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InSAR的南京江北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秋月 范洪冬 +1 位作者 朱邦彦 张建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HTCI算法进行同质像元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方法实现相位优化,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DS),最后建立DS相位与形变间的关系模型来解算时序地表形变。实验利用50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2021-10—2023-10南京江北区域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DS-InSAR与PS-InSAR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31,点位密度提高6.22倍,DS-InSAR可更加完整地反映研究区时空地表形变。2)DS-InSAR结果与水准实测数据整体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5.6 mm,平均误差为2.6 mm,均方根误差(RMSE)为3.0 mm。3)地质构造、城市建设以及降雨等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江北区域 INSAR 分布式目标 地面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时序SAR数据的涿州洪涝淹没动态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庄会富 王鹏 +2 位作者 苏亚男 张祥 范洪冬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可为大范围洪涝淹没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受SAR影像重访周期等限制,仅利用单一来源的SAR影像数据,难以满足洪灾救援与决策支持对高时效性洪涝淹没动态监测数据的...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可为大范围洪涝淹没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受SAR影像重访周期等限制,仅利用单一来源的SAR影像数据,难以满足洪灾救援与决策支持对高时效性洪涝淹没动态监测数据的需求。联合多源时序SAR数据进行洪涝淹没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不同传感器获取的SAR影像存在较大的时空异质性,难以进行直接比较。此外,以往研究通常利用单像素或局部空间邻域特征提取洪涝淹没范围,忽略了洪涝前后时空非局部特征的使用。为此,该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后向散射特征的多源SAR数据特征空间对齐方法,然后引入渐进非局部理论提取洪灾前后的差异信息并生成洪涝淹没图,最后对时间序列洪涝淹没图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洪涝淹没动态监测结果。该研究以2023年8月涿州市洪涝灾害为例,利用Sentinel-1、高分三号(GF-3)和涪城一号获取的5幅多源SAR数据,对该文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①与7种常用的洪涝监测方法相比,该文方法具有最优的性能,在验证集Ⅰ上Kappa系数和F1分数分别为0.85和0.88;②根据涿州洪涝淹没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主城区洪水至8月3日基本退去,之后水位逐渐下降,淹没区向下游白沟河方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 多源遥感 时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区煤电基地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响应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邵亚琴 汪云甲 +3 位作者 李永峰 张华 吴志刚 刘竞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74-3886,共13页
草原区煤电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引发剧烈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胜利煤电基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土地、水体和大气为空间载体,辨识生态扰动因子,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多源动态监测技术为获取基础信息的主要手... 草原区煤电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引发剧烈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胜利煤电基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土地、水体和大气为空间载体,辨识生态扰动因子,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多源动态监测技术为获取基础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遥感反演、数据融合、空间插值、统计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煤电基地尺度、功能区单元和最适宜格网单元等多时空尺度,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生态环境状况,探寻区域生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整体处于良好状态;2005—2010年,煤电基地开发规模迅速扩大,恶化趋势明显,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变差、明显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区域面积分别达到512.76,664.52,284.26 km 2,占研究区域的72.23%,主要集中在露天矿区及电厂区、锡林浩特市城区、城镇居民点和省道S307两侧区域,并以露天矿区及电厂区、市区和居民点为中心形成阶梯状缓冲区,印证了露天矿开采及电厂开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扰动的累积效应;2010—2015年,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电厂控排、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及省道S307沿线绿化有效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状况,体现了生态修复与监管对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性。