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增超 郭广礼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8年第2期64-66,共3页
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的变形监测实例介绍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并分析了选用仪器及设计路线的精度,通过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建筑物的沉降动态,验证了建筑物的设计,绘制了建筑沉降等值线图,为确... 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的变形监测实例介绍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并分析了选用仪器及设计路线的精度,通过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建筑物的沉降动态,验证了建筑物的设计,绘制了建筑沉降等值线图,为确保建筑物今后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观测 观测点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2
作者 徐燕飞 胡振琪 +3 位作者 陈永春 崔瑞豪 苗伟 冯占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为系统监测淮南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采用2016—2024年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估。首先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研究区主要地表覆被类型的高精度提取;继而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 为系统监测淮南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采用2016—2024年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估。首先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研究区主要地表覆被类型的高精度提取;继而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量化各年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并采用0.2阈值间隔的截断分级法进行生态质量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稳定,而沉陷积水区则呈现显著生态退化特征;2016—2024年间,淮南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积水区域,这种变化更加显著;空间异质性分析揭示,城镇建设扩张、采矿活动扰动及地表形变引发的积水区扩展是导致生态质量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基于矿井单元的空间异质性评估表明,朱集东矿、丁集矿、潘四东井和顾桥矿等4个矿井单元在工程干预下维持相对优良的生态质量水平。研究为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提供了科学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生态修复 采煤沉陷区 RSEI Landsat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来自中国矿大学生的采煤塌陷区治理满意度调查报告
3
作者 李惠中 《国土资源》 2009年第9期55-55,共1页
徐州市九里区是采煤塌陷地,在治理前,其周边环境恶化严重,居民抱怨不已,严重影响了九里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徐州城市形象,徐州市政府自2007年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了治理。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06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 徐州市九里区是采煤塌陷地,在治理前,其周边环境恶化严重,居民抱怨不已,严重影响了九里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徐州城市形象,徐州市政府自2007年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了治理。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06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徐州市九里区采煤塌陷区治理满意度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区治理 中国矿业大学 采煤塌陷地 大学生 满意度 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涉煤产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分级预测
4
作者 周来 刘延卓 +4 位作者 亓增刚 王磊 孟磊 冯启言 戎艳青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脆弱性... 涉煤产业集聚区污染源数量大且分布集中,容易诱发地下水污染,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保护该类地区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某涉煤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采用DRASTIC与PLEIK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孔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脆弱性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PLEIK模型中各指标权重,并综合污染源荷载与地下水脆弱性来表征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同时结合研究区地下水采样点水质等级,利用随机森林(RF)分类算法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预测方法,与叠置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污染源荷载较高,高污染源荷载区占比约为26.73%,这与涉煤产业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有关,在量化污染源荷载时,多个污染源叠加效应明显;(2)研究区地下水综合脆弱性以中等级为主,中等脆弱性区占比约为82.59%,孔隙水含水层高脆弱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与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带,岩溶水含水层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汾河以北岩溶裸露区;(3)基于叠置指数法所计算出的研究区地下水低、中、高污染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55%、59.67%、36.77%,与实际取样点水质等级的一致率为75%;(4)使用RF预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以低风险为主,其分级结果与实际取样点水质的一致率为97.7%,较叠置指数法计算出的结果准确性提高了约22.7%。评价结果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管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脆弱性评价 污染源荷载评价 分级预测 涉煤产业集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钟差短时相关性的导航卫星实时钟差估计
5
作者 王中元 周圣淇 +3 位作者 胡超 王瑞光 姚雪燕 来闯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提高导航卫星钟差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顾及钟差短时相关性的实时钟差估计方法。通过结合钟差状态参数(钟速、频漂),建立实时钟差估计模型,并采用并行策略和高性能矩阵库对程序进行优化,以提高钟差估计的效率。将白噪声模型估计的钟差... 为提高导航卫星钟差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顾及钟差短时相关性的实时钟差估计方法。通过结合钟差状态参数(钟速、频漂),建立实时钟差估计模型,并采用并行策略和高性能矩阵库对程序进行优化,以提高钟差估计的效率。将白噪声模型估计的钟差作为对比,分析钟差二次差的标准差精度,GPS精度提升5.80%,GLONASS精度提升25.77%,Galileo精度提升23.66%,BDS-3精度提升5.66%;在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中,对于GPS+BDS-3组合,钟差状态模型估计的钟差产品相比白噪声估计的钟差产品,东、北、天方向的精度分别提高了11.46%、22.12%和3.52%;对于GPS+BDS-3+GLONASS+Galileo组合,东、北、天方向的精度分别提高了1.79%、2.75%和1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钟差估计 钟差短时相关性 非差模型 高效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5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6
