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气旋除尘过程的气固两相流研究
1
作者 乔金林 韩文杰 +4 位作者 何新建 耿凡 郭恒 刘国昭 陈曦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气旋装置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固分离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环保等领域的工业除尘。气旋装置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其除尘效率。设计了一种小型气旋装置旨在为矿工个体防护提供帮助,基于CFD-DPM方法,对气旋装置的旋风分离过程进行了系列模拟与... 气旋装置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固分离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环保等领域的工业除尘。气旋装置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其除尘效率。设计了一种小型气旋装置旨在为矿工个体防护提供帮助,基于CFD-DPM方法,对气旋装置的旋风分离过程进行了系列模拟与相关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旋装置中气相场的时空分布与粉尘在气旋装置内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尘气流在气旋装置中形成了主流方向不同的内外旋流流场结构;排气管下口处存在“短路流”,圆锥形筒体部分出现了明显的“摆尾”现象;径向上的动压分布曲线呈明显的“驼峰”形分布,不同粒径的粉尘在气旋装置中的时空分布和运动轨迹存在明显的差异;该气旋装置对粉尘的捕集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加;排气管高度对捕集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装置 粉尘颗粒 气固两相 CFD-DPM方法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尘工人个体周围流场与粉尘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杨健 燕利芳 +4 位作者 何新建 耿凡 安家俊 远世龙 陈曦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了发掘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特征,建立了人体及其周围巷道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CFD-DPM方法,研究了接尘工人周围粉尘与气流的扩散过程。通过分析人体周围及其呼吸半球区内气相场、粉尘场、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浓度变化等,得到了粉尘在人... 为了发掘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特征,建立了人体及其周围巷道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CFD-DPM方法,研究了接尘工人周围粉尘与气流的扩散过程。通过分析人体周围及其呼吸半球区内气相场、粉尘场、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浓度变化等,得到了粉尘在人体周围的分布特征:吸气、呼气过程对人体周围流场影响相对较小,粉尘在巷道中的分布较为规律,主要表现为不同粒径的粉尘分层;人体呼吸半球区内的粉尘主要为粒径较小的呼吸性粉尘;相关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的全尘浓度较为相近;在周期性呼吸作用下,与呼气过程相比,吸气过程时呼吸半球区内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浓度均较高。所得结果为制定个体呼吸防护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尘工人 粉尘分布 CFD-DPM 呼吸半球区 呼吸性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气旋除尘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贺安民 何新建 +4 位作者 耿凡 郭恒 常彬彬 刘国昭 陈曦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以一种小气旋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了气旋装置的物理模型,通过激光粒径分布仪测量了不同粉尘条件下微型气旋装置的分离性能,揭示了气旋装置分离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进口风速对于形成稳定的外涡流具有密切关... 以一种小气旋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了气旋装置的物理模型,通过激光粒径分布仪测量了不同粉尘条件下微型气旋装置的分离性能,揭示了气旋装置分离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进口风速对于形成稳定的外涡流具有密切关系,内涡流的形成导致气旋装置内部气体发生剧烈扰动,在高风速下内涡流更加强烈和明显,增加进风速度有助于加快外涡流的形成速度,对气旋装置的分离性能具有积极影响,尤其对较大粒径粉尘的分离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气旋装置 颗粒行为 分离特性 切割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极体滤料的空气湿度和静电效应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世航 温国祥 +2 位作者 王路宇 吕伟鹏 刘凌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4-741,共8页
驻极体滤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在防疫期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空气湿度和静电效应影响机理研究不足.为此,通过构建亚微米颗粒过滤加载实验系统,研究空气湿度作用下初始状态、浸水处理、去静电处理、老化处理驻极体滤料... 驻极体滤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在防疫期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空气湿度和静电效应影响机理研究不足.为此,通过构建亚微米颗粒过滤加载实验系统,研究空气湿度作用下初始状态、浸水处理、去静电处理、老化处理驻极体滤料过滤效率和压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空气湿度变化甚至浸水处理不会改变驻极体滤料的初始过滤效率和压降;经去静电处理后驻极体滤料的压降不变,但对于粒径大于20 nm的颗粒,驻极体滤料的初始过滤效率大幅降低;真实环境中使用了5~7个月后的驻极体滤料,其单位面积加载质量和压降增长都较低,但过滤效率出现了显著下降,经去静电处理后过滤效率还会大幅下降,即使用5~7个月后驻极体滤料所带电荷仍未完全消失;加载相同质量颗粒条件下,实验室中加载滤料的过滤效率高于真实环境中加载滤料的过滤效率,这也表明驻极体滤料长时间暴露在真实环境中更易造成电荷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净化 驻极体滤料 空气湿度 过滤效率 过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面粉尘分布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苗彦平 桂长庚 +4 位作者 郑旭鹤 赵义元 温国祥 刘宽 李世航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采煤作业时综采工作面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以红柳林煤矿2521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25210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时,对采煤机下风侧、液压支架行人侧、主运输巷及回风巷等采煤区域各测点的全尘和呼尘浓度进行测试,研究采煤... 为研究采煤作业时综采工作面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以红柳林煤矿2521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25210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时,对采煤机下风侧、液压支架行人侧、主运输巷及回风巷等采煤区域各测点的全尘和呼尘浓度进行测试,研究采煤作业时各区域粉尘浓度占比以及呼尘占全尘比例,明确不同区域粉尘危害程度;基于现场粉尘浓度分布特征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粉尘的有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采煤机下风方向30 m范围内粉尘浓度仍超过200 mg/m^(3),液压支架行人侧作业点粉尘浓度大于90 mg/m^(3),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不同区域内呼尘占比差异较大,破碎机所在区域呼尘占比最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浓度 分布规律 呼吸性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输送带运输触控喷雾除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迟宝锁 侯钧 +4 位作者 刘宽 孙央 温国祥 吕伟鹏 李世航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237,共4页
为解决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运输造成的粉尘浓度超标问题,提出了输送带运输触控喷雾除尘方法。以红柳林煤矿2521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触控喷雾系统的现场应用与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触控喷雾系统效果... 为解决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运输造成的粉尘浓度超标问题,提出了输送带运输触控喷雾除尘方法。以红柳林煤矿2521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触控喷雾系统的现场应用与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触控喷雾系统效果良好,开启后各测点的粉尘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但由于触控喷雾系统覆盖范围有限,随着距离的增加总尘和呼尘浓度虽相比未开启设备时有所降低,但除尘效率有所下降,直至粉尘浓度超过容许浓度。因此,需要在运输巷中架设多台触控喷雾系统才能满足整条巷道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运输扬尘的除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控喷雾系统 综采工作面 粉尘浓度 呼吸性粉尘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无线自动喷雾降尘智能集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航远 彭港成 +2 位作者 马孟飞 程辉 李世航 《陕西煤炭》 2023年第6期154-157,175,共5页
粉尘危害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如何高效降尘、除尘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而喷雾降尘技术是目前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最主要措施之一。为解决传统喷雾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启闭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低等诸多缺陷,构建了矿用无线... 粉尘危害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如何高效降尘、除尘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而喷雾降尘技术是目前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最主要措施之一。为解决传统喷雾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启闭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低等诸多缺陷,构建了矿用无线自动喷雾降尘智能集控系统,详细介绍了智能集控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与参数,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与性能优点。研制了无线通讯技术和多种联动控制模式,使该系统具有无线通信、远程智能集控、在线监测等功能。智能集控系统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在提升矿井粉尘防治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产尘点粉尘浓度,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无线通信 喷雾降尘 远程集控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