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二十一世纪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向明 《人口学刊》 1984年第2期28-32,共5页
一日本人口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老龄化进程的预测人口老龄化一般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相对增加而青年人口相对减少。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由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同时下降或趋于稳定、平均寿命日益延长引起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日本人口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老龄化进程的预测人口老龄化一般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相对增加而青年人口相对减少。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由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同时下降或趋于稳定、平均寿命日益延长引起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人口迅速增长、迅速下降和逐步趋向稳定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 老龄人口 发展过程 通货膨胀因素 迅速增长 九十年代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日本人 人口老龄化 下个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雪原 《人口与经济》 1984年第1期3-9,19,共8页
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需从现实的人口状况出发。现实的人口状况怎样,存在什么问题呢?这通常可以从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人口数量庞大,增长速度比较快。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人口总数已达1,031,822,511人... 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需从现实的人口状况出发。现实的人口状况怎样,存在什么问题呢?这通常可以从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人口数量庞大,增长速度比较快。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人口总数已达1,031,82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市区总人口为1,008,175,288人,占该年年中世界4,585,000,000人口的22%。解放33年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92%,人口如此迅速增长,就大大加强了来自人口方面的压力,使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状况明显地表现出来。从1952到1982年,30年间农业总产值增长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人口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 总人口 自然增长率 人口素质 问题研究 地区结构 城乡结构 人口年龄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墨西哥、巴西、智利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马侠 陈玉光 《人口与经济》 1985年第3期56-63,共8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人口考察团于1984年11月3日至12月21日赴墨西哥、巴西、智利重点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在考察中我们着重了解到,(1)拉美三国战后由于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替代政策的实施,大量外资和技术的引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人口考察团于1984年11月3日至12月21日赴墨西哥、巴西、智利重点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在考察中我们着重了解到,(1)拉美三国战后由于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替代政策的实施,大量外资和技术的引入,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2)城市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国家的对策.(3)处在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过渡的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在土地集中和兼并继续发展的同时,农业现代化的进展也在迅速发展.由此排挤出来的农村剩余人口成为各大城市的源源不断的产业后备军.(4)区域开发吸引移民垦殖的经验教训和改变人口分布远景规划.(5)我们还深入城乡现场实施,以了解大都市的贫民窟,政府解决移民住宅和消除贫民窟的种种措施,以及为边远山区印地安部落建立的集中住宅区.这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历程,对于我们研究自己的城市化道路和调整人口分布问题,是有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人口迁移 城市化发展 墨西哥城 大城市 贫民窟 圣保罗 出口替代政策 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人口的家庭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玉光 张泽厚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4期23-29,共7页
家庭结构是人口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经济过程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为了深入研究人口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其经济后果,还必须对人口再生产的细胞形式——家庭进行研究。研究家庭形... 家庭结构是人口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经济过程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为了深入研究人口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其经济后果,还必须对人口再生产的细胞形式——家庭进行研究。研究家庭形式更替的经济实质,揭示家庭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庭 家庭结构 直系家庭 联合家庭 代数结构 家庭类型 家庭规模 我国人口 类型结构 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及今后的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侠 《人口与经济》 1987年第2期3-9,共7页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①,人口迁移分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类。按照我国户口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还需随迁户口。人口流动是指人们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行为,但不改变定居地和不动户口。人口迁移和人口...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①,人口迁移分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类。按照我国户口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还需随迁户口。人口流动是指人们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行为,但不改变定居地和不动户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对子迁出地、迁入地和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变化以及人口自身的发展都有广泛影响。 人口迁移既是指人们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边界的移动,那么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有远有近,迁移界限的确定因国而异,没有统一标准。根据我国社会习惯和户口管理条例的规定,一般把居民迁出原居往的城、镇、乡、社,迁入其他城、镇、乡、社,并且随迁户口,称为人口迁移。本文着重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未来人口迁移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人口迁移 移民 今后的展望 人口迁入 人口流动 出量 迁移人口 户口管理 迁入量 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侠 《人口与经济》 1984年第1期10-13,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农村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商业进行了疏通商品渠道的改革,特别是由于恢复和发展了城市中的农贸市场以及农村集镇中的集市贸易,开放了某些商品的长短途贩运,准许个体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农村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商业进行了疏通商品渠道的改革,特别是由于恢复和发展了城市中的农贸市场以及农村集镇中的集市贸易,开放了某些商品的长短途贩运,准许个体经营手工业,饮食业、商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经济活动,从而导致大量的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 集市贸易在我国广大农村和集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以后,我国广大农村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集市贸易,它是为了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国营商业的一条补充渠道而存在的。但在1958年以后有相当数量的集市贸易被取消了,而到“文化革命”期间不少地方更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把集市关闭了。以山东省为例,1955年全省开放集市4,567处,而到1976年只剩下3,076处。只是近几年来才又得到恢复,1982年已接近原来的数量。目前该省还拟在大城市里增设更多的农贸市场,在农村将把定期的集市贸易改为常年开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集市贸易 城市农贸市场 暂时性 流动问题 农业人口 国营商业 济南市 人口流动 大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四国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维志 《人口与经济》 1984年第2期57-59,共3页
1983年9—10月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考察团先后到西德、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泰国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四十二天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了解了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有了某些新的认识。现就此问题... 1983年9—10月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考察团先后到西德、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泰国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四十二天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了解了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有了某些新的认识。现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1.四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情况。上述四个国家中以西德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据西德朋友介绍,西德的城市化是从1800年开始的。到1870年,城市人口已占三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德几乎全国都城市化了,全国没有纯农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5%,而且都是有技术的,使用机器耕作的现代农民。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同工厂工人和其他非农业职业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但西德仍然有农村地区这个概念,这是指那些在该地区没有十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人口迁移 西德 南斯拉夫 曼谷 卫星城 大城市 意大利 城市人口 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老年保障体系
