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模式 被引量:50
1
作者 邵龙义 肖正辉 +2 位作者 汪浩 鲁静 周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791,共15页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以区域性分布的与下切谷砂岩共生的间断面、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岩底面、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的沉积相转换面以及共生的古土壤层为界,将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15号厚煤层和3号厚煤层位于三级海侵(泛)面附近,前者形成于障壁—潟湖及滨外陆棚沉积环境,较低的泥岩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相平衡;后者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环境,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太原组的以"根土岩—煤层—海相石灰岩"旋回为代表的四级层序中的煤层可能形成于"海相灰岩层滞后时段",即从海平面抬升到陆棚之上到碳酸盐岩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因为缓慢的海平面抬升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从而聚集了厚层的泥炭/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关键界面 层序地层格架 聚煤模式 石炭-二叠系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 被引量:38
2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1 位作者 邵龙义 赵明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7,共9页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其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织...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其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织金矿区9煤层中异常高含量的Fe(4.24%)、Cu(369.90μg/g)、U(49.6μg/g)Mo(63.10μg/g)、Zn(33.97μg/g)等是来源于同沉积基性火山灰降落到泥炭沼泽中所致;高含量的Fe、Cu并非以通常意义的煤中硫化物状态存在;除煤中有机质和陆源碎屑外,发现了由火山灰、有机质和陆源碎屑所形成的煤层中的特殊组构,暂定名为沉碳质火山胶凝物,它是一种有机-无机高度混合物质,根据沉碳质火山胶凝物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厘定出6种组构类型,分别是:网状组构、细屑组构、基质组构、孔腔组构、均质组构和碎屑组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晚二叠世 元素地球化学 火山灰 成因 中子活化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X射线衍射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土壤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邵龙义 何志平 +2 位作者 罗文林 刘永福 张鹏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河北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古土壤.通过露头剖面宏观特征的观察描述,并系统采样后,在室内进行了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分析.依据所观察到的宏观特征和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在古土壤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共识别出6种类型古土壤.根... 河北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古土壤.通过露头剖面宏观特征的观察描述,并系统采样后,在室内进行了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分析.依据所观察到的宏观特征和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在古土壤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共识别出6种类型古土壤.根据Nettleton等关于古土壤的分类方案,这6种古土壤分别为古始成土、古有机土、古氧化土、古变性土、古灰化土和古旱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南部 石炭纪 二叠纪 古土壤 黏土矿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明生 朱红梅 邸秀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综合应用地震、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方法,对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物性及其地球物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可分为安山岩、安山玢岩、凝灰岩和辉绿岩,其岩相主要为溢流相。储集空间既有... 综合应用地震、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方法,对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物性及其地球物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可分为安山岩、安山玢岩、凝灰岩和辉绿岩,其岩相主要为溢流相。储集空间既有原生孔缝,又有次生孔缝,以次生孔缝为主,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有火山岩相、风化壳、次生蚀变、火山岩岩性、构造运动等。通过对该区中生界火山岩的测井、地震相、振幅、频率、波阻抗等地球物理响应研究,来进行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进而指导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荣兴屯地区 中生界 火山岩 储层 岩相 地球物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声波速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6
5
作者 孟召平 张吉昌 Joachim Tiedeman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05-1510,共6页
通过超声-时间动态测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煤系沉积岩石纵波和横波速度,计算了煤系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同步测试了煤系岩石的静态力学参数,建立了煤系沉积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与静弹性力学参数之间和煤系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其声波速度之间... 通过超声-时间动态测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煤系沉积岩石纵波和横波速度,计算了煤系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同步测试了煤系岩石的静态力学参数,建立了煤系沉积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与静弹性力学参数之间和煤系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其声波速度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系岩石的动弹性模量与岩石的纵波或横波速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泊松比不具有这种正相关关系.