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泓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7,共9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长期奉行“一边倒”的对外开放战略,并和苏联、中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进行的,并由此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架,为以后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长期奉行“一边倒”的对外开放战略,并和苏联、中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进行的,并由此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对外开放战略 经济发展经验 第二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阵营 1949年 “一边倒”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研究(2015) 被引量:2
2
作者 鲁桐 仲继银 +2 位作者 党印 叶扬 吴国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5-104,共10页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部样本为评价对象,文章从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信息披露与合规以及激励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导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上市...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部样本为评价对象,文章从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信息披露与合规以及激励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导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并为其他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公司业绩比实际控制人为非自然人的公司业绩相比有更出色的表现,激励机制是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评价 公司治理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苟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5,共4页
评估节能减排潜力,筛选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对钢铁行业低碳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2012--2030年间,我国钢铁行业的累计节能潜力约为3_8亿吨... 评估节能减排潜力,筛选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对钢铁行业低碳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2012--2030年间,我国钢铁行业的累计节能潜力约为3_8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13.7亿吨CO2;17项技术具有经济可行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6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9.94&吨CO2。折现率和价格(燃料、电力和CO2)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具有较大影响。在低折现率、高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9亿吨标准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7.727吨CO2;在高折现率、低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小,累计节能潜力约为1.6亿吨标准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4.3万吨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节能减排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发起单边贸易行动的经济考量 被引量:1
4
作者 东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6-18,共3页
当前,特朗普政府采用强硬的单边手段,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反映了美国对自身经济发展的焦虑。美国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富分配不均日益严重、核心领域竞争力逐渐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竞争、经济长期增长动力不足... 当前,特朗普政府采用强硬的单边手段,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反映了美国对自身经济发展的焦虑。美国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富分配不均日益严重、核心领域竞争力逐渐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竞争、经济长期增长动力不足,从而使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摩擦 美国 高新技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研究(2016)
5
作者 鲁桐 仲继银 +2 位作者 吴国鼎 叶扬 党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9,131,共6页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部样本为评价对象,从公司治理的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小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特征、风险和改善途径,研究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小板、创业板公司...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部样本为评价对象,从公司治理的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小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特征、风险和改善途径,研究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经营业绩均优于那些治理不良的公司,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激励机制不完善是中小型高科技上市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软肋。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制基础和金融市场基础,是现阶段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苏联建设规摸和投资结构的比较
6
作者 王诵芬 《统计与决策》 1988年第3期38-40,共3页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经常出现要控制建设规模的呼吁。在坚持长期稳定经济发展方针的现今,控制建设规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和苏联建设规模的比较来进一步阐明我国近几年来建设规模过大的情况。一、建...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经常出现要控制建设规模的呼吁。在坚持长期稳定经济发展方针的现今,控制建设规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和苏联建设规模的比较来进一步阐明我国近几年来建设规模过大的情况。一、建设规模的比较“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而建设规模与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中国和苏联又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投资总额指标来反映建设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规模 投资总额 发展方针 年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 五年计划 投资规模 能源工业 基本建设 投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霍杰 蒋周文 杨洪青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60,共7页
基于65 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本文使用群组Logit模型,分析了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教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 基于65 67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据,本文使用群组Logit模型,分析了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差异和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教差异与跨国公司采取独资模式进入的机会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水平差异和民主差异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距离 文化距离 进入模式 群组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鲁桐 吴国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6,159-160,共8页
对1056家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治理水平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公司治理对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群体公司的治理水平普遍较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信息披露与合规"方面表现最好,"激励机制"的得分最低;创业... 对1056家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治理水平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公司治理对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群体公司的治理水平普遍较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信息披露与合规"方面表现最好,"激励机制"的得分最低;创业板公司的治理水平高于中小板。实证结果还显示,公司治理与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在中小上市公司中同样存在,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其次为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再次为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在激励机制方面,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贫富差距有多大 被引量:4