作者 胡振琪 刘熙会 +3 位作者 张子璇 孟令童 耿玉龙 汪晓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4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治理、生态功能导向的土壤重构、耦合视角...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4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治理、生态功能导向的土壤重构、耦合视角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中的固碳增汇、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的优化技术以及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多情景模拟技术。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地开发的综合管理与社会效益、土地整理中的地块碎片化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保护性耕作与微生物共生对土壤改良的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功能恢复、土地信息智能提取技术、土地覆盖变化预测与多情景规划技术。研究结论:2024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在土地开发高效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和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5年将重点关注资源优化与利益平衡机制、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机制与多维协同研究、土地信息技术中的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应用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土地信息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SM步态检测的PDR定位算法
7
作者 王中元 王少威 +2 位作者 杨振宇 丁旭东 徐丽晶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为提高行人航迹推算(PDR)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有限状态机(FSM)步态检测的PDR定位算法。通过引入基于K近邻的手机姿态识别算法,实现FSM步态检测算法中各项判断阈值的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步态检测的精度和普适性,并针对不同手机... 为提高行人航迹推算(PDR)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有限状态机(FSM)步态检测的PDR定位算法。通过引入基于K近邻的手机姿态识别算法,实现FSM步态检测算法中各项判断阈值的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步态检测的精度和普适性,并针对不同手机姿态建立相应的Weinberg步长估计模型,增强PDR定位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步态检测算法不仅可以有效适应各种运动状态,而且各种手机姿态下的检测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相比基于波峰检测法的PDR模型,改进的PDR模型在四种手机姿态下的距离误差分别减小了91.4%、91.1%、84.6%和33.5%;而与基于传统FSM的PDR模型相比,距离误差则分别减小了61.5%、45.9%、78.5%和3.9%,有效提高了PDR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航迹推算 有限状态机 步态检测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关系分析——基于652个设市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傅建春 李钢 +1 位作者 赵华 张季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3,共8页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其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模型拟合判定系数均在0.93—0.96之间,证明拟合优度较好;(2)在剔除人口为10万的临界值以下城市后发现人口—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标度指数b均在0.85以上,表明中国城市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3)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过大,人口数量基本饱和,应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研究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成区 异速生长关系 位序—规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天—空—地—人”协同监测与多要素智能感知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国良 时洪涛 +4 位作者 汪云甲 周大伟 刘鑫 王行风 庄会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矿区地质灾害突出、环境问题复杂,其多尺度、连续性和整体性监测及生态环境多要素耦合演变机理研究,是我国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解决矿区地质环境多平台、多要素、多尺度和时空协同监测问题,基于对地观测技术、地基... 矿区地质灾害突出、环境问题复杂,其多尺度、连续性和整体性监测及生态环境多要素耦合演变机理研究,是我国矿区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解决矿区地质环境多平台、多要素、多尺度和时空协同监测问题,基于对地观测技术、地基设备和人工调查手段,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天—空—地—人”立体协同监测及多要素精准感知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矿区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融合模型,开发知识引导和数据学习双向驱动的智能化地质环境信息提取方法,从而实现矿区全生命周期地质环境演变的智能反演与感知。研究表明:“天—空—地—人”协同监测与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多要素精准感知,是矿区生态环境多要素耦合演变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能够为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智能获取—知识学习—辅助决策”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提供技术支撑,为矿区安全高效开采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多平台 多要素 协同监测 多源异构 数据融合 智能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体系与方法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吉雄 鞠杨 +5 位作者 张强 巨峰 肖昕 张卫清 周楠 李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62,共13页
