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环境演变、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被引量:41
1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2 位作者 韩德馨 王延斌 康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发育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盆内沉积地层强烈的构造变形以及湖盆环境突变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经历了多期挤压隆升运动。沉积环境、介形虫和植物孢粉化石及磁性地层研究表明 ,自距今 2 5Ma以来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发育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盆内沉积地层强烈的构造变形以及湖盆环境突变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经历了多期挤压隆升运动。沉积环境、介形虫和植物孢粉化石及磁性地层研究表明 ,自距今 2 5Ma以来 ,青藏高原共经历了距今2 5 2~ 2 2 8Ma,1 94~ 1 66Ma ,1 38~ 1 1Ma ,0 71~ 0 5Ma和 0 2 4~ 0 0 9Ma 5次强烈的隆升阶段 ,分别对应于青藏运动B幕和C幕、昆黄运动A幕和B幕以及共和运动。高原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环境演变 构造变形 青藏高原隆升 构造运动 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与台南凹陷三叠系成藏差异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珍祥 康永尚 +2 位作者 焦立新 何志平 杨松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隆起构造带(如鄯善弧形带)紧邻烃源岩,但由于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化两方面的影响,存在储集物性较差、圈闭形成相对滞后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风险;而台南凹陷在侏罗纪早期埋藏较浅,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同时从晚印支运动期开始,台南凹陷东南方向构造开始稳定持续抬升,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因此,台南凹陷相对于台北凹陷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吐哈盆地三叠系的勘探应该关注构造相对稳定,并有油气供给的盆地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台南凹陷 三叠系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硅钾肥特点、营养机理与展望 被引量:12
3
作者 管恩太 赵凤兰 +2 位作者 陈常友 蔡德龙 钱发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4,共3页
根据我国不同钾矿资源贮量、不同钾肥特性的区别以及硅钾肥的营养机理 ,分析了长效硅钾肥具有肥效持久、富含多种营养等特性 ,阐明了长效硅钾肥可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的作用 ;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 ,阐明了长效硅... 根据我国不同钾矿资源贮量、不同钾肥特性的区别以及硅钾肥的营养机理 ,分析了长效硅钾肥具有肥效持久、富含多种营养等特性 ,阐明了长效硅钾肥可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的作用 ;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 ,阐明了长效硅钾肥的生产和施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硅钾肥 营养机理 农作物 抗病虫害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断层影响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文兵 邓喀中 白云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3-715,共3页
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及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对云盖山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了该区域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有关参数。并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在断层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原... 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及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对云盖山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了该区域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有关参数。并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在断层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原因。为本矿区及类似条件下“三下”采煤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规律 地表移动 变形规律 断层 开采沉陷 煤矿地质 变形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剖面在陷落柱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德义 彭苏萍 +1 位作者 常锁亮 杨双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49,共3页
本文探讨了陷落柱在地震三瞬 (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 )剖面和拟层速度 (GLOG)剖面上的反映特征 ,以及利用特征剖面研究陷落柱要素的方法 ,并指出 ,利用地震特殊处理剖面结合常规时间剖面识别陷落柱、研究陷落柱的特征是可能的。