9
作者 东艳 刘杜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18,共1页
美国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像其他地方一样,美国也有富人与穷人。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却十分严重。国内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是美国民粹主义兴起以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内在动因之一。据统计,每8... 美国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像其他地方一样,美国也有富人与穷人。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却十分严重。国内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是美国民粹主义兴起以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内在动因之一。据统计,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高于全球发达国家贫困率的平均水平。同时,美国收入前1%的群体占有的财富持续增加,远远高于最底端10%群体的总体收入。更为严峻的是,美国国内贫困群体和富人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富差距 美国人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贫困群体 发达国家 收入差距 不平等问题 贫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摩擦、协调与制度型开放 被引量:32
10
作者 东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6,192,共9页
基于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历史上日美贸易摩擦的分析,比较研究两次双边贸易摩擦中涉及的制度摩擦与协调,发现: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的交往从商品要素交换向生产一体化演进,在交往愈加紧密的过程中,具有制度异质性的两个国家间的制度矛盾... 基于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历史上日美贸易摩擦的分析,比较研究两次双边贸易摩擦中涉及的制度摩擦与协调,发现: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的交往从商品要素交换向生产一体化演进,在交往愈加紧密的过程中,具有制度异质性的两个国家间的制度矛盾逐步显现,双边贸易摩擦呈现出从微观经济摩擦向综合性摩擦以及制度摩擦演进的趋势;综合性结构谈判和磋商是双边制度协调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形成更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制度环境,从而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日美贸易摩擦 制度摩擦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公司治理新变化的条件及证据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5,共5页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以往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最新国际公司治理变化的四个条件,即经济全球化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经济、社会、治理(ESG)整体受关注,公司治理呈现多样性需求,并用最新的数据说明公司...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以往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最新国际公司治理变化的四个条件,即经济全球化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经济、社会、治理(ESG)整体受关注,公司治理呈现多样性需求,并用最新的数据说明公司治理变化的新动向,包括所有权结构趋向集中、政府加强完善公司治理框架、ESG成为公司追求新目标、董事会功能进一步加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新变化 条件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长期的政策倾向 被引量:9
12
作者 东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5-17,共3页
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贸易霸凌主义,与美国二战以来长期推行的经济霸权一脉相承。历史上,尽管美国表面上采用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轮回的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倾向。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向来在经济因素外... 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贸易霸凌主义,与美国二战以来长期推行的经济霸权一脉相承。历史上,尽管美国表面上采用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轮回的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倾向。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向来在经济因素外融入政治、文化、军事、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霸权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充分认识私有化的后果和危害 被引量:4
13
作者 路爱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76,186,共5页
中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因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制度是我国宪法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实行私有化,将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带来一系列极其严重的... 中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因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制度是我国宪法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实行私有化,将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带来一系列极其严重的危害和后果。在经济领域,私有化不但难以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相反将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减缓我国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步伐,甚至可能使我国的强国努力功亏一篑。在社会领域,私有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使我国重新变成一个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的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私有化必然导致剥削阶级意识形态重新复活并逐步成为主流,彻底瓦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私有化的危害和后果归根结底就在于放弃社会主义,使中国步入歧途,重新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国家和人民将为此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化 公有制主体 社会主义 量变质变 部分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价值链: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72,共10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企业的价值链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动向。可持续价值链具有战略性、领导力、全方位、网络化和...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企业的价值链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动向。可持续价值链具有战略性、领导力、全方位、网络化和合作性的特点。可持续价值链管理既是企业从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的角度探索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也是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开发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体现,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先的企业通过可持续价值链管理和开发,不仅树立了企业公民的良好社会形象,也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成为行业竞争的佼佼者,进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价值链 测量方法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中有防范,但没有遏制——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再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力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4年第9期56-63,共8页
