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煤炭资源采选充绿色化开采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40
1
作者 张吉雄 张强 +3 位作者 巨峰 周楠 李猛 孙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7-389,共13页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已势在必行,但面临更加复杂的开采环境、更加危险的开采扰动诱导潜在灾变过程。结合深部煤炭开采"四高一扰动"的挑战与充填开采在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总结分析了深部充填开采面临的五大技术难题,提出...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已势在必行,但面临更加复杂的开采环境、更加危险的开采扰动诱导潜在灾变过程。结合深部煤炭开采"四高一扰动"的挑战与充填开采在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总结分析了深部充填开采面临的五大技术难题,提出深部煤炭资源采选充绿色化开采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建煤炭开采、煤矸分选与矸石就地充填一体化生产系统,形成深部煤炭采选抽充防协同生产模式,实现深部煤炭及伴生资源的安全高效及绿色开采。该构想的初步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平煤集团十二矿、开滦集团唐山矿等深部矿井建立了示范工程或基地。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深部充填开采岩层控制等6个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采选充绿色化系统布置、自动化充填、物料大流量输送、煤矸智能分选等7项关键技术,形成深部煤炭资源采选充绿色化开采的系列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深部资源绿色化开采提供可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资源 充填开采 采选充 岩层控制 绿色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5
2
作者 张东升 李文平 +2 位作者 来兴平 范钢伟 刘卫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3,共8页
围绕西北煤炭开采中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西北煤田地层结构特征、采动覆岩结构与隔水层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和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机理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构建了西北矿区不同生态地质环境类型生态-... 围绕西北煤炭开采中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西北煤田地层结构特征、采动覆岩结构与隔水层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和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机理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构建了西北矿区不同生态地质环境类型生态-水-煤系地层空间赋存结构模型,分析了浅表层水分布特征与水循环运移规律;提出了覆岩裂隙表述和重构方法,构建了上位隔水层-中位阻隔层-下位基本顶结构协同变化模型和渐序变化模型;构建了该区初/复采煤层保水开采技术适用性分类方法体系,探索了新式短壁保水采煤方法,为构建基于水资源保护的西北煤炭科学开采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保水开采 地层结构 适用性分类 短壁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
3
作者 李德万 杨乐 +2 位作者 华建民 马传亮 廖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207-10208,10330,共3页
针对重庆市江合煤矿的资源枯竭及环境问题,实现矿业城市的经济模式转型和恢复原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在综合分析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遗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矿山公园的评选要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 针对重庆市江合煤矿的资源枯竭及环境问题,实现矿业城市的经济模式转型和恢复原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在综合分析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遗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矿山公园的评选要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意义,可为以后同类型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宝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合煤矿 国家矿山公园 遗迹特征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及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芳 程方平 夏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5-339,共5页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煤炭资源开发 指标体系 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壁胶结充填开采房式遗留煤柱采场结构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云 张龙 +6 位作者 来兴平 曹胜根 杨彦斌 刘永孜 詹睿 白立丞 叶昊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7-372,共16页