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了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必须遵循生态环境低损害采前规划的理念,从源头走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的自主创新之路。总结了采矿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表现形式,阐述了生态环境损害... 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了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必须遵循生态环境低损害采前规划的理念,从源头走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的自主创新之路。总结了采矿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表现形式,阐述了生态环境损害开采模式与分类,分析了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的评价依据、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明确了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的内涵,给定了生态环境低损害的"生态阈限",提出了将采矿活动"开采阈限"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约束到"生态阈限"之内的矿山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理念。进一步给出了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的设计方法,阐述了集绿色开采、深地开发、智能采矿、未来矿业等主要研究方向的典型代表技术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技术体系。开滦集团唐山矿的工程实践证明了充填开采等典型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技术工程示范效应。未来将从指标体系构建、开采损害评测、开采方法创新、开采系统融合等方面继续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的技术体系与基础理论,以期为实现煤炭及伴生资源的绿色化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低损害开采 生态阈限 评价标准 设计方法 开采方法 未来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市场地价监管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绍良 侯湖平 +1 位作者 公云龙 李晶晶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4,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现行的以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城市地价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构建土地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逻辑推理法和调查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一级土地市场本质上是一种垄断市场,二级土地市场应该...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现行的以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城市地价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构建土地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逻辑推理法和调查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一级土地市场本质上是一种垄断市场,二级土地市场应该是一种自由竞争市场,二者地价形成机制是不同的。中国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承认这两个市场的区别以致服务指向不明确。研究结论:需要构建与中国土地市场结构和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监管体系,即"土地正常市场价值+土地交易市场价格"并行的监管体系。一级市场以土地正常市场价值和标定地价为核心,二级市场以土地交易市场价格为监测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市场 基准地价 土地正常市场价值 土地交易市场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33
12
作者 赵华 卞正富 冷海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34-37,14,共5页
研究目的 :分析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三效”评价统一的可能性。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 :不同开发整理利用的土地 ,生态评价具体内容不同 ;将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实... 研究目的 :分析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三效”评价统一的可能性。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 :不同开发整理利用的土地 ,生态评价具体内容不同 ;将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三效”评价的统一。研究结论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要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并且要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生态环境效益 生态评价 评价指标 灌溉影响 农药使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鲁孟胜 韩宝平 +2 位作者 吴恩江 庄学厚 屈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41-44,共4页
南四湖流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 ,如水体污染、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异常、南四湖淤积、地方病等。对流域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 ,增大环境治理投资比例 ,加强环境治理力度。
关键词 南四湖流域 环境地质 治理对策 环境管理体制 水体污染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 地下水环境异常 地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区煤电基地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响应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邵亚琴 汪云甲 +3 位作者 李永峰 张华 吴志刚 刘竞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74-3886,共13页
草原区煤电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引发剧烈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胜利煤电基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土地、水体和大气为空间载体,辨识生态扰动因子,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多源动态监测技术为获取基础信息的主要手... 草原区煤电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引发剧烈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胜利煤电基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土地、水体和大气为空间载体,辨识生态扰动因子,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多源动态监测技术为获取基础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遥感反演、数据融合、空间插值、统计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煤电基地尺度、功能区单元和最适宜格网单元等多时空尺度,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生态环境状况,探寻区域生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整体处于良好状态;2005—2010年,煤电基地开发规模迅速扩大,恶化趋势明显,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变差、明显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区域面积分别达到512.76,664.52,284.26 km 2,占研究区域的72.23%,主要集中在露天矿区及电厂区、锡林浩特市城区、城镇居民点和省道S307两侧区域,并以露天矿区及电厂区、市区和居民点为中心形成阶梯状缓冲区,印证了露天矿开采及电厂开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扰动的累积效应;2010—2015年,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电厂控排、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及省道S307沿线绿化有效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状况,体现了生态修复与监管对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性。