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建设成就显著,在刊发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学术人才、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建设成就显著,在刊发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学术人才、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学术期刊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亟待立足广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加强顶层设计,从思想理论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学术对话、扶强保重倡优等多方面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国学术期刊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学术评价 问题意识 期刊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早熟”与中国古代亲属称谓的泛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晁天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5,共13页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凭借血缘组织的力量强化政治控制和社会交往,体现了古人以“循名责实”的方式推进政治、社会关系“血缘化”的尝试和结果。在不同文明或民族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程度和面貌不尽相同,这与血缘组织在该文明或民族在国家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血缘组织在国家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相关。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独特方式所导致的文明“早熟”,决定了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在国家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血缘组织 国家起源 类分制亲属称谓 叙述制亲属称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苏维埃政权的执政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耿显家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92,共11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也从此走上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道路。然而在这一时期,受共产国际"左"的教条主义和"城市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也从此走上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道路。然而在这一时期,受共产国际"左"的教条主义和"城市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一开始就照搬苏俄革命的经验,致使各地城市暴动接连遭到失败。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经过多次城市武装起义失败教训的洗礼,越来越多的革命者开始认识到,到农村中去,到那些受过大革命风暴影响的农村中去,会有革命发展的广阔天地。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敢突破共产国际的理论模式,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要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这段历史无疑是最鲜活的案例,折射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苏维埃政权道路的认识歧异;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党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伟大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苏维埃政权 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方法与历史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晁天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4,共14页
实验的本质并非人为设计某种程序,而是创造或发现一种有助于观察研究对象内部诸因素间关系的环境。近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表明,包括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在内的任何一种经验研究要走上科学之路,就必... 实验的本质并非人为设计某种程序,而是创造或发现一种有助于观察研究对象内部诸因素间关系的环境。近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表明,包括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在内的任何一种经验研究要走上科学之路,就必须建立一套以实验或观察为主的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变量繁多、不可重复的特点,但历史学家仍有可能通过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比较完成"实验"过程,从而得出某些一般性认识。借鉴社会学、文化学的成功经验,构建和发展实验史学,或者说是将实验思维引入实证研究,是提高新世纪史学科学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密尔求因果五法 实验方法 历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盛唐干谒书信中的“国士”心态
5
作者 李明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初盛唐干谒书信中经常出现"国士"这一概念,彰显了文人"平交王侯"的入仕心态。唐代以来,"国士"原初的任侠牺牲意涵渐渐隐退,而作为正史和散文中常见的尊衔,用以标举读书人入仕前的文武才华和道德品格。从... 初盛唐干谒书信中经常出现"国士"这一概念,彰显了文人"平交王侯"的入仕心态。唐代以来,"国士"原初的任侠牺牲意涵渐渐隐退,而作为正史和散文中常见的尊衔,用以标举读书人入仕前的文武才华和道德品格。从概念史、制度史和文学史角度对"国士"心态加以阐释,可知:唐代干谒书信中"国士"概念源自《史记·刺客列传》典故,科举与荐举为其提供制度依据,"国士"心态继承了"士不遇"主题辞赋传统的深层文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干谒 国士 平交王侯 士不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册命铭文的文体生成
6
作者 李明阳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4期28-36,共9页
简册和铭文是册命文本的两种介质形态,前者多为册命仪式上宣读、传递的文书,后者则是史官对册命仪式过程的全面载录,因此,册命文体研究应高度关注铭文文本。册命铭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仪式过程、作器用途和祷祝语。这些要素在西... 简册和铭文是册命文本的两种介质形态,前者多为册命仪式上宣读、传递的文书,后者则是史官对册命仪式过程的全面载录,因此,册命文体研究应高度关注铭文文本。册命铭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仪式过程、作器用途和祷祝语。这些要素在西周中期的铭文书写中逐渐聚拢,形成册命铭文清晰而典范的书写风格,至西周晚期又再度归于简洁。由于铭文的撰写者供职于受册命贵族,铭文侧重体现受册命者的意志,在凸显册命仪式荣耀的同时强化了周王室的权威。铭文语词的一致性可能与工匠对底稿的润色有关。册命文体是国家意志与贵族愿望的综合体现,也是史官与工匠共同参与礼乐文明建构的结果,并推动着周代意识形态的生成、凝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册命 铭文 文体 史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