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雨辰 陈浮 +1 位作者 朱伟 曾远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5-310,共6页
以正确评价江苏省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特性、充分认识江苏省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为目的,以草谷比法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修正的秸秆草谷比数据,对江苏省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利用ArcGI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方... 以正确评价江苏省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特性、充分认识江苏省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为目的,以草谷比法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修正的秸秆草谷比数据,对江苏省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利用ArcGI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秸秆资源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江苏省理论上可产出秸秆资源量约3.176×107t,可收集量约为3.049×107t,将2010年江苏省产的秸秆资源全部能源化,相当于节省1.496×107t标准煤;水稻秸秆占总量49%,小麦秸秆约占26%,玉米、棉花秸秆约占7%。江苏省秸秆资源分布水平呈5种梯度类型,全省表现"东密西疏、北丰南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 估算 区域分布 江苏省 草谷比 ARCGIS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2
作者 秦琳 汪应宏 +4 位作者 郭珊珊 牛潜 彭山桂 邱国强 朱迪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0,共9页
城镇化与低碳发展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评价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江苏省1995—2019年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和空... 城镇化与低碳发展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评价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剖析江苏省1995—2019年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显示:(1)1995—2019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区域整体从中度协调迈入高度协调阶段,低碳发展水平逐渐转好,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江苏省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持续增加趋势,区域整体从中度协调迈入高度协调阶段,低度协调区域变小,高度协调区域明显扩大,高度协调区域呈现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南京、苏州等的苏南区域耦合协调度较高,宿迁等的苏北区域耦合协调度较低。(3)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莫兰指数先增大后降低,区域耦合协调度则呈“南热—北冷”的空间分布特征,南部以苏州和常州为核心的热点区域,北部以宿迁为核心的冷点区域。研究结果为江苏省城镇发展政策和低碳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低碳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转型升级实践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井祥 陈国良 +5 位作者 王潜心 李增科 张书毕 汪云甲 张秋昭 刘志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6-169,共4页
教育部提出高校新工科建设目的之一是培育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测绘技术发展趋势逐步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到智能测绘,测绘仪器和手段的发展对测绘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 教育部提出高校新工科建设目的之一是培育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测绘技术发展趋势逐步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到智能测绘,测绘仪器和手段的发展对测绘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专业改造升级为例,深入探讨了新工科形势下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推动测绘专业从传统老专业向“空-天-地-井”新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行业特色 测绘工程 专业建设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矿业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1 位作者 纪亚洲 陈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矿业城市徐州市区1979,1989,1999和2009年4期遥感信息图谱数据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扩展强度、分维数、重心坐标、紧凑度等方面对徐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 以矿业城市徐州市区1979,1989,1999和2009年4期遥感信息图谱数据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扩展强度、分维数、重心坐标、紧凑度等方面对徐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9年间,徐州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分维数有所变化,扩展强度逐渐增强,1989年以后城市重心朝东部和东南方向移动,城市紧凑度增加,分形维数逐渐减少,城市空间形态趋于合理。自然地理环境、煤炭资源的开采、政策、经济和人口等因素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图谱 城市扩展 矿业城市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2 位作者 卞正富 刘小丽 鞠远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5,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 研究目的:分析降低采煤塌陷地损失的机理,提出动态补偿思想,并结合案例说明动态补偿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选择适当的补偿时点,动态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服务损失量,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削减生态补偿Ⅱ的投入。研究结论:动态补偿是指导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复垦 生态补偿 动态补偿 采煤塌陷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准则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卞正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160,169,共6页