8
作者 田雪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44,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步入成年型初期,总体人口年龄中位数由1982年的22.9岁上升到1987年的24.2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4.89%上升到5.46%。关于老年学和老年保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研究单位和实际部门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步入成年型初期,总体人口年龄中位数由1982年的22.9岁上升到1987年的24.2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4.89%上升到5.46%。关于老年学和老年保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研究单位和实际部门取得了不少成绩,令人鼓舞。但同实际需要比较,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很不够。为了迎接我国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的挑战,需要大家交流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拿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有用成果。因此,我很赞同第三次老年学科学讨论会以老年保障作为中心议题,通过学术交流,把这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 理论依据 老年人口比例 社会保障制度 不同地区 乡村 中国特点 人口老龄化 老年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转变——建国35年来人口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9
作者 田雪原 《人口学刊》 1986年第3期3-10,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人口发展经历并且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和研究这种转折,探索它的规律性,对于全面地解决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意义。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人口发展经历并且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和研究这种转折,探索它的规律性,对于全面地解决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意义。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关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一般认为,可以划分成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型和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型三种。这三种基本类型,同社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类型 人口死亡率 规律性 发达国家 文盲 回顾与展望 国民经济 人口发展 高增长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伟大转变
10
作者 田雪原 《人口学刊》 1984年第6期7-9,共3页
新中国成立35年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不合理的人口结构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正在经历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由高增长向低增长的转变考察人口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 新中国成立35年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不合理的人口结构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正在经历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由高增长向低增长的转变考察人口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全国解放以前,总的说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但不同历史时期增长率差异很大。从公元2年至1947年全国人口由5,959万增加到39.60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阶段 年平均增长速度 人口素质 新中国 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 历史意义 发展阶段 高增长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看我国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就
11
作者 杨清涛 杨子慧 《人口与经济》 1986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我国的计划生育,至今为世界所关注。人们不仅关心它的进展,而且急切希望从中找到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因此,对我国计划生育的成就及其道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科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 本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我国的计划生育,至今为世界所关注。人们不仅关心它的进展,而且急切希望从中找到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因此,对我国计划生育的成就及其道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科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982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的“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为进行这样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资料。本文即以该资料为据,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人口生育率 平均初婚年龄 多胎生育 国计 70年 千分之 计划生育 晚婚率 巨大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计划生育的科学管理
12
作者 肖振禹 杨子慧 《人口与经济》 1985年第4期9-12,共4页
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也向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拟就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实现科学管理,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也向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拟就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实现科学管理,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谈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管理 科学管理 协调控制 电脑 计划生育工作者 问题和挑战 实现计划 控制人口 计生委 合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人口变动
13
作者 竹内启 王鉴 《西北人口》 1987年第2期62-64,共3页
一、关于人口与现代化或经济发展,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现代化对人口动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口变化率对现代化速度的影响。众所周知,现代化使死亡率下降,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都使死亡率下降。由于死亡率的下降... 一、关于人口与现代化或经济发展,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现代化对人口动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口变化率对现代化速度的影响。众所周知,现代化使死亡率下降,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都使死亡率下降。由于死亡率的下降水平是以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准化死亡率”计算的,所以十分明确。以什么样的年龄别人口构成为标准来计算,其结果是不同的,不过大概日本是最低的,埃及大约是日本的五倍,与不考虑年龄构成的一般死亡率的差额很大。同样,从平均寿命也可以观察。日本的平均寿命最高,其次是北欧各国,西欧、北美高,南亚较低、最低的是非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一般死亡率 人口变动 平均寿命 人口过剩 出生率 标准化死亡率 公共卫生 年龄构成 经济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人口浅析
14
作者 林友苏 刘科沙 《人口与经济》 1987年第2期14-18,共5页
建国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方面留下的历史轨迹是曲折的。本文旨在对我国城市人口现状、城市分布、城市结构、各个时期中各类城市发展速度进行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我国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数据进行探讨,力求对我国城市人口问题作... 建国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方面留下的历史轨迹是曲折的。本文旨在对我国城市人口现状、城市分布、城市结构、各个时期中各类城市发展速度进行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我国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数据进行探讨,力求对我国城市人口问题作出一个恰当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 小城市 特大城市 中等城市 城市结构 大城市人 城市数量 省区 首位度 农业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指导实验在武清
15
作者 刘鉴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创业实践 指导实验 创业指导 武清 职业学校 引导学生 职业技术学校 普通中学 乡镇企业 创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十年代以来的世界难民
16
作者 刘兆祥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3期57-61,共5页
七十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产生难民最多的年代。目前,全世界的难民总数已超过1,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七十年代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数字如此巨大的难民已成为举世关切的事件。它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现在... 七十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产生难民最多的年代。目前,全世界的难民总数已超过1,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七十年代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数字如此巨大的难民已成为举世关切的事件。它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现在难民问题早已超出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范围,正在迅速变成一个重要的国际人口问题。 本文准备按照有关国家或地区分别介绍一下七十年代以来难民的主要情况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民 七十年代 越南人 布隆迪人 乌干达 苏丹 难民问题 亚洲人 几内亚比绍 巴勒斯坦难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