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未来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翔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共2页
自从近代学术产生以来,学术期刊在学术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个国家,没有一流的学术,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术期刊;同样,没有一流学术期刊的国家,也不可能拥有一流的学术。当代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推动和引... 自从近代学术产生以来,学术期刊在学术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个国家,没有一流的学术,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术期刊;同样,没有一流学术期刊的国家,也不可能拥有一流的学术。当代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推动和引领。不高度重视学术期刊建设的科研工作是没有前途的,不高度重视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不把期刊编辑队伍建设作为学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充分尊重期刊编辑的劳动,不可能建设出一流的学术期刊,也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学术 自律 编辑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社会科学中国形态的前提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麾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共3页
学术历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术的优先发展则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期刊作为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 学术历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术的优先发展则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期刊作为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的复杂关联,增强学术期刊的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办刊质量,进而引领学术繁荣的步伐,是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严峻任务。有鉴于此,本刊约请四位资深专家,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的探讨。希望这些探讨能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前提批判 中国形态 社会科学研究 西方学术 创造性思维 规范性研究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学术潮流 彰显中国特色——在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翔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29,共4页
金秋时节,伴随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呼声,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今天在武汉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本届论坛的常设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给予本届论坛以重... 金秋时节,伴随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呼声,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今天在武汉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本届论坛的常设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给予本届论坛以重要支持的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表示衷心感谢!向本届论坛的承办单位《江汉论坛》编辑部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本届论坛的顺利召开而付出的辛勤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高层论坛 综合类 中国特色 开幕式 学术 引领 致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络话语权的审视与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秋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80,共7页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络话语权的构建,作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学术的发展形态、创新能力和实践导向,同时也高度关涉网络空间治理、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重建等国家议题的推进和达成。信息化时代,网络学术以...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络话语权的构建,作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学术的发展形态、创新能力和实践导向,同时也高度关涉网络空间治理、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重建等国家议题的推进和达成。信息化时代,网络学术以几何级增长之势,为学者和读者提供海量服务,哲学社会科学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交流等方面的跨越式变革正在塑造全新的学术体系。互联网既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话语权构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造成了诸多新的挑战。运用网络思维审视哲学社会科学未来格局,营造信息化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创新表达方式,提升话语主导权,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网络化建设,是中国学术实现新的历史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网络话语权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5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09年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创刊揭牌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 2009年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创刊揭牌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国防大学原政委、上将赵可铭,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将侯树栋,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庹震,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李文海,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陈佳贵、高全立,中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秘书长黄浩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等一同出席创刊揭牌仪式。出席仪式的还有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单位、新闻出版系统的嘉宾和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主持揭牌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共产党 揭牌仪式 人民大会堂 创刊 学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存娜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之所以广受诟病 ,原因在于它未能保证“公正”这一核心价值的实现。评价指标和标准中存在的混乱和机械 ,程序观念的淡漠及其造成的程序漏洞 ,以及关系人情等非学术因素的介入 ,都弱化了学术评价的应有功能。为此 ,学界...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之所以广受诟病 ,原因在于它未能保证“公正”这一核心价值的实现。评价指标和标准中存在的混乱和机械 ,程序观念的淡漠及其造成的程序漏洞 ,以及关系人情等非学术因素的介入 ,都弱化了学术评价的应有功能。为此 ,学界应该致力于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合理化 ,建构公正的评价程序 ,并成立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评价标准 评价程序 评价机构 学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建设成就显著,在刊发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学术人才、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建设成就显著,在刊发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学术人才、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学术期刊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亟待立足广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加强顶层设计,从思想理论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学术对话、扶强保重倡优等多方面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国学术期刊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学术评价 问题意识 期刊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与学术期刊的责任”研讨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共3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与学术期刊的责任”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22日~23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家综合性与专业性期刊、文摘社、社会科学...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与学术期刊的责任”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22日~23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家综合性与专业性期刊、文摘社、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总共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议就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元方法论问题、方法创新问题、跨学科研究问题、学术期刊在方法论反思与创新中所起的引导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研讨。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发如下。参与发言的学者与期刊主编还有: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航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林来梵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姚先国教授、《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鉴传今编审、中央党校《理论视野》副主编张琳副教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教授、《学术月刊》社长兼主编田卫平编审、《南京大学学报》总编朱剑编审、《学术界》社长兼总编袁玉立编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方福前教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主编袁吉富副教授、《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副研究员、《吉林大学学报》主编崔月琴编审、《学习与探索》副主编冯向辉编审、《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学术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 责任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开创学术期刊事业的新局面——在第九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9
