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边疆治理的政治经济学——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分析框架
1
作者 初冬梅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边疆治理至关重要。边疆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属性,从公共产品理论观照,边疆治理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同时提供了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应在二者之间寻求建立正向激励循环,形成互补共济关...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边疆治理至关重要。边疆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属性,从公共产品理论观照,边疆治理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同时提供了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应在二者之间寻求建立正向激励循环,形成互补共济关系。为此,边疆治理的主体结构需要面向“法治化的公共服务性政府”“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利益整合型社会”进行三位一体结构改革;对边疆地区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畅通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之间的循环机制;地方政府从供给侧改革,主动作为,提供符合公众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 边疆治理 政治经济学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作者 邢广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7,共14页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为制度性安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边疆治理制度体系,把我国边疆治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实际效能,从而实现边疆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边疆治理现代化——基于国家“五年规划”演进的考察
3
作者 白帆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远规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国家“五年规划”是分析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本。“五年规划”中关于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通过长远规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国家“五年规划”是分析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本。“五年规划”中关于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显示,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呈阶段性变化,即国家对边疆地区从管理到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以及边疆地区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规划”在实践中推动了边疆地区发展,形成了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五年规划”中的边疆治理文本不仅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指向,而且有助于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五年规划”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兼议对中华文明一体性的意义
4
作者 宋培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民族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学界尤其是历史学界、民族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方国瑜先生1963年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与文章后,1982年又有重要修改,由此与...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民族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学界尤其是历史学界、民族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方国瑜先生1963年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演讲与文章后,1982年又有重要修改,由此与费孝通构成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学术对话。方国瑜提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可谓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过程中出现的另一种声音,也可谓是针对把中国史等同于汉族史、历代王朝史的观点提出的第三种命题——中国历史疆域秦汉形成并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此,其核心思想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一个范围、两个基点、三个方面,即:中国历史以秦汉以降历代中原统一王朝之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社会整体为范围,社会整体性以政权统一性为前提,政权统一性以社会整体性为基础,表现为汉族作为中华民族核心与其他各族具有共同利益、汉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心与其他各族文化具有共同文化、边疆与内地具有完全主权三个方面。中国历史的整体性,其核心要义是中国国家的整体性、中华文明的一体性,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族领域重大改革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整体性 中华文明 一体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与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范恩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摆脱研究领域的影响,未能从人才培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推进边疆问题研究等角度思考一级、二级学科规划,特别是回避了与现有学科体系对接的问题。从边疆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 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摆脱研究领域的影响,未能从人才培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推进边疆问题研究等角度思考一级、二级学科规划,特别是回避了与现有学科体系对接的问题。从边疆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看,边疆研究要完成对边疆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记录与认知,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边疆问题研究,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利用。由此再与现有学科体系对接,则中国边疆学应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其下再设中国边疆历史学、中国边疆社会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经济学等二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学科体系 交叉学科 研究方法 学科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回顾、展望与思考(代主持人语)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宏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29,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普遍关注、多学科参与的“显学”。“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则在呼吁、争鸣、交流中缓慢前行。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是中国边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长期受到学术界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普遍关注、多学科参与的“显学”。“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则在呼吁、争鸣、交流中缓慢前行。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是中国边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长期受到学术界重视,无论是中国历朝历代边疆治理的研究,还是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的研究,专家学者们都发表过一批高质量的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治理 中国边疆学 话语体系建设 学术体系 多学科参与 中国边疆研究 学科体系 主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治理视域下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初冬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3,共7页
