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性发展的三大特点
1
作者 周春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回顾40年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出反思、探索、创新三大鲜明特色:一是在深刻的历史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校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二是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回顾40年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出反思、探索、创新三大鲜明特色:一是在深刻的历史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校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二是在艰辛的探索中,不断摸索,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发展新的理论;三是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做出创新性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念与新质生产力: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特质
2
作者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1,共10页
“两山”理念从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生命力在于始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本质要求。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以绿色转型为关键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两山”理念从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生命力在于始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本质要求。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以绿色转型为关键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本质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变革,将通过生态环境要素优化重组、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等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制度适应性变革,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是重塑绿色生产要素、突破低碳技术瓶颈、推动产业绿色革命、实现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及加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等重点任务,需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实现以碳治理为核心战略,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碳双控”与碳市场制度协同;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低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四维机制”,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社会变革的长效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及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辛向阳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是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石性理论。习近平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和哲学思考,也有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改革开放近50...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是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石性理论。习近平大历史观的科学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和哲学思考,也有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改革开放近50年历史的认识。习近平大历史观不仅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坚持和发展了列宁的历史分析法,而且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人民至上这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史观。习近平大历史观是培育人们历史思维的理论指南,使我们在看待任何重大现实和未来问题时,都能够从历史的逻辑出发、找到历史起点、展开历史风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哲学 历史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文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7,I0001,共18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把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转化为本国现代化内生动力,把本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转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的“双重属性说”,是现代化学说发展中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说”,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明确了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彰显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双重属性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论创新 世界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早期传播中的知识偏向——《新莱茵报》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考证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斌 季为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3,共10页
现实社会的构建,是通过知识的产生、采集、筛选、分析、分类、传播直至应用完成的,这是一整套漫长而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社会各知识阶层进行知识的表达,新旧权威机构进行知识的认定,市场与大众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播,读者及上述各个方面... 现实社会的构建,是通过知识的产生、采集、筛选、分析、分类、传播直至应用完成的,这是一整套漫长而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社会各知识阶层进行知识的表达,新旧权威机构进行知识的认定,市场与大众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播,读者及上述各个方面最终对知识的获取和认同。不论哪一个环节有了偏差,都会影响到知识的现实建构。《新莱茵报》伴随着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学说一起传入中国,却因为各种理论和现实的原因,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其在传播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马克思及马克思学说面向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莱茵报》 知识社会学 知识偏向 传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及突破路径
6
作者 蒋亢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187,共10页
数字生态文明是数智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新标识性概念和高级形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与社会—制度协同演进的分析框架,本研究系统阐释了美丽中... 数字生态文明是数智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新标识性概念和高级形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与社会—制度协同演进的分析框架,本研究系统阐释了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要以深刻把握美丽中国内在“五位一体”的内涵为理论前提,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经济产业、人居生活等领域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经济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与法治治理的系统集成。不过,当前治理体系建设仍面临数据要素流通不畅、数字技术赋能不足、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未来须直面实践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深化技术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
7
作者 李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0-104,共15页
东北亚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近代以来,愈演愈烈的殖民地与霸权争夺给东北亚留下了巨大战争创伤。二战后,大国博弈跌宕起伏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改变,东北亚国际关系与秩序也... 东北亚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近代以来,愈演愈烈的殖民地与霸权争夺给东北亚留下了巨大战争创伤。二战后,大国博弈跌宕起伏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改变,东北亚国际关系与秩序也从以分裂、对抗为主转向以和平、稳定为主,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和平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按照西方模式崛起的大国,引领和推动中美关系日趋稳定与均衡,东北亚正在成为世界首个告别因“国强必霸”导致大国武力相向历史的地区。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和中美互动的深化,中日韩平衡、稳定、边界明晰的三边关系框架日渐清晰;伴随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形成,中美、中日韩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东北亚以共处共生共享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日益浮出水面,三国已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达成战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美关系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结构演变的国际经验与基本规律——兼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野 倪红福 王文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共18页
发达国家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无不经历了经济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的转变过程。考察典型发达经济体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贸易结构、人口结构、技术结构的演变特征,总结经济现代化演进过程... 发达国家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无不经历了经济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的转变过程。考察典型发达经济体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贸易结构、人口结构、技术结构的演变特征,总结经济现代化演进过程中的经济结构演变规律,并从经济结构变化视角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经验启示。研究发现: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呈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体系日益服务化,消费主导内需结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全球价值链贸易成为主体,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等七大规律。现阶段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但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突出、收入差距处于高位、人口负增长和“未富先老”老龄化、本土化自主创新乏力和前沿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构建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夯实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基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相互促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结构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形象建构的现状及路径 被引量:13
9
作者 季为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04-106,共3页
