化呼吁更具解释力的“现代”中国知识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知识论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的政策性及其识别 被引量:4
3
作者 柴宝勇 石春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102,共13页
党内法规基本属性的二重性是党内法规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党政体制中,规范体系、权力运行体系和政权结构体系以一种特殊的连结形式存在着,党内法规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范化的产物,是这种连结的核心与关键。在党政体制框架下观察党... 党内法规基本属性的二重性是党内法规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党政体制中,规范体系、权力运行体系和政权结构体系以一种特殊的连结形式存在着,党内法规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范化的产物,是这种连结的核心与关键。在党政体制框架下观察党内法规二重性,可以发现作为内部规范的党内法规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而肩负的国家建设职能转化成了党政体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更多依靠效力发挥作用的党内法规更倾向于法属性;而更多依靠影响力发挥作用和功能的党内法规则倾向于政策性。此外,可以在执行层面按照效力—影响力标准区分四种不同的党内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公共政策 政策性 效力—影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