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体育社会学——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树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3-123,12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体育社会学 学术年会 文化学 经济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罗青同志的讲话
2
作者 罗青 《江苏社会科学》 1982年第8期11-13,共3页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是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的日子。这个学会的成立,是我们江苏学术界的一件喜事。我是江苏省江都县人,我以一个江苏人同时也以挂名的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的名义表示我的祝贺。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三十年来,它经历了相当...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是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的日子。这个学会的成立,是我们江苏学术界的一件喜事。我是江苏省江都县人,我以一个江苏人同时也以挂名的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的名义表示我的祝贺。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三十年来,它经历了相当严重的考验。历史发展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了一个很大的转折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党的三中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江苏省 三十年 八十年代 三中全会 七十年 历史发展 讲话 学术界 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吴承毅同志在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3
作者 吴承毅 《江苏社会科学》 1982年第8期14-20,共7页
同志们: 大会主席要我讲话,要我把最近在武汉开年会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另外,关于怎样开展社会学的工作,也想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因为是个人的看法,没有经过讨论,因此意见很不成熟。正因为今天是学会开会,开展学术研究,大家提出自... 同志们: 大会主席要我讲话,要我把最近在武汉开年会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另外,关于怎样开展社会学的工作,也想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因为是个人的看法,没有经过讨论,因此意见很不成熟。正因为今天是学会开会,开展学术研究,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对面地互相商讨,互相切磋,互相琢磨,所以我就不怕意见有片面性,也不怕有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学 社会主义国家 江苏省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学科 讲话 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会贺词
4
《江苏社会科学》 1982年第8期4-4,共1页
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大会: 值此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之际,我们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一九七九年恢复了。三年来,江苏省老一辈社会学家、中青年热心于社会学的同志们在省委领导下,在省社会科... 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大会: 值此江苏省社会学会成立之际,我们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一九七九年恢复了。三年来,江苏省老一辈社会学家、中青年热心于社会学的同志们在省委领导下,在省社会科学院、省社联及各行各界的支持下,为创建新中国社会学开展了多方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家 中国社会学 江苏省 社会科学院 中青年 党中央 大会 学科 多方面 祝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故事”期待学术话语支撑--以中国社会学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1,共3页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而又理直气壮地呼唤中国理论自觉自信自强和学术话语权。要走出"双重失语危机",就必须牢牢树立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意识,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家、跳出国外,正确总...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而又理直气壮地呼唤中国理论自觉自信自强和学术话语权。要走出"双重失语危机",就必须牢牢树立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意识,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家、跳出国外,正确总结"中国理念"、科学概括"中国经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学术话语 中国故事 期待 自强意识 中国经验 科学概括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巨变和中国社会学的当代使命--《学习与探索》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先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培林 张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75,共8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快速增长,更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转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快速增长,更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学描述和解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巨变的核心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转型"是除市场之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社会网"能够成为资源分配的一项重要机制,在一些情况下,其效率甚至高于市场和政府。因此,理解了"社会转型"这一重要概念,就能够对中国日常生活变迁中诸如消费转型、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至今与前30年相比,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可以概括为"四大转折",包括城镇化发展的转折,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折,收入分配和职业结构的转折,老龄化过程的转折。为了应对新趋势、新挑战,我们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应对也应随之调整。在这种改革浪潮下,中国社会学不应当局限于"社会问题学",要有理论上的思考和建树,要有社会规律、变迁规则的发现,要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学问要能够解释社会,有助于改造社会,唯有如此,才能够承担起中国社会学的当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 “社会网” 日常生活变迁 新的阶段性特征 中美经贸摩擦 “新东北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模式”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杭生 《人民论坛》 2008年第24期56-57,共2页
“发展模式”是一个比较静态的概念,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和经验所构成的特定类型。“发展轨迹”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把从起点到结果的发展动态过程显示出来。要真正理解中国30年来形成的科学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一个比较静态的概念,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和经验所构成的特定类型。“发展轨迹”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把从起点到结果的发展动态过程显示出来。要真正理解中国30年来形成的科学发展模式,就要了解它的初始起点、实际轨迹和理论提炼。本文对此做一些简要的社会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社会学 解读 科学发展模式 比较静态 社会发展 概念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被引量:130
8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对中国社会学来说,总结过去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规划将来,以便更好地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转型服务,为增进我国人民的福祉服务,为健康发展社会学学科服务。这也是我们中国社会学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中国社会学来说,总结过去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规划将来,以便更好地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转型服务,为增进我国人民的福祉服务,为健康发展社会学学科服务。这也是我们中国社会学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种形式。而要正确把握现在、规划将来"理论自觉"就显得十分重要,也不可避免。在此我们想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特别是从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之间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入手来探讨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学 “理论自觉”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 被引量:75
9
作者 郑杭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代价是如此沉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是如此复...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代价是如此沉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对比是如此鲜明,应对并不容易。中国社会不仅进步和代价反差鲜明,而且社会代价、社会问题,又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一下子出现在面前,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难度。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还是对它的沉重代价,国际社会都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对许多外国人和不少西方理论来说,中国社会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判断的"测不准"的社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见,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低估中国社会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中国社会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突出地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上:第一,它有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第二,它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第三,它有无可替代的社会领导核心力量。这三者是中国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强大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转型 中国社会 进步代价的鲜明反差 治理管理难度 自我调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以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为例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2,共7页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社会运行论 社会转型论 学科本土论 社会互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日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和把握,关系到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学知识的性质、作用、对待社会的态度,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学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学人才,能否实现某种原创的知识创新,能否在国际社会学界占有应有的一席之地,能否在学科和学术的话语权方面做出当代中国社会学家自己的贡献。