煤系岩石的动弹性模量要大于其静弹性模量,而动泊松比要小于其静泊松比,它们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煤系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与其纵波或横波速度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它们分别服从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岩石 声波速度 物理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晴隆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变异的地质成因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大华 唐跃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 (INAA )、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MS)、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X射线荧光光谱 (XRF)、冷原子吸收光谱 (CV- AA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ISE)、逐级化学提取试验 (SCEE)等 ,结合带能谱仪的...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 (INAA )、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MS)、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X射线荧光光谱 (XRF)、冷原子吸收光谱 (CV- AA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ISE)、逐级化学提取试验 (SCEE)等 ,结合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 (SEM- EDX)和 MPV- III显微镜下观察的煤岩学特征的分析 ,对贵州晴隆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 8号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煤层中 Cu(2 6 3.4μg/ g)、Cr(1 5 4 .2μg/ g)、Hg(0 .86μg/ g)、Mo(82 .4 7μg/ g)、Ni(6 3.3μg/ g)、Pb(2 0 0 .4μg/ g)、Se(4.2 5μg/ g)、U(1 5 4 .8μg/ g)、Zn(2 1 4 .6μg/ g)和 Zr(75 4 .3μg/ g)等元素异常富集 ;而 As和 F的含量不高 ,其含量分别为 1 .5 8μg/ g和 83.4μg/ g。逐级化学提取结果显示 ,该煤层中 Hg、Mo、Ni、Pb、Se和 Zn元素主要赋存在低温热液成因的黄铁矿脉中 ;Cr、U和 Zr主要存在于粘土矿物中 ,其中 Cr和 Zr可能与康滇古陆陆源碎屑供给有关 ;Cu不仅与粘土矿物有关 ,而且也和煤中黄铁矿有关。表明低温热液流体和陆源碎屑供给对该煤中主要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起了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 地球化学 晚二叠世 矿区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仪器中子活化分析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X射线荧光光谱 冷原子吸收光谱 变异 黔西 等离子体质谱 逐级化学提取 微量有害元素 赋存特征 粘土矿物 陆源碎屑 中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泥岩组分特征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孟召平 彭苏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应用X 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和力学试验研究方法 ,研究了淮南新集井田煤系泥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 ;建立了泥岩的力学性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 ,其表现为 :随着SiO2含量的增大 ,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呈增大... 应用X 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和力学试验研究方法 ,研究了淮南新集井田煤系泥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 ;建立了泥岩的力学性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 ,其表现为 :随着SiO2含量的增大 ,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呈增大趋势 ;而随着烧失量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泥岩组分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油单元”研究济阳坳陷的石油资源潜力 被引量:8
8
作者 隋风贵 罗佳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根据研究,将济阳坳陷划分为28个聚油单元,并在盆地数值模拟和排、聚系数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量。从石油资源量、远景石油资源量和远景石油资源丰度等方面分析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潜力后认为,济阳坳陷在新领域、新层系和新类型的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聚油单元 资源潜力 含油气系统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晴隆矿区K6煤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大华 唐跃刚 +3 位作者 陈坤 邓涛 程方平 刘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等技术,对贵州西部晴隆矿区晚二叠世K6煤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除Cu、S和Fe以外,斑铜矿是造成该煤层中Bi和Pb富集的主要原因。由火山...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等技术,对贵州西部晴隆矿区晚二叠世K6煤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除Cu、S和Fe以外,斑铜矿是造成该煤层中Bi和Pb富集的主要原因。由火山灰、陆源碎屑和有机质组成的特殊“集合体”是引起该煤层中Cr、Cu、F、U和Zr异常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铜矿 火山灰 晚二叠世 晴隆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的代表作——《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鹏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岩相古地理学 寒武系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室内空气PM_(10)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厚银 邵龙义 +2 位作者 王延斌 吕森林 刘永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508,共4页
