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 被引量:7
1
作者 韩东太 李意民 +3 位作者 郭楚文 宋正昶 王利军 晁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以创建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为契机,结合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集中讨论了具有鲜明矿业特色的煤炭高校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目标、思路及建设内容。提出沿着突出特色性、强化实践性、强调一... 以创建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为契机,结合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集中讨论了具有鲜明矿业特色的煤炭高校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目标、思路及建设内容。提出沿着突出特色性、强化实践性、强调一体性的建设思路,创建"两级管理,一个平台,两支队伍"管理模式;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创新体系;建立差异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组建专题研究团队、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集成实践、协同创新能力;重视网络建设,丰富和完善网站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 考核机制 教学改革 学科交叉 网络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立体化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楚文 王利军 陈更林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84-86,共3页
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立体化体系。文章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从知识的广度... 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立体化体系。文章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学方式与方法、知识呈现形式三个维度构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立体化体系。通过"教与学"的结合,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与练"的结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立体化体系 工程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团聚促进电除尘脱除烟气中PM_(2.5)和SO_3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斌 刘勇 +3 位作者 杨春敏 侯大伟 袁竹林 杨林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02-3909,共8页
化学团聚技术是实现燃煤烟气超净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分析探讨化学团聚技术促进电除尘对PM_(2.5)和SO_3的脱除作用,考察了化学团聚剂添加前后细颗粒化学组分及粒径的变化,以及化学团聚室、电除尘出口PM_(2.5)和SO_... 化学团聚技术是实现燃煤烟气超净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分析探讨化学团聚技术促进电除尘对PM_(2.5)和SO_3的脱除作用,考察了化学团聚剂添加前后细颗粒化学组分及粒径的变化,以及化学团聚室、电除尘出口PM_(2.5)和SO_3浓度变化,并分析促进PM_(2.5)和SO_3脱除的机理。结果表明:喷入化学团聚剂后,细颗粒粒径峰值由0.1μm增大到3μm左右,细颗粒化学组分基本保持不变;电除尘出口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由5.8×10~4 cm^(-3)降低到3.2×104 cm^(-3),电除尘效率提高45%;烟气SO_3浓度由40 mg·m^(-3)提高到100 mg·m^(-3)时,单一化学团聚对SO_3的脱除效率由42%提高到68%,协同电除尘SO_3脱除效率由66%提高到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团聚 PM_(2.5) SO_3 协同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废水蒸发脱除PM_(2.5)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斌 刘勇 +3 位作者 杨春敏 雒飞 杨林军 袁竹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3-960,共8页
提出一种促进燃煤烟气PM_(2.5)团聚长大及脱硫废水处理的新方法。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在静电除尘器入口烟道进行脱硫废水蒸发试验,考察脱硫废水蒸发对飞灰物性、电除尘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化学团聚剂、喷嘴的粒径对脱硫废水蒸发脱除PM... 提出一种促进燃煤烟气PM_(2.5)团聚长大及脱硫废水处理的新方法。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在静电除尘器入口烟道进行脱硫废水蒸发试验,考察脱硫废水蒸发对飞灰物性、电除尘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化学团聚剂、喷嘴的粒径对脱硫废水蒸发脱除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废水蒸发后,烟气细颗粒物粒径由0.15增加到1.0μm左右;典型工况下,电除尘前蒸发脱硫废水提高PM_(2.5)脱除效率约10%;脱硫废水加入团聚剂,电除尘出口PM_(2.5)脱除效率提高25%以上;降低喷嘴粒径、增加团聚剂添加量均有利于PM_(2.5)团聚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蒸发 PM2.5 脱除 电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冉 赵跃民 +6 位作者 赵鹏飞 骆振福 王厚坤 何录红 谭明兵 王辉 张玉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34,共8页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下床层的流化特性、压降波动、煤粒分离混合规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处的密度分布,阐释了气泡在分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细粒煤后床层密度降低,流化效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气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经历了分离与混合两种状态,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当流化数在1.8~2.0时煤粒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气速增大煤粒受气流影响增大,不再严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气速 细粒煤 流化特性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多孔材料孔隙率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颀 胡亚非 熊建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9-101,共3页
