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部分煤储层解吸特性及甲烷采收率 被引量:47
1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叶建平 唐书恒 章云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根据常压下的解吸实验和煤层气参数井实测数据分析 ,我国煤的解吸特性变化较大 ,解吸率主要受煤层埋深及煤级的影响。最佳解吸深度一般在 40 0~ 60 0 m之间 ,镜质体反射率小于3%时 ,随煤级的升高而增大 ;大于 3%时 ,则相反。我国煤储... 根据常压下的解吸实验和煤层气参数井实测数据分析 ,我国煤的解吸特性变化较大 ,解吸率主要受煤层埋深及煤级的影响。最佳解吸深度一般在 40 0~ 60 0 m之间 ,镜质体反射率小于3%时 ,随煤级的升高而增大 ;大于 3%时 ,则相反。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长短与煤级没有特定关系 ,但在某些地区与煤层的含气量高低有关 ,甲烷含量低则吸附时间长 ,尤其是小于 8m3 /t时急剧增长。从现有资料看 ,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一般不超达 9d。煤层甲烷采收率不仅取决于煤层的含气性、煤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煤层所处的原始压力系统 ,而且还受控于钻井技术及开采工艺。根据美国的经验和我国部分测试结果 ,估算我国煤层甲烷的平均理论采收率为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甲烷 解吸量 吸附时间 饱和度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岩溶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佩佩 孙亚军 +2 位作者 武强 董东林 陈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 ,以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 ,设计、建立了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 ,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资源信息系统 GIS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及在矿山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屈永华 焦思红 +1 位作者 曾勇 姜振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4,共3页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利用 Visual Basic6.0 (VB)对 Auto 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研究 ,并将其应用于矿山“三下采煤”资源评价系统中 ,实现了矿山保护煤柱的参数化绘制 ,钻孔数据的自动标注等功能。结果表明 ,在 VB环境下 ,借助 Auto CAD强大...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利用 Visual Basic6.0 (VB)对 Auto 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研究 ,并将其应用于矿山“三下采煤”资源评价系统中 ,实现了矿山保护煤柱的参数化绘制 ,钻孔数据的自动标注等功能。结果表明 ,在 VB环境下 ,借助 Auto CAD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VB6.0 资源评价 二次开发 矿山资源 三下采煤 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中磁学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学松 秦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4,共3页
利用磁学方法研究城市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城市环境中磁性矿物的来源和特征,阐述了城市环境磁学的研究内容,探讨了城市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了运用简便、经济的磁学方法研究城市环境中重金... 利用磁学方法研究城市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城市环境中磁性矿物的来源和特征,阐述了城市环境磁学的研究内容,探讨了城市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了运用简便、经济的磁学方法研究城市环境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是今后环境磁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重金属 城市环境 磁学响应 磁性矿物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海滨 邵震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44,共4页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有关矿产资源价值的观点,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状况,同时,对矿产资源级差收益的理论和评估方法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矿产资源 价值评估 级差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庆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3-26,共4页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桂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175-182,共8页
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发育普遍。形态复杂。类型繁多。根据不同期农构造应力或是一次应力的递进变形作用以及构造叠加的特征和强度,将中国煤矿中发育的叠加褶皱划分为增强型、寄生型、包容型。交接型、镶边型、跨越型、弯褶型和重褶型... 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发育普遍。形态复杂。类型繁多。根据不同期农构造应力或是一次应力的递进变形作用以及构造叠加的特征和强度,将中国煤矿中发育的叠加褶皱划分为增强型、寄生型、包容型。交接型、镶边型、跨越型、弯褶型和重褶型等8类。其中增强型又分紧闭增强和倒转增强;交接型又分为丁字形组合、新月形组合。菱形组合和分叉形组合;跨越型再分为横跨褶皱与斜跨褶皱。这些褶皱的特征是处于地表浅层次、规模较小、叠加改造的强度相对较弱,并常与断裂构造伴生。在煤矿中进行叠加褶皱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形变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以及预防谋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褶皱 干涉型式 中国 煤矿床 矿床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蔚县矿区水资源管理
8
作者 杨兰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用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对蔚县矿区各井田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不同设计水平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根据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了人工补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立了矿区水资源系统的管理模型;用对偶单纯形法对之进行了求解,证明了优化管理模... 用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对蔚县矿区各井田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不同设计水平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根据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了人工补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立了矿区水资源系统的管理模型;用对偶单纯形法对之进行了求解,证明了优化管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给出的最佳管理方案,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途径,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文地质 人工补给 岩溶水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03