根据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及其时空发展规律,提出了搭建基于大数据的草原区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管理”三位一体多源动态监测平台和建立生态环境修复“5W+2H+E”循环管理模式的管控对策,为煤电基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区煤电基地 生态环境 系统分析 综合评价 多源动态监测 时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InSAR的张双楼煤矿长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立峰 范洪冬 +1 位作者 渠俊峰 李腾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矿区受失相干影响严重,导致测点密度低、下沉盆地信息不全等问题,以沛北矿区张双楼煤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矿区长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通过处理2007年2月—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矿区受失相干影响严重,导致测点密度低、下沉盆地信息不全等问题,以沛北矿区张双楼煤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矿区长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通过处理2007年2月—2011年3月的13景ALOS影像获取了该矿地表高密度的时序形变。基于置信区间估计的参数假设检验方法选取像元的同质点,充分考虑了研究区域内多种散射机制的分布式散射模型相位的特征,采用特征值分解方法提取主导散射体对应的相位值,分离出去相干噪声来优化相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矿存在3处下沉盆地,其地表下沉时空分布与地下煤炭开采活动高度相关,视线向最大累计沉降超过700mm。与传统SBAS监测结果对比发现,该方法选点密度是后者的3.5倍,两者相同点位形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97,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所提方法有助于实现对矿区非接触、大范围、长时序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INSAR 分布式目标 长时序 特征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S-InSAR技术监测黄河三角洲地表形变 被引量:7
5
作者 曹建涛 郑翔元 +2 位作者 范洪冬 李国华 黄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7-1183,共7页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及农田多、范围大,导致PS-InSAR技术难以获取高密度地表形变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黄河三角洲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置信区间估计选取同质像元点,利用特征值分解方法计算主...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及农田多、范围大,导致PS-InSAR技术难以获取高密度地表形变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S-InSAR)的黄河三角洲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置信区间估计选取同质像元点,利用特征值分解方法计算主散射体对应相位值以达到相位优化的目的,再根据时空相干性确定分布式目标,最后建模解算时序地表形变信息。以26景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提取2019-12~2020-12期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表沉降信息,与PS-InSAR方法结果相比,点位密度提高5.56倍;两种方法获取的同名点对形变速率的相关系数为0.727,说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4处明显沉降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达-238 mm/a,经分析及实地调查验证,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卤水及油气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INSAR 分布式目标 形变监测 卤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星载GNSS-R森林生物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勋 郑南山 +2 位作者 丁锐 章恒一 何佳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19-2626,共8页
基于Tau-Omega模型提出一种涉及地面土壤湿度修正的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方法。选择SMAP卫星的土壤湿度作为辅助数据,运用Tau-Omega模型对旋风卫星导航系统(CYGNSS)反射率做出改正,提高建模参数的准... 基于Tau-Omega模型提出一种涉及地面土壤湿度修正的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方法。选择SMAP卫星的土壤湿度作为辅助数据,运用Tau-Omega模型对旋风卫星导航系统(CYGNSS)反射率做出改正,提高建模参数的准确性。将SMAP卫星提供的植被光学深度(VOD)和地上植被生物量(AGB)地图作为生物量参考数据,比较了改正前后观测值与参考数据的相关性变化。结果表明,改正后相关系数提升明显,改正后参数较反射率与VOD的相关系数从0.54提升到了0.67,与AGB的相关系数从0.46提升到了0.56。随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分别基于改正后的参数和反射率建立GNSS-R VOD和AGB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VOD和AGB的反演精度,且在生物量水平较低的地区改进效果更优。对于VOD反演,改进后相关系数从0.70提升到了0.83,RMES从0.21降低到了0.17;对于AGB反演,改进后相关系数从0.61提升到了0.71,RMES从74 t/hm^(2)降低到了6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GNSS GNSS-R 森林生物量 SMAP卫星 土壤湿度 植被光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版本JPL历表对天体坐标转换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萌萌 王潜心 +1 位作者 程彤 龚佑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7-1405,共9页
利用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发布的太阳系行星和月球历表可以实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天球坐标转换以及月固坐标与月心天球坐标的转换,但不同版本的JPL历表对上述天体坐标转换具有一定的差异。现有的研究不仅缺乏对... 利用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发布的太阳系行星和月球历表可以实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天球坐标转换以及月固坐标与月心天球坐标的转换,但不同版本的JPL历表对上述天体坐标转换具有一定的差异。现有的研究不仅缺乏对JPL DE432、DE434、DE435等新版本历表适用性的具体分析,而且未对不同版本历表之间月球物理天平动参数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不利于用户选用较优的历表实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天球坐标转换及月固坐标与月心天球坐标的转换。对此,文章全面分析了JPL DE405、DE414、DE418、DE421、DE423、DE424、DE430、DE431、DE432、DE434、DE435历表对地球与其他天体天球坐标转换及月固坐标与月心天球坐标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地球与月球、金星、火星、水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天球坐标转换以及月固坐标与月心天球坐标的转换,建议优先选用DE430历表;对于地球与木星、土星的天球坐标转换,建议优先选用DE435历表;对于地球与冥王星天球坐标转换,建议优先选用DE432历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历表 天球坐标 月固坐标 天体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空间重构的非监督最邻近规则子空间的高光谱异常检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威 谭琨 +2 位作者 王雪 丁建伟 陈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5,共12页
