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欣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10,127,共11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向的生产主线与横向的交往主线。多支线是构成或依附于两条主线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细节线索,包括跨文化贸易、环境变化、物种传播、疾病传染、移民、战争、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等。世界历史就是在双主线与多支线所体现出的各种动力的交互推动下演进的。这个编撰线索体系本身是历史发展合力的具体反映,需要不断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充实,同时也成为进一步的宏观理论构建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线 多支线 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全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波斯帝国官方历史书写中的史学萌芽及其潜在局限性——以《贝希斯敦铭文》为例
2
作者 吕厚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西方世界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居于全球主导地位,史学史与历史哲学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兴起,多数有影响力的相关著作将古希腊史学视为近现代史学的唯一重要源头,同时有保留地承认,中国古代史学与《旧约圣经》等古代近东文...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西方世界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居于全球主导地位,史学史与历史哲学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兴起,多数有影响力的相关著作将古希腊史学视为近现代史学的唯一重要源头,同时有保留地承认,中国古代史学与《旧约圣经》等古代近东文献中的历史书写也在世界古代史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书写 史学史 近现代史 《旧约圣经》 贝希斯敦铭文 保留地 古波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世界史研究译介时期的俄苏史
3
作者 于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译介 俄国史 苏联史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被引量:19
4
作者 俞金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4,共6页
自从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提出"史学是时间的科学"这一观点以来,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其内涵。我们从历史研究对象的时间性、历史时间的意义、历史学家的时间观等方面入手,以时间作为历史研究中的尺度,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争取... 自从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提出"史学是时间的科学"这一观点以来,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其内涵。我们从历史研究对象的时间性、历史时间的意义、历史学家的时间观等方面入手,以时间作为历史研究中的尺度,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争取时间的历史,围绕诸问题来探究历史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中几乎是弥漫性地存在着的,历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历史 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与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 被引量:4
5
作者 俞金尧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 现代化进程 16世纪 世界史 编纂 个体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妇女教育实践(1840—1949年) 被引量:7
6
作者 顾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9,共6页
从 18 4 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194 9年新中国的成立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与此同时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和思潮带动了兴女学、女学纳入教育体制、教会办女校和女子留学等社会实践。历... 从 18 4 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 194 9年新中国的成立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与此同时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和思潮带动了兴女学、女学纳入教育体制、教会办女校和女子留学等社会实践。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奋斗 ,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从受教育的总的状况看 ,到 194 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 ,90 %的中国妇女仍是文盲。因而 ,将解决妇女教育方面的艰巨任务留给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 男女平等 倡女学 教会女校 女子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编纂中的历史分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欣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与西方传统世界史研究相比,上述学者对人类历史整体及阶段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科学,对世界史编纂中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传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其束缚。目前,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研究对各文明社会内部发展的考察特别是发展动力的研究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已经成为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通史 全球史 历史分期 历史编纂学 欧洲中心论 全球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史观:中国世界史学术体系的核心理论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新史学,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提上日程。所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原创性和批判性的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新史学,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提上日程。所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原创性和批判性的研究实践,逐渐形成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关注人类的世界史理论框架。其目的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科学阐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获取历史的启迪和智慧,以更清醒地把握现实、开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学术体系 历史性变革 史学理论 整体史观 世界历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召开了 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 ,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 ,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召开了 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 ,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 ,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引入和研究外国史学理论 ,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面对 2 1世纪 ,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追踪国内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将是新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史学理论 外国史学理论 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旭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2,共6页
近年来,倡导全球视野,关注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的出现,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变密切相关,也与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历史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密不... 近年来,倡导全球视野,关注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的出现,既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变密切相关,也与美国的政治现实、美国历史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当前的世界史研究带有浓郁的美国色彩也必然关涉美国的价值观念。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世界史研究的内在缺陷,中国学者在接受这一史学观念的同时,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批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成就与局限 欧洲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共兴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菊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0-99,共10页