关键词 陷落柱 瞬时振幅剖面 瞬时频率剖面 煤田 地震勘探 瞬时相位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油井结垢物质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贤君 谢朝阳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09,330,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电子探针、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驱区2口采油井中垢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垢样中所含的化学元素有硅、铝、钙、铁、钠、钡;化合物有SiO2(67.7%~71.4%)、Al2O3(3.49%~5.... 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电子探针、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驱区2口采油井中垢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垢样中所含的化学元素有硅、铝、钙、铁、钠、钡;化合物有SiO2(67.7%~71.4%)、Al2O3(3.49%~5.56%)、CaO(6.22%~9.04%)、Fe2O3(~2.45%)、BaO(2.0%~12.0%,一口井垢样),这些氧化物合计占垢样总质量的~80%。垢样中有吸附水存在。垢样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六方球状方解石、普通方解石,次要矿物有碎屑石英、长石、粘土颗粒,还鉴定出多种微量矿物。介绍了主要矿物和前2种次要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特征。结垢类型主要为非晶SiO2垢。根据一口井的数据,在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由于发生水岩反应,油井采出水中Ca2+、Mg2+和HCO-2浓度由102mg/L增至3.0×103mg/L,Si离子浓度3消失,CO2-由465mg/L增至2366mg/L(水驱时为129mg/L),pH值由8.5升至11.27。图4表3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结垢 物质组成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三元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上寒武统白云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马锋 顾家裕 +5 位作者 许怀先 邬光辉 李洪辉 邵龙义 朱长见 刘永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确定塔东寒武系白云岩以次生白云岩为主,分为交代白云岩和胶结白云岩两类,发育在上寒武统的突尔沙克塔格组,分布在塔东东部和西部的构造带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塔东寒武系白云岩经历了超盐度、埋藏和热液3种白...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确定塔东寒武系白云岩以次生白云岩为主,分为交代白云岩和胶结白云岩两类,发育在上寒武统的突尔沙克塔格组,分布在塔东东部和西部的构造带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塔东寒武系白云岩经历了超盐度、埋藏和热液3种白云岩化环境,揭示了研究区的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埋藏白云岩化和热液白云岩化3种模式;塔东白云岩优质储集层主要受到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展布和白云岩成因叠加模式的控制。地震相分析和沉积相研究表明:塔东西部为台地边缘-台地边缘斜坡,中部为深海盆地,东部为中缓坡-外缓坡;西部的台地边缘和东部的中缓坡白云岩的分布厚度大;储集性能好的白云岩主要为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叠加埋藏白云岩化或者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白云岩 沉积相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顶煤裂隙及其对渗透性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国明 黄侃 王思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1,共3页
在对综放工作面的煤样进行微观研究基础上 ,首次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顶煤裂隙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进行了定量表征 ,并将顶煤裂隙不均匀系数运用于渗透系数研究中 ,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 ,表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 ,可为研究顶煤节理裂隙... 在对综放工作面的煤样进行微观研究基础上 ,首次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顶煤裂隙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进行了定量表征 ,并将顶煤裂隙不均匀系数运用于渗透系数研究中 ,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 ,表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 ,可为研究顶煤节理裂隙及其渗透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裂隙 分形 渗透性 煤层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矿藏采油井结垢及清垢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贤君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大庆油田NaOH/ORS 41/HPAM三元复合驱区块的采油井结垢严重。简要分析了这些采油井结垢的原因,对取自2口采油井井下的4个垢样进行了分析。垢样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原油和聚合物)、CaO、MgO等;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和六方... 大庆油田NaOH/ORS 41/HPAM三元复合驱区块的采油井结垢严重。简要分析了这些采油井结垢的原因,对取自2口采油井井下的4个垢样进行了分析。垢样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原油和聚合物)、CaO、MgO等;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二氧化硅和六方球状方解石、普通方解石及硫酸钡等;次要矿物成分为碎屑状石英、长石、粘土和黄铁矿等;垢由粗粒层和胶泥状细粒层交替沉积而成;垢的主要类型为硅垢和碳酸钙垢。在垢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清垢剂,其总体配方(质量百分数)为:10%~15%复合酸(氢氟酸、盐酸、有机酸)+6%~8%垢转化剂+8%~12%螯合剂+2%~4%表面活性剂+4%~6%缓蚀剂+水。该清垢剂45℃时对大庆各区块油井垢的溶蚀率不小于80%,溶蚀反应可在2h内完成,腐蚀速率仅为0.80g/m2·h。用该剂处理了结垢严重的4口采油井,单井每次用量为10~20m3,清垢效果良好,检泵周期大大延长。图1表4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采油井 三元复合驱油藏 产品研究 开发 油井清垢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变形法在火山岩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戴俊生 徐建春 +5 位作者 孟召平 马欣本 王志云 刘家军 杨祥峰 王艳红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0,共4页