资源开采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公平、社会公平的思想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补偿的内容构成。在开采沉陷预计和动态规划理论技术的支持下,提出基于补偿成本最小化的动... 资源开采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公平、社会公平的思想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补偿的内容构成。在开采沉陷预计和动态规划理论技术的支持下,提出基于补偿成本最小化的动态补偿思想,分析动态补偿的机理和准则。认为煤矿区生态补偿既包括对损毁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还应包括对因生态环境服务水平下降造成的居民的有形无形损失的赔偿,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生态功能恢复的时间滞后性和治理资金的时间成本。动态补偿的基本准则是煤矿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阶段多时点陆续补偿,使生态环境服务损失和补偿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动态补偿 机理 准则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龙高 陈龙乾 杨小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371-15373,共3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LUPEA)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发展的,目前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LU-PEA内涵及边界界定、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解决框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利用污染物长期多源扩散机理与模型、...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LUPEA)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发展的,目前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LU-PEA内涵及边界界定、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解决框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利用污染物长期多源扩散机理与模型、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系统回顾与总结,综述了LUPEA理论与应用的发展过程,指出LUPEA理论研究与实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综述 机制模型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环境因子对景观水体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含帅 刘汉湖 +1 位作者 胡舒 周江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为了控制绿藻繁殖,消除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采集景观水体在实验室培养,采用单因子实验法控制实验条件,探究N/P、温度、pH和Fe3+对景观水体中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藻生长的适宜N/P(氮磷比)为(51~10)∶1,温度为25℃~30℃,pH值... 为了控制绿藻繁殖,消除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采集景观水体在实验室培养,采用单因子实验法控制实验条件,探究N/P、温度、pH和Fe3+对景观水体中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藻生长的适宜N/P(氮磷比)为(51~10)∶1,温度为25℃~30℃,pH值为8.5,Fe3+浓度为500μg/L。在实际的景观水体治理过程中,应该适当调节这些影响因子的范围,从而达到抑制绿藻生长、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矿区关键环境要素的监测与采动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雷少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87-1588,共2页
为研究地下煤炭开采对荒漠区脆弱环境的影响规律,选择植被、水体(土壤水、包气带水、地下水)作为荒漠矿区的关键环境要素,以具有代表性的神东矿区为研究区域,集RS、GIS、GPR、现场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多尺度监测研究关键环境要素的时空... 为研究地下煤炭开采对荒漠区脆弱环境的影响规律,选择植被、水体(土壤水、包气带水、地下水)作为荒漠矿区的关键环境要素,以具有代表性的神东矿区为研究区域,集RS、GIS、GPR、现场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多尺度监测研究关键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在监测技术与采动影响规律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在宏观尺度上,利用MODIS-NDVI(250m/km)实现了区域植被的2000—2005期间的月际时序监测分析,以及与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仍具有明显的物候年周期性,植被与气象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植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总体来讲,矿区植被呈现出区域性变化,近年来开展的生态建设影响,使得植被有明显好转,空间变异性增强。然而小尺度的植被现场调查与Landsat-NDVI监测表明,地下开采导致了部分矿井采区植被相对非采区小幅下降。为解释采矿对植被的影响规律,对矿区浅层土壤含水率进行了遥感定量反演。研究表明,相对于土壤反射率、土壤湿度、地形湿度指数,土壤含水率与表观热惯量之间具有更加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改进的土壤温度预测模型,建立了适用于TM或ETM+的土壤温差转换模型。利用该模型能更准确地提取任意深度的土壤温差信息,这比单纯利用MODIS影像能提取更高分辨率的表观热惯量。改进后的表观热惯量与10cm埋深土壤含水率的R2由0.264提高到了0.789。从而实现了基于表观热惯量法与TM/ETM+、MODIS影像相结合的土壤含水率高分辨率反演。反演结果与现场调查一致发现,受地表沉陷影响,采区土壤含水率均略偏小于非采区,该现象在风沙区更加明显。对补连塔工作面上方地下水采前、采中、采后的长期观测表明,采矿对地下水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采后地下水的恢复过程缓慢。但是,该工作面上方植被并没有明显衰退,其原因在于,通过探地雷达(GPR)对包气带土壤含水的垂向分布研究给出了风积沙区地下水的临界作用埋深为8m,而该工作面的初始水位(约30m)埋深远远大于临界埋深。因此,采后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并不会引起地表植被生长的明显变化。此外,结合GPR与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对沉陷变形影响下的包气带土壤含水的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分区研究,分析了土壤压缩、拉伸变形对包气带土壤含水分布的影响规律,指出今后沉陷变形区土壤特性的实验研究应分区进行。最后,根据对矿区植被、水体的地空一体化监测结果,给出了植被与土壤水的负倒数关系模型,地下水与土壤含水、植被的指数关系模型,以及地下水深埋区植被受采动影响的判别模型,并提出了适用于荒漠矿区资源环境协调开采的建议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矿区 关键环境要素 环境监测 植被 水体 3S技术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莉 陈浮 +2 位作者 张绍良 魏娜 唐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1-303,共3页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应用2000—2010年度的数据,对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中巴资源2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引入Tapio脱钩指标,计算2000—2010年徐州地区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状态。...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应用2000—2010年度的数据,对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中巴资源2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引入Tapio脱钩指标,计算2000—2010年徐州地区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两者的脱钩关系处于波动状态,发展趋势呈现扩张负脱钩,建设用地与GDP增长相互促进。