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方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郭蕾 丁诗林 +3 位作者 袁帅 勾小凤 王路伽 周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1479,共9页
为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六方氮化硼(h-BN)掺杂对环氧树脂(epoxy,EP)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和4,4’—二氨基二苯砜分别作为环氧树脂基体和固化剂,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分析h-BN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在250~450K温度范围内改... 为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六方氮化硼(h-BN)掺杂对环氧树脂(epoxy,EP)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和4,4’—二氨基二苯砜分别作为环氧树脂基体和固化剂,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分析h-BN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在250~450K温度范围内改性前后的热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参数变化。研究发现,在环氧树脂中加入h-BN可以提高环氧树脂材料的热导率、玻璃化转变温度、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减小热膨胀系数,达到改善环氧树脂导热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目的。温度升高会提高环氧树脂及h-BN/EP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升温对纯环氧树脂的热导率影响更大。同时,温度升高使环氧树脂和h-BN/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差,但在干式车载牵引变压器的温升范围内h-BN/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始终优于纯环氧树脂。在微观结构参数上,加入h-BN以后环氧树脂的均方位移明显更低,且随着温度升高h-BN/EP模型相比于EP模型的自由体积分布更不容易变得分散,表明h-BN的加入会阻碍环氧树脂分子链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h-BN改性 热导率 热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立体化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楚文 王利军 陈更林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84-86,共3页
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立体化体系。文章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从知识的广度... 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立体化体系。文章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学方式与方法、知识呈现形式三个维度构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立体化体系。通过"教与学"的结合,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与练"的结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立体化体系 工程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流化床内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对稻壳热解动力学的影响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郭飞强 刘元 +1 位作者 郭成龙 董玉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95-3804,共10页
通过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研究两种典型碱金属和碱土金属(AAEM)钠与镁对稻壳热解气体生成动力学的影响,并采用模型积分法求解出4种主要气体组分(H_2、CO、CH_4与CO_2)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气体组分具有不同的开始与... 通过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研究两种典型碱金属和碱土金属(AAEM)钠与镁对稻壳热解气体生成动力学的影响,并采用模型积分法求解出4种主要气体组分(H_2、CO、CH_4与CO_2)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气体组分具有不同的开始与终止释放时间,说明4种气体对应不同的生成路径和机理,高温条件和添加钠、镁离子均会提高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采用典型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气体生成过程进行了拟合求解,获取了气体组分在不同条件下的最概然机理函数。通过最概然机理函数求得了4种气体生成动力学参数,对比发现钠离子与镁离子降低了H_2、CO、CH_4与CO_2生成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其中CO受钠离子和镁离子的影响最为显著,进而从活化能角度证实了两种金属离子对于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流化床 热解 钠离子 镁离子 动力学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外动力思考——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项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39,共3页