9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2 位作者 权彪 汪泽成 钱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51,共8页
采用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在野外露头、钻井剖面的综合研究和室内编图基础上,提出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碎屑堡岛—浅水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是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重要的古地理格局。受区域构造背景影响,晚古生代盆地充填经历了裂陷海湾和... 采用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在野外露头、钻井剖面的综合研究和室内编图基础上,提出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碎屑堡岛—浅水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是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重要的古地理格局。受区域构造背景影响,晚古生代盆地充填经历了裂陷海湾和陆表海浅陷共存、统一陆表海、近海内陆坳陷和内陆湖盆四个阶段,区域古地理格局由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碎屑堡岛—浅水三角洲复合体系沉积演变为三角洲—河流体系沉积,最终被河流—湖泊体系沉积取代。砂质储集体发育受控于沉积环境,主要展布在中、北部地区,以河流、三角洲砂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沉积研究 古地理演化 鄂尔多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0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2 位作者 杨萍玥 王桂梁 张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在对兖州矿区煤中微量元素成因分析及总结前人结论的基础上 ,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素划分为原生、次生和后生三个阶段 ,分别对每一个阶段影响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煤在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微量元素迁移、富集... 在对兖州矿区煤中微量元素成因分析及总结前人结论的基础上 ,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素划分为原生、次生和后生三个阶段 ,分别对每一个阶段影响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煤在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微量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很多 ,植物生长的种类、生长中水化学条件、泥炭沼泽形成中大气、海水的入侵、煤在煤化过程中岩浆热液的作用、煤与顶、底板岩石的物质交换作用等都影响着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此 ,煤中微量元素的形成、聚集是煤在形成的各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富集因素 成煤物质 物源区母岩 气候 古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被引量:89
11
作者 秦勇 张德民 +3 位作者 傅雪海 林大洋 叶建平 徐志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6-583,共8页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主煤储层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增大,煤储层渗透率梯度呈指数形式增长,煤储层压力梯度呈对数增长,这种规律主要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天然裂隙优势发育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主煤储层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增大,煤储层渗透率梯度呈指数形式增长,煤储层压力梯度呈对数增长,这种规律主要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天然裂隙优势发育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组方向对于煤储层来说近于平行,对煤储层顶板则表现为近于正交,由此导致主煤储层中天然裂隙处于相对拉张状态,而其顶板天然裂隙处于挤压状态,主应力差越大,相对拉张(挤压)效应就越显著。基于这种规律和控制机理,预测渗透率大于1md的山西组主煤储层可能分布于盆地内的阳城、潞城与沁源之间地带、武乡与左权之间地带以及左权西北方向的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渗透性 构造应力场 盆地 煤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潜在有害微量元素淋溶析出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刘桂建 杨萍玥 +2 位作者 彭子成 吴恩江 王桂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9-457,共9页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 ,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 ,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析出的浓度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实验 有害微量元素 溶出浓度 煤矸石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有生 秦勇 +3 位作者 刘焕杰 朱炎铭 姜波 范炳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自然演化系列与热模拟演化(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作用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在Ro<2.0%的范围内,不管起始成熟度如何,二次生烃均存在一个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高峰与一次连续演化... 自然演化系列与热模拟演化(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作用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在Ro<2.0%的范围内,不管起始成熟度如何,二次生烃均存在一个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高峰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高峰相比,具有迟滞性,起始成熟度越高,迟滞性越强。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与初始成熟度和二次生烃终止成熟度密切相关,起始成熟度处于成熟早期—中期(Ro0.5%~0.9%),二次累积生烃量大于一次连续生烃量,且随起始成熟度增高,二者差值越来越大;反之,起始成熟度介于成熟中期—晚期(Ro0.9%~1.3%)时,二者差值越来越小;起始成熟度过“生油死线”以后,累积二次生烃量快速减少,转而低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量。热模拟显示二次生烃反应活化能的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与二次生烃显现特征的演化规律相吻合,揭示了二次生烃作用严格受控于反应动力学机制。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的演化规律研究为存在二次生烃的含油气盆地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 二次生烃 热解模拟实验 二次生烃量 迟滞性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厚度与其渗透性及含气性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57
14