研究结果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建设用地 GDP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姗 裴宗平 徐德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647-11649,共3页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系统学理论,结合SEA系统理论的基础,研究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对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生态适宜性三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实现了对规划的目标...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系统学理论,结合SEA系统理论的基础,研究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对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生态适宜性三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实现了对规划的目标定位、规模、布局、结构的综合论证,从宏观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 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足迹盈亏测算及其空间特征--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鹿瑶 李效顺 +3 位作者 蒋冬梅 郎文婧 沈春竹 魏旭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574-8583,共10页
生态足迹分析法能够通过计算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产量,估算人类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进而对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估。在改进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及其13个地级市生态足迹盈亏进行测... 生态足迹分析法能够通过计算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产量,估算人类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进而对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评估。在改进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及其13个地级市生态足迹盈亏进行测算,进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89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1 hm^2/人,生态赤字为-1.4899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2033 hm^2/万元;(2)地级市中,人均生态足迹上,常州市最高为2.9317 hm^2/人,宿迁市最低为1.7348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上,盐城市最高为0.6111 hm^2/人,苏州市最低为0.0812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上,常州市最高为-2.8115 hm^2/人,盐城市最低为-1.1503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上,宿迁市最高为0.3956 hm^2/万元,无锡市最低为0.1651 hm^2/万元;(3)江苏省及其苏南、苏中地区的人均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较大,苏北地区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草地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较大;(4)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万元GDP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北高南低,整体上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反比。研究结果能够为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国家公顷 空间特征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比较与策略选择的中国城市蔓延治理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1 位作者 张绍良 汪应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为了选择适合中国城市蔓延治理的策略,该文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蔓延特征(失衡的"三条线")为研究切入点,按照"文献评述—理论分析—策略选择"的逻辑主线,就城市蔓延治理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等内容进行... 为了选择适合中国城市蔓延治理的策略,该文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蔓延特征(失衡的"三条线")为研究切入点,按照"文献评述—理论分析—策略选择"的逻辑主线,就城市蔓延治理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外城市蔓延过程大都烙着"市场"印记、更多关注城市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变化不同,中国城市蔓延大都体现"市长"意愿、更为关注城市功能提升和粮食安全影响;与国外城市福利性和亏损性蔓延不同,中国城市蔓延区分为牺牲性和损耗性两类,就中国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而言,损耗性蔓延是当前城市治理首先要重点避免的类型;就治理策略选择而言,国内外实践经验有着共同特征:强调空间管理,即通过扩展边界划定和关键资源保护来调控城市蔓延态势,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城市空间扩展存在理想、适度和极限3个边界,而将城市蔓延控制在适度边界内成为中国当前较为理性和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 中国 城市蔓延 理论命题 政府失灵 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植物修复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白向玉 刘汉湖 +2 位作者 韩宝平 苏晓丽 秦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9-44,105,共7页
文章采用徐州四种本土花卉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花卉植物对徐州姚庄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吊兰在整个实验期内生长旺盛,污泥中重金属对其无毒害作用,相反金盏菊、矮牵牛、三色堇都受到不同程度... 文章采用徐州四种本土花卉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花卉植物对徐州姚庄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吊兰在整个实验期内生长旺盛,污泥中重金属对其无毒害作用,相反金盏菊、矮牵牛、三色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毒害作用;(2)从积累特征分析,四种花卉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均表现出一定的富集效果和转运效果,但是没有达到超积累植物的标准;(3)四种花卉植物茎叶部中,吊兰对Cu、Zn、Pb的积累量最大,最大值分别为2.58mg/plant、5.76mg/plant、0.29mg/plant,金盏菊对Cd的积累量最大,最大值为0.200mg/plant;四种花卉植物根部中,吊兰对Cu、Zn、Pb、Cd的积累量最大,最大值分别为3.12mg/plant、8.77mg/plant、0.29mg/plant、0.24mg/plant;(4)从四种花卉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积累特征和积累总量来看,吊兰的富集效果优于其它三种花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重金属 花卉植物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对剩余污泥中重金属Cu、Zn的活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向玉 刘汉湖 +3 位作者 韩宝平 王晓青 秦峰 崔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56,61,共7页