从心理契约视角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其外在动力主要包括被尊重使其感受到存在价值,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具有归属感,高校提供的晋升发展机会使其憧憬未来;其内在动力表现在基于自我认知的职业认同建构,基于责任认知的工作追求实现,以... 从心理契约视角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其外在动力主要包括被尊重使其感受到存在价值,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具有归属感,高校提供的晋升发展机会使其憧憬未来;其内在动力表现在基于自我认知的职业认同建构,基于责任认知的工作追求实现,以及基于事业追求的自我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发展 心理契约 自我认知 职业认同 责任认知 事业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瑞东 叶宗彬 +1 位作者 邓先明 吴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5,共4页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分解,使之分布于各个课程中。引入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配备"双师"型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形成以具体课程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短期考核、专业综合设计为中短期考核...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分解,使之分布于各个课程中。引入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配备"双师"型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形成以具体课程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短期考核、专业综合设计为中短期考核、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以及毕业设计为长期考核的"长短期多闭环、多反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工程创新实践 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电类比的车载牵引变压器绕组区域暂态热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利军 朱秋月 +3 位作者 王东阳 袁帅 蔡丰林 王路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9,共10页
高速铁路动车组频繁穿梭于不同自然环境区域,且频繁“牵引-惰行-制动”状态切换,导致车载牵引变压器内部热场显著波动。为此,开展车载牵引变压器绕组区域暂态热响应相关研究:从车载牵引变压器绕组结构特性出发,基于热电类比提出停滞油... 高速铁路动车组频繁穿梭于不同自然环境区域,且频繁“牵引-惰行-制动”状态切换,导致车载牵引变压器内部热场显著波动。为此,开展车载牵引变压器绕组区域暂态热响应相关研究:从车载牵引变压器绕组结构特性出发,基于热电类比提出停滞油热阻以考虑油流速度边界的影响,对热特性独立的单个冷却通道建立分布式暂态热网络模型,通过程序化编写实现可变结构参数的暂态热响应快速计算;基于已发表文献数据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验证所提模型有效性;通过冷却通道时间常数、最热点温升稳定值定量分析绕组区域的暂态热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CFD仿真相比,所提方法节省了99%以上的时间,平均相对误差为1.1%~3.1%,且适用范围不受结构参数限制;冷却通道时间常数与入口流速呈负相关,最热点温升稳定值与突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入口流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牵引变压器 暂态热模型 最热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络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设备优化配置策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付勉 刘志涵 +2 位作者 宋振浩 周娟 杜少通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4,共9页
针对配电网络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缺乏全局统筹配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谐波、无功及三相不平衡治理设备的综合优化配置策略。分别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抑制谐波、智能电容器补偿无功、换相开关治理三相不平衡,并以... 针对配电网络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缺乏全局统筹配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谐波、无功及三相不平衡治理设备的综合优化配置策略。分别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抑制谐波、智能电容器补偿无功、换相开关治理三相不平衡,并以每类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效果和投入成本为优化对象,以满足相关电能质量标准为约束条件,通过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确定治理设备配置节点和相应投入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案。建立了电能质量评估模型,搭建了基于IEEE-18节点的配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分散接入谐波、无功和三相不平衡负载,模拟电能质量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治理设备综合优化配置策略的可行性和相较于传统电能质量治理方案在电能质量治理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多目标粒子群 优化配置策略 配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串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望 伍小杰 +3 位作者 夏晨阳 任思源 张杨 雷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为对串/串(S/S)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输出特性、输入阻抗和系统效率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变压器T型等效电路,对系统进行建模,然后以补偿电容值为变量,分别分析其在电压源激励和电流源激励下的情况,经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输出... 为对串/串(S/S)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输出特性、输入阻抗和系统效率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变压器T型等效电路,对系统进行建模,然后以补偿电容值为变量,分别分析其在电压源激励和电流源激励下的情况,经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输出特性方面,电容补偿自感时,激励为电压源输出为电流源,激励为电流源输出为电压源,而补偿漏感时,激励为电压源输出为电压源,激励为电流源输出不具有电压源或电流源特性;输入阻抗方面,电容补偿自感时为纯阻性,补偿漏感时偏感性;系统效率方面,电容补偿自感时系统效率最优,任何补偿情况下系统均存在一个相应的效率最优负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串/串(S/S)补偿 输出特性 输入阻抗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切电容式单相九电平逆变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国俊 张旭 +1 位作者 薛映霞 严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51-2360,共10页