孔隙率是多孔材料的关键指标,是多孔材料若干性能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采用质量体积法、浸泡介质法和压汞法3种实验方法测定多孔石墨材料的孔隙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浸泡介质法测量的是开口孔隙率,因而数据偏小;质量... 孔隙率是多孔材料的关键指标,是多孔材料若干性能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采用质量体积法、浸泡介质法和压汞法3种实验方法测定多孔石墨材料的孔隙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浸泡介质法测量的是开口孔隙率,因而数据偏小;质量体积法与压汞法测试结果相差不过5%,表明质量体积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孔隙率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多孔材料 孔隙率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油老化对油纸绝缘介质空间电荷形成及迁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郝建 廖瑞金 +1 位作者 George Chen 严家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73-181,共9页
探索绝缘油老化或绝缘纸老化对油纸绝缘介质在老化过程中空间电荷形成及迁移特性的影响,能为有效抑制油纸介质空间电荷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在130℃下将绝缘油进行22 d加速热老化,并对其老化状态进行表征;然后通过电声脉冲法测量由... 探索绝缘油老化或绝缘纸老化对油纸绝缘介质在老化过程中空间电荷形成及迁移特性的影响,能为有效抑制油纸介质空间电荷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在130℃下将绝缘油进行22 d加速热老化,并对其老化状态进行表征;然后通过电声脉冲法测量由不同老化程度绝缘油浸渍的油纸试品,分析在加压、瞬时去压和去压情况下绝缘油老化对油纸试品直流空间电荷动态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分析绝缘油老化对油纸试品的空间电荷总量、表面陷阱能级分布和电场畸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极性电源电压下,贴近阳极(铝板)侧绝缘纸层内注入的正电荷密度以及在靠近阳极侧绝缘纸–绝缘纸界面处积聚的负电荷密度均随绝缘油老化程度加深而增大;绝缘油老化越严重,相应绝缘油浸渍油纸试品的空间电荷总量、表面陷阱能级密度和电场畸变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油 热老化 油纸绝缘 空间电荷 电声脉冲法 电荷总量 表面陷阱能级密度 电场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水力割缝喷嘴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德玉 吴海进 王春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6-690,共5页
针对圆锥收缩型喷嘴内的液固两相流动,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分散颗粒群模型对喷嘴内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喷嘴内液固两相的加速过程,并研究了出口直径为1.6mm的喷嘴结构参数(圆柱段长度、收缩角)对磨料加速效果的影响。计... 针对圆锥收缩型喷嘴内的液固两相流动,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分散颗粒群模型对喷嘴内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喷嘴内液固两相的加速过程,并研究了出口直径为1.6mm的喷嘴结构参数(圆柱段长度、收缩角)对磨料加速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圆锥收缩段与圆柱段交界处附近沿轴线方向的压力梯度可高达1GPa/m,是高压流体和固体颗粒加速的重要区域;为了使磨料颗粒获得较好的加速,圆柱段长度应不小于8.75倍喷嘴出口直径,收缩角应取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割缝 喷嘴 湍流模型 分散颗粒群模型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现状及方法进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耿凡 周福宝 罗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9,共5页
对目前国内外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分别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角度阐述了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的关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着重对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指出... 对目前国内外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分别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角度阐述了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的关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着重对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指出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煤矿综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综掘工作面 粉尘防治 研究现状 方法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匡勇 刘霞 +3 位作者 钱振 郭成龙 黄丛亮 饶中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599-608,共10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方面的研究,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产热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热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针对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电-热耦合模型以及热滥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 本文根据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方面的研究,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产热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热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针对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电-热耦合模型以及热滥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热效应的研究和产热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模型 电-热耦合模型 热滥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热害气冷式个体防护服设计及研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柳源 陈宁 +1 位作者 王磊 徐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121,共2页
