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征集优秀论文
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68,共1页
为遴选出能够代表中国新闻传播学年度最高水平的优秀学术论文,反映过去一年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决定以《中国新闻年鉴... 为遴选出能够代表中国新闻传播学年度最高水平的优秀学术论文,反映过去一年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决定以《中国新闻年鉴》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2年度优秀新闻传播学论文征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闻传播学 优秀论文 征集活动 研究所 《中国新闻年鉴》 传播学研究 学术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旅行”火爆的原因与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庆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9-102,共4页
随着我国推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游的外国游客人次激增,“China Travel(中国旅行)”视频成为许多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当前,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中官方国际舆论场的结构性导致中国国际形象被污名化,见证了中国真实情况的外国游... 随着我国推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游的外国游客人次激增,“China Travel(中国旅行)”视频成为许多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当前,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中官方国际舆论场的结构性导致中国国际形象被污名化,见证了中国真实情况的外国游客纷纷在短视频中驳斥西方错误叙事。同时,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中民间国际舆论场的贴近性是“中国旅行”视频爆火的重要原因。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既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又要调适、完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行” “China Travel”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国际传播战略:转型与局限——基于美国政府媒体的国际传播政策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瑞生 陈欣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51,共15页
伴随着百年大变局的世界格局演进和网络数字媒体引发的传播生态“剧变”,国际传播场域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传... 伴随着百年大变局的世界格局演进和网络数字媒体引发的传播生态“剧变”,国际传播场域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传统国际传播格局“霸主”的美国,近年来不断调整和升级国际传播战略,加大对中国的传播力度。2018年,美国政府整合升级国际传播媒体管理机构为全球媒体总署,2022年发布的新的五年战略规划中明确将中国视为主要“敌手”,进一步强化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国际传播战略。百年大变局,我们需要全面深入了解美国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辩证分析其局限并积极应对,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大变局 国际传播 传播战略 美国政府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知识把关人的学术期刊——基于中国新闻传播学6本CSSCI期刊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鸿军 苗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6,共8页
学术期刊在知识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把关的标准和过程却一直是整个学术界隐形的规则。通过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6本CSSCI期刊编辑的深度访谈,旨在揭示学术期刊把关论文发表的内部知识。研究发现,首先,期刊的定位和发展受到了所在组织... 学术期刊在知识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把关的标准和过程却一直是整个学术界隐形的规则。通过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6本CSSCI期刊编辑的深度访谈,旨在揭示学术期刊把关论文发表的内部知识。研究发现,首先,期刊的定位和发展受到了所在组织机构的强烈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期刊对于论文的选择标准;其次,匿名评审被引入,但现有新闻传播学术生态状况使得传统"三审制"依然起着较大作用;最后,格式体例和文字差错等细节容易成为作者忽视但又是编辑个体在乎的审稿因素,在论文内容的专业评判标准方面,各类期刊编辑有共性之处,但也会基于刊物的定位而有自身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知识把关人 匿名评审 新闻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怡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5期50-51,共2页
论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价值选择王怡红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人际传播,都有自己主要的价值指向。伦理化倾向和工具化倾向,分别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追求人际传播价值的主要代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占居主导地位,儒家的"礼"渗透... 论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价值选择王怡红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人际传播,都有自己主要的价值指向。伦理化倾向和工具化倾向,分别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追求人际传播价值的主要代表。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占居主导地位,儒家的"礼"渗透于人际交往行为中,并体现了社会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传播 伦理规范 人际交往行为 中国社会 人与人 价值选择 现代社会 中国古代 古代社会 人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想地图与中国国际传播规划的转向 被引量:24
6
作者 姜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5,131-132,共13页
自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一系列国际传播规划的实施,国际传播空间的博弈日盛。中国的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穿越历史,又到了一个学术发展和实践方向的重要节点。作者从问题意识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 自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一系列国际传播规划的实施,国际传播空间的博弈日盛。中国的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穿越历史,又到了一个学术发展和实践方向的重要节点。作者从问题意识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美国国际/跨文化传播年刊》(1974—2008)为例,通过分析其研究主题的变迁,再现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演变形势,烛照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在思想史层面存在的问题,呈现跨文化传播研究两个维度的博弈(战争/控制、误会/理解),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建构来指导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敏感、现实问题,既回应历史、现实重大关切,也丰富中国学术生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际/跨文化传播年刊 思想史 国际传播能力 东方学 国际传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考量与多维适应: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楚新 陈智睿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面对复杂的智能传播环境,主流媒体正经历从内容、技术到管理的全方位革新,以期实现对主流舆论阵地的有效占领。系统梳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分析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并总结当前的实践探索,由此提出以风险意识构建自... 面对复杂的智能传播环境,主流媒体正经历从内容、技术到管理的全方位革新,以期实现对主流舆论阵地的有效占领。