在交流模块结构并网逆变器领域,传统拓扑结构往往采用先升压再逆变的结构,效率进一步提升受到限制且输出电压电平数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投切电容式逆变器。以投切电容式九电平(SC-9L)逆变器为例,研究投切电容式逆变器工作原理,给出... 在交流模块结构并网逆变器领域,传统拓扑结构往往采用先升压再逆变的结构,效率进一步提升受到限制且输出电压电平数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投切电容式逆变器。以投切电容式九电平(SC-9L)逆变器为例,研究投切电容式逆变器工作原理,给出了投切电容数量为n时投切电容式逆变器的输出特性,研究了该拓扑结构中投切电容电压平衡问题。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电容电压稳定的影响因素,通过低次谐波最小原则阶梯波调制与EPWM混合控制的方式提升电容电压平衡效果,同时实现了PWM的方式调压。控制系统通过TMS320C28346型DSP和XC95288XL型CPLD数字化实现,搭建了小功率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的可行性及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投切电容 九电平 升压 单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氏混沌电路综合设计性实验 被引量:19
10
作者 薛雪 刘晓文 +1 位作者 陈桂真 梁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49,共6页
对电路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设计了综合设计性实验——蔡氏混沌电路。在阐述蔡氏混沌电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PSpice软件进行仿真,观测到了丰富的混沌行为。为了克服实际电感内阻的影响,设计了不含内阻的有源模拟电感,并给出了实验参考电... 对电路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设计了综合设计性实验——蔡氏混沌电路。在阐述蔡氏混沌电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PSpice软件进行仿真,观测到了丰富的混沌行为。为了克服实际电感内阻的影响,设计了不含内阻的有源模拟电感,并给出了实验参考电路,分析和讨论了实验结果。实践证明,该实验从理论分析到软件仿真,从基本电路设计到具体实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实验 设计性实验 蔡氏混沌电路 有源模拟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杂散电流动态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栋梁 刘娟 +2 位作者 谢业华 黄开 刘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1,共5页
分析单边供电与双边供电下的杂散电流静态分布模型。根据列车的速度、位置、取流大小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以轨道-排流网-埋地金属-大地结构的杂散电流静态模型和牵引计算为基础,设计双边供电方式下基于时间-位置-取流变化的杂散电... 分析单边供电与双边供电下的杂散电流静态分布模型。根据列车的速度、位置、取流大小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以轨道-排流网-埋地金属-大地结构的杂散电流静态模型和牵引计算为基础,设计双边供电方式下基于时间-位置-取流变化的杂散电流动态分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实现三维仿真。分析杂散电流和轨电位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分布规律,得出特定位置杂散电流和轨电位随时间的动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直流牵引 杂散电流 动态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解耦自适应复数滤波器的锁相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轶 沈佳 +2 位作者 刘齐齐 顾马荣 谢永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0-127,共8页
为了消除因三相电压不对称、频率突变、相位突变和注入谐波等不平衡电网环境对传统锁相方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准确锁定基波正序电压频率以及相位的方法。介绍了静止坐标系锁相环(αβ-PLL)的基本结构,分析了静止坐标系锁相环工作的基本... 为了消除因三相电压不对称、频率突变、相位突变和注入谐波等不平衡电网环境对传统锁相方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准确锁定基波正序电压频率以及相位的方法。介绍了静止坐标系锁相环(αβ-PLL)的基本结构,分析了静止坐标系锁相环工作的基本原理。基于此,引入具有极性选择性的正、负序一阶复数滤波器,通过改进滤波结构、合理选择其参数,在αβ坐标系下实现了正序基波电压的准确提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基波正序电压的幅值、频率及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坐标系锁相环 不平衡电压 一阶复数滤波器 基波正序电压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磁阻发电机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颜爽 陈昊 +1 位作者 王青 杨明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66-75,共10页
为改善开关磁阻发电机在中低速段的运行性能,提出了一种离线开关磁阻发电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针对运行环境需求,将开关磁阻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系统效率和转矩平滑系数作为优化目标,分析了开通角、关断角、参考电流对各优化目标的影... 为改善开关磁阻发电机在中低速段的运行性能,提出了一种离线开关磁阻发电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针对运行环境需求,将开关磁阻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系统效率和转矩平滑系数作为优化目标,分析了开通角、关断角、参考电流对各优化目标的影响,得出各单一目标优化下最优控制参数组合。然后构建了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给出了各优化目标权重系数,得到了多目标优化下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最后样机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出的控制参数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开关磁阻发电机在中低速段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发电机 单目标优化 多目标优化 开通角 关断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调浆湍流强化作用机理与新型涡流强化调浆过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海军 王海楠 +4 位作者 陈瑞丰 闫小康 郑恺昕 李丹龙 蒋善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4-944,共11页