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的高温热害对人体具有危害。以徐州夹河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实验等方法,设计了矿井热害气冷式个体防护服,对个体防护服的使用效果及系统经济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井热害气冷式个体防护服能降低人体皮肤表面... 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的高温热害对人体具有危害。以徐州夹河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实验等方法,设计了矿井热害气冷式个体防护服,对个体防护服的使用效果及系统经济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井热害气冷式个体防护服能降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13~15℃,有效改善人体环境,提高了人体舒适感;系统经济性优于大型空调制冷机组,初期投资只有大型空调制冷机组的1/25,运行费用只有其1/16;防护服属于本安型,符合矿井防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热害 气冷 个体防护服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内过焓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正昶 林柏泉 周世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8-632,共5页
为了解决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低浓度抽放瓦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直接利用的问题,设计搭建了低浓度瓦斯燃烧实验系统,对低浓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内过焓燃烧贫燃极限扩展方法与特性开展了研究,得到了煤矿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的贫燃极限... 为了解决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低浓度抽放瓦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直接利用的问题,设计搭建了低浓度瓦斯燃烧实验系统,对低浓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内过焓燃烧贫燃极限扩展方法与特性开展了研究,得到了煤矿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的贫燃极限、火焰传播速度范围、污染排放特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矿井瓦斯在甲烷浓度小于5%时仍然可以在泡沫陶瓷内稳定燃烧,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低污染排放特性;贫燃极限可以进一步扩展到4%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泡沫陶瓷 过焓燃烧 贫燃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绝缘纸电劣化过程中的局部放电混沌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汪可 廖瑞金 +3 位作者 郑升讯 高竣 杨丽君 严家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75-3081,共7页
为探究油浸绝缘纸板的局部放电(PD)劣化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油浸绝缘纸的局部放电劣化实验。以实际变压器绕组绝缘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加速电劣化实验得到试品的平均击穿时间,拟合出试品电劣化的反幂寿命模型,确定3个实验电压。采用超高... 为探究油浸绝缘纸板的局部放电(PD)劣化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油浸绝缘纸的局部放电劣化实验。以实际变压器绕组绝缘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加速电劣化实验得到试品的平均击穿时间,拟合出试品电劣化的反幂寿命模型,确定3个实验电压。采用超高频天线采集整个电劣化过程中试品的局部放电信号,并将整个劣化过程划分为10个阶段。最后,采用混沌理论分析局部放电幅值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关联维数以及Komogorov熵等特征参量在油浸绝缘纸电劣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劣化的持续发展,最大Lyapunov指数不断增大,与油浸绝缘纸电劣化状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关联维数呈一定的波动状态,但在绝缘预击穿阶段有明显下降;劣化初期的局部放电混沌特性最强,但随后迅速下降并在劣化中前期达到最小,之后呈现稳定的小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油浸绝缘纸 局部放电 电劣化 Weibull模型 混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煤矿瓦斯的脉动燃烧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聪 袁隆基 +1 位作者 丁艳 赵志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58,74,共3页
从低浓度煤矿瓦斯燃烧利用出发,结合脉动燃烧技术和国内外资料,设计出一套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阐述了该燃烧器的设计,并介绍了燃烧过程中温度、压力和烟气测量系统,最终成功完成了低浓度瓦斯的稳定脉动燃烧。
关键词 煤矿瓦斯 脉动燃烧技术 低浓度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浸锑石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亚非 刘颀 +1 位作者 蒋文武 王启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1-354,共4页
利用S250 Mk3扫描电镜和WJ-10B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对EK3205、M170D和T163D 3种浸锑石墨材料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基本相同,机械性能和磨损性基本相当;T163D和M170D摩擦因... 利用S250 Mk3扫描电镜和WJ-10B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对EK3205、M170D和T163D 3种浸锑石墨材料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基本相同,机械性能和磨损性基本相当;T163D和M170D摩擦因数(0.130和0.135)要比EK3205的(0.140)低;基体材料越致密,孔隙分布越均匀,添加超细粉因体有利于润滑膜的形成与稳定,有利于减小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摩擦磨损 浸渍 孔隙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式低浓度瓦斯发电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云龙 陈宁 +2 位作者 许丽丽 王利伟 孙灵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82,共4页