探讨了北京市吸烟和非吸烟4户家庭室内外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室内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及粒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吸烟室内PM10浓度一般高于非吸烟室内;室内PM1... 探讨了北京市吸烟和非吸烟4户家庭室内外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室内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及粒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吸烟室内PM10浓度一般高于非吸烟室内;室内PM10一般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及未知颗粒共5种颗粒物组成.吸烟和非吸烟室内PM10的粒径-般小于2.5μm,呈双峰分布.其中在吸烟室内,烟尘集合体和未知颗粒等的贡献比较大,而非吸烟室内PM10的数量-粒度分布也为双峰分布,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的贡献比较大.吸烟和非吸烟室内PM10的体积-粒度分布均为单峰分布,并且集中在2.5-10μm范围.其中吸烟室内的烟尘集合体,矿物颗粒物占优势.而非吸烟的室内矿物颗粒占优势.虽然矿物颗粒对粒度粒径的贡献较小,但对体积的贡献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10 空气污染 粒度分布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病氟中毒的氟源、致病途径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33
12
作者 代世峰 李薇薇 +2 位作者 唐跃刚 张勇 冯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5,共6页
运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方法,对贵州织金县地方病氟中毒重灾区的化落村、荷花村和马家庄村居民用的粉煤、拌煤黏土、煤泥混合燃料、玉米、辣椒等系列样品进行了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样品中的氟含量均值分别为237.1μg/g... 运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方法,对贵州织金县地方病氟中毒重灾区的化落村、荷花村和马家庄村居民用的粉煤、拌煤黏土、煤泥混合燃料、玉米、辣椒等系列样品进行了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样品中的氟含量均值分别为237.1μg/g、2261.9μg/g、827.9μg/g、1418.8μg/g和110.1μg/g。玉米和辣椒中氟的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食品中氟允许量的约1000倍和100倍。氟中毒的氟源主要来自拌煤黏土,氟在拌煤黏土中除了以磷灰石、角闪石形式存在外,与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的吸附密切相关。煤泥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约有80%的氟被释放。除了采用固(降)氟技术以外,病区居民改变生活习惯,在食用辣椒前用清水淘洗,把玉米粒加工成玉米面前进行脱皮处理,可以除去食物表面相当一部分氟,对预防地方病氟中毒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氟中毒 拌煤黏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顶板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孟召平 李国富 +2 位作者 雷志勇 马辉 孟凡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1,共3页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现场矿压观测系统,研究了不同岩性顶板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规律及其显现特征。结果表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同岩性顶板回采工作面最大支承应力存在一定差异,在强度较高的砂岩顶板岩体中,支承压力大,工作面前方支承压...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现场矿压观测系统,研究了不同岩性顶板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规律及其显现特征。结果表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同岩性顶板回采工作面最大支承应力存在一定差异,在强度较高的砂岩顶板岩体中,支承压力大,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峰值距工作面距离小,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大,矿压显现强烈;而在强度较低的泥岩顶板区,顶板岩体不能和砂岩骨架层一样抵抗覆岩压力,且支承压力小,支承压力的峰值向回采工作面前方岩体内部推移,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小,矿压显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岩性 回采工作面 矿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3
14
作者 李英杰 金相灿 +2 位作者 年跃刚 胡社荣 胡小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9-51,77,共4页
人工浮岛是一种生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的漂浮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特点,能够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滨水区,且能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人工浮岛单元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太湖五里湖的工程实例表明:(1)人工浮岛上植物生长迅速... 人工浮岛是一种生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的漂浮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特点,能够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滨水区,且能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人工浮岛单元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太湖五里湖的工程实例表明:(1)人工浮岛上植物生长迅速,很快就能形成美丽的景观;(2)湖滨工程区内营养盐的浓度被大幅度消减,工程区内外透明度分别为80~120cm和40~50cm,浊度分别为15.9NTU和53.4NTU;(3)河口段浮岛边营养盐去除率为TP51.86%、TN39.64%、NH4+-N66.92%,浮岛撤除后,河口的净化效果变差,其对营养盐的去除率仅为TP18.2%、TN9.2%、NH4+-N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浮岛 生态恢复 太湖五里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及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孟召平 彭苏萍 +1 位作者 冯玉 雷志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正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差;“倒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好;而“川字形”结构顶板能形成结构平衡且稳定。由于断层使介质不连续,导致初始应力场挠动,局部产生附加应力,在断层带附近形成低压力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带,比较明显的影响范围距断层面大约10-30m。当工作面推进到高应力集中区带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中支承压力明显增大,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前方煤岩体中转移,易于发生冒顶事故和其他矿井动力地质现象;当工作面推进到低应力区带时,压力峰值降低,顶板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结构面 回采工作面 矿压分布 顶板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滨带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英杰 金相灿 +2 位作者 胡社荣 胡小贞 年跃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24,共4页