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不仅惠及当地居民,也有助于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国和平崛起构建良好的周边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启动了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沿边地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与沿海地区相比,中国沿边地区的... 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不仅惠及当地居民,也有助于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国和平崛起构建良好的周边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启动了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沿边地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与沿海地区相比,中国沿边地区的发展水平仍待提高。中国沿边开发开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中央扶持力度不及沿海,难以平衡安全与发展问题,地方政府主动性需要提高等问题。因此建议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大棋盘里部署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在沿边省区进一步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战略,优化要素资源的空间配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在沿边开发开放领域加强省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沿边开发开放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边疆研究的特点及面临的困难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卫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6,共8页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边疆学研究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百年间中国边疆研究经历了三次研究高潮。三次高潮中,中国边疆危机、国家危难、社会巨变等挑战激励了边疆学者们的爱国热情,从而转化为推动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强大动力。研究范式...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边疆学研究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百年间中国边疆研究经历了三次研究高潮。三次高潮中,中国边疆危机、国家危难、社会巨变等挑战激励了边疆学者们的爱国热情,从而转化为推动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强大动力。研究范式、研究旨趣、学者群体、学术中心不断涌现,研究地域及取向渐次转换。然而,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边疆的独特性认识不足,研究人才基础薄弱,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跨学科、综合素质高的领军人物,中国边疆学研究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众望所归的中国边疆学始终未能成功构筑。可以说中国边疆学踏上一级学科之路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研究 边疆学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项目顶层设计 深化中国边疆研究——以“西南边疆项目”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大正 刘晖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的边疆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历史钩沉、问题对策建议以及研究人才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边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重难问题没有突破、研究人员各自为政等问题。作者据"西南边疆项目"实施中的经验,认为加... 中国的边疆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历史钩沉、问题对策建议以及研究人才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边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重难问题没有突破、研究人员各自为政等问题。作者据"西南边疆项目"实施中的经验,认为加强边疆研究项目的顶层设计促进边疆学构建将大大促进边疆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研究 项目顶层设计 西南边疆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地理学的边疆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边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初冬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7,共7页
数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疆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转变。当前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疆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两个:一是批判视角下的身份建构,二是边界与跨境合作。中国政治地理学虽然处于零散研究状态,但已经形成了科学基... 数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疆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转变。当前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疆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两个:一是批判视角下的身份建构,二是边界与跨境合作。中国政治地理学虽然处于零散研究状态,但已经形成了科学基础,为中国边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总的来说,政治地理学可以为中国边疆研究提供一个权力空间关系的研究视角和基于地理学的实用工具箱,在研究中国边界、边疆与周边三个层面,可以借鉴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边疆研究 中国边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民族”思想及其中国边疆研究意义——从“生产方式”的三种含义说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培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63,168,共15页
黑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的发展有主辅两条线,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展现的生产方式序列,是个人生产力发展作为"历史动因"在温带亚欧大陆这一时空维度上的"世界历史民族"主线。"... 黑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的发展有主辅两条线,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展现的生产方式序列,是个人生产力发展作为"历史动因"在温带亚欧大陆这一时空维度上的"世界历史民族"主线。"世界历史民族"的型塑应该包括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存在,一个是经济基础,另一个是社会基础,而不能局限于等同于前者的社会物质生产力。马克思通过"亚细亚的生产方式"这一文明史起点的创设,超越了黑格尔把波斯作为"世界历史起点"而把印度、蒙古乃至中国排除"世界历史的局外"这样的"地中海中心论"预设,并且把西方"陪伴着历史"的时段延伸到"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现代时期,进而揭示了"边界"地带对于大国史、全球史的世界历史意义。"游牧的生产方式"对"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构成黑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陪伴"关系,它把马克思的"红金主辅线历史观"形象地描画、铺展在中华大地上,其与西欧道路所呈现的世界历史民族主线序列有所不同,但并不自外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方式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民族 中国边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纳的“边疆假说”理论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卫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6-168,共3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 边疆假说 中国边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中国俄罗斯族成为俄罗斯华人——基于跨国经营群体主体性的分析
13
作者 孙晓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在跨国实践中,中国俄罗斯族商人能够充分发挥群体比较优势,如中俄混血的亲缘特点、中俄双语条件及跨文化背景等,通过扮演经济生活中的“中间人”、日常交际与文化交流中的“媒介者”以及公共生活中的“调和员”等方式,能动地建构起适合... 在跨国实践中,中国俄罗斯族商人能够充分发挥群体比较优势,如中俄混血的亲缘特点、中俄双语条件及跨文化背景等,通过扮演经济生活中的“中间人”、日常交际与文化交流中的“媒介者”以及公共生活中的“调和员”等方式,能动地建构起适合自己的行动策略和生存发展空间。他们的跨国建构及其行动策略是外部发展环境与群体主体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通过代际传承不断保持与加强。对中国俄罗斯族商人的调查,不仅可为跨国主义背景下研究华人新移民群体的主体性建构问题提供参考案例,也可为推进中俄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族商人 跨国经营 主体性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交叉与融合视角下中国边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的注意事项与遵循原则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41,共8页
