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本《励忠节钞》性质浅议——兼论其中《刑法部》的思想倾向
1
作者 黄正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本文不同意《励忠节钞》是百姓"日常道德伦理教育读本"的论断,认为《励忠节钞》中包含了大量与帝王及治国相关的思想、原则、方法,不仅不是百姓的道德伦理读本,而且也并非只服务于帝王大臣的个人道德修身。"治国(安国)&q... 本文不同意《励忠节钞》是百姓"日常道德伦理教育读本"的论断,认为《励忠节钞》中包含了大量与帝王及治国相关的思想、原则、方法,不仅不是百姓的道德伦理读本,而且也并非只服务于帝王大臣的个人道德修身。"治国(安国)""为政""政教"是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文章还通过《励忠节钞·刑法部》与《艺文类聚·刑法部》的比较,认为前者提倡"以德为先"后者主张"以法为先",反映出唐太宗政治与唐高祖政治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忠节钞》 治国修身 《刑法部》 唐太宗政治 唐高祖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北庭龙兴寺碑再考——以李征旧藏“唐金满县残碑”缀合拓片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子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
北庭龙兴寺残碑是研究西域佛教的珍贵出土文献,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然而由于其残破过甚,很难进行深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研究中心所藏考古学家李征先生的遗物中,见有"唐金满县残碑"文件夹,内系旅顺博物馆馆长刘广堂寄... 北庭龙兴寺残碑是研究西域佛教的珍贵出土文献,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然而由于其残破过甚,很难进行深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研究中心所藏考古学家李征先生的遗物中,见有"唐金满县残碑"文件夹,内系旅顺博物馆馆长刘广堂寄赠的龙兴寺残碑缀合拓片。这一缀合成果此前尚未公布过,根据缀合拓片可以进一步勾勒出北庭龙兴寺及北庭佛教的相关信息。可以肯定此碑是北庭龙兴寺为某位高僧而立的僧碑,并非此前推测的造寺功德碑。碑文中出现的龙兴寺僧人、天宫及周边州县的僧人等,进一步展示了龙兴寺的面貌以及北庭佛教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而以龙兴寺为代表的北庭佛教,在当地官吏和征镇兵士的支持下得到了延续与发展。从整个西域佛教的视野来看,随着唐朝在西域的持续经营,以汉地佛教为主题的官寺体系也得以建立并发展,北庭龙兴寺残碑正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庭 龙兴寺 僧碑 佛教 天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交河”与“西州”
3
作者 刘子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3,166,167,共10页
唐代的“交河”与“西州”既是真实存在的州县名,又是具有特殊地域含义的文学意象。唐贞观年间设立的西州都督府与交河县,是位于唐朝疆域最西端的州县,都是非常确定的地名,但在唐人的诗文与碑铭中,“交河”与“西州”作为描述西部边疆... 唐代的“交河”与“西州”既是真实存在的州县名,又是具有特殊地域含义的文学意象。唐贞观年间设立的西州都督府与交河县,是位于唐朝疆域最西端的州县,都是非常确定的地名,但在唐人的诗文与碑铭中,“交河”与“西州”作为描述西部边疆的语汇实际上是具有超越固定地名的更为宽泛的含义。“交河”更多的是代指西北边塞,而虚化了具体地理指向,这大致是沿袭了南朝以来的文学传统。“西州”则是代表着西土,随着汉代以来疆域的变迁,“西州”所指地域也发生着变化,唐代的“西州”除了传统的河西意象外,甚至可以指代安西、北庭或更远的西域。这一组语汇的虚实交映,折射出唐人边疆观念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河 西州 西域 边塞 文学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