随着湖滨带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恢复和管理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湖滨带具有空间异质性,分区规划治理是其恢复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湖滨带类型划分是分区规划治理的重要依据。根据确定的原则及对湖滨带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气候、湖滨带整体地貌... 随着湖滨带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恢复和管理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湖滨带具有空间异质性,分区规划治理是其恢复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湖滨带类型划分是分区规划治理的重要依据。根据确定的原则及对湖滨带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气候、湖滨带整体地貌形态、湖滨带地貌发育状况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方式为分类依据,建立湖滨带四级分类体系,将湖滨带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河口型和专有型4大类型、细分为14种亚类型,并对每类湖滨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类型划分 地貌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3 位作者 沈蓉蓉 李卫军 张桂林 谈明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4-598,共5页
采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的方法,计算2005年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关系,讨论采样时气象条件等因素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影... 采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的方法,计算2005年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关系,讨论采样时气象条件等因素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影响;推导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与颗粒物表面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在0.6506~2.9254之间,并且相对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均会使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减小;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颗粒物中细颗粒物越多,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较好地表征了颗粒物的粒度整体分布.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和颗粒物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有直接关系,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细粒子所占的比表面积越多,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吸附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粒度分布 分形维数 表面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吕森林 邵龙义 +2 位作者 吴明红 焦正 JONES T P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技术(SEM/EDX)对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PM10中的矿物组成种类最多;秋季PM10中的矿物种类最少;在夏季PM10中,矿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技术(SEM/EDX)对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PM10中的矿物组成种类最多;秋季PM10中的矿物种类最少;在夏季PM10中,矿物的种类有所减少,却有新的物种出现,如NH4Cl、K(NH4)Ca(SO4)2?H2O、As2O3?SO3等.粘土矿物是北京PM10中含量最高的矿物,石英的含量次之,其他依次为方解石、石膏、长石、白云石以及其他矿物颗粒;北京PM10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复合颗粒,颗粒表面常有S、Cl元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矿物组分 X射线衍射技术(XRD) 扫描电镜(SEM/E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准格尔煤田煤中超常富集勃姆石的发现 被引量:42
19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1 位作者 李生盛 CHOU Chenlin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4-300,T0003-T0004,共9页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光学显微镜等技术,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准格尔矿区6号巨厚煤层中发现了超常富集的勃姆石及其特殊的矿物组合,勃姆石含量可高达13.1%,与勃姆石伴生的矿物有磷锶铝石、锆石、...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光学显微镜等技术,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准格尔矿区6号巨厚煤层中发现了超常富集的勃姆石及其特殊的矿物组合,勃姆石含量可高达13.1%,与勃姆石伴生的矿物有磷锶铝石、锆石、金红石、菱铁矿、方铅矿、硒铅矿和硒方铅矿。重矿物的组合特征与华北地区本溪组铝土矿中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高含量的勃姆石主要来源于聚煤盆地北偏东方向本溪组风化壳铝土矿,三水铝石以胶体溶液的形式从铝土矿中被短距离带入泥炭沼泽中,在泥炭聚积阶段和成岩作用早期经压实作用脱水凝聚而形成勃姆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姆石 晚古生代 准格尔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郑矿区钻孔地温特征及其受控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绍军 孟召平 +1 位作者 刘亮亮 于倩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1,共5页
地温是影响煤炭开采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通过对新郑矿区911钻孔稳态测温及理论分析表明,911孔位于新郑矿区主体构造滹沱背斜的轴部,具有高热流、高梯度的温度分布特征。钻孔的温度分布主要受构造起伏的影响和地下水垂向对流的控制双重... 地温是影响煤炭开采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通过对新郑矿区911钻孔稳态测温及理论分析表明,911孔位于新郑矿区主体构造滹沱背斜的轴部,具有高热流、高梯度的温度分布特征。钻孔的温度分布主要受构造起伏的影响和地下水垂向对流的控制双重作用。矿区构造起伏使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流重新分配并向背斜轴部集中,从而导致911孔出现高热流高梯度的温度特征;地下水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钻孔的温度分布进一步产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地温 地温异常 影响因素 受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