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建光 张延庆 +1 位作者 张遂安 叶建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29,共3页
“西气东输”工程经过多个大型煤层气田 ,总资源量近 10万亿 m3,相当于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 ,工程沿线的沁水、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已经取得了煤层气产气量的突破。“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
关键词 西气东输 煤层气资源 开发潜力 中国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集成化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杜 云 陈佩佩 孙亚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7-168,共2页
资源信息系统是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以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建立了集成化某水资源信息系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资源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集成化 水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 被引量:77
3
作者 何江涛 钟佐燊 +1 位作者 汤鸣皋 陈鸿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90%、70%~ 80%.TN、NH4+的去除率分别为70%~95%、80%~95%.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干湿交替及设置通气管两种复氧方法的共同作用,使系统无论是在淹水期还是落干期都能保证连续复氧的进行.此外,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使系统内好氧带及厌氧带有机结合,保障了系统内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加强了系统对氮的去除能力.CRI系统的特征使其在污水资源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构建 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 试验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堵塞问题 被引量:45
4
作者 何江涛 马振民 +1 位作者 张金炳 汤鸣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数形式递减的趋势.系统内部是否会发生堵塞与原水的成分组成、渗滤介质的有关参数、微生物的活性等都密切相关.对于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来说,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不会导致系统内部产生堵塞,而悬浮物的截留、吸附常常会造成系统表层比较严重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悬浮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复氧方式及效果 被引量:35
5
作者 何江涛 张达政 +1 位作者 陈鸿汉 汤鸣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3-106,109,共5页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条件有明显改善,而小水力负荷周期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更为有效。通气管的设置通常与间歇性布水工作方式相结合,其效果通常要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植物根系对系统的复氧,常因植物不同类型而具有不同的氧传输能力,植物根茎所能到达的范围往往决定了系统有效处理部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复氧方式 干湿交替 通气管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ANN耦合技术的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预测系统——以山西榆次地裂缝灾害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强 陈珮珮 +2 位作者 董东林 孙卫东 魏迎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9-257,共9页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 ,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在详尽分析了山西榆次地裂缝的各个致灾因子的基础上 ,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质学意义上的专题层 ;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出了地裂缝灾害活动性...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 ,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在详尽分析了山西榆次地裂缝的各个致灾因子的基础上 ,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质学意义上的专题层 ;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出了地裂缝灾害活动性的评价模型 ,并建立了地裂缝活动性的评价系统 ,对榆次地裂缝进行了灾害活动性评价 ,为榆次市城建和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ANN 山西 地裂缝 非线性模拟 多源信息复合叠加 人工神经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有机态微量元素含量与煤级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军营 任德贻 +2 位作者 王运泉 赵峰华 许德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2,共2页
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 ,分析了煤中有机质结合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煤级关系。结果表明 ,有机态结合的微量元素在褐煤中含量比较高。烟煤中含量降低。到无烟煤阶段 ,有机态微量元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证明了随煤化程度增加 ,煤中有机态的微量元... 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 ,分析了煤中有机质结合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煤级关系。结果表明 ,有机态结合的微量元素在褐煤中含量比较高。烟煤中含量降低。到无烟煤阶段 ,有机态微量元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证明了随煤化程度增加 ,煤中有机态的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有机亲和性 煤级 有机态 煤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裂缝危险性评价系统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佩佩 武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7,共4页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 ,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耦合技术建立了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评价系统。作者在分析地裂缝灾害成因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 ,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耦合技术建立了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评价系统。作者在分析地裂缝灾害成因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构造、地下水开采、地层和地貌 4个地学信息专题层图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 (ANN)这一以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技术系统 ,建立了地裂缝灾害危险性非线性模拟评价模型 ,开发研制了危险性评价系统 ,进而对榆次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进行了非线性模拟评价 ,将研究区按危险性系数进行了分区 ,为榆次城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地裂缝 地理信息系统 危险性 GIS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演化模式及其分布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忠民 朱伟 赵澄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14,共3页
研究了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渗性 ,认为次生孔隙形成主要有浅部大气淡水淋滤、中部有机酸脱羧和粘土矿物脱水产生的压实流体溶解及深部热循环流体的溶解 -沉淀 3种模式 .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 ,... 研究了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渗性 ,认为次生孔隙形成主要有浅部大气淡水淋滤、中部有机酸脱羧和粘土矿物脱水产生的压实流体溶解及深部热循环流体的溶解 -沉淀 3种模式 .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不同构造的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不同 ,在常压带、深部构造部位、斜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下第三系 深部碎屑岩储层 次生孔隙 演化模式 分布 成因机理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平在 辛仁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利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最新方法、理论 ,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 ,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河流体系类、扇三角洲体系类、... 利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最新方法、理论 ,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 ,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河流体系类、扇三角洲体系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及湖泊体系 .火山岩相在断陷演化的早、晚期较为发育 .