作者 高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高层论坛 综合类 期刊事业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开幕式致辞
10
作者 高翔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共3页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高层论坛 综合类 宁夏回族自治区 开幕式 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 新中国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跨学科研究 倡导原创性理论——“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综述
11
作者 魏长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原创性理论 创新时代 哲学社会科学 高层学术论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12
作者 孙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共3页
在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人文杂志》六十年的华诞。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报八刊一网,向《人文杂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创新能力:洞察中国式创新的新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天悦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由于创新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演化性,使内化于其中的创新能力成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架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维持和增强创新主体竞争优势的能力,可视为一种动态创新能力。中国式创新凸显... 由于创新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演化性,使内化于其中的创新能力成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架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维持和增强创新主体竞争优势的能力,可视为一种动态创新能力。中国式创新凸显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探索实践,呈现了基于中国情境的动态创新能力形塑过程。从异质性视角出发,正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情境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分工协作、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双向嵌入、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并重,共同构成了这种动态创新能力的生成机理及演进路向。立足新征程,推进中国式创新可以从提升动态创新能力入手,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创新 动态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动态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接再厉,为繁荣社会科学而奋斗
14
作者 何祚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1,共1页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多民族的的文化传统。传统的东西流自今日即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形态,其中有精华糟粕,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成分。中国文化建设要现代化,也就是在内容上要科学化,要用现代科学(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以及作为现代科学...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多民族的的文化传统。传统的东西流自今日即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形态,其中有精华糟粕,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成分。中国文化建设要现代化,也就是在内容上要科学化,要用现代科学(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以及作为现代科学的精品——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和武装中国文化。这就要求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方面,引进和接受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逐步超越民族界限,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把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合理的科学成分提取出来,加工精炼为科学,贡献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中国文化建设 狭隘民族主义 多民族 科学成分 各民族 现代科学 接受世界 科学文化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性”与社会学的历史视野 “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前沿:社会学的历史视野”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亚秋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社会学自1979年在中国大陆恢复以来,不仅学科地位获得了普遍承认,而且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在持续的实证研究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在若干研究领域积累了扎实的、可以传承的成果,一些基于中国社会的概念、分... 社会学自1979年在中国大陆恢复以来,不仅学科地位获得了普遍承认,而且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在持续的实证研究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在若干研究领域积累了扎实的、可以传承的成果,一些基于中国社会的概念、分析框架得以产生并在实际的研究中得到响应,学科的社会关怀得以初步确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学术研究 社会学 历史视野 研讨会综述 社会变迁 总体性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组织发展轨迹考察——基于“国家与社会”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显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共7页
社会组织在新中国的历史已有60余年,经历了"政治社团"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多元发展阶段以及回归本质并增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轨迹及脉络进行历史考察,可以看出,尽管其过程... 社会组织在新中国的历史已有60余年,经历了"政治社团"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多元发展阶段以及回归本质并增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轨迹及脉络进行历史考察,可以看出,尽管其过程比较曲折,但总体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仍面临着思想认识误区、获取资源艰难和运作不规范等困境的制约。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股缓冲力量,在社会自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组织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型社会政策论纲》简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宪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政策 中国 简介 策论 构建和谐社会 9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 社会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的合目的运行模式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剑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实践活动 合目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执行操作 运行模式 实践方案 实践目标 决策指令 利益观 决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比重合理区间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娅娜 贺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5,共14页
“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将面临需求总体不足、供给相对过剩、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减弱、美西方战略性领域“脱钩断链”以及后发国家产业替代等多重挑战。尽管结构性冲击导致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但鉴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将面临需求总体不足、供给相对过剩、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减弱、美西方战略性领域“脱钩断链”以及后发国家产业替代等多重挑战。尽管结构性冲击导致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但鉴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其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综合多维度分析,预测“十五五”时期工业在国内的比重介于30%~33%,制造业为25%~28%;占全球工业比重为24%~26%,制造业为28%~30%。为实现工业比重在国内和全球稳定的双重目标,建议工业增速保持在3.5%左右。实现此目标,需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效率,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激活服务业发展活力,构建创新导向的产业政策体系,增强产业链韧性,并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比重 制造业比重 工业增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整体变革:重温三十年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建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中国农村改革首先从土地占有与使用权利的逐步放开入手,近三十多年来演变为众多新惯例和新规范,不仅使土地利用本身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深刻改变了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其中所发生的劳动分工、迁徙、家庭聚散以及身份、利益冲突成为中国社会... 中国农村改革首先从土地占有与使用权利的逐步放开入手,近三十多年来演变为众多新惯例和新规范,不仅使土地利用本身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深刻改变了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其中所发生的劳动分工、迁徙、家庭聚散以及身份、利益冲突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这些变革的社会历史意义迄今未有充分揭示。土地使用权利的变革推动了农民与土地、农村社区、国家的整体性变革,期间所发育出来的意愿、诉求与行动正完成现代社会的构建,目前的研究对这种整体性变革的认知是缺乏自觉的,而这些新惯例与新规范所重新整合的社会生活恰是实践的社会理论产生的渊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 产权 规范分析 非规范分析 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