调浆过程为煤泥浮选提供良好的界面条件,是实现其高效分选的必要条件,其本质是一个多相流动过程,流体作用贯穿其中。聚焦煤泥调浆过程中的“湍流效应”,搭建了实验室型搅拌装置,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其湍流特征参量,研究了不同流场条件下颗... 调浆过程为煤泥浮选提供良好的界面条件,是实现其高效分选的必要条件,其本质是一个多相流动过程,流体作用贯穿其中。聚焦煤泥调浆过程中的“湍流效应”,搭建了实验室型搅拌装置,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其湍流特征参量,研究了不同流场条件下颗粒分散特性和颗粒表面疏水性变化规律,并通过浮选试验进行验证,以此构建了基于湍流能量密度适配的新型涡流强化煤泥调浆过程,并分析其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装置内存在流向相反的循环区,有利于颗粒分散,叶轮区流体流速和湍动能耗散率高于其他区域,叶轮叶片后存在尾涡,其发展状况与湍动能耗散率分布一致,叶轮区最小涡尺度最低,增强颗粒与药剂的相互作用,随着叶轮转速增大,流体流速和湍动能耗散率增大,最小涡尺度减小;颗粒分散浓度方差随着叶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低转速时搅拌装置底部颗粒浓度较高,分散效果差,包覆角随着叶轮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叶轮区颗粒包覆角最大,在试验范围内,叶轮转速增大,浮选产率增大;基于上述调浆过程中的湍流效应分析,构建了集成管流、错向旋流、撞击流等不同流场环境的煤泥调浆过程,并设计了MRM-800×3 600 mm型煤泥混合调质器,数值模拟表明该装置内湍流能量密度分配合理,旋流区流体流速较大,呈切向运动,撞击流区域流体运动剧烈,湍流能量密度大,最小涡尺度小,工业生产实践表明该装置矿浆通过量为300~500 m^(3)/h,在原有工艺条件下,浮选精煤回收率提高超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调浆 湍流 浮选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开关频率下三相PWM整流器电流解耦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颖杰 王文超 +2 位作者 左慧芳 齐东迁 吴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
在中高压大功率PWM整流器中,功率器件工作在较低开关频率下,这造成了PWM发波和采样延时增加,使得控制时dq轴电流分量交叉耦合严重,不利于系统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传递函数阵模型,定义耦合度函数对系统耦合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随... 在中高压大功率PWM整流器中,功率器件工作在较低开关频率下,这造成了PWM发波和采样延时增加,使得控制时dq轴电流分量交叉耦合严重,不利于系统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传递函数阵模型,定义耦合度函数对系统耦合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系统耦合愈加严重,传统解耦控制已无法适用。结合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提出一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不同的开关频率下,均能有效地消除系统的交叉耦合,实现dq轴电流的独立控制。同时,解耦后系统得到了简化,利于控制器设计,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解耦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阵 低开关频率 交叉耦合 PWM整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感知能源互联网研究展望 被引量:18
16
作者 高仕斌 高凤华 +3 位作者 刘一谷 臧天磊 黄涛 陈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共17页
随着物联网与能源网的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与社会(人)、环境、经济和交通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与此同时,物联网集成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等计算架构模型、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数据建模和分析更加智能、高效和可... 随着物联网与能源网的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与社会(人)、环境、经济和交通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与此同时,物联网集成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等计算架构模型、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数据建模和分析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因此,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讨论具有自感知能力的能源生态系统的条件已相对成熟。文中依托物联网,构建了自感知能源互联网。首先,依据心理学中自感知的概念,探讨了自感知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内涵。其次,阐述了物联网在构建自感知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重点从数据驱动角度,构建了自感知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模型和信息处理模型。最后,总结了自感知能源互联网的关键问题,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感知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自感知能源互联网 信息交互 信息处理 协同优化 信息安全 弹复性评估 能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网侧故障时紧急功率支援控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国庆 付贵 +1 位作者 王斯忱 李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7-112,共6页