房式开采遗留煤柱资源的呆滞和矿山固体废弃的排放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此,以陕北矿区板定梁煤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时序协同−煤柱置换"的短壁胶结充填采煤回收煤柱的工艺。首先基于极限强度理论... 房式开采遗留煤柱资源的呆滞和矿山固体废弃的排放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此,以陕北矿区板定梁煤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时序协同−煤柱置换"的短壁胶结充填采煤回收煤柱的工艺。首先基于极限强度理论,对房式开采遗留煤柱回收的安全应力进行核算;其次采用数值模拟研究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回收遗留煤柱过程中的失稳特征及顶板破断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建立短壁胶结充填采场力学模型,求解出确保直接顶不发生破断的临界充填体强度;最终开展力学试验分析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破坏特征及微观特征,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短壁胶结充填采煤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板定梁煤矿遗留煤柱安全应力值为11.78 MPa,具备安全回收的条件;基于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回收遗留煤柱的应力、塑性区分布特征及顶板破断分析,发现在回收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链式失稳效应,并伴随有顶板大面积破断;并进一步提出短壁胶结充填采煤技术置换遗留煤柱,计算得到采场直接顶不发生垮落的临界充填体强度为8.97 MPa;基于此,获取充填材料中煤矸石∶粉煤灰∶水泥∶水的最优配比为3∶3∶1∶1,该配比下矸石颗粒级配较优越,水化产物致密填充骨料间隙,有效减少了孔隙率,显著提升力学性能,可满足板定梁煤矿安全回收煤柱需求;并对试验回收区域的短壁胶结充填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和关键参数进行了可行性设计,并提出确保充填效果的控制措施。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炭行业“资源回收−生态保护−固废利用”一体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壁胶结充填采煤 煤柱稳定性 弹性地基梁 房式开采 遗留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75
6
作者 张吉雄 张强 +3 位作者 巨峰 周楠 李猛 张卫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煤炭接续资源多在深部和优质资源多在西部并存的现状使得深部与西部开采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与绿色化开采推进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煤炭资源"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 煤炭接续资源多在深部和优质资源多在西部并存的现状使得深部与西部开采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与绿色化开采推进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煤炭资源"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建煤炭开采、煤矸分选、矸石充填与"岩层移动主动控制、沿空留巷、瓦斯抽采、灾害防治、保水开采"一体化生产系统,形成了煤炭"采选充+X"(控、留、抽、防、保)协同生产模式;明确了"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的内涵与技术框架,阐述了"采选充+X"的四代演化历程,分析了其践行绿色化的技术优势,给出了科学化的工程设计方法;阐述了5类典型"采选充+X"技术对应的技术原理、工程需求、设计流程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艺装备等。工程实践分别证明了采选充+控、采选充+留、采选充+抽等"采选充+X"技术具有的显著技术优势与工程示范效应。未来"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将延伸采选充+处、采选充+智、采选充+调、采选充+协等技术模式。整体形成的"采选充+X"技术体系,可为实现煤炭及伴生资源绿色化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及伴生资源 绿色化开采 煤矸分选 采选充+ 充填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开采临界充实率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3 位作者 王佳奇 黄鹏 李猛 闫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81-3088,共8页
充实率的良好控制是充填采煤技术成功实现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精准控制的关键,基于充填采煤岩层移动及控制特征,给出了临界充实率的定义,具体包括关键层破坏临界充实率、关键层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基本顶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整体弯曲... 充实率的良好控制是充填采煤技术成功实现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精准控制的关键,基于充填采煤岩层移动及控制特征,给出了临界充实率的定义,具体包括关键层破坏临界充实率、关键层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基本顶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整体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等。以有周期来压的顶板类型为例,建立了不同上覆岩层逐层破断的临界充实率求解力学模型,分析了覆岩逐层破断与其对应岩层抗拉强度的关系,求解了4层覆岩逐层破断的临界充实率。翟镇矿工程实践表明:7203W固体充填工作面覆岩整体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计算值为92.0%,实际控制值为92.5%,上覆所有岩层均被控制在整体弯曲下沉的临界状态,实测与理论计算吻合。可为定性定量研究不同覆岩结构下实施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煤 充实率设计 临界充实率 流程与方法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 被引量:275
8
作者 钱鸣高 许家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3-984,共12页
采矿是从地层内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是一次对矿区地层的扰动,必然引起岩层运动和地层内应力场与裂隙场的改变,从而影响矿压显现、地下水流失和地表沉陷等安全与环境问题。因此,采动岩层运动及其对安全与环境的影响规律是煤炭开采的基础... 采矿是从地层内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是一次对矿区地层的扰动,必然引起岩层运动和地层内应力场与裂隙场的改变,从而影响矿压显现、地下水流失和地表沉陷等安全与环境问题。因此,采动岩层运动及其对安全与环境的影响规律是煤炭开采的基础科学问题,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将提高煤炭开采的科学性。由于采动岩层运动的复杂性,至今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介绍了采动覆岩运动的块体结构形式、岩层运动对工作面空间维护的影响、岩层运动对覆岩裂隙演化与地下水和地表沉陷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岩层运动对采动应力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岩层运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结果表明:采动岩层运动是一种坚硬岩层破断前的应力集中和破断后形成块体的力学行为,坚硬岩层的破断和块体运动具有突变和不连续性,破断块体互相咬合可能形成"大变形"结构,块体咬合结构的S-R稳定性将对矿压显现、采动裂隙和地表沉陷等产生重要影响。