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面底板变形与破坏电阻率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朋 王一 +1 位作者 刘盛东 汪志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通过建立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过程的地球物理数值模型,采用正演计算方法分析底板破坏带的电阻率变化特征,并在五矿8403工作面布置网络并行电法探测系统,进行现场观测。模拟数据和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煤层底板视电阻率值与工作面开... 通过建立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过程的地球物理数值模型,采用正演计算方法分析底板破坏带的电阻率变化特征,并在五矿8403工作面布置网络并行电法探测系统,进行现场观测。模拟数据和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煤层底板视电阻率值与工作面开采过程密切相关,在回采工作面后方电阻率剖面图出现明显高阻异常,其高阻异常位置与底板破坏位置相对应;在回采工作面前方出现相对低阻异常,其低阻分布位置与矿压引起的高应力区相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高、低阻异常同步变化。根据这种底板岩石的电阻率变化,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可进行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动态勘探,有利于底板破坏突水的预测预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底板破坏 电阻率法勘探 正演模拟 并行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庄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突水防治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丽萍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分析了兴隆庄煤矿下组煤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利用突水系数法分析了矿区下组煤开采时受十四灰、奥灰水的影响程度。综合考虑矿区内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介绍了兴隆庄煤矿治理突水的方法,研究结果为矿区下组煤开... 分析了兴隆庄煤矿下组煤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利用突水系数法分析了矿区下组煤开采时受十四灰、奥灰水的影响程度。综合考虑矿区内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介绍了兴隆庄煤矿治理突水的方法,研究结果为矿区下组煤开采治理方案的制定及下一步水害防治措施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组煤 地质条件 突水 突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软土一维电渗固结理论 被引量:7
3
作者 龚明星 王档良 詹贵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共6页
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和电渗室内试验,发现了电渗中有效电势先随时间线性减小后保持不变的规律。将此规律作为基本假设,与Esrig一维电渗固结理论相结合,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阳极不排水、阴极排水情况下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一维电渗固结方程。... 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和电渗室内试验,发现了电渗中有效电势先随时间线性减小后保持不变的规律。将此规律作为基本假设,与Esrig一维电渗固结理论相结合,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阳极不排水、阴极排水情况下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一维电渗固结方程。求解出了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孔隙水压力和平均固结度的解析式。与实际情况相比,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一维电渗固结理论解较Esrig理论解误差更小,将两理论进行了对比,求出了任意时刻排水量的误差减少量,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电势 电渗固结方程 孔隙水压力 平均固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和顺区块和6井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玉通 徐志丹 +1 位作者 崔彬 许祖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1,35,共4页
从煤层含气量、吸附能力与渗透性三个方面对和6井组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组资源量正常,但煤层吸附能力强和原始渗透率低是和6井组普遍低产的根本原因。煤层吸附能力强导致解吸压力低,低解吸压力使得煤层解吸后压降困难,压降漏斗难... 从煤层含气量、吸附能力与渗透性三个方面对和6井组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组资源量正常,但煤层吸附能力强和原始渗透率低是和6井组普遍低产的根本原因。煤层吸附能力强导致解吸压力低,低解吸压力使得煤层解吸后压降困难,压降漏斗难以向远端扩展,仅井筒周围地带解吸;煤层原始渗透率低,已解吸煤层气向井筒运移困难。渗透性相对较好的背斜翼部与已降压的煤矿采空区周围相对高产,为有利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顺区块 解吸压力 吸附能力 压降漏斗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玉通 马健强 +1 位作者 李永臣 许祖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53,共6页
深层煤层气井产能高低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商业化开发进程。对延川南万宝山构造带煤层气生产特征及产能情况进行了总结,从煤层气资源条件、煤层气解吸难易程度和渗流条件3个方面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与含... 深层煤层气井产能高低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商业化开发进程。对延川南万宝山构造带煤层气生产特征及产能情况进行了总结,从煤层气资源条件、煤层气解吸难易程度和渗流条件3个方面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与含气量是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渗透率大于0.3×10^(-3)μm^2和含气量高于15 m^3/t是稳定产气量大于1 000 m^3/d的前提条件。含气量主要受埋深和水动力条件影响,埋深越大,水动力条件越弱,含气量越高;渗透率主要受地应力、形变和裂缝发育情况控制,低地应力区和局部构造高点附近渗透率较高。根据渗透率与含气量将构造带划分为高渗高含气、高渗低含气、低渗高含气、低渗低含气4个区。其中,高渗高含气区产液量中等,产气能力高;高渗低含气区以异常高产液、低产气井为主;其他两区产液量和产气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产能影响因素 渗透率 含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