为了解决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on HVDC,MMC-HVDC)交流侧系统故障时的过流问题,以及增强MMC换流器的低压穿越能力,通过对换流器功率数学模型及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了换流器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的PI控制方式。... 为了解决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on HVDC,MMC-HVDC)交流侧系统故障时的过流问题,以及增强MMC换流器的低压穿越能力,通过对换流器功率数学模型及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了换流器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的PI控制方式。提出了当交流侧发生对称和不对称故障时,通过控制PI值限制功率输出,同时由交流电压偏差有效值生成正负序补偿电流的紧急功率支援控制策略。将这种控制策略添加到电磁暂态仿真系统当中,当系统网侧发生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时,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分析了换流器阀侧的电能质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故障时过流抑制的有效性,同时增强了换流器的低压穿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交流故障 过流问题 低压穿越能力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实践教学虚实结合实验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楚文 王利军 韩东太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01,共3页
实践教学在本科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物实验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虚拟实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的实验手段,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实物实验和虚拟实验的优势,虚实结合,组建实物实验平台、3D... 实践教学在本科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物实验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虚拟实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的实验手段,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实物实验和虚拟实验的优势,虚实结合,组建实物实验平台、3D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管理平台及手机客户端,既有效解决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场地不足、设备缺乏、实验效果不佳等缺点,又可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实验教学过程体验,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平台 本科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电容容值的H桥级联型STATCOM电容取值分析与直流电压控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杜少通 谭兴国 周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5-284,共10页
减小电容容值的H桥级联型静止同步补偿器(cascade H-bridge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CHB-STATCOM)采用薄膜电容可提升装置可靠性,但容值减小会对直流侧电压峰值和波动量、装置输出感性电流范围造成影响,且调制标幺方式和直流侧... 减小电容容值的H桥级联型静止同步补偿器(cascade H-bridge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CHB-STATCOM)采用薄膜电容可提升装置可靠性,但容值减小会对直流侧电压峰值和波动量、装置输出感性电流范围造成影响,且调制标幺方式和直流侧电压控制目标与传统STATCOM不同,为此,对减小电容容值的级联型STATCOM电容取值进行分析并建立一种直流电压控制方案。推导直流侧电容容值与电容电压的解析关系,以调制输出范围为约束条件,电容峰值电压一定时,求得电容取值与直流侧电压波动量、STATCOM输出感性电流范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推导功率单元电容电压与其瞬时功率的关系,对比不同被控量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选取直流电压控制的被控量,建立直流电压的三级控制方案。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电容取值分析与控制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减小电容容值的级联型STATCOM电容取值提供理论参考,可满足电容电压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型STATCOM 减小电容容值 电容取值分析 直流侧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NPC和H桥混合级联的6kV静止无功发生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少通 刘杰 +2 位作者 周娟 朱军 刘鹏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12-5020,共9页
采用中点钳位型(neutral-point clamped,NPC)三电平功率单元和H桥级联型(cascade H-bridge,CHB)功率单元混合级联构成6kV静止无功发生器,以降低CHB功率单元数。基于构成的混合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hybridcascade staticvar generator,H... 采用中点钳位型(neutral-point clamped,NPC)三电平功率单元和H桥级联型(cascade H-bridge,CHB)功率单元混合级联构成6kV静止无功发生器,以降低CHB功率单元数。基于构成的混合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hybridcascade staticvar generator,HC-SVG)拓扑设计调制方法,分析NPC三电平功率单元中点电压,建立NPC三电平功率单元直流电压与HC-SVG调制电压利用率的数学关系,得到NPC三电平功率单元直流电压对HC-SVG调制电压利用率的影响曲线,并与采用两电平功率单元和H桥级联功率单元构成的HC-SVG进行对比,表明基于NPC三电平功率单元的HC-SVG的CHB级联单元数可减少30%。构建HC-SVG的控制方案,并选择6kV/3MvarHC-SVG主电路参数,通过仿真验证HC-SVG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 静止无功发生器 调制 直流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