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岳晓燕 周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1,共5页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期,城市问题逐渐凸现,这个时期城市经济虽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与治理却面临新的压力和问题,如何通过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从系...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期,城市问题逐渐凸现,这个时期城市经济虽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与治理却面临新的压力和问题,如何通过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从系统协调度的基本特征出发构建15个指标,利用信息熵的研究方法得出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基本趋于中等。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个副省级城市 经济、社会和环境 协调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排位及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庄贵阳 朱守先 +1 位作者 袁路 谭晓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3,138,共7页
低碳发展是近些年来全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诞生的新的理念和行动。在中国明确提出低碳发展转型目标的当下,国内相当一部分城市都已把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发展的目标写进城市综合规划当中。如何对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需要... 低碳发展是近些年来全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诞生的新的理念和行动。在中国明确提出低碳发展转型目标的当下,国内相当一部分城市都已把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发展的目标写进城市综合规划当中。如何对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能够反映城市低碳发展现状,又能够在考虑城市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的同时兼顾城市向低碳转型的努力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基于多年所构建的理论和评价方法,选取100个城市开展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国内城市间进行排名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排名最佳的深圳市与相关国际指标进行对比,仍反映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发展 低碳转型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魏后凯 成艾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共11页
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在这种群体竞争的新时代,城市群正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从... 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在这种群体竞争的新时代,城市群正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当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并以此为载体推动形成长江中游经济区,使之成为世界规模级的人口、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成为引领和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对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区域经济 比较优势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时代的绿色发展转型战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萌 李学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双重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进入城市时代,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双重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剖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时代绿色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安排,重点进行理念更新、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加强市场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行绿色改革和政策支持体系、推行示范城市的试点等,开展绿色城市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时代 绿色发展 转型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3
5
作者 白卫国 庄贵阳 朱守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有利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地方政府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科学地进行城市低碳规划和低碳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滞后城市应对气候...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有利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地方政府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科学地进行城市低碳规划和低碳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滞后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本文通过梳理相对规范、有较强影响力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学,归纳分析国内相关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文献,得出:多是介绍、比较主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以及探索并借鉴在区域、城市层面的编制应用,并且编制方法多样,缺乏规范统一的方法。根据已有研究,总结出《省级指南》和《ICLEI指南》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然后比较分析了《省级指南》和《ICLEI指南》在中国城市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明确指出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定位是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保持一致性,同时与国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具有可比性,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温室气体清单 省级指南 ICLEI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面临的十大挑战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叶波 魏后凯 袁晓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2011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高达51.27%,首次越过了50%的拐点,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 2011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高达51.27%,首次越过了50%的拐点,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生态约束日渐强化;城市经济发展后续动力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特色;城市管理矛盾丛生;城市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交通拥堵问题越演越烈;城市居民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社会分化逐渐显现;各种城市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时代 城市型社会 城市发展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都“富不过三代”吗?--对“老字号”企业长寿秘诀和发展前景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继焦 李宇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3,共6页
中国现有的企业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的"富不过三代",都是"短命郎君",其实,中国有为数不少的"老字号"企业,它们在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商业竞争之后,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这是一个耐... 中国现有的企业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的"富不过三代",都是"短命郎君",其实,中国有为数不少的"老字号"企业,它们在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商业竞争之后,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课题。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转换的影响,中国"老字号"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市场全球化和本土竞争白热化的双重压力,"老字号"企业不但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双重市场变化趋势,而且需要将传统优势与现代优势相结合,将已有竞争力与新生竞争力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企业 发展现状 未来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健康发展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武占云 单菁菁 耿亚男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构建的城市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亚健康城市占比较高;城市健康发展的东强西弱格... 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构建的城市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亚健康城市占比较高;城市健康发展的东强西弱格局显著,省域健康发展差距明显;大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但环境质量问题堪忧;相比经济发达城市,中等发达城市的健康发展表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推动城市由亚健康向健康发展转型的任务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健康发展指数 评价体系 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在城市区域尺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晓梅 庄贵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0,共7页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已经在世界区域和国家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尺度上的应用也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按照建模方法分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在城市区域尺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能源经济...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已经在世界区域和国家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尺度上的应用也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按照建模方法分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在城市区域尺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在城市尺度上的应用主要通过情景分析方法对城市能源经济环境的重要变量进行结果分析。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在城市尺度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能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但仍处于初期阶段。快速城市化的中国亟需基于城市尺度的科学能源决策体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构建符合城市特点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以支持更加科学的城市能源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尺度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bottom—up模型 top-down模型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魏后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6,共7页