本文通过对“遏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历史渊源的分析 ,结合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 ,指出这一政治学概念在中国长期———尤其是冷战后———被误解、误用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冷战后美国对华奉行的是接触战略 ,这一战略有防范中国的含义... 本文通过对“遏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历史渊源的分析 ,结合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 ,指出这一政治学概念在中国长期———尤其是冷战后———被误解、误用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冷战后美国对华奉行的是接触战略 ,这一战略有防范中国的含义与安排 ,但与遏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遏制 对华战略 中美关系 历史渊源 一战 美国 情况 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要素价格扭曲的效率损失与校正之策——基于全球投入产出表的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春杨 张平 陆江源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8,共10页
该文利用包含经济扭曲变量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以美、日、英、法、德、意、韩等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国,在模型中引入行业产品价格扭曲、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行业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中等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等三... 该文利用包含经济扭曲变量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以美、日、英、法、德、意、韩等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国,在模型中引入行业产品价格扭曲、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行业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中等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等三类扭曲变量,测算中国各行业要素投入扭曲带来的产出效率损失,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扭曲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迥异,金融业和企业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扭曲显著地增加产出损失;通过对不同类别扭曲影响的分解,资本、产品、各类劳动力的价格扭曲在不同行业表现也很不一样,现代服务业主要通过高、中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影响产出,而如果消除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扭曲,反而会降低产出。未来需要从市场化改革、产业政策有效性等角度对行业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产出损失 投入产出结构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结构性减税与最优政策选择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明源 薛宇择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54,共17页
财政政策的最优政策选择问题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具有指导意义。既往的研究忽略了利用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探求具有双重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结构性减税支出的政策选择问题。本文利用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结构性减税的新... 财政政策的最优政策选择问题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具有指导意义。既往的研究忽略了利用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探求具有双重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结构性减税支出的政策选择问题。本文利用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结构性减税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测算比较基建支出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具有双重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促进产出,还可以通过挤入居民消费的方式加强政策福利效应。经过测算,短期的基建支出乘数大于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乘数。同时,基建支出长期平均产出乘数小于结构性减税的平均产出乘数。与结构性减税政策相比,增加基建支出对于财政资金有限的政府是短期内更加有效的产出刺激政策,但在长期中,结构性减税政策不仅具有较高的政策效应,还可以从消费、劳动、投资等角度实现结构性政策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各地区的最优政策选择存在差异性:发达地区可以通过结构性税收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同时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而欠发达地区则更应该注重运用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支出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人口逐渐从欠发达地区流出,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基建支出是否是可行之策,还需要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建支出 结构性减税 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政策会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吗?——基于地方竞争框架下的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明源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9,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谋求区域平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关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与稳定。因此,需要准确评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现有文献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估测财政政策乘数时忽略了我国特色的地区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谋求区域平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关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与稳定。因此,需要准确评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现有文献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估测财政政策乘数时忽略了我国特色的地区竞争机制。“锦标赛”式的地区经济竞争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区间的财政竞争模式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忽略该机制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当不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以及全国地区的产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二,当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产出效应会被削弱,无法实现谋求区域平衡发展与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目标。第三,随着地区竞争程度的加剧,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出现分化,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4.09降为3.10,而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3.86升为4.86,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中央政府如果试图兼顾财政政策的“效率”与“公平”目标,避免地区间盲目竞争,改革政府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区间竞争 财政支出乘数 区域平衡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基建支出与最优财政政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明源 薛宇择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42,共10页
财政资源紧张的政府存在最优财政政策选择问题,政府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结构性减税存在取舍。本文基于纳入财政分权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1)由于发达地区基建投资通过拉动地区间中间品贸易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产出增长,使发达... 财政资源紧张的政府存在最优财政政策选择问题,政府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结构性减税存在取舍。本文基于纳入财政分权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1)由于发达地区基建投资通过拉动地区间中间品贸易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产出增长,使发达地区的基建支出政策对全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欠发达地区执行相同政策的作用。(2)发达地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通过中间品贸易渠道在地区间产生正溢出效应,对当地产出的刺激效果与基建投资效果接近。假设发达地区政府更关注全国经济发展目标,则基建支出政策是该地区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选择。因此,对人口流入的发达地区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是走出当前经济下行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结构性减税 基建支出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