岩层运动是一个"黑箱",目前仅仅在控制原理上得到解释,达到"灰箱"程度。因此,岩层控制在很多场合只能是"宏观"控制。"砌体梁"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明确了支护原理和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原则。一般情况下,按照4~8倍采高岩柱自重估算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在大采高或薄直接顶、浅部开采、特殊压架条件等情况下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应采用上限,个别条件下单纯提高支架阻力仍无法彻底解决压架问题,还需配套实施相关工程措施加以防范。根据覆岩关键层破断块体结构的稳定性,将我国不同表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划分为3种类型,提出应根据地表沉陷的不同类型进行预测、控制与选择复垦方法。关键层的赋存与破断特性对采动应力分布影响显著。目前,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事故比瓦斯事故更难以预防,为此,深部和构造应力集中区域只能开设试验矿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运动 “砌体梁”结构 关键层 块体运动 科学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谷地形下煤炭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广磊 鞠金峰 许家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9-1226,共8页
以西部矿区沟谷地形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的方法,建立岩层移动与潜水位下降的关系,就沟谷地形下煤炭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采动裂隙未破坏潜水含水层的条件下,其储水盆地形态和汇水面积将受开... 以西部矿区沟谷地形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的方法,建立岩层移动与潜水位下降的关系,就沟谷地形下煤炭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采动裂隙未破坏潜水含水层的条件下,其储水盆地形态和汇水面积将受开采沉陷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地表径流分布和区域水系环境。随着地下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沟谷地形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径流分布将出现"稳定"、"衍生"、"转移"、"恶化"4种类型。当采高和开采面积均较小时,潜水位及地表径流水位下降不明显,故整个区域水系环境变化不大;当采高较大而开采面积相对含水层面积较小时,采煤不会造成潜水位明显下降,但会引起地表沉陷,从而造成开采区域潜水位埋深变浅,当开采区域存在沟谷地形时,由于地势较低潜水易出露地表,从而衍生出新的地表径流;随着开采面积相对含水层面积逐渐增大,采煤会造成潜水位明显下降,进而开采区域之外原有地表径流流量减小甚至消失,而开采区域存在沟谷地形且地表沉陷足够大时潜水出露,地表径流转移至开采区域;最后,采高和开采面积进一步增大时,潜水位大幅下降,直至地表径流全部消失,转移至地下储存,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研究结果可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保水采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地形 地表径流 岩层移动 潜水位 保水采煤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热-力耦合作用下条带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温钢 王作棠 +1 位作者 夏元平 辛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3,共8页
煤炭地下气化条带开采适应强,且有助于围岩稳定控制,应用前景良好。为研究地下气化热-力耦合作用下条带开采过程中燃空区围岩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演化规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贵州盘江山脚树矿4号煤层地下气化条带开采进... 煤炭地下气化条带开采适应强,且有助于围岩稳定控制,应用前景良好。为研究地下气化热-力耦合作用下条带开采过程中燃空区围岩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演化规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贵州盘江山脚树矿4号煤层地下气化条带开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气化开采和常规开采后的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化工作面推进,围岩体内部约2 m区域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温度传导范围一直呈扩大趋势,最大影响范围为10~12 m,温度在顶板中的传导范围最大,两侧煤体次之,底板最小。地下气化高温会在燃空区围岩体中产生热应力,导致地下气化条带煤柱所受垂直应力要明显高于常规开采的,并使燃空区悬露面、煤柱与顶底板交界面均承受水平压应力。燃空区邻近区域的顶底板位移趋势与常规的相同,但顶底板深部的位移则出现相反情况,即顶板上移、底板下沉。燃空区围岩的水平位移量明显大于常规条带开采的,且开采区域的左侧围岩体向左水平移动,右侧围岩体向右水平移动。地下气化条带开采过程中直接顶变形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常规开采的,并在有煤体支撑的区域出现上移现象,其模型顶部岩层出现了整体上移现象,且其变形量大于常规开采的,说明地下气化过程中形成的热应力能一定程度上阻止覆岩的下沉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地下气化条带开采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条带开采 热-力耦合 温度场 应力场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杰 宋万新 +2 位作者 张少华 关明亮 沙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4-267,285,共5页