镇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制镇发展大体经历了过渡调整、萎缩停滞、快速扩张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近年来,我国镇域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镇区人口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公共服务水平低、... 镇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制镇发展大体经历了过渡调整、萎缩停滞、快速扩张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近年来,我国镇域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镇区人口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公共服务水平低、人才和技术短缺、东西发展差距大等。为此,应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推行"镇改市"设市模式,开展小城镇科学发展示范,编制小城镇建设技术规范,以推动镇域经济逐步走上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制镇 镇域经济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07年中国主要城市的规模产出效应实证研究:一个面板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友志 宋迎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建立柯布道格拉斯城市规模产出效应面板模型,对1994—2007年全国30个主要城市的规模产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对产出有显著性影响,城市规模产出效应中包含显著的时间影响和地区影响。包含时间影响的变截距模型显示,城... 建立柯布道格拉斯城市规模产出效应面板模型,对1994—2007年全国30个主要城市的规模产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对产出有显著性影响,城市规模产出效应中包含显著的时间影响和地区影响。包含时间影响的变截距模型显示,城市规模产出弹性为0.128,时间影响系数由1994年的-0.652单调增加到2007年的0.615,说明城市规模产出效应、资源使用效率和城市化质量逐步提高;包含地区影响的变系数模型表明,城市规模对产出影响中存在显著的固定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水平效应在-13.569和17.140之间,增长效应在0.438和5.0之间。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规模越大的城市通常具有更高的水平效应,但是增长效应却越低,这表明可能存在适度的最优城市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产出效应 城市规模产出弹性 时间效应:地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林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者的关系,可...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盛广耀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4期5-12,共8页
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文章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城镇人口分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四大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差异及其变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 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文章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城镇人口分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四大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差异及其变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2005年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差距趋于扩大,2005年后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出现转折性变化,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距将继续趋于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地区差异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来30年绿色发展制度创新方向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本凡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0,2,共7页
未来30年,中国绿色强国建设将面临油气高对外依存度、人口低生育率、转基因粮油进口、人工智能发展失控等危险陷阱的挑战。这些陷阱内生性强、隐蔽性高,与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高度联系,对中国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未来30年,中国绿色强国建设将面临油气高对外依存度、人口低生育率、转基因粮油进口、人工智能发展失控等危险陷阱的挑战。这些陷阱内生性强、隐蔽性高,与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高度联系,对中国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成绿色美丽强国,构成巨大障碍。基于危险陷阱消解和绿色强国建设的中国绿色发展制度创新,需要坚持10到30年以上的战略前瞻,需要以'三元'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统领指导,需要大幅度调整现有规划中不合时宜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制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精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强国建设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碳经济中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4,共4页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其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对可再生能源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其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对可再生能源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低碳经济中可再生能源持续性发展的对策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治彦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共2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凸显了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会议提出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路径,规划了城市工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城市发展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内涵与特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本凡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1,共6页
本文采用超视角、长镜头、全过程等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定义、内涵、发展阶段与特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城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开创的城镇化... 本文采用超视角、长镜头、全过程等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定义、内涵、发展阶段与特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城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开创的城镇化,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城镇化,经历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阶段,未来将向中国特色创新型城镇化第三个阶段转型。其一般特质包括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日益和谐宜人等。其基本特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字所规定,表现为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性,以"邓三科"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服务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 内涵 阶段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迎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0,共2页
新时代,中国城市群发展肩负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历史使命。全面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要注重发挥聚集效应、协同效应、示范效应和共享效应,要采取纵览全局、质量优先、统筹各方、协同并进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新时代 城市群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蒋金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23-31,共9页
城市化进程不仅涉及生产要素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且还包含着城市规模体系的变动。基于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斯蒂模型、位序—规模模型等方法,从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体系演进两个维度,对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结... 城市化进程不仅涉及生产要素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且还包含着城市规模体系的变动。基于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斯蒂模型、位序—规模模型等方法,从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体系演进两个维度,对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1984年为城市化的初期阶段,1985—2018年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各规模城市的数量和总人数均得到了显著增加;城市规模体系指数由2000年的0. 6961,上升为2010年的0. 7376,城市规模体系呈现集中化趋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经验。未来,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优化城市规模体系,树立正确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观,是促进中国城市化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市化进程 发展阶段 城市规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致贫原因研究——基于北京、深圳、惠州的微观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镇宇 魏后凯 +1 位作者 苏红键 王宁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65,共14页
加强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贫困治理需要准确把握其致贫原因。本文回顾外来务工人员贫困的理论观点和微观调查,提出涵盖个体特征和社会结构两类致贫因素的多个假说,基于北京、深圳、惠州三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多值和二值Logit模... 加强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贫困治理需要准确把握其致贫原因。本文回顾外来务工人员贫困的理论观点和微观调查,提出涵盖个体特征和社会结构两类致贫因素的多个假说,基于北京、深圳、惠州三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多值和二值Logit模型对各假说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致贫原因有家庭抚养负担重、遭遇伤病、教育程度低以及务工工龄短,外来务工人员总体而言有较明显的"消费贫困"特征,原因则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赚钱回家"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致铃厚困 外来务工人员 微观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