利用有限变形法把物体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和转动分离开来 ,并建立了位移函数 ,计算了转动特征量平均整旋角 ,用平均整旋角的平面变化来表示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应用此方法对苏北盆地内东台坳陷西部金湖凹陷东南部卞闽杨构造... 利用有限变形法把物体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和转动分离开来 ,并建立了位移函数 ,计算了转动特征量平均整旋角 ,用平均整旋角的平面变化来表示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应用此方法对苏北盆地内东台坳陷西部金湖凹陷东南部卞闽杨构造带东部的闵桥断背斜中闵桥油田闵 2 0块火成岩裂缝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闵 2 0块在古新统阜宁组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含有多个顺层的火山岩 ,并已发现火山岩油藏 ,储层空间以裂缝为主。计算结果表明 ,闵 2 0块阜宁组火山岩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断块的东部和西部。东部裂缝发育区的裂缝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 ;西部裂缝发育区的裂缝主要分为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构造活动、断层、火山岩岩相、成岩作用等是控制火山岩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变形法 构造裂缝 火山岩储层 构造变形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转换波裂缝检测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世瑞 杨德义 +1 位作者 彭苏萍 李雪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裂缝裂隙的探测 ,对于裂缝性油气藏、煤炭开采以及煤层气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转换波裂隙探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 ,已开始应用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之中。本文介绍了多分量转换波裂隙探测技术的原理 ,... 裂缝裂隙的探测 ,对于裂缝性油气藏、煤炭开采以及煤层气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转换波裂隙探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 ,已开始应用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之中。本文介绍了多分量转换波裂隙探测技术的原理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理论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以及国内外的应用实例 ,说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裂隙探测 多分量转换波 各向异性 原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贤君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0、1.5mg/L)在 4 5℃、0 .1MPa压力下密闭振荡反应 16 8h后 ,各溶液中K、Al、Fe、Si、Ca、Mg、Na离子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详列表中。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 ,骨架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及储层岩样基本上不与S、P溶液发生作用 ,与A溶液作用较强烈 ,溶出的矿物离子量随A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ASP溶液与岩样作用后溶出大量Si、Al离子 ,其中Si离子量较空白溶液中的量 (3.0mg/L)增大 4 0~ 70倍 ;在压力不变、温度由 4 5℃升至 80℃时 ,ASP溶液溶出的Si、Al离子量分别由 172 .2和 6 .0mg/L增至 82 6 .5和 2 7.9mg/L ,但不受压力增大的影响 ,随温度升高Ca离子溶出量增大 ,Mg离子溶出量不变 ;在 4 5℃下压力由 0 .1MPa升至 1.4MPa时 ,溶出的Ca、Mg离子量分别由 0 .4和 0 .6mg/L增至 11.9和 7.9mg/L。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粘土矿物 骨架矿物 储层岩心 聚合物溶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碱溶液 ASP三元复合溶液 大庆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等时距序列灰色模型预测粉喷桩的承载力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建新 谭燕秋 杜海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759,764,共4页
针对粉喷桩单桩承载力具有随时间增长而增大的现象,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非等时距预测GM(1, 1)模型,对粉喷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分析,认清了粉喷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规律及变化趋势,提出了进行粉喷... 针对粉喷桩单桩承载力具有随时间增长而增大的现象,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非等时距预测GM(1, 1)模型,对粉喷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分析,认清了粉喷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规律及变化趋势,提出了进行粉喷桩单桩载荷试验的适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时间效应 CM(1 1)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成藏特点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志平 康永尚 +3 位作者 杨珍祥 焦立新 杨松岭 鲜本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新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来受伊拉湖断裂控制。根...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伊拉湖构造1988年发现三叠系油气藏,此后该凹陷勘探未获新突破。从油源、储集层、盖层及油气运移条件看,伊拉湖构造至乌苏构造的区域属于同一成藏组合带,在中燕山期受乌苏断裂控制,晚燕山期以来受伊拉湖断裂控制。