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维度与科学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少祥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0,共10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立足于“两个结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立足于“两个结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其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目标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实现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城市社区、乡村为着力点和方向,综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 理论维度 科学体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与展望
2
作者 邢晓旭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经济地理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与演化规律的交叉学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基于文献综述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从核心概念界定、历史演进回顾与关键词共现网络三个维度奠定... 经济地理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与演化规律的交叉学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基于文献综述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从核心概念界定、历史演进回顾与关键词共现网络三个维度奠定了其特色的学科基础,呈现出交叉的演化脉络特征;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对应着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数字化与技术进步、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转型、文化与制度变迁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六大关键议题;最后,面向新格局新要求,未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可以从加强基础理论建设、深化本土化实证研究、拓展应用场景、完善跨学科融合和推进国际经验交流五个方面纵深推进,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知识体系,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创新,并为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地理学 研究趋势 知识图谱 学科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主流意识形态嵌入算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萌 张权 赵璐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6,共7页
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算法设计,增强算法向上向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算法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平台传播中,算法主要作用于信息的把关分类与推荐分发两个环节,也在这两个环节与多重价值耦合。为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应聚焦于信... 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算法设计,增强算法向上向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算法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平台传播中,算法主要作用于信息的把关分类与推荐分发两个环节,也在这两个环节与多重价值耦合。为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应聚焦于信息传播“源头”——信息的把关分类阶段,让算法在遵循平台原有内容审核标准的同时,增加“主流意识形态”维度,并对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使标注有“主流意识形态”标签的内容在后续的特征识别、匹配及推荐分发过程中被高效检索与识别。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构建一套用于识别与评估主流意识形态的描述性指标体系,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与算法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网络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传播参数,使技术逻辑与国家治理逻辑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算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逻辑与进路
4
作者 张冠梓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3-32,共10页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国际传播,可以在国际化“符号竞争”中彰显文明意蕴、凸显中华民族的自我识别性、保存民族集体记忆。为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以中西古...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国际传播,可以在国际化“符号竞争”中彰显文明意蕴、凸显中华民族的自我识别性、保存民族集体记忆。为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以中西古今节点为时空坐标,统筹各民族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解决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和错误认知;有必要构建包括物质文明标识体系、精神文明标识体系、政治文明标识体系、社会文明标识体系和生态文明标识体系在内的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有效传承,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源源不竭的精神食粮,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在海外传播应有所侧重,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结合政治外交,融入经济贸易,同时加强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标识体系 理论逻辑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史的多维解读(笔谈)
5
作者 虞和平 郑大华 +2 位作者 武力 杜继东 褚金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共27页
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部共同策划的“中国式现代化史的多维解读”笔谈,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史进行长时段、跨学科、跨国别的深入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笔谈围绕... 本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部共同策划的“中国式现代化史的多维解读”笔谈,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史进行长时段、跨学科、跨国别的深入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笔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史”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探讨。虞和平研究员的《中国式现代化史的阐释体系和基本脉络》系统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体系,并梳理了其形成过程的基本脉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郑大华研究员的《论嘉道经世思潮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启和初步发展的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揭示了嘉道经世思潮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深远影响,拓宽了研究视野。武力研究员的《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运用唯物史观理论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外因素及其历史必然性,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提供了有力支撑。杜继东研究员的《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基础》强调了历史研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呼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史的研究。褚金勇教授的《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动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五篇论文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史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多维解读 中国早期现代化 阐释体系 虞和平 基本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智能时代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对人类社会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产生颠覆性影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类似于历史上蒸汽机、电力等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新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正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结构呈现智能现代化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为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契机,新质生产力也为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西方现代化百年来,始终难以克服的弊病,也被带入了智能化时代,在“数字鸿沟”之后,“智能鸿沟”也在西方社会逐步形成。智能时代的中国社会结构,展示出新型现代化社会结构的特征,表现出优于西方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新形态,成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结构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风险与治理
7