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维数高、数据量巨大且地物分布复杂,导致背景与异常难以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谱空间重构的非监督最邻近规则子空间异常探测算法.首先通过基于结构张量的波段选择算法,去除噪声像元,选择更有效的波段.然后,通过... 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维数高、数据量巨大且地物分布复杂,导致背景与异常难以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谱空间重构的非监督最邻近规则子空间异常探测算法.首先通过基于结构张量的波段选择算法,去除噪声像元,选择更有效的波段.然后,通过光谱空间重构增加背景与异常的绝对光谱距离.最后,为了充分利用背景字典之间的空间相似性信息,将空间距离权重引入到非监督最邻近规则子空间算法中,提高检测精度.为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用四组真实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异常检测算法对比,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影像 异常探测 波段选择 光谱空间重构 非监督最邻近规则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的新疆宝安煤矿火区探测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雷昕 汪云甲 +3 位作者 赵峰 原刚 彭斌 党立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66,共5页
煤火燃烧会释放大量的热,造成地表热异常,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技术为精准探测煤火范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技术的煤田火区精细化监测,使用无人机热红外遥感的方法对新疆宝安煤矿火区进行探测,并根据自... 煤火燃烧会释放大量的热,造成地表热异常,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技术为精准探测煤火范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技术的煤田火区精细化监测,使用无人机热红外遥感的方法对新疆宝安煤矿火区进行探测,并根据自适应梯度阈值法和人工阈值法,对两次连续飞行的无人机热红外影像进行温度阈值分割与煤火信息提取,对无人机热红外相机测温精度进行验证,两次无人机影像之间中误差为0.97℃,证明无人机测温精度可靠,技术可行,对煤火范围精准圈定与灭火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火探测 无人机 热红外遥感 精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GNSS/RS多源数据反演三维大气水汽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文渊 张书毕 +2 位作者 郑南山 张秋昭 丁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1-1964,共14页
大气水汽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及极端天气预警中起到重要作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汽层析技术作为重构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水汽三维分布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得到了快速的... 大气水汽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及极端天气预警中起到重要作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汽层析技术作为重构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水汽三维分布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但受GNSS观测信号几何特征的限制,传统水汽层析模型仍无法解决观测分布不均和空余体素块多的问题.本文首次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卫星高水平分辨率信号的观测几何优势,提出一种联合GNSS/RS多源数据的水汽层析方法,用于反演高精度的三维大气水汽分布.利用徐州地区GNSS观测数据与MODIS、MERSI两种遥感水汽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GNSS层析模型,GNSS/RS层析模型的观测信号数量和网格穿刺率分别提高了38.41%和55.56%.分别以研究区域的探空站(58027)水汽廓线和ERA5再分析资料为参考值,发现GNSS/RS层析模型的各类精度指标均优于传统模型,其中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提高了29.68%和20.31%,并且在不同高度层上GNSS/RS层析水汽产品质量也优于传统模型,这表明GNSS/RS层析模型可有效改善层析结果质量,反演出精确、可靠的大气水汽三维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大气水汽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遥感水汽数据 对流层层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卫星新信号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树文 王潜心 龚佑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1-1117,共7页