系统梳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分析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并总结当前的实践探索,由此提出以风险意识构建自主可控传播体系、以技术共生重构生产传播模式等系统性变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估标准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力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成果 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估标准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力丹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评估,只应以论著本身作为评估对象,课题来源的级别、核心刊物与否、是否获奖、是否被媒体报道,均不直接与学术研究相关,不能作为评估的依据。应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将量化管理简单... 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评估,只应以论著本身作为评估对象,课题来源的级别、核心刊物与否、是否获奖、是否被媒体报道,均不直接与学术研究相关,不能作为评估的依据。应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将量化管理简单地用于对学术研究的考察与成果的评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 存在问题 评估标准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主流媒体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对中国国际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廓 姜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1,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所选取的国际主流媒体、媒体集团的国际拓展战略和新媒体战略,总结其在国际拓展过程中消除所遭遇的政治壁垒和文化壁垒的策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营转型策略。旨在通过对其战略及策略的评估,总结出其可为中国媒体、... 本研究通过分析所选取的国际主流媒体、媒体集团的国际拓展战略和新媒体战略,总结其在国际拓展过程中消除所遭遇的政治壁垒和文化壁垒的策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营转型策略。旨在通过对其战略及策略的评估,总结出其可为中国媒体、媒体集团的国际化和新媒体发展借鉴之处,做出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主流媒体 战略 新媒体 受众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传播力:国际传播的当代性实践突围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正荣 李沐芸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6,共17页
当前国际传播领域中,中国的内容供给呈现出较强的传统文化偏向,对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现实的呈现则明显不足。这种供给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也难以满足国际受众对中国真实面貌的关注需求。本文基于供... 当前国际传播领域中,中国的内容供给呈现出较强的传统文化偏向,对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现实的呈现则明显不足。这种供给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也难以满足国际受众对中国真实面貌的关注需求。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框架,结合马克思的生产有机统一体理论,构建了国际传播内容供给的四环节分析框架,包括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通过基于文本挖掘的量化分析与案例研究,揭示当前国际传播内容供给的当代性不足及其表现形式,进而提出从全链条优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协作、未来价值导向、区域化分配策略与“平和传播”理念是优化当代内容供给的关键。文章强调,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改革,不仅能提升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情感共鸣,也有助于塑造更加真实、多元的国家形象,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文化认同、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内容供给 当代性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争取中间地带”到“对话乌班图”:中非传播交往的范式、情境与版图
12
作者 胡正荣 景嘉伊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中非传播合作关系的深化调整及其共同造就的全球信息流动景观,不仅深刻影响着非洲地区地缘秩序与价值板块的分化重组,也促使国际传播权力格局在全球南方这一关键版图上实现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对外交往关... 中非传播合作关系的深化调整及其共同造就的全球信息流动景观,不仅深刻影响着非洲地区地缘秩序与价值板块的分化重组,也促使国际传播权力格局在全球南方这一关键版图上实现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对外交往关系的变动调整,中非传播交往范式呈现从单向性政治声援到有限领域的制度化交往再到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阶段性变化。当前,全球历史范式加速转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迭代升级、价值观板块化碰撞重组,三者张力同步映射在中非传播交往的现实情境中。非洲传播事业发展特征表现为外植型现代媒介起步与内生型民族自决的历时性斗争,跃进式数字化转型与非均衡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冲突,以及民族国家建设愿景与现代化探索曲折反复的实践性症结。我国对非传播还存在话语权不稳、舆论温差极化、外部“西化”与“分化”操纵升级等困局。唯有携手重塑现代化叙事,挖掘文明对话的在地价值,提升精准传播效能,才能更好以中非合作引领南方国家重构全球传播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对非传播 全球南方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发展与再探索 被引量:7
13
作者 季为民 李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1,共9页
多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不断强化"本体意识"和创新研究"范式",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学科内不断融合,新闻学和传播学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在学科之林占据了独特的领地。回顾2020年,新闻史研究能够灵活借鉴其它学科的范... 多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不断强化"本体意识"和创新研究"范式",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学科内不断融合,新闻学和传播学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在学科之林占据了独特的领地。回顾2020年,新闻史研究能够灵活借鉴其它学科的范式和路径,使研究思路不断拓展,整体向着范式多样、学科融合的方向迈进。证明了中国新闻史研究体系具有科学性和不可"颠覆性",其发展处在细节补白、借鉴融合,不断升级,蓄势创新的过程中,呈现出更加温和、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也有助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新发展 本体意识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助力脱贫攻坚报道特点研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的融媒体传播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艾 黄楚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数字传播的主题报道创新表达构成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主要方式,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关键发力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传播新样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数字传播的主题报道创新表达构成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主要方式,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关键发力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传播新样态,围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这一重要职责与使命,创新内容策略、叙事模式和传播路径,通过布局个性化的短视频、VR沉浸式体验、可视化数据等多种融媒体形态创新主题报道形式,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立体的方式、智能的手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成就进行全景式扫描,以融媒传播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变,"融绘"百姓生活的富足和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高度凝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挚厚重的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全党担当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为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Vlog 短视频 场景化体验 融媒体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传播史论研究”笔谈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海龙 郭小安 +4 位作者 侯东阳 马得勇 潘祥辉 向芬 闫文捷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5期5-19,共15页