作者 刘雨航 吴照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7-113,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视角和行动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集“技术-主体-组织”于一体的复合过程,在加强数字基座建设和数字教育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视角和行动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集“技术-主体-组织”于一体的复合过程,在加强数字基座建设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师生数字素养培育和职业教育数字治理建设。技术供给与教学需求脱节、师生数字素养参差不齐以及数字治理效能不佳,共同制约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为深化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需在提升其适配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一方面实施兼顾公平与专业的赋能策略,另一方面构建富有韧性的教育治理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和位育”与“三位”的“一体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翼 朱古月 冯希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决定我们在关键时期的改革方向与改革要求。在教育、科技与人才所形成的“三位”与“一体”中,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支撑科技创新进度,教育决定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由此形成“三位一体”结构,发挥“中和位育”功能,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以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晓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三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后发国家沿着成熟产业升级面临多重阻力,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给后发国家实现换道超车、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三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后发国家沿着成熟产业升级面临多重阻力,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给后发国家实现换道超车、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具有显著增强的科技原创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与丰富应用场景、强大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等内在能力,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和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形成良好支撑。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发展思路层面和具体推进层面处理好几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颠覆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改进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戈艳霞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106,共7页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为此,应采用问题导向综述方法,聚焦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评价”这一议题,系统搜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概括提炼该领域的关键议题与核心论点,审视研究进展、现存问题...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为此,应采用问题导向综述方法,聚焦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评价”这一议题,系统搜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概括提炼该领域的关键议题与核心论点,审视研究进展、现存问题及改进路径。当前,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偏重短期成效评价而缺乏长期贡献考量、评价标准趋于单一化而未能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理论评价比重过高而实践评价相对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亟须加快构建以“价值导向、能力评估、贡献衡量”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以质量为根本的评价基准,建立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周期相适应的评价办法,实施学科分类与人才分层评价策略,并融入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评价维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学 人才评价 哲学社会科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三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内卷式”竞争如何“破圈突围”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晓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低碳产业已经形成技术水平领先、国际竞争力强的完整产业链,但也面临着“内卷式”竞争加剧、国际贸易环境恶化、颠覆性创新冲击等挑战和隐忧,这些问题既源自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特征,也受到美西... 中国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低碳产业已经形成技术水平领先、国际竞争力强的完整产业链,但也面临着“内卷式”竞争加剧、国际贸易环境恶化、颠覆性创新冲击等挑战和隐忧,这些问题既源自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特征,也受到美西方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遏制中国发展所采取的逆全球化举措影响,但总体上看新能源和低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建议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供市场需求支持、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进行全球布局等措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推动中国“新三样”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样” 颠覆性创新 贸易保护 内卷式”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攀“高”向“新”韧性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8,共5页
当前,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保持稳固,制造业展现出强劲韧性,攀“高”向“新”趋势明显。在产业发展层面,中国制造业稳步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新驱动、数智化赋能、供应链布局调整以及深化改革的作用。应该看到,中国“世... 当前,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保持稳固,制造业展现出强劲韧性,攀“高”向“新”趋势明显。在产业发展层面,中国制造业稳步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新驱动、数智化赋能、供应链布局调整以及深化改革的作用。应该看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仍面临挑战,同时存在继续攀“高”向“新”的机遇与良好条件。进一步提升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和水平,需要稳定制造业比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数智化绿色化双转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工厂”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传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历经多年演进,企业年金制度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然而,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体量,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仍显不足,其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官方数据及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揭示... 历经多年演进,企业年金制度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然而,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体量,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仍显不足,其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官方数据及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揭示我国企业年金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如何推动企业年金实现跨越性增长;如何合理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效用;如何有效提高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基于此,应从激发企业内在动力机制着手,对现有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不必一味强调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性,而要注重该政策的公平取向,同时还要优化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以期为我国企业年金实现质的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年金 投资收益 养老金 税收优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数字行为的变迁机制与分化逻辑——基于2016—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动态分析
14
作者 赵晓航 李建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6,共12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银发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利用2016—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上升和使用模式变迁的驱动机制,并考察多种因素对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模式影响的时期变化。研究发现:(1)资源禀赋...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银发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利用2016—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上升和使用模式变迁的驱动机制,并考察多种因素对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模式影响的时期变化。研究发现:(1)资源禀赋(物质、认知、社会资源)与机会背景(区县互联网普及率)的改善提高了老年人数字接入率。(2)老年网民结构日益分化,浅层与深度用户并存,资源禀赋与机会背景的变化共同推动了互联网使用模式的变迁。(3)资源禀赋与机会背景对老年人数字行为的影响持续增强,老年群体内部的数字鸿沟逐渐显现。研究结论为构建数字包容型社会和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老龄化 社会变迁 资源禀赋 机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菜盲盒”中的社会镜像:Z世代消费文化的新转向与符号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溢轩 许筱慧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1,共9页