目前,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新增了互操作信号B1C和B2a,为保障BDS-3的定位精度,有必要对新信号的观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文章选取2020年4月1日至10日共10 d 19个iGMA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从数据完整率、信噪比、多路径效应、电离层... 目前,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新增了互操作信号B1C和B2a,为保障BDS-3的定位精度,有必要对新信号的观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文章选取2020年4月1日至10日共10 d 19个iGMA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从数据完整率、信噪比、多路径效应、电离层延迟变化率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与GPS L1/L5和Galileo E1/E5a对比,对9颗BDS-3中圆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的观测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B2a在数据完整率、信噪比、多路径效应方面略优于B1C,但差距不大,B1C在抑制电离层延迟变化率方面优于B2a;BDS-3的B1C/B2a与GPS、Galileo的兼容频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信噪比、电离层延迟变化率等方面甚至优于L1/L5、E1/E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卫星 北斗新信号 数据质量分析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InSAR技术的金沙江流域贡觉地区滑坡与地裂缝形变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盛磊 张露 +2 位作者 杜玉玲 邓文杰 闫世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4-825,共12页
金沙江流域贡觉地区地处中国西部山区,地形复杂,构造发育,滑坡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泛,对沿线人民生命财产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运营构成严重威胁,亟需对该地区滑坡和地裂缝近期发育特征开展广域监测分析。采用2019年2月... 金沙江流域贡觉地区地处中国西部山区,地形复杂,构造发育,滑坡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泛,对沿线人民生命财产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运营构成严重威胁,亟需对该地区滑坡和地裂缝近期发育特征开展广域监测分析。采用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64景升轨和69景降轨Sentinel-1数据,采取融合分布式目标的D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雷达视线向高精度地表形变空间分布信息,共探测到22处明显地质灾害隐患,其中沙东乡附近滑坡雷达视线向最大形变速率可达-254 mm·年^(-1)。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大坡度向形变和降雨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典型滑坡和地裂缝形变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滑坡分布规模及其运动形态多样,与地形关系较为密切,地裂缝形变与其走向呈现较好的空间相关性,且降雨加剧了部分地质灾害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裂缝 地质灾害 DS-InSAR技术 分布式散射体 通用型大气改正服务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CR-DTW的地磁序列定位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俊超 马昌忠 +2 位作者 陈国良 王俊鹏 刘奔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51-1556,共6页
针对地磁序列匹配中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计算效率低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UCR)优化策略的地磁序列定位算法。在序列匹配时,首先利用重排序策略对序列进行... 针对地磁序列匹配中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计算效率低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UCR)优化策略的地磁序列定位算法。在序列匹配时,首先利用重排序策略对序列进行重新排列,然后利用级联下界约束策略在DTW计算前进行约束,提前筛选指纹库内的待匹配序列,最后将筛选得到的待匹配序列进行序列匹配,并利用全局约束策略与DTW提前抛弃策略对DTW计算进行约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在使用轨迹长度2.5 m左右的地磁序列进行定位时,可以在保证定位精度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将匹配效率提高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序列匹配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优化策略 动态时间规整(DTW) 地磁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SI测距的贝叶斯概率定位算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奔 马昌忠 +2 位作者 金俊超 靳赛州 李喜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13-1419,共7页
针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测距定位受距离影响较大、室内环境下蓝牙信标信号不稳定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定位算法。该算法以测量蓝牙RSSI信息作为先验信息,通过设置距离... 针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测距定位受距离影响较大、室内环境下蓝牙信标信号不稳定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定位算法。该算法以测量蓝牙RSSI信息作为先验信息,通过设置距离阈值自适应筛选定位信标,基于信号分布概率符合高斯分布的特性,对多个定位信标分别利用贝叶斯算法估算待定点的位置分布概率,以概率之和最大值点作为待定点的估计位置。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定位时所提算法定位误差在1.5、2.0 m以内的概率分别为80%、95%,平均定位误差为1.04 m,动态定位时所提算法定位误差在3.0 m以内的概率为90%,平均定位误差为1.65 m;与传统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相比,静、动态平均定位精度分别提高22.4%、21.8%,极大提高了室内复杂环境下蓝牙测距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测距定位 贝叶斯定理 概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算法优化的灰色模型在GPS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承午 刘志平 徐永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2,共6页
