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纳的“边疆假说”理论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卫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6-168,共3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 边疆假说 中国边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治边政策的几点思考——以“羁縻”为中心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大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9,47,共11页
本文对事关历代治边政策认识的关键词汇"羁縻"做了深入分析。认为"羁縻"的要义是"控制"而非"笼络";历代史书尤其是正史中同为"羁縻"但表现的"控制"程度不同,具有宽泛和灵... 本文对事关历代治边政策认识的关键词汇"羁縻"做了深入分析。认为"羁縻"的要义是"控制"而非"笼络";历代史书尤其是正史中同为"羁縻"但表现的"控制"程度不同,具有宽泛和灵活的特点;多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夏"、"夷"二元结构的观念和现实是"羁縻"政策形成和实践的基础;作为一种补充方式随着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完成,"羁縻"政策也会为直接统治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 夷夏观念 历代王朝 治边政策 多民族国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透视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11,共6页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均达到独立学科的基本要求,初步构成了中国边疆学独特学科的体系,从而使中国边疆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据有相应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边疆史地研究 二元结构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与中国海疆史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海疆史的学术架构从地理范畴而言,涵盖了海岸线、海岛和海域三大要素,而海岛在海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人文特征,还是其人文形态,不仅突显出海疆史研究的内涵和精髓,而且成为海疆史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中国海疆史的学术架构从地理范畴而言,涵盖了海岸线、海岛和海域三大要素,而海岛在海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人文特征,还是其人文形态,不仅突显出海疆史研究的内涵和精髓,而且成为海疆史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围绕海岛构筑中国海疆史的学术体系,不仅是由海疆的自然地理范畴所决定的,同时是由海疆的人文特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中国海疆史 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吏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以两汉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大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10,共10页
本文以汉代为例,探讨了边吏在疆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中,边疆地方官吏在其中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边吏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大致上可以从边疆行政建制的建立和完善、边疆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地区... 本文以汉代为例,探讨了边吏在疆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中,边疆地方官吏在其中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边吏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大致上可以从边疆行政建制的建立和完善、边疆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优秀的边吏可以实现王朝疆域的拓展,或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统治制度、汉文化的传播来密切边疆和内地的关系,进而巩固王朝的疆域;相反,昏庸的边吏则会引起边疆统治秩序的混乱,甚至导致王朝对边疆地区经营的失败,不得已而放弃对一些边疆地区的经营,由此而引起王朝疆域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两汉时期 边疆官吏 疆域盈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文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9,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这个概念,考察了"云南模式"在历代的展开,认为其有三个特点:始终以国家通用语言——汉语为官方通用语言;各民族互不排外,一直交流、交往、交融;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上与内... 本文提出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这个概念,考察了"云南模式"在历代的展开,认为其有三个特点:始终以国家通用语言——汉语为官方通用语言;各民族互不排外,一直交流、交往、交融;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上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明显。认为"云南模式"是历代中央政府在云南地区各族群长久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上,实施云南与内地一体化的施政思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边疆治理 云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研究视域下的“中原中心”与“天山意象” 被引量:7
7
作者 于逢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古代中原士大夫、文人墨客往往基于"中原中心"思维定势,通过诗词等文学作品对西域、辽东等边疆地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勾画。这种想象力被运用到西域,结果产生了"天山意象",即西域被想象成异质的、荒蛮的乃至动荡的... 古代中原士大夫、文人墨客往往基于"中原中心"思维定势,通过诗词等文学作品对西域、辽东等边疆地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勾画。这种想象力被运用到西域,结果产生了"天山意象",即西域被想象成异质的、荒蛮的乃至动荡的空间。所以,唯有破除"天山意象",以边疆地带为边疆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而非仅仅从中原的视角俯视边疆,才能将边疆地域破碎的事和人连缀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进而勾勒出一副包括边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中国历史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中原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青铜文化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6
9