分析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仪器设备建设、管理使用和开放共享现状。从学校体制创新、管理制度配套、实验技术队伍以及实验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对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共享率的思考与探讨,指出取得实验资质是提高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 分析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仪器设备建设、管理使用和开放共享现状。从学校体制创新、管理制度配套、实验技术队伍以及实验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对提高矿业学科仪器设备共享率的思考与探讨,指出取得实验资质是提高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率的根本也是仪器设备建设的最终目标,学科应以为国家矿业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建成与学科水平相称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体制创新 实验资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矿业特有税费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洪阁 才庆祥 +3 位作者 尚涛 张东华 陈严 彭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为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当前我国矿业税费制度进行了分析。基于矿业特有税费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矿业特有税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介绍了国际上矿业特有税费:权利金、矿业权租金、超额利润税和耗竭补... 为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当前我国矿业税费制度进行了分析。基于矿业特有税费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矿业特有税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介绍了国际上矿业特有税费:权利金、矿业权租金、超额利润税和耗竭补贴。从名称、定位、目的、税费计征方式,对我国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进行了分析,对专项基金和其它费用也有所分析。根据我国矿业特有税费的现状和具体国情,针对当前国内学者提出的改革建议和国外的矿业税费政策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取消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各种专项基金及其它费用,设立从价权利金、矿业权租金、超额利润税、耗竭补贴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特有税费 资源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 专项基金 税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光谱的矿业开发集中区土壤元素含量反演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雪 谢洪斌 +2 位作者 罗真富 谭德军 简季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采用ASD 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矿集区的296个土壤样本进行高光谱反射率测定,通过土壤光谱特征分析,提取污染元素潜在光谱特征,并与土样化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As、Cd和Zn的光谱特征参数,并从Aster影像对应的特征波段... 采用ASD 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矿集区的296个土壤样本进行高光谱反射率测定,通过土壤光谱特征分析,提取污染元素潜在光谱特征,并与土样化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As、Cd和Zn的光谱特征参数,并从Aster影像对应的特征波段上实现该3种元素含量的反演。结果表明:As、Cd和Zn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116、0.106和0.088,该方法可为大面积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元素含量反演 土壤 矿业开发集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矿业集中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洪斌 杨雪 +2 位作者 谭德军 罗真富 曾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8-394,共7页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对万盛矿集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两期监测数据对比表明,研究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受到了破坏,且污染范围也有所扩大,其空间分布情况与矿业活动范围高度相关;区内生态环境指数偏低,在监测时段内大部分区域环境变化程度不明显,但整体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地灾发生区、采空区和环境恢复治理区环境变化情况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集中区 多源数据 生态环境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君 李克民 +1 位作者 陈树召 王博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6,共3页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因;其中产量规模扩大、露天开采成本降低、矿石价格提高和边界品位下降带来的剥采比降低是促使地下转露天开采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采用露天方式对已经开采过的资源进行复采可充分回收地下开采剩余的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矿柱回收、充填物回采和破坏资源的露天开发3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转露天开采 资源条件 资源回收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危险性分析在上行开采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红涛 刘长友 汪理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6,共3页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行开采过程中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以其危险性大小及对生产系统的破坏程度对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分级,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岩层纵向裂隙为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危险因素,对生... 