要正确把握这些成对的关系,就要真正认识它们既有"非此即彼"的一面,又有"亦此亦彼"的一面的辩证性,避免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极端性;就要总结和汲取各国和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深入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黑格尔思想时所阐发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以之为指导,以我为主地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学不断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力求避免各种幼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性与价值性 经验性与理论性 建设性与批判性 传统性与现代性 本土性与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社会学的巨大贡献——纪念费孝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70周年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纵观费孝通先生70年的学术研究及其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他对中国早期社会学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作的贡献。具体地说首先是,他对社会学中国化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 纵观费孝通先生70年的学术研究及其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这就是他对中国早期社会学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作的贡献。具体地说首先是,他对社会学中国化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代表作有:《江村经济》(1939)与《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与《乡土中国》(1948)等。其次是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所作的“无人可以替代的历史作用”。其三是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作的贡献,尤其是费孝通提出的社会学传统界限扩展论,更有着重大意义的理论,它要建立的科学和人文统一的社会学,更需我们用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实现,这也可以说是费老的学术遗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中国化 社会学重建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肇发 《社会》 1982年第4期10-10,共1页
党的十二大给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对社会学也是同样。自从1979年提出建立中国社会学以来,老一辈的社会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沉寂了三十年的社会学教学及科研工作,重新活跃起来。但毕竟较多的只是介绍西方的和旧中国的社会学。应该如何... 党的十二大给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对社会学也是同样。自从1979年提出建立中国社会学以来,老一辈的社会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沉寂了三十年的社会学教学及科研工作,重新活跃起来。但毕竟较多的只是介绍西方的和旧中国的社会学。应该如何建立新中国的社会学?大家都认为,必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和建立我国的社会学,我想这不只是一句话,而应该有它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具体内容 社会学家 思想指导 有中国特色 实际出发 社会学教学 三十年 马克思列宁主义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重塑--基于深圳市城市社区实地调查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2,共7页
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以往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和作用、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这一制度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和陌... 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以往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和作用、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这一制度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和陌生人社会中重塑人民调解的合法性,是一个时代性难题。深圳市的实践探索表明,拓展调解领域、创新调解载体、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以及推进人民调解的规范化、专业化是新时期重新激活人民调解制度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市场转型 陌生人社会 合法性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事实、理论与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洪大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92,共15页
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事实应该是具有社会影响的、激起社会反应的环境事实和具有环境影响的社会事实,应注意区分局部的事实与整体的事实、静态的事实与动态的事实、统计的事实与感知的事实、客观的事实与建构的事实。环境社会学理论建... 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事实应该是具有社会影响的、激起社会反应的环境事实和具有环境影响的社会事实,应注意区分局部的事实与整体的事实、静态的事实与动态的事实、统计的事实与感知的事实、客观的事实与建构的事实。环境社会学理论建设需要充分体现社会学的视角,需要有清晰的反思意识,不断扩展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对待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化趋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对与环境相关的重要社会主体进行分析、对待理论导向的研究和政策导向的研究等方面,环境社会学者应该有正确的价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社会事实 社会学的想象力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难题——从社会学视角看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 被引量:49
16
作者 郑杭生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7期5-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一个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正在城市形成。新的社会整合的需要,新的社会团结的要求,新的人际和谐的期待,越来越摆在社会和人们面前。在一个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一个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正在城市形成。新的社会整合的需要,新的社会团结的要求,新的人际和谐的期待,越来越摆在社会和人们面前。在一个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这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进行社会建设、社区建设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为破解这个难题而做出各自的努力。从社会学视角来解读、分析、总结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厘清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即(一)以党建带动社建是中国社区凝聚的核心;(二)社区建设的实质是逐步落实公平正义;(三)探索社区制度创新是社区建设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四)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发展的重点内容;(五)共享共建和谐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根本目标。全国各地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必将垒起中国社会基层平安的一块块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世界 和谐社区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心态危机蔓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晓虹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23,共3页
中国社会只要继续沿着现代化道路前进,大体实现现代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相对的公平,我们很多消极的社会心态,如焦虑、浮躁就能够得到更好解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演变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人的社会心... 中国社会只要继续沿着现代化道路前进,大体实现现代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相对的公平,我们很多消极的社会心态,如焦虑、浮躁就能够得到更好解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演变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总体呈现为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积极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焦虑感 社会心理 先富共富 精神枷锁 一揽子计划 风景这边独好 心理学专家 社会矛盾 病态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从社会学视角看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杭生 《学习与实践》 2005年第11期22-26,共5页
推进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切入点,是让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妥善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善治的重要措施。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成果,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武汉 社区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打造农村现代职业体系的创新探索——武汉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实践的社会学分析之一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杭生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11期105-112,共8页
如果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中心问题或根本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抓住这个问题是农村建设发展成功的前提,抓不住这个问题则会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那么,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把广大尚处于现代... 如果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中心问题或根本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抓住这个问题是农村建设发展成功的前提,抓不住这个问题则会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那么,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把广大尚处于现代职业体系之外的农民群众逐步纳入现代职业体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农村制度创新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治本的途径。武汉"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两年的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其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打造现代职业体系的思路和经验,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个学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提炼,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现代职业体系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将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学艺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共2页
本文高瞻远瞩地论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式以及社会学的主要任务 ,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了社会学需要研究的 6个重大问题 ,并提出社会学必须要有研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社会学 形势和任务 重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