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召开了 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 ,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 ,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召开了 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 ,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 ,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引入和研究外国史学理论 ,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面对 2 1世纪 ,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追踪国内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将是新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史学理论 外国史学理论 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宜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宗教流传过程中,有个"适者生存""入乡随乡"问题。外来宗教中国化是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它演变为中国宗教,显现为宗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发展。伊斯兰教中国化符合宗教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必要沿袭、延续伊斯兰教先... 宗教流传过程中,有个"适者生存""入乡随乡"问题。外来宗教中国化是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它演变为中国宗教,显现为宗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发展。伊斯兰教中国化符合宗教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必要沿袭、延续伊斯兰教先贤的步伐,坚持中国化才能维护中国宗教的独立自主,这也有利于信众遵循教道。"去中国化"违背宗教发展规律,毫无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宗教 伊斯兰教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的社区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姜芃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西方国家 社区发展 基层民主 自治组织 社区管理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历史叙述范式的形成与嬗变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5-30,共6页
20世纪西方历史叙述范式形成在这种背景下 :历史叙述范式逐步由传统的叙事史学转向了问题史学 ,它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现实的生成、解释社会疑问 ,为人们寻找确定的心理寄托 ,并据此筹划未来生活。然而新的历史叙述范式过分注重整体 ,贬低... 20世纪西方历史叙述范式形成在这种背景下 :历史叙述范式逐步由传统的叙事史学转向了问题史学 ,它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现实的生成、解释社会疑问 ,为人们寻找确定的心理寄托 ,并据此筹划未来生活。然而新的历史叙述范式过分注重整体 ,贬低个人的自由意志 ,缺乏对个人的关心等等缺陷又促成了“叙事史的复兴” ,现代历史叙述范式正发生嬗变 ,它表现出将历史叙述复归为人本位的过程 ,新的叙事史以人为中心 ,不断产生新的成果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述 范式转型 叙事史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他的实业建设构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朝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孙中山是众所公认的辛亥革命领导人。虽然武昌起义发生时他远在海外,并不在现场,也没有直接领导起义的进行,但在民国创建之际,他却在当时众多的革命领导者或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没有争议地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充分说明了他在时人... 孙中山是众所公认的辛亥革命领导人。虽然武昌起义发生时他远在海外,并不在现场,也没有直接领导起义的进行,但在民国创建之际,他却在当时众多的革命领导者或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没有争议地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充分说明了他在时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威望和地位,他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辛亥革命、终结千年帝制的领袖人物。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抵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的功绩彪炳千秋、传之后世。今年是辛亥革命发生的110周年,我们于此时回顾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关系,可涉可论之处不止一端,而在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他的实业建设构想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大总统 外来侵略 孙中山 领袖人物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国际观 中华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补偿”机制效用
6
作者 张经纬 《人民论坛》 2007年第22期20-21,共2页
一般认为,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分为两次,第一次是明治维新后至19世纪二十年代,另一次为二战后的1957年至1975年。经济优先、政治滞后:明治维新后经济起飞阶段的发展战略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经济起飞阶段,选择了经济优先、政治滞后... 一般认为,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分为两次,第一次是明治维新后至19世纪二十年代,另一次为二战后的1957年至1975年。经济优先、政治滞后:明治维新后经济起飞阶段的发展战略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经济起飞阶段,选择了经济优先、政治滞后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使日本通过殖产兴业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成为第一个实现初步现代化的亚洲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济 经济起飞 明治维新 二十年代 19世纪 富国强兵 亚洲国家 二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