近年来不少学者依托主流数据库,借助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等理论方法对我国边疆研究成果展开了系统分析。这种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能够较为清晰地彰显我国边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深化研究、助推学科发展,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和研究... 近年来不少学者依托主流数据库,借助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等理论方法对我国边疆研究成果展开了系统分析。这种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能够较为清晰地彰显我国边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深化研究、助推学科发展,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融合不足的问题,导致分析不准确、结论不客观。边疆问题研究的样本选择应避免片面化或单一化,关键词要尽可能地囊括边疆问题绝大多数;核心作者遴选,要在考虑发文量的同时兼顾影响力;核心刊物的确定应兼顾代表性集刊;边疆研究机构分专门和相关两种,特别要对一支队伍两块牌子的情况进行整合说明;研究成果的引文与被引,一定要进行清晰的界定与区分,且界定原则要统一;中国边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虽存在一定的交集,但在分析总结时绝不能将二者模糊处理,乃至合二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研究 文献计量分析 交叉与融合 注意事项 遵循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不是中国古籍固有用词——兼论东西话语体系的错接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大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民族”不是中国古籍固有用词,而是近代传入我国的概念,和我国传统话语体系的错接对我国影响很深。近年来有学者试图通过古籍中将“氏族”误抄为“民族”的情况,将其溯源为是我国“本土化”的概念,更增加了国人认识的混乱。认清东西两... “民族”不是中国古籍固有用词,而是近代传入我国的概念,和我国传统话语体系的错接对我国影响很深。近年来有学者试图通过古籍中将“氏族”误抄为“民族”的情况,将其溯源为是我国“本土化”的概念,更增加了国人认识的混乱。认清东西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的异同,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也是客观诠释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氏族” 两套话语体系 错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视角下边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垚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边疆地区的发展不仅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实现,还直接影响国家边境安全与总体稳定。然而,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且要承担稳边戍边功能,因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边疆地区的发展不仅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实现,还直接影响国家边境安全与总体稳定。然而,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且要承担稳边戍边功能,因此,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在坚持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应注重构建安全导向的经济体系、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优化治理体系和推动对外开放与合作,促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高质量发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新实践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静 冯建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79-88,共10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形成了新的边疆治理体系;认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特点是一个核心,两大目标和三大格局:一个核心——"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思想;两大目标——维护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三大格局——边内治理、边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形成了新的边疆治理体系;认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特点是一个核心,两大目标和三大格局:一个核心——"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思想;两大目标——维护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三大格局——边内治理、边疆治理与边外治理的结合;新时代的中国边疆治理体系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指导下,党中央在边疆治理实践方面开创进取,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关边疆区域发展战略;重塑了中国边疆的历史社会地位,使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区""枢纽""窗口"和"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边疆治理体系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的形成、演进与治理实践
18
作者 侯毅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245,共10页
中华民族在长期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海洋生态文化。我国古代海洋生态文化体现出“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特性。近代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海洋生态文化观念发生了变化,海洋生态治理实践萌芽。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民族在长期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海洋生态文化。我国古代海洋生态文化体现出“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特性。近代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海洋生态文化观念发生了变化,海洋生态治理实践萌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海洋生态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认知等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生态建设备受瞩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海洋生态文化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应当进一步弘扬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化 敬畏自然 天人合一 海洋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 被引量:42
19
作者 马大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6,共11页
边疆是一个地理、历史、政治概念,有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含义,发展趋势是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问题复杂的特点,在历史和现实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中国古代治边政策研究取得若干共... 边疆是一个地理、历史、政治概念,有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含义,发展趋势是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问题复杂的特点,在历史和现实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中国古代治边政策研究取得若干共识,并对当代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以改革开放为界可划分两个时期,其中四端治理举措是须予以关注并应着力研究的。中国边疆治理战略的构建,要重视中长期治疆战略的思考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建设,推进边疆发展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界定 古代 当代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谈三: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边疆学的转向与转型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宏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1,共4页
中国边疆研究积累深厚,经历千年积累、百年探索,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3次学术高潮。~((1))随着中国边疆研究的深化,1992年邢玉林发表《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中国边疆学"的概念,从学术上论证"中国... 中国边疆研究积累深厚,经历千年积累、百年探索,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3次学术高潮。~((1))随着中国边疆研究的深化,1992年邢玉林发表《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中国边疆学"的概念,从学术上论证"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名称、性质、体系框架。~((2))此后30年来,我国学术界著书立说,"中国边疆学"的构筑取得一定进展,但"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仍在争鸣、交流中缓慢前行。当前,我国学术界如何加快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笔者拟在借鉴前人成果基础上,提出粗浅的学术思考,恳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中国边疆研究 学术体系 19世纪中叶 话语体系建设 著书立说 学科名称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