同为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中苏两党的历史命运迥然不同。苏联共产党盛极而衰,并导致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则不仅经受住一次次重大历史考验,而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重... 同为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中苏两党的历史命运迥然不同。苏联共产党盛极而衰,并导致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则不仅经受住一次次重大历史考验,而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积累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胸怀天下等历史经验,通过卓有成效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世界社会主义 历史观 党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概念的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文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学科,特别不是指历史学,而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切科学。"真正的实证科学"与广义的"历史科学"是等价的。当他们说"历史科学"时,强调的是其历史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学科,特别不是指历史学,而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切科学。"真正的实证科学"与广义的"历史科学"是等价的。当他们说"历史科学"时,强调的是其历史性;当他们说"真正的实证科学"时,强调的是其唯物辩证性。就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科学"的主要贡献唯物史观而言,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历史哲学 实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转向语言学的西方历史哲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20世纪 6 0年代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语言学 ,其中历史叙述研究引导了这种转向。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一些历史哲学家的思路转化 。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历史叙述 语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近代以前的“世界历史”观念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观念 古典时代 中世纪 希罗多德 波里比阿 奥古斯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潮流中的明治维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跃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2-87,共6页
对于日本而言,明治维新开启的西方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与本国历史文化相调和、相适应,而这个过程远没有完成;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研究而言,从道德的层面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真理之门,也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救赎之... 对于日本而言,明治维新开启的西方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与本国历史文化相调和、相适应,而这个过程远没有完成;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研究而言,从道德的层面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真理之门,也意味着开启了一扇通向救赎之门;对于亚洲而言,明治维新遵循的对外交往模式破坏本地区的合作和进步,而不是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其结局值得深思;对于中国而言,明治维新乃至日本近代以来的历史,足资借鉴,常看常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西方化 道德评价 亚洲 他山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时代历史哲学的科学起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历史哲学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沉思与探索。这种沉思与探索,始终伴随人类前进的每一个步伐。启蒙时代的历史哲学,是在16-17世纪科学革命影响下产生的。弗朗斯西·培根明确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并改进了研究方法。伊萨克·牛顿则... 历史哲学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沉思与探索。这种沉思与探索,始终伴随人类前进的每一个步伐。启蒙时代的历史哲学,是在16-17世纪科学革命影响下产生的。弗朗斯西·培根明确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并改进了研究方法。伊萨克·牛顿则是科学实践的一个辉煌典范。正是由于培根与牛顿等人的影响,人们开始了对于自身命运的大规模深入性研究,取得非凡成就。然而培根的方法与牛顿的经典力学,并非启蒙时代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遍适用性,而是存在自身的局限性。20世纪的科学进展,使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新的科学进展并非是对培根与牛顿学说的否定,而是一种更高程度的完善。如何在我们时代将各具体学科的进展整合为对于人类历史过程的普遍性认识,依旧是一项有待努力、也值得努力的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时代 历史哲学 科学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通史传统与世界史编纂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欣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4,共6页
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资产之一。在世界史研究和编纂过程中,应当通过对通史传统的深入挖掘和... 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资产之一。在世界史研究和编纂过程中,应当通过对通史传统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发扬,赋予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学优秀传统和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通史传统 世界史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笔谈
18
作者 陈志强 马细谱 梁占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为了探究近现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在历史关键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揭示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与世界变局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理解巴尔干地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我们策划了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回顾和梳理“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的关系。其中陈志强的《古代史视阈中的巴尔干冲突及其世界影响》从长时段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时期不同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暴力冲突和宗教文化征服的历史表现,宏观揭示了近现代巴尔干纷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马细谱的《巴尔干国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梁占军的《二战中的巴尔干:历史与启示》则分别就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各国的历史选择及其后果进行了个案解读,意在举例说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在现实世界发生巨变的关键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张力与影响,进而展现巴尔干各民族是如何在帝国暴政与民族纷争的历史阴影下形塑今天的巴尔干现实的。希望本组笔谈能够在推进国内巴尔干研究方面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进程 暴力冲突 巴尔干地区 历史根源 陈志强 批评指正 历史巨变 文化征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的科学观念及其对历史学的影响
19
作者 侯云灏 张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4-129,共6页
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其科学精神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的学术界。反映在历史学上,则对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历史考证学思想的兴起、近代实证史学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这种科学观念、... 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其科学精神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的学术界。反映在历史学上,则对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历史考证学思想的兴起、近代实证史学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这种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的影响下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自然科学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问题的凸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20
作者 侯云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是与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问题的凸现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注重社会现实的改造和革命 ,并从社会历史的运动中汲取经验教训 ,成为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是与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问题的凸现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注重社会现实的改造和革命 ,并从社会历史的运动中汲取经验教训 ,成为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现实社会运动的激荡下 ,顺应着史学发展的方向 ,肩负起社会改造的历史使命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因而迅速崛起并成为史坛主潮。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解放的历史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 近代史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