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继焦
党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共10页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qu...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研究
分离说
配套说
弗里德曼
民间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商及其所建立的全国市场体系:超越施坚雅的“区域市场观”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继焦
侯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近年来,美国学者施坚雅教授提出的有关理论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一方面,一些中国学者运用其理论对中国各地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有的学者对其理论提出了质疑。本文针对施坚雅的重要理论之一"区域市场观&qu...
近年来,美国学者施坚雅教授提出的有关理论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一方面,一些中国学者运用其理论对中国各地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有的学者对其理论提出了质疑。本文针对施坚雅的重要理论之一"区域市场观",在前人对晋商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从晋商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中国的市场体系并非如施坚雅所言机械地分成九个区域、各个区域之间相对分隔、它们之间只有比较脆弱的联系;其实,那个时候在晋商的不断努力经营下中国国内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跨区域的全国性市场体系。从明朝(1368年)到清朝(1912年),晋商在全国建立起来的市场体系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晋商逐渐建立起了一个以山西为核心,以"点"(会馆与票号)分布全国九个大区域,以"线"(晋商商路)连接全国九个大区域的全国市场体系。这一全国性市场体系的建立,正是晋商能够屹立于明清商界500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观
晋商
全国市场体系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继焦
党垒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
研究
所
社会
研究
室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中国
民族学学会
中国
民族
研究
团体联合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
(
研究生
院
)
社会工作
教育
中心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共10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阶段性成果(2019ZDGH01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阶段性成果(2019MZSCX002)。
文摘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宗族研究
分离说
配套说
弗里德曼
民间社会组织
Keywords
Lineage research
Separation theory
Matching theory
Friedman
NGO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商及其所建立的全国市场体系:超越施坚雅的“区域市场观”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继焦
侯达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
研究
所
社会
研究
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
(
研究生
院
)
社会工作
教育
中心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批准号:20VMZ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问题研究”(批准号:2019ZDGH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批准号:2019MZSCX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近年来,美国学者施坚雅教授提出的有关理论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一方面,一些中国学者运用其理论对中国各地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有的学者对其理论提出了质疑。本文针对施坚雅的重要理论之一"区域市场观",在前人对晋商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从晋商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中国的市场体系并非如施坚雅所言机械地分成九个区域、各个区域之间相对分隔、它们之间只有比较脆弱的联系;其实,那个时候在晋商的不断努力经营下中国国内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跨区域的全国性市场体系。从明朝(1368年)到清朝(1912年),晋商在全国建立起来的市场体系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晋商逐渐建立起了一个以山西为核心,以"点"(会馆与票号)分布全国九个大区域,以"线"(晋商商路)连接全国九个大区域的全国市场体系。这一全国性市场体系的建立,正是晋商能够屹立于明清商界500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市场观
晋商
全国市场体系
明清时期
Keywords
Regional Market View
Shanxi Merchants
National Market Syste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
张继焦
党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晋商及其所建立的全国市场体系:超越施坚雅的“区域市场观”
张继焦
侯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