根据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及其时空发展规律,提出了搭建基于大数据的草原区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管理”三位一体多源动态监测平台和建立生态环境修复“5W+2H+E”循环管理模式的管控对策,为煤电基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区煤电基地 生态环境 系统分析 综合评价 多源动态监测 时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分析及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韶华 施松 +2 位作者 汪应宏 刘勤侠 翟鸣元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9,共8页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了调控政策的内在缺陷及调控乏力的主要原因。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工业国家房地产市场管理的经验,从法律体系的完善、住房信息系统的建立、科学的税制设计、有效的住房...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了调控政策的内在缺陷及调控乏力的主要原因。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工业国家房地产市场管理的经验,从法律体系的完善、住房信息系统的建立、科学的税制设计、有效的住房保障、对土地和房产闲置的打击、公众的参与、资本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城镇化的方向、小产权房的解禁等多个角度对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宏观调控政策 房地产税收 住房保障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2 位作者 卞正富 刘小丽 鞠远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5,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研究结论:动态补偿是指导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复垦 生态补偿 动态补偿 采煤塌陷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CA_Markov模型的煤矿区热环境与土地覆盖变化模拟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培 杜培军 逄云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7-1853,共7页
针对遥感影像在定量描述土地覆盖和热环境分布方面的优越性,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取土地覆盖图,利用单窗算法反演获取地表温度。通过将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模型结合,构建CA_Markov模型对土地覆盖和热环境时... 针对遥感影像在定量描述土地覆盖和热环境分布方面的优越性,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取土地覆盖图,利用单窗算法反演获取地表温度。通过将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模型结合,构建CA_Markov模型对土地覆盖和热环境时空格局进行模拟与分析。采用定量景观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一步挖掘了研究区空间信息,综合模拟与预测了土地覆盖和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影像定量反演热环境特征时空分布与预测是可行的,CA_Markov模型能够有效地揭示和预测矿区土地覆盖变化和热环境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热环境 土地覆盖 遥感 CA_Markov模型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木 奚砚涛 李高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徐州市为例,基于耦合理论,运用系统演化思想,建立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动态耦度模型,对... 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徐州市为例,基于耦合理论,运用系统演化思想,建立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动态耦度模型,对徐州市1978—2005年28a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徐州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分布在-90°~90°之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经历了协调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与修复重建,再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徐州市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为确切掌握近年来徐州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状况、科学地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规律,并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耦合度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矿物分离与资源提取的挑战与展望
19
作者 邵文凯 刘尘旻 +3 位作者 张克非 李瑞林 董良 赵跃民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6,共20页
近地小行星作为太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未来太阳系探索的基础。针对近地小行星表面资源提取中的星壤组成与表面环境特点,基于目前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与地球陨石的样本数据,建立了碳质、硅质与金属质... 近地小行星作为太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未来太阳系探索的基础。针对近地小行星表面资源提取中的星壤组成与表面环境特点,基于目前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与地球陨石的样本数据,建立了碳质、硅质与金属质近地小行星代表性物质及元素组分模型;提出了基于近地小行星表面成分特点的资源分质利用模式,探讨了微重力与超高真空环境对矿物分离与金属提取过程的影响。介绍了适用于近地小行星表面极端环境的矿物分离与金属提取相关技术,包括离心筛分、磁力分选、熔融电解、微生物浸出和光学加热技术,为近地小行星表面选矿和冶金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为太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 微重力选矿 微重力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南四湖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高金 周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653-656,共4页
以南四湖采样点4(韩庄运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因子(FeCl3、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铁盐加入的上覆水体总磷释放初始增幅较大,尔后呈下降的趋势;在设定的pH内(5.5,7.0,8.0),随着pH的升高而沉积物内... 以南四湖采样点4(韩庄运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因子(FeCl3、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铁盐加入的上覆水体总磷释放初始增幅较大,尔后呈下降的趋势;在设定的pH内(5.5,7.0,8.0),随着pH的升高而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沉积物向上覆水体中释磷量比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沉积物 内源磷释放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