主持人语: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人开始明确使用“政治传播/政治沟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90年代新闻传播学者在传播学分支领域的意义上对“政治传播”进行系统论述,直至21世纪以来以“政治传播”为题名或关键词的研究数... 主持人语: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人开始明确使用“政治传播/政治沟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90年代新闻传播学者在传播学分支领域的意义上对“政治传播”进行系统论述,直至21世纪以来以“政治传播”为题名或关键词的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过去十余年间加速升温,或许可以说今天我们已经迎来了政治传播研究的高潮。事实上,从政治传播研究的内涵出发,以政治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为核心的政治传播实践历史悠久,对这些实践活动的学术研究也远远早于“政治传播”这一术语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实践 持续增长 中国政治学 政治沟通 分支领域 学术研究 主持人 新闻传播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趋势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颖 季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法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案例、新问题。新闻传播法研究视域更多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隐私权、被遗忘权、删除权、网络治理、算法新闻等新问题。新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理论和方...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法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案例、新问题。新闻传播法研究视域更多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隐私权、被遗忘权、删除权、网络治理、算法新闻等新问题。新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新探索。此外,新闻传播法研究在学术史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亟待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法 互联网治理 隐私权 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全球史叙事视野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路径 被引量:20
17
作者 虞鑫 崔乃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0-94,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一方面,中国致力于“走出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不断污名化、妖魔化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话语权争夺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际传播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一方面,中国致力于“走出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不断污名化、妖魔化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话语权争夺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发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历史叙事,构建出一整套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框架,并在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化全球”的过程中铺展向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元叙事框架,使中国等后发国家的国际传播工作囿于这一框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导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基于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历史叙事的全球史观可以获得启示:应注重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承认差异和冲突,在促进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和互鉴中“走进去”,开展国际传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 西方中心主义 全球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底层研究的范式更迭与当代探索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沙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底层是20世纪以来无法绕开的主题,但是20世纪末以来,底层作为问题重新进入国人视野。如何解决底层的问题?传播学参与其中,先后经历了"关注底层"范式和"底层发声"范式,前者通过大众媒介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底层,并致力... 底层是20世纪以来无法绕开的主题,但是20世纪末以来,底层作为问题重新进入国人视野。如何解决底层的问题?传播学参与其中,先后经历了"关注底层"范式和"底层发声"范式,前者通过大众媒介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底层,并致力于底层的发展与现代化;后者通过媒介赋权,让底层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主体性诉求。文章提出"我们范式",即知识分子与底层群体,或者更为本质的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新时期重新建立一种联结,联结即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底层 媒介赋权 底层发声 我们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筵会讲:一种中国本土的政治传播仪式及其演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鸿军 季诚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4,共7页
经筵会讲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内进行的一种政治传播仪式。从宋代始,经筵会讲在"士人对帝王进行儒学教化"和"士人向帝王提供政治咨询"两种传播行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政治传播传统。但是在历史变... 经筵会讲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内进行的一种政治传播仪式。从宋代始,经筵会讲在"士人对帝王进行儒学教化"和"士人向帝王提供政治咨询"两种传播行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政治传播传统。但是在历史变迁中,它的传播机制和政治传统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建构政治共同体"的战略功能实现。通过对其演变历史的梳理,总结传播机制的变化对功能实现的影响,以此为当下的政治传播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会讲 道统 政治传播 政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民主转型中新闻传播的变迁与发展——一项基于对台湾新闻传播界深度访谈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向芬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86,共12页
对于台湾新闻传播与民主转型的关系问题,台湾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相关人士无疑具有发言权,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可以看到更加真实、全面和透彻的台湾民主转型中台湾新闻传播的历史过往和现实图景。台湾新闻传播在管制与自由、侍从与合谋、... 对于台湾新闻传播与民主转型的关系问题,台湾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相关人士无疑具有发言权,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可以看到更加真实、全面和透彻的台湾民主转型中台湾新闻传播的历史过往和现实图景。台湾新闻传播在管制与自由、侍从与合谋、西化与本土这几个问题上有比较集中的叙说和解读,在报禁解除后的自由环境中,被访者强调应以"非无限"的自由与合理的管制去除市场之虞,长远规划符合本土的新闻传播政策。总体来看,有序合理的新闻传播政策与良性理想的媒体环境是被访者的共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民主转型 新闻传播 报禁 深度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