根据对伊拉湖构造成藏条件的解剖,该成藏组合带以二叠系为主要油源,以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上三叠统下段为储集层,以上三叠统上段及以上地层为盖层和上覆岩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包含伊拉湖构造的伊拉湖构造带南端晚侏罗世以后构造运动剧烈,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差,而伊拉湖断裂下盘沿乌苏断裂至乌苏构造的区域构造继承性发展,断裂发育较少,保存条件较好,是托克逊凹陷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托克逊凹陷 三叠系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作为油运移动力的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邱楠生 方家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针对不同物性输导体、不同供油条件、不同温度差作用下油的运移情况进行了 5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差作用下油流体可以发生运移 ,证实热 (温度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直接动力。在实验条件下 ,温度差 (热 )是决定油运移... 针对不同物性输导体、不同供油条件、不同温度差作用下油的运移情况进行了 5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差作用下油流体可以发生运移 ,证实热 (温度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直接动力。在实验条件下 ,温度差 (热 )是决定油运移进行与否、运移速度、运移距离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温差越大 ,运移距离越长 ;干砂中比湿砂中运移距离长 ;两端加热比一端加热运移距离长 ;一端开放更有利于油运移 ;不断补给供油量并不能使运移距离增大 ;储层物性并不影响油运移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温度差 运移动力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坳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长文 李云明 苏辛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共5页
开鲁盆地是一个表层与深层地震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的中生界盆地。复杂的表层与深层地震条件组合是造成该区地震资料低信噪比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原因,采取了以提高信噪比为主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开鲁坳陷 地震勘探 地质条件 信噪比 地震资料 采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式波力发电装置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月琴 武强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得到海岸岸坡、气室宽度与频率响应和吸能效率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验证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证明该计算方法对波能电站的设计和工程选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岸式波力发电装置 水动力性能 振荡水柱 波能吸收 模型试验 放大因子 气室 岸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磁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长文 邵敏 何展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30-134,共5页
三维电磁勘探技术是近年来电磁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SEG年会论文的研究以及对国内三维电磁勘探技术应用情况的了解,指出了电磁模拟方法研究的几个重要进展:快速算法研究、模型研究等对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有了明显的效果;三维... 三维电磁勘探技术是近年来电磁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SEG年会论文的研究以及对国内三维电磁勘探技术应用情况的了解,指出了电磁模拟方法研究的几个重要进展:快速算法研究、模型研究等对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有了明显的效果;三维电磁勘探技术已经向实际生产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还展示了国内外的应用实例,表明三维电磁勘探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磁技术 电磁勘探技术 计算方法 反演算法 导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波动 被引量:32
19
作者 康安 朱筱敏 +2 位作者 韩德馨 王延斌 康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连续的、巨厚的河-湖相沉积记录的盆地。通过对ZK701+801、水6孔、涩中6和涩深1井等典型剖面孢子花粉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详细地论述了第四纪孢粉组合带及其所代表的植被、气候演变进程。自1...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连续的、巨厚的河-湖相沉积记录的盆地。通过对ZK701+801、水6孔、涩中6和涩深1井等典型剖面孢子花粉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详细地论述了第四纪孢粉组合带及其所代表的植被、气候演变进程。自1.87MaB.P.以来共识别出了59个孢粉组合带,划分出29个完整的冷暖气候旋回,并且同中国西北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系列的37个气候旋回以及深海钻孔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了较好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孢粉组合 第四纪 古气候旋回 氧同位素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的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文胜 吴立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9-602,共4页
分析比较了目前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的两种主要方法的优缺点,即电子平板法与全站仪配草图法。为实现数字化地形图中不连续线、面状符号及复杂线状符号向GIS的自动化导入,针对电子平板法提出了基础线的概念。对全站仪草图法,提出在... 分析比较了目前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的两种主要方法的优缺点,即电子平板法与全站仪配草图法。为实现数字化地形图中不连续线、面状符号及复杂线状符号向GIS的自动化导入,针对电子平板法提出了基础线的概念。对全站仪草图法,提出在全站仪上加挂微型计算机,并用常规摄像方法代替草图。还对测量用三角架、预埋棱镜测量及测量控制点提出了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 电子平板法 全站仪配草图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