针对我国低浓度瓦斯浓度波动大,易对斯特林发动机的运行造成冲击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蓄热式低浓度瓦斯发电系统,并对其蓄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蓄热器在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运行、停火阶段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可使低浓度瓦斯在... 针对我国低浓度瓦斯浓度波动大,易对斯特林发动机的运行造成冲击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蓄热式低浓度瓦斯发电系统,并对其蓄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蓄热器在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运行、停火阶段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可使低浓度瓦斯在多孔介质中产生的热量多时储存,少时释放,有效降低由于气源浓度波动导致对斯特林发动机的冲击。蓄热球粒径10 mm工况下蓄热效果最佳,同时斯特林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波动也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发电 蓄热器 低浓度瓦斯 多孔介质燃烧器 斯特林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热管理用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霞 匡勇 +3 位作者 钱振 郭成龙 黄丛亮 饶中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365-373,共9页
因环保和节能的需要,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影响电池性能、寿命的热管理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电池热管理根据其传热介质分为空气冷却技术、液体冷却技术和相变材料冷却技术。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基于相变材料的... 因环保和节能的需要,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影响电池性能、寿命的热管理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电池热管理根据其传热介质分为空气冷却技术、液体冷却技术和相变材料冷却技术。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基于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研究状况,综述了电池热管理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用于电池热管理的相变材料、PCM/高导热粒子、PCM/泡沫金属以及PCM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电池热管理 强化传热 电池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缝翼型特性对轴流风机反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更林 王利军 +1 位作者 闫小康 闫照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5-1400,共6页
结合煤矿用轴流风机4种反风方式,以RAF-6E翼型为研究对象,当开缝宽度为0、0.01b、0.02b、攻角为-15~17°时,应用CFD技术揭示了该翼型正、反向吹风的流动特征,得到了该翼型正、反向吹风特性曲线。研究表明:该翼型正、反向吹风的基... 结合煤矿用轴流风机4种反风方式,以RAF-6E翼型为研究对象,当开缝宽度为0、0.01b、0.02b、攻角为-15~17°时,应用CFD技术揭示了该翼型正、反向吹风的流动特征,得到了该翼型正、反向吹风特性曲线。研究表明:该翼型正、反向吹风的基本流动特征类似,但反向吹风时气泡式局部分离较为严重,翼型前缘始终存在分离,且分离点、分离区大小变化不大,失速攻角均约为10°,反向吹风特性明显不如正向;缝隙形状、尺寸对翼型特性影响明显,正向吹风时,开缝使零升力攻角增大,且当攻角增加时,开缝与原始翼型的升力系数之差依次为正、负、正,开缝与原始翼型的阻力系数之差依次为正、负,恰好与反向吹风时相反。对轴流风机反转反风,翼型开缝技术能够控制分离,推迟失速,明显改善正、反向吹风时分离工况附近的翼型性能,扩大有效工作范围,对非分离工况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翼型开缝技术提高了轴流风机反转时的反风能力,扩大了有效工作范围,使反风量≥40%有实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缝 翼型 轴流风机 反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多孔介质孔隙度与比表面积的分形描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启立 胡亚非 +1 位作者 何敏 刘颀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25-1729,共5页
为准确描述石墨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从Menger海绵模型出发,建立了石墨多孔介质的分形模型,推导了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的分形表达式。关系式表明,石墨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与等分数(m)、去掉的立方体个数(n)、迭代次数(i)有关,合理选... 为准确描述石墨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从Menger海绵模型出发,建立了石墨多孔介质的分形模型,推导了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的分形表达式。关系式表明,石墨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与等分数(m)、去掉的立方体个数(n)、迭代次数(i)有关,合理选择m、n、i是准确模拟的关键。压汞实验的结果表明,石墨试样体积分形维数在2.68~2.92之间,与Menger海绵的分形维数2.73较为接近,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可以应用分形理论描述石墨多孔介质的孔隙度与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孔隙度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表面Ni-W-P镀层抗垢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延海 陈衡阳 +2 位作者 杨金勇 韩东太 朱真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98-402,共5页
通过调整Ni-W-P化学镀镀液中钨酸钠浓度,获得了钨元素含量不同的三元Ni-W-P镀层。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三元Ni-W-P镀层中钨元素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镀层晶粒转变的激活能值呈增大趋势。三元Ni-W-P镀层的抗垢... 通过调整Ni-W-P化学镀镀液中钨酸钠浓度,获得了钨元素含量不同的三元Ni-W-P镀层。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三元Ni-W-P镀层中钨元素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镀层晶粒转变的激活能值呈增大趋势。三元Ni-W-P镀层的抗垢性随着镀层中钨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与镀层表面自由能以及表面粗糙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镀层 传质 热稳定性 表面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