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72
1
作者 肖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31,共11页
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逐步强化的。从根源上说,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基数巨大且增长迅速的人口因素,制约了城市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中国之所以长期有效地把农民堵在城... 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逐步强化的。从根源上说,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基数巨大且增长迅速的人口因素,制约了城市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中国之所以长期有效地把农民堵在城门外,捆在土地上,则是因为实行了户籍制度、城市福利保障制度、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这种二元治理模式从多方面支撑了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推进工业化的计划,却付出了昂贵的历史代价,遗留下了许多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二元社会 历史原因 制度安排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七十年代末的就业危机与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契机 被引量:9
2
作者 萧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一次严峻的就业危机。为解决就业问题,各城市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体制外,在现有企事业单位之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由此获得发展契机,并推动了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理论突破。
关键词 就业危机 广开就业门路 城镇非国有经济 发展契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学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4-17,共4页
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十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 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十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改革和创新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成效惠及世界。展望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初期对国外经验的系统考察和借鉴 被引量:17
4
作者 萧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32,共11页
中国改革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不只基于自己的经验,也基于对当代现代化趋势和外国经验的新认识。改革之初,决策层就开始了有组织地对外国情况的系统考察。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考察,直接推动了先进经济管理经验的引入,并引发了对当代... 中国改革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不只基于自己的经验,也基于对当代现代化趋势和外国经验的新认识。改革之初,决策层就开始了有组织地对外国情况的系统考察。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考察,直接推动了先进经济管理经验的引入,并引发了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经济学成果的重新认识;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考察,着重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经验的借鉴。这都为反思中国自己的体制弊端,寻找改革的途径提供了外部经验和思想资源。中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有着广泛的国际经验背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初期 外国经验 考察与借鉴 改革路径和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从历史视角看农村改革的全局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萧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43,共12页
中国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它的成功凝聚了中共党内和社会对改革的共识,农村商品大潮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中国市场... 中国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它的成功凝聚了中共党内和社会对改革的共识,农村商品大潮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中国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大量廉价农民工成为制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角之一,而不期而至的"民工潮"为解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趋势提供了持续的推力。在某种意义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选择 改革共识 市场化趋势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过程 被引量:10
6
作者 萧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2,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缘于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外开放的决策是从扩大引进起步的,但与以往单纯的对外引进不同,1978年的大引进计划包含一个“借钱搞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外资的各种国际...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缘于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外开放的决策是从扩大引进起步的,但与以往单纯的对外引进不同,1978年的大引进计划包含一个“借钱搞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外资的各种国际通行方式逐步被采用,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更受邓小平的青睐。经过一个阶段的观望,外商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其中境外华人资本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机缘 借钱搞建设 中外合资 华人资本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土地制度变迁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志凯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4-17,共4页
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土地涨价归公"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当代的土地制度改革,百年来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迁 土地问题 辛亥革命 中国 “杠杆” 特别报道 变革 纪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的起步及其矛盾 被引量:19
8
作者 萧冬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9,共10页
1978年决策层在酝酿改革时,都聚焦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上。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起步。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的整体束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虽然有些短期成效,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引发出新的矛盾。一些经济学家开始... 1978年决策层在酝酿改革时,都聚焦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上。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起步。然而,由于受计划体制的整体束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虽然有些短期成效,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引发出新的矛盾。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超越放权让利的思路,寻求趋向于建立市场体系的整体突破,但在高层未能取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扩大企业自主权 起步与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