作者 于逢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由秦始皇初步拓展,由汉武帝及子孙最终奠定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曾对古代中国的其他地域起到过主导作用。虽然自三国以降,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在底定中国疆域的最后几轮冲刺表演中,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看客,而中原地域... 由秦始皇初步拓展,由汉武帝及子孙最终奠定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曾对古代中国的其他地域起到过主导作用。虽然自三国以降,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在底定中国疆域的最后几轮冲刺表演中,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看客,而中原地域则经常成为表演舞台提供者,但诞生于该板块上的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念、华夷同源谱系等,不仅为华夏族群与夷狄族群所认同,而且成为夷狄族群逐鹿中原、华夷界限移动的理论根据,进而成为统一古代中国的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 大一统 天下观 华夷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疆域视域中“中国”与“天下”、“中原王朝”与“中央政权”之影像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逢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8-18,共11页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下 中原王朝 中央政权 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文化南渐研究——以滇文化为中心 被引量:7
11
作者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30,共13页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滇文化中出现的大量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即是其向南辐射的结果,从中可见草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文化 南渐 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逢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8,共11页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并与华夏、东胡、濊貊、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纵而言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从商朝南下到"五胡乱华"...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并与华夏、东胡、濊貊、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纵而言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从商朝南下到"五胡乱华"、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北朝到辽金两朝开拓中原,再到元、清两朝分别统一中国全部陆疆与中国整个陆海疆,大凡开局与收关的"重头戏",都在这个舞台上登场。推究其深层原因,则与该区域塑造的经济生产方式、军政体制与文化性格息息相关,辽东历史上诸政权之统治民族正是凭借其尚武崇文的军政体制、勇于融合异族的民族政策、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开疆拓土,统一辽东乃至最终底定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经济类型 军政体制 文化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上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逢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5,共8页
从西汉到清中期,有效的市舶管理体制、共通的海神信仰、复杂多元的贸易网络,造就了环中国海的"海上文明板块"独特的板块文明特性,中国官民力量曾主导该板块的贸易达1800年之久,尤以唐、宋、元为盛,自明初开始,明清两朝经常实... 从西汉到清中期,有效的市舶管理体制、共通的海神信仰、复杂多元的贸易网络,造就了环中国海的"海上文明板块"独特的板块文明特性,中国官民力量曾主导该板块的贸易达1800年之久,尤以唐、宋、元为盛,自明初开始,明清两朝经常实施禁海或限制性贸易政策,中国的海商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直至19世纪初期,中国私人海商在该"板块"上仍维持着主导地位。对该板块贸易圈的维系为明清民国时期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立、为美洲抗寒耐瘠土农作物的引进、为西洋火器应用普及于中国,为郑氏收复台湾,进而为中国疆域的底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环中国海 海商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亚大角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建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43-50,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出于反恐、争夺资源及发展地缘政治利益等目的,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新的大角逐,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此次中亚角逐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中国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在中亚的利益,保障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出于反恐、争夺资源及发展地缘政治利益等目的,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新的大角逐,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此次中亚角逐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中国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在中亚的利益,保障中国新疆等西部边疆地区的平稳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中亚战略是具有竞争力的,并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这场角逐仍在进行当中,形势尚不明朗,从长期来看,参与角逐的任何一方都很难成为绝对的赢家。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较快和平稳的发展,并在新疆发展战略尤其是喀什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上取得成功,就具有了其他势力所不具备的优势,进而会带动和促进中国与中亚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大角逐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的重构历程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建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0,共8页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是个大陆文化国家,历史上中国的先民大部分活动集中在陆地上,故而对于海洋缺少应有的认知与了解。或者说,即便中国曾经拥抱过海洋文明,但是在历史的书写过程中,亦有意无意地被淹没了。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通过几...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是个大陆文化国家,历史上中国的先民大部分活动集中在陆地上,故而对于海洋缺少应有的认知与了解。或者说,即便中国曾经拥抱过海洋文明,但是在历史的书写过程中,亦有意无意地被淹没了。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通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不断得以补缀与重构,它在历史中国的面貌亦渐渐变得清晰:原来,环中国海一带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一支,早在史前时期它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其外向性的特点,并成为亚洲东南文化、技术输出地,16世纪至18世纪,环中国海一带更是进入了一个"大航海时代";至于在传统中国的内缘,因海洋文化而形成的"海上板块",对于中国历史疆域之构筑亦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文化 重构 历史脉络 海上看中国 海上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海权思想浅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月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2,共8页