以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理念为出发点,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行开采过程中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以其危险性大小及对生产系统的破坏程度对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分级,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岩层纵向裂隙为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危险因素,对生产具有破坏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危险性因素 预先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现现金流法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远 姬长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矿业投资开发中,矿业权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矿业投资开发活动的多因素、不确定性,如何对矿业权进行准确的评估,直接关系到矿业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介绍了贴现现金流法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以A煤矿为例,对该煤... 在矿业投资开发中,矿业权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矿业投资开发活动的多因素、不确定性,如何对矿业权进行准确的评估,直接关系到矿业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介绍了贴现现金流法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以A煤矿为例,对该煤矿勘查区的矿业权基础价值进行了详细估算,直观展示了贴现现金流法计算矿业权的流程。同时,分析了运用贴现现金流法评估矿业权价值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 矿业权评估 贴现现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残留煤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温钢 王作棠 许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共6页
受限于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大量残留煤资源。对1949~2014年期间国内残留煤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分布情况、赋存条件和煤质等进行了预测。根据成因和特点,将我国残留煤资源可划分为“三下”残留煤资源... 受限于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大量残留煤资源。对1949~2014年期间国内残留煤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分布情况、赋存条件和煤质等进行了预测。根据成因和特点,将我国残留煤资源可划分为“三下”残留煤资源、薄煤层残留煤资源、保护性煤柱残留煤资源、因条件复杂而无法开采的残留煤资源和采空区残留煤资源等五种类型。1949~2014年期间,我国累计生产煤炭666.19亿t(不含港、澳、台),露天和井工开采分别占6.47%和93.53%。经估算,我国当前的残留煤资源总量达1390.80亿t,其中99.45%(1383.19亿t)由井工开采形成,各类煤矿的资源平均采出率仅为32.39%。我国残留煤资源在华北地区分布最多(38.86%),主要位于8001TI以浅区域(85.50%),且以烟煤为主(7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煤 特征 资源量 分布情况 赋存条件 煤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管在煤炭地下气化工程中的应用初探
19
作者 黄温钢 王作棠 +2 位作者 余力 辛林 王建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97,共3页
煤炭地下气化粗煤气中含有硫化物,对钢制排气钻孔套管和净化前的输气管路具有腐蚀作用,影响地下气化站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混凝土管替代钢管的设想,对混凝土管在地下气化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排气... 煤炭地下气化粗煤气中含有硫化物,对钢制排气钻孔套管和净化前的输气管路具有腐蚀作用,影响地下气化站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混凝土管替代钢管的设想,对混凝土管在地下气化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排气钻孔套管的应力状态,对混凝土管道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对比了钢管和混凝土管的成本。结果表明,采用耐高温混凝土制作的管道能满足地下气输气要求,不但耐腐蚀,而且价格仅为钢管的1/3,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钻孔套管 输气管道 钢管 混凝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煤矿安全双控协同管理机制与效果研究
20
作者 王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10,共10页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控制(简称“安全双控”)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管理学中的Bryson跨部门合作分析框架(Bryson模型),对新疆地区煤矿安全协同机制的建立与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选取了H煤矿作为案例,...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控制(简称“安全双控”)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管理学中的Bryson跨部门合作分析框架(Bryson模型),对新疆地区煤矿安全协同机制的建立与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选取了H煤矿作为案例,通过对其安全双控实证分析,评估了安全双控协同机制建立后的绩效结果。此外,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2015年与2018-2022年煤矿事故数据的对比分析,安全双控协同机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年度煤矿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显示出了明显的安全绩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 安全双控 协同管理 跨部门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