冲积扇河流体系、扇三角洲沿盆缘断裂呈裙带状发育 ,向盆地方向相变为深湖相 ,在扇三角洲的深湖区发育有湖底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断陷盆地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徐家围子断陷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所产世界级球粘土的矿床特征与合理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长龄 刘钦甫 李生才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广西南宁地区以维罗-淡坡矿区为主的球粘土产于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统(Q3),曾由广西第四地质队详查证明为一大型矿床(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经研究主要由无序高岭石组成,多为湖沼盆地胶体沉积假六方片状高岭石,尚未固结成岩或无重结晶有... 广西南宁地区以维罗-淡坡矿区为主的球粘土产于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统(Q3),曾由广西第四地质队详查证明为一大型矿床(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经研究主要由无序高岭石组成,多为湖沼盆地胶体沉积假六方片状高岭石,尚未固结成岩或无重结晶有序化粘结性好.其粒度极细,平均0.94μm,故可塑性指数高达47~53,耐火度达1 750~1790℃,其质量好,矿体平均高岭石含量89%~94%,比英美球粘土的高岭石的含量要高,储量大,易露天开采,实为中国球粘土之最,可与英、美所产大型优质球粘土矿媲美,特称其为世界级球粘土.该矿近年已由农民土法开采以用于耐火材料的生产,今后应大规模现代化开采,作为科技含量高的各种填料及涂料的原料以满足国内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南宁地区 球粘土矿床 无序高岭石 耐火材料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SG-SPAC系统水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强 张志忠 董东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2-64,75,共4页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 ,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G 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 ,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 ,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 ,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G 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 ,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 ,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SG-SPAC系统 水力耦合模型 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 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忠民 涂强 赵澄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1,17,共5页
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认为该区压实作用强烈 ;分析了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 ,并对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 ;确定了用以判断成岩时间的两种重要胶结物———自生石英和含铁方解石的主要成岩温度 ,分别为 74~... 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认为该区压实作用强烈 ;分析了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 ,并对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 ;确定了用以判断成岩时间的两种重要胶结物———自生石英和含铁方解石的主要成岩温度 ,分别为 74~ 1 38℃及 6 0~ 1 0 0℃ ;建立了可以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空间分布及各点成岩阶段埋深的模型 ;指出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与构造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油气藏形成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虎 彭苏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5-117,122,共4页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 ,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研究工作中流动单元划分、流体势原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分析了精细构造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编制的指导...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 ,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研究工作中流动单元划分、流体势原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分析了精细构造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编制的指导作用以及精细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规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各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后期 地质研究 流动单元划分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秋计 谢宏全 胡云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土地复垦规划是整个土地复垦工程的关键,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目前,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中仅将AutoCAD作为简单的制图工具,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阐述了利用AutoCAD建立土地复垦规划辅助系统所... 土地复垦规划是整个土地复垦工程的关键,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目前,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中仅将AutoCAD作为简单的制图工具,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阐述了利用AutoCAD建立土地复垦规划辅助系统所具有的优点, 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并进一步说明了其主要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模型。建立该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土地复垦规划 计算机辅助系统 应用模型 矿区土地利用 系统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系数及其在地下水Pb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铎 张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文首先计算了地下水中常见阳离子与被吸附Pb2 +的交换系数 ,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际地下水水质资料计算了天津市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吸附阳离子的当量分数 ,并利用吸附Pb2 +的当量分数估算了含水介质吸附Pb2 +的量及地下咸水中Pb2
关键词 阳离子 交换系数 地下水 Pb^3+污染 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模拟系统及其自动控制初步方案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6,共3页
为了探寻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充填模式 ,建立了可试验多种影响因素的模拟系统 ,充填站的自动控制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是试验配料准确、数据可靠、操作方便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充填模拟系统的组成及充填站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模拟系统 充填料浆 充填站 自动控制 水力胶结充填 膏体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TT-MGIS^(2000))图形数据组织研究
18
作者 齐安文 吴立新 +1 位作者 杨可明 胡东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4,共3页
介绍了矿山地理信息系统 (TT- MGIS2 0 0 0 )图形数据组织方式——图层分层管理。 TT-MGIS2 0 0 0 将图形数据分为地物类和专题两大类。地物类包括点、线、面、注记等 ,专题分为面状专题、地物类专题、网络专题、栅格专题。
关键词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 图形数据组织 图层分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岩溶水资源管理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忠 武强 瞿德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4-757,共4页
将有限元法和线性规划相结合,建立了徐州市岩溶水资源管理模型;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状况,采取分亚区优化,最后达到整个管理区开采量最优的方法进行优化管理;为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岩溶水资源 有限元法 线性规划 管理模型 徐州市 地下 水资源 开发利用 优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4
20
作者 彭苏萍 孟召平 李玉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倾向高角度正断层 ,在采动影响下顶板岩体变形破坏和矿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断层带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破碎 ,表现为周期断裂步距小 ,冒落带高 ,尤其是断层下盘 ,顶板稳定性... 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倾向高角度正断层 ,在采动影响下顶板岩体变形破坏和矿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断层带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破碎 ,表现为周期断裂步距小 ,冒落带高 ,尤其是断层下盘 ,顶板稳定性差 ;当工作面开采到离断层面 2 2 .5~ 30 m时 ,直到断层位置的前方煤体中支承压力增大 ,煤体被压碎 ,且随着距断层面距离的缩小 ,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向工作面前方转移 ;通过断层后 ,顶板岩体中支承压力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顶板 稳定性 相似模拟试验 矿压分布规模 煤体 岩体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