马汉的海权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在马汉的海权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已独立产生了自己的海权思想。近代中国海权思想具有本土防御的特质。马汉的海权思想传入中国后,其中的一部分与中国传统海权思想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海权思想均有... 马汉的海权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在马汉的海权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已独立产生了自己的海权思想。近代中国海权思想具有本土防御的特质。马汉的海权思想传入中国后,其中的一部分与中国传统海权思想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海权思想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传统海权思想中的自卫防御特质仍然得到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权思想 马汉 海权论 本土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英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与西藏建省问题研究
17
作者 孙宏年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20世纪初期 ,英国加紧侵略中国的西藏地区 ,先是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 ,后又妄想乘辛亥革命之机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人民坚决反抗英国的侵略 ,西藏地区的爱国军民奋起抵抗 ,内地人民给予大力支持。为了守土固边 ,清末明初的中国中... 20世纪初期 ,英国加紧侵略中国的西藏地区 ,先是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 ,后又妄想乘辛亥革命之机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人民坚决反抗英国的侵略 ,西藏地区的爱国军民奋起抵抗 ,内地人民给予大力支持。为了守土固边 ,清末明初的中国中央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 ,改变西藏行政管理体制、设立行省就是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 ,2 0世纪初未能在西藏改建行省 ,但对 1914~ 194 9年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西藏与邻省的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英国 中国 西藏 侵略战争 行政管理 民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研究
18
作者 许建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5-35,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系、扩大影响与制衡苏联、阻止新疆和平解放与策划支持新疆独立的演变;影响美国对新疆政策的因素包括美国自身因素、中国因素和苏联因素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势力进入新疆是中美政策交叉契合的产物,而此时期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形势和新疆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打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冷战的烙印。当然,美国对新疆政策始终体现出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新疆 政策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海疆史研究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国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中国古代疆域问题涉及对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成分构成、国家结构形式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对此中外学界存在巨大分歧,这其中既有因学术传统、学术视角不同而引起的学术争论,也有从现代国家利益出发,无视中国古代历史实际,具有政治目的的... 中国古代疆域问题涉及对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成分构成、国家结构形式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对此中外学界存在巨大分歧,这其中既有因学术传统、学术视角不同而引起的学术争论,也有从现代国家利益出发,无视中国古代历史实际,具有政治目的的所谓“学术”争论。当前在中国日益崛起的时代,无论是传统的陆疆问题,还是以往并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的海疆问题,越来越受到不同领域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问题。2013年8月吉林大学召开了“中国古代边疆问题研究”高层学术论坛,汇集了国内研究东南西北各个边疆地域历史的知名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探讨中国古代疆域具有共性和特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疆 古代王朝 学术争论 国家结构形式 成分构成 学术视角 国家利益 政治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树仁时期英国和苏联在新疆的竞争——以英新、苏新贸易为中心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建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金树仁治新时期,英苏在新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对新疆的影响发生急剧变化,本文以贸易为中心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金树仁治新之初,维持英国在贸易和政治上的相对优势,保持新疆对外关系的平衡。随着苏联对新疆贸易攻势的加强... 金树仁治新时期,英苏在新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对新疆的影响发生急剧变化,本文以贸易为中心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金树仁治新之初,维持英国在贸易和政治上的相对优势,保持新疆对外关系的平衡。随着苏联对新疆贸易攻势的加强,金树仁一度试图以多元化对外贸易政策来制衡苏联。但是,苏联步步紧逼,通过贸易上取得绝对优势来逐渐从政治上影响并控制新疆;而英国对新疆贸易及其在新疆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迅速减少,处于次要地位;英国在政治上平衡苏联的作用也随之大为降低,英苏此期在新疆地位发生根本转变。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金树仁在新疆的命运,也决定了后来盛世才倒向苏联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英国 苏联 金树仁 贸易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