作者 秦勇 叶建平 +2 位作者 林大扬 焦思红 李贵中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煤储层厚度对其渗透率和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厚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 ,构造煤发育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具有负相关趋势 ,原生结构保存完好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关系... 煤储层厚度对其渗透率和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厚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 ,构造煤发育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具有负相关趋势 ,原生结构保存完好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关系以渗透率 0 5m D为界 ,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相关趋势 ;我国部分地区煤储层含气量具有随厚度增大而增高的规律 ;我国具有商业性开发价值的煤储层的临界渗透率似乎应在 0 5m D左右。煤储层厚度与渗透率之间关系分别受控于沉积作用、地应力、煤级煤岩特征或构造变形特征 ,但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的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有所侧重。煤储层厚度越大 ,煤层气向顶底板扩散的阻力就越大 ,这也许就是某些地区煤储层厚度与含气量之间具有正相关越势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厚度 渗透率 含气性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5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李贵中 李田忠 胡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5-52,共8页
通过对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井下煤层宏观裂隙的观测和统计 ,将其按大小和形态特征划分为 4级 ,并在扫描电镜下对显微裂隙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测量。在分析渗透率与地应力、埋深、裂隙、储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影... 通过对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井下煤层宏观裂隙的观测和统计 ,将其按大小和形态特征划分为 4级 ,并在扫描电镜下对显微裂隙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测量。在分析渗透率与地应力、埋深、裂隙、储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影响本区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是地应力和埋深 ,在埋深相似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地应力 渗透率 裂隙 沁水盆地 水文地质 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之关系探讨 被引量:64
16
作者 秦勇 傅雪海 +3 位作者 岳巍 林大扬 叶建平 焦思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7-84,共8页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 6种煤储层 /盖层基本条件 :浅海 -障壁海岸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浅海 -无障壁海岸体系多数...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 6种煤储层 /盖层基本条件 :浅海 -障壁海岸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浅海 -无障壁海岸体系多数导致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变差 ;近海三角洲体系的封盖沉积条件一般较好 ;河流体系如果沉积单元结构完整则封盖条件较好 ,若煤储层直接顶板为河道相或决口扇相粗 -中粒砂岩则对煤层气的保存十分不利 ;湖泊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冲积扇体系的封盖能力总体上极差。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以及煤储层含气性之间的这种耦合关系 ,不仅在华南、华北聚煤区呈现出区域展布规律 ,而且对于特定矿区煤储层含气量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是煤储层含气性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煤层气 储盖 聚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2 位作者 杨萍玥 王桂梁 宋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在分析微量元素燃烧过程中迁移变化机理的基础上 ,对电厂用煤和煤灰进行了采样测试 ,分析了电厂燃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析出变化及在各种灰中的分布富集规律 ;同时用五个不同的温度段分别对煤进行了燃烧实验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微量元... 在分析微量元素燃烧过程中迁移变化机理的基础上 ,对电厂用煤和煤灰进行了采样测试 ,分析了电厂燃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析出变化及在各种灰中的分布富集规律 ;同时用五个不同的温度段分别对煤进行了燃烧实验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微量元素从煤中析出的浓度和析出率。通过实验分析 ,多数有害微量元素在飞灰中的富集浓度高于其它灰中。燃烧时温度的高低是影响微量元素迁移析出的重要因素 ,温度越高 ,有害微量元素析出率相对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析出 燃烧过程 迁移变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李贵中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中—南部井下煤层宏观裂隙的观测和统计 ,将其按大小和形态特征划分为四级 ,并在扫描电镜下对显微裂隙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测量。在分析渗透率与地应力 (埋深 )、裂隙、储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影响... 通过对沁水盆地中—南部井下煤层宏观裂隙的观测和统计 ,将其按大小和形态特征划分为四级 ,并在扫描电镜下对显微裂隙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测量。在分析渗透率与地应力 (埋深 )、裂隙、储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影响本区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是地应力 (埋深 ) ,在埋深相似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地应力 渗透率 裂隙 沁水盆地 水文地质条件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储层等温吸附常数分布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荣福 傅雪海 +2 位作者 秦勇 叶建平 唐书恒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26,共4页
对我国煤储层的等温吸附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和总结 ,得出了干燥煤样等温吸附曲线校正为储层温度和平衡水条件的回归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各时代、各煤类等温吸附常数 a、b值的地域和层域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气地面开发... 对我国煤储层的等温吸附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和总结 ,得出了干燥煤样等温吸附曲线校正为储层温度和平衡水条件的回归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各时代、各煤类等温吸附常数 a、b值的地域和层域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气地面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吸附常数 煤层气 等温吸附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29
20
作者 李文平 叶贵钧 +2 位作者 张莱 段中会 翟丽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9-454,共6页
以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 ,结合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 ,分析总结了榆神府矿区与保水采煤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特点 ,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 ,在此基础上 ,初步讨论了不同工程地质区保水采煤的可能性 .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保水采煤 工程地质条件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