“剩菜盲盒”因价格低廉、售卖形式新颖,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研究以Z世代青年消费“剩菜盲盒”为切入点,基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梳理了青年以悦己为主、兼具理性与可持续性的消费新转向。个性张力、经济智慧、环保认同作为不同的符... “剩菜盲盒”因价格低廉、售卖形式新颖,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研究以Z世代青年消费“剩菜盲盒”为切入点,基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梳理了青年以悦己为主、兼具理性与可持续性的消费新转向。个性张力、经济智慧、环保认同作为不同的符号表征分别指向体验型、经济型和环保型三种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消费行为,这表明Z世代青年在热衷符号消费的同时,亦关注商品的物质属性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的青年工作需紧密结合青年消费动向,促进绿色消费与青年文化的有机融合,引导全社会迈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菜盲盒 消费文化 符号表征 低碳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坚定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16
作者 李建国 谢小玉 《思想战线》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坚定历史自信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构建的理论体系、创造的巨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奋斗精神、担负的使命任务。以坚定历史... 坚定历史自信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构建的理论体系、创造的巨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奋斗精神、担负的使命任务。以坚定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规避现代化的陷阱,牢记初心使命、强化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凝聚力,续历史文脉、厚植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贡献中国智慧、构建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支撑、精神引领、思想滋养、实践指导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升历史自觉、科学运用历史经验,更好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坚定历史自信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型社会组织与城市社区的系统互动式治理:基于政治系统分析的考察
17
作者 杨刚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8,共10页
城市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何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基于武汉市H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生发于社区内部的内源型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基于共同理念和目标,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和博弈从而达成治理共识,形... 城市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何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基于武汉市H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生发于社区内部的内源型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基于共同理念和目标,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和博弈从而达成治理共识,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治理模式。借用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模型,检视内源型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及运转逻辑,进而从微观层面揭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形态。研究发现:内源型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的系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指令性的依附关系,两者之间在互联互动过程中重塑社区情感联结,在互动合作中实现功能互补共同生产公共服务,形成相互依赖的治理结构,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这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一种有效的政社合作治理实践和理论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论视角,也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型社会组织 城市社区 政治系统分析 系统互动治理 社区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中的医疗机构参与方式与激励路径研究——基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差异化的视角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蕊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体系中医疗机构的参与方式不明确、参与动力不足。基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运营管理特征,论证了三级医院通过内部设置老年医学科,一二级医院通过转型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养老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体系中医疗机构的参与方式不明确、参与动力不足。基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运营管理特征,论证了三级医院通过内部设置老年医学科,一二级医院通过转型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养老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利用现有家庭医生资源参与医养结合的可行性,并根据不同参与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激励各级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主要路径:为三级医院设置专项资金,完善科室接收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构建院外衔接服务体系,加快老年医学科的医师制度建设;为一二级医院提供一次性转型投入,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探索按床日付费等结算方式,差别化界定所有权性质,公平发放建设和运营补贴;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打破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对家庭医生的考核以老年人急需的医养结合服务为重点,通过协商定价或市场化定价提高家庭医生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分级诊疗 老年医学科 医疗机构转型 家庭医生 激励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产业生态构建与低空经济发展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晓华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共15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府引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引导低空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低空经济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属性,其有效性在于适应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释放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强化了地方和民间的预期。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保障四大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监管政策等产业生态构成要素对低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生态一样,表现出复杂连接、相互依赖、影响各异、协同演进等特征和规律。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安全与发展、因地制宜与区域协同、行业技术与通用技术等关系,加强宏观统筹、场景牵引、创新推动、基础设施支撑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政府引导 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基金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基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协同视角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房连泉 郭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91,共9页
养老基金是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激发养老基金的潜力,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还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部分OECD国家的经验,探讨养老基金在现... 养老基金是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激发养老基金的潜力,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还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部分OECD国家的经验,探讨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养老基金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良性互动关系,就壮大中国养老金融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活跃资本市场与提振投资信心,二是加大养老基金投入科创企业的力度,三是引导养老保险基金关注绿色投资与社会责任,四是加快培育发展普惠型养老金融,五是推动养老基金与数字金融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 金融高质量发展 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