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简称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实验,研究污泥中蚯蚓的生长情况和蚯蚓活动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蚯蚓能够在一定浓度Cu、Zn的污泥中正常生长,表现出一定的重金属耐... 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简称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实验,研究污泥中蚯蚓的生长情况和蚯蚓活动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蚯蚓能够在一定浓度Cu、Zn的污泥中正常生长,表现出一定的重金属耐性,其耐受能力与重金属的种类、浓度、污泥的理化性质有关。蚯蚓活动能够降低污泥的pH,使之趋于中性。对不同浓度Cu处理污泥,蚯蚓活动使污泥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对Cu为100 mg/kg的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对不同浓度Zn处理污泥,蚯蚓活动使污泥有机质含量降低的幅度不大。蚯蚓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活化污泥中的重金属Cu和Zn,蚯蚓对Cu的活化效果较为明显,在污泥中添加Cu为50 mg/kg时,Cu活化率增加值最大,达到了11.14%;蚯蚓活动对Zn的活化效果不明显,Zn活化率增加值均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剩余污泥 重金属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去除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海花 单爱琴 +1 位作者 蔡静 黄媛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2,153,共4页
文章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实验方法,研究零价铁的纯度、粒径、投加量对零价铁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同时分析TCE、PCE两种污染物共存对零价铁去除TCE和PC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实验范围内,零价铁的纯度... 文章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实验方法,研究零价铁的纯度、粒径、投加量对零价铁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同时分析TCE、PCE两种污染物共存对零价铁去除TCE和PC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实验范围内,零价铁的纯度越高,粒径越小,投加量越大,零价铁对TCE和PCE的去除效果越好;(2)零价铁对四氯乙烯的去除效果比对三氯乙烯的去除效果好;(3)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共存时会相互竞争与零价铁的反应位点,从而降低各组分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四氯乙烯 零价铁 还原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测量横向贯通误差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牛海鹏 谭志祥 +1 位作者 邓喀中 侯永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0,113,共4页
为了提高地下工程贯通的施工质量,减小由地面控制网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论文在对地下工程地面控制网的平差方法及横向贯通误差估算方法的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附有贯通约束条件的隧道地面平面控制网平差模型,研究了在传统的最小二乘... 为了提高地下工程贯通的施工质量,减小由地面控制网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论文在对地下工程地面控制网的平差方法及横向贯通误差估算方法的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附有贯通约束条件的隧道地面平面控制网平差模型,研究了在传统的最小二乘原则下结合横向贯通误差为零这样的约束条件对地面控制网进行平差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实例,对该平差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贯通测量 贯通误差 平差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山桂 汪应宏 +1 位作者 陈晨 魏海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各地区建设用地与资本存量的组合关系是影响地区资本回报率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2)中央政府在各地区间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方式是导致资本回报率增长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从建设用地数量配置的视角,为改善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缩小地区间资本回报率的差距,实施更为公平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案是一个可行的政策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建设用地数量配置 计量模型 资本回报率 资本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提取遥感模型的建立——以水口山矿区铅锌污染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华 邓喀中 杨化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矿区愈演愈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基于遥感信息模型快速提取污染信息的方法。首先对野外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化学成分鉴定与物理光谱特征分析;然后经过光谱特征预处理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土壤污染信息提取的定量遥感模... 针对矿区愈演愈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基于遥感信息模型快速提取污染信息的方法。首先对野外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化学成分鉴定与物理光谱特征分析;然后经过光谱特征预处理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土壤污染信息提取的定量遥感模型;最后以水口山矿区为例,检验该方法应用效果,其结果为矿区土壤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了实时、可靠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模型 污染信息 信息提取 PLSR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的矿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4-526,558,共4页
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4个城区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城区土壤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区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Cd、Cu、Zn、Pb、Cr)含量均略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中Cd富集... 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4个城区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城区土壤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区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Cd、Cu、Zn、Pb、Cr)含量均略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Cu、Zn、Pb、Cr富集程度较低,污染程度较轻。另外,在GIS环境下利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该城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富集分布状况与城区的交通活动和工业活动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插值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