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异质性作为“基于地”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其空间分异特征直接决定了政策干预的排他性和精准度。作为区域经济理论的前沿和重要突破,“基于地”政策(Place Based Policies)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因地制宜的目标导向性政策支持,破解传...区域异质性作为“基于地”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其空间分异特征直接决定了政策干预的排他性和精准度。作为区域经济理论的前沿和重要突破,“基于地”政策(Place Based Policies)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因地制宜的目标导向性政策支持,破解传统“均质化”政策工具的制度困境,激发地方内生增长潜力,实现地方繁荣。该政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目标导向的“地区繁荣”属性。其二,空间排他性的精确政策边界。其三,因地制宜的“地方感”。其四,工具组合的多元化。根据“基于地”政策的政策类别及受益对象差异,其作用路径可归纳为两条主线:其一,以提升企业生产力为导向的纯粹的“基于地”政策;其二,以促进劳动力就业与提高工资水平为导向的“基于地”的人口政策。前者通过提升企业生产力激发区域经济效率,后者则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二者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地区繁荣。在实践层面,此类政策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区设立、产业集群等多种政策工具,其作用机制在于改善企业外部运营环境并激活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提升区域生产效率。在“基于地”政策评估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计量评估方法,量化空间模型代表当前前沿的研究范式。展开更多
文摘区域异质性作为“基于地”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其空间分异特征直接决定了政策干预的排他性和精准度。作为区域经济理论的前沿和重要突破,“基于地”政策(Place Based Policies)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因地制宜的目标导向性政策支持,破解传统“均质化”政策工具的制度困境,激发地方内生增长潜力,实现地方繁荣。该政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目标导向的“地区繁荣”属性。其二,空间排他性的精确政策边界。其三,因地制宜的“地方感”。其四,工具组合的多元化。根据“基于地”政策的政策类别及受益对象差异,其作用路径可归纳为两条主线:其一,以提升企业生产力为导向的纯粹的“基于地”政策;其二,以促进劳动力就业与提高工资水平为导向的“基于地”的人口政策。前者通过提升企业生产力激发区域经济效率,后者则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二者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地区繁荣。在实践层面,此类政策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区设立、产业集群等多种政策工具,其作用机制在于改善企业外部运营环境并激活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提升区域生产效率。在“基于地”政策评估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计量评估方法,量化空间模型代表当前前沿的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