针对灰色模型在模型参数估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L-M算法对模型参数全局迭代优化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展系数、灰色作用量和时间响应函数初始值3个方面改进优化,解决了常规差分灰色模型背景值生成因子不确定性、时间响应函... 针对灰色模型在模型参数估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L-M算法对模型参数全局迭代优化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展系数、灰色作用量和时间响应函数初始值3个方面改进优化,解决了常规差分灰色模型背景值生成因子不确定性、时间响应函数初始值固有偏差和模型参数解估计局部最优问题。实验算例表明,相较二次多项式模型和灰色模型,改进模型在不同类型的原子钟钟差预报精度方面均得到提升,6 h和24 h预报精度平均提高了48.5%和46.3%,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L-M算法 全局迭代优化 钟差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单点定位随机模型与平滑方式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葛于祥 刘赞 +2 位作者 李增科 王阳阳 刘冰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3-1119,共7页
针对智能手机GNSS原始观测数据质量差,方差分量估计随机模型研究较少等问题。文章研究了等权、高度角、信噪比及验后方差分量随机模型对智能手机单点定位的影响,同时借助多普勒和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从动态和静态2种模式下分析伪距平滑... 针对智能手机GNSS原始观测数据质量差,方差分量估计随机模型研究较少等问题。文章研究了等权、高度角、信噪比及验后方差分量随机模型对智能手机单点定位的影响,同时借助多普勒和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从动态和静态2种模式下分析伪距平滑方式对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等权、高度角模型,信噪比模型更适用于智能手机单点定位;使用验后方差分量模型处理多系统观测值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基于高度角先验和信噪比先验的方差分量模型定位精度大体相当;动态和静态测量模式下2种伪距平滑方式均可提高单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随机模型 伪距平滑 单点定位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贤贤 汪云甲 +1 位作者 孙猛 齐红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91-1096,共6页
针对目前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所面临的低精度、低可靠性和低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高精度室内外场景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光传感器、磁传感器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 针对目前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所面临的低精度、低可靠性和低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高精度室内外场景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光传感器、磁传感器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模块采集训练数据,根据卫星数量、高度角、信噪比数据在室内外具有不同的特性,将场景划分成不同的区间并结合室内外的地磁数据与光照强度数据构成场景识别的特征,最后将不同时间的特征数据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室内外场景识别模型。大量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6%,能有效地识别室内外场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为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场景识别 室内定位 神经网络 传感器 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 RL06的云贵高原水储量变化反演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永明 刘志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5,共5页
云贵高原河流湖泊众多、季节性水文活动剧烈,监测其水储量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利用GRACE RL06数据及GLDAS进行云贵高原陆地、地表和地下水储量变化反演,针对GRACE信号泄露、C20项误差和区域水储量加权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 云贵高原河流湖泊众多、季节性水文活动剧烈,监测其水储量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利用GRACE RL06数据及GLDAS进行云贵高原陆地、地表和地下水储量变化反演,针对GRACE信号泄露、C20项误差和区域水储量加权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和L-S时频分析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云贵高原水储量变化时序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GRACE与GLDAS反演水储量时序之间相关系数达0.94,且两者变化趋势一致;水储量变化年周期显著,并存在0.5、2、3年周期;2003~2010年底地下水储量变化以2007年6月为节点,呈先减后增趋势,分别为-4.4、0.7mm/a,且总体呈增加趋势,为5.4mm/a,有效揭示了2003~2006年夏季干旱及2010年初严重干旱的旱情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GRACE时变重力场 水储量变化 GLDAS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LRT的Bootstrap区间估计同质点识别方法研究
19
作者 许耀宗 李涛 范洪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3,共6页
针对传统同质点探测方法检验效率低以及在地物区分度不明显地区探测结果包含过多异质点的问题,提出融合似然比检验(LRT)与Bootstrap区间估计的同质点探测方法,通过模拟和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对鄂尔多斯某煤矿地表形变进行探测和验... 针对传统同质点探测方法检验效率低以及在地物区分度不明显地区探测结果包含过多异质点的问题,提出融合似然比检验(LRT)与Bootstrap区间估计的同质点探测方法,通过模拟和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对鄂尔多斯某煤矿地表形变进行探测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融合似然比检验(LRT)与Bootstrap区间估计的同质点探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拒绝率和稳定的拒绝率标准差,比较适合地物区分度不明显的野外矿区同质点探测;在实验矿区发现1处明显下沉,最大累计沉降为-128.9 mm,通过与实测水准比较,发现实测水准结果与基于本文方法的DS-InSAR结果基本一致,2者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4.4,12.0 mm。研究结果可实现对矿区的非接触、大范围、长时间监测,为DS-InSAR中同质点选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InSAR BOOTSTRAP 矿区 同质点 地表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