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展现窗口,成为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但在当下,以经济贸易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全球疫情蔓延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逆全球化及单边主义等思潮的兴起,都使得中国企业面临... 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展现窗口,成为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但在当下,以经济贸易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全球疫情蔓延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逆全球化及单边主义等思潮的兴起,都使得中国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舆论生态。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舆论场,应探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企业故事,提高中国企业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企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企业形象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志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3-25,共3页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既需要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而分步推进社会革命,也需要敢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深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伟大社会革命的特点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既需要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而分步推进社会革命,也需要敢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深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伟大社会革命的特点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探索和创新党自我革命的新方式新方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最大优势 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78多难兴邦:中国共产党化苦难为财富的政治智慧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25,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开启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全面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遭遇了很多风险挑战,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磨难。从全局来讲,1949年到1978年经历的主要磨难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文化大革命"。艰难困苦... 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开启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全面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遭遇了很多风险挑战,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磨难。从全局来讲,1949年到1978年经历的主要磨难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文化大革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磨难基础上开辟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追溯中华文脉中读懂“文明中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新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2-35,共4页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因在中华文明形成时期已经开始孕育,成为最深远的中华文脉。这些特性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独特的“多元一体”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考古学依据丰富的出土资料对这一进程的最新阐释,打破了古史记载的鸿蒙混沌,将追溯...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因在中华文明形成时期已经开始孕育,成为最深远的中华文脉。这些特性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独特的“多元一体”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考古学依据丰富的出土资料对这一进程的最新阐释,打破了古史记载的鸿蒙混沌,将追溯中华文脉和解读“文明中国”的时间轴线延伸至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时期。以世界文明的视角观察,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如此地域广阔、气魄恢弘。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历程中开辟的独特道路,以及在此历程中孕育的突出特性和深远文脉,是中国何以成为中国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脉 中国 多元一体 宇宙观 政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发展及其新动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仓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82-84,共3页
正确的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组织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改革和完善干部队伍建设... 正确的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组织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改革和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五个抓好”工作部署在正确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基础上,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指示新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组织路线 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6
14
作者 季为民 王惠容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目的/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领域改革的重要部署,聚焦文化强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培育发展文化... [目的/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领域改革的重要部署,聚焦文化强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两者的关系,剖析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作用,进而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结果/结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动力。二者相互促进、互动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文化人才,推动文化消费升级,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 改革 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延龙 《河南农业》 2023年第23期1-1,共1页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数字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是解决土地碎片化与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问题的重要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双重目的的实现。当前,小农户及其所属的小片土地因其在物理空...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数字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是解决土地碎片化与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问题的重要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双重目的的实现。当前,小农户及其所属的小片土地因其在物理空间的不可连片性故而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小块土地的低资本投入及低技术富集是土地产出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多角度促进其功能的实现,建立以内在需求为动力的长效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农户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内在需求 物理空间 数字化发展 土地碎片化 规模化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探析: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小亮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更多类型的经济政策。考虑到非经济性政策可能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目标产生“误伤”,因而也要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评估范畴。就可行性而言,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治理的实践经验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基于中国政策实践所提炼的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可参考的学理基础。为了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高效推进,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基于“统一评估+自评估”的评估模式,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经济政策 非经济性政策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主播的职业特点、风险挑战与良性发展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为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0,共5页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端平台及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网络主播群体迅速壮大。这一职业群体通过网络平台直播这一新颖的形式,不仅为大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还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经济...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端平台及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网络主播群体迅速壮大。这一职业群体通过网络平台直播这一新颖的形式,不仅为大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还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新力量。网络主播们通过直播,不仅展现了个人才艺,还推动了“全民主播”的内容共创,形成了粉丝经济与直播经济等新兴经营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直播销售的繁荣。然而,面对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的全新形势,网络主播行业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如行业标准合规性不足、内容创作同质化严重、专业技能门槛偏低以及品牌保护意识薄弱等,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播 职业 网络直播 特点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点赞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什么 被引量:8
18
作者 辛向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B08期126-127,共2页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以非凡创造性著称的精神,是以卓绝奋斗著称的精神,是以空前凝聚交融著称的精神,是充满着绵延不绝梦想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科学阐释,是实现中华...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以非凡创造性著称的精神,是以卓绝奋斗著称的精神,是以空前凝聚交融著称的精神,是充满着绵延不绝梦想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科学阐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团结精神 梦想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立并举 四个坚持 创新科研评价体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荆林波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47,共3页
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破立并举,在打破固有评价体系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根据现实需求,围绕学术评价的基本规律和价值目的,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系统创建,从而为推进学术研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为此,我们主张坚持正确的价值导... 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破立并举,在打破固有评价体系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根据现实需求,围绕学术评价的基本规律和价值目的,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系统创建,从而为推进学术研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为此,我们主张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重,坚持分类评价体系,坚持多元评价方式,创新科研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方式 学术评价 分类评价 科学的评价 学术研究 定性评价 四个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理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B08期68-69,共2页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科学性、进步性和现实性,为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科学性、进步性和现实性,为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