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我国优质煤炭资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代勇 赵峰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23,共3页
煤炭资源特性是成煤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加强对优质煤炭资源形成条件研究对于优质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中国国情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应注重 :(1)发展洁净煤技术与开发优质煤炭资源并重 ;(2 )煤炭资源评价与资... 煤炭资源特性是成煤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加强对优质煤炭资源形成条件研究对于优质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中国国情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应注重 :(1)发展洁净煤技术与开发优质煤炭资源并重 ;(2 )煤炭资源评价与资源形成条件研究并重 ;(3)加强对西部地区优质煤炭资源的评价和成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炭资源 优质煤炭 洁净煤 资源形成条件 西部地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煤炭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7
2
作者 曹代勇 邢秀云 +2 位作者 李娜 刘天绩 鞠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在对煤炭资源勘探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图形库和属性库的方法,采用GIS的思想,利用VisualBASIC6 0和MapGIS组件式二次开发方式,设计了煤炭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讨论了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MAPGIS 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煤炭资源地质科学研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代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7,共3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充足的资源供给和地质保障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也是构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形势 ,从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两方面 ,提出了煤炭资源地质科学领域的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
关键词 国家能源安全 煤炭资源 持续健康发展 煤炭工业 资源供给 中国 基础能源 地质科学研究 形势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acle9i的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5
4
作者 曹代勇 赵占芳 +2 位作者 黄佩 李严波 魏迎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开发是搭建我国煤炭资源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平台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目的是有效地集成基础数据、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利于全面掌握我国煤炭资源特性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煤炭资源规划、开发和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开发是搭建我国煤炭资源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平台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目的是有效地集成基础数据、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利于全面掌握我国煤炭资源特性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煤炭资源规划、开发和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煤特性数据共享需求出发,设计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讨论了Oracle9i在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着重研究了大型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特性 ORACLE9I数据库 安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建平 邓春萍 +1 位作者 王汇彤 韩德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7,共7页
从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分离富集了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和丝质体6种主要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及热模拟实验,并对各显微组分热模拟生成的产物热解油进行了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各显微组分热解生烃潜力及其热解产物... 从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分离富集了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和丝质体6种主要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及热模拟实验,并对各显微组分热模拟生成的产物热解油进行了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各显微组分热解生烃潜力及其热解产物热解油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煤系有机质中藻类体的生油潜力最高,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最轻;孢子体、角质体等陆源富氢组分生烃潜力低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重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与煤系含油气盆地中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这些富氢显微组分应该是煤系有机质中主要的生油显微组分。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的生油潜力相对较低,其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比一般煤系原油重得多,而且这些组分本身对液态烃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尽管其在煤系有机质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仍然难以成为生成液态石油的主要显微组分,只能在高成熟演化阶段成为良好的生气显微组分。丝质体等惰性组分生烃潜力极低,不可能成为生油组分。此外,结合原煤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潜力和元素分析,提出仅仅以壳质组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煤的生烃潜力不完全可靠,热解是经济、快速、有效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煤系 显微组分 生烃潜力 热解油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热解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建平 邓春萍 +1 位作者 王汇彤 韩德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从西北地区侏罗纪煤中分离出来的不同显微组分热解油生物标志物总体上比较相似,但在一些特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热解油Pr/Ph比值一般在1.5~2.0之间,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热解油Pr/Ph比值在3~4之间... 从西北地区侏罗纪煤中分离出来的不同显微组分热解油生物标志物总体上比较相似,但在一些特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热解油Pr/Ph比值一般在1.5~2.0之间,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热解油Pr/Ph比值在3~4之间,但均只有相应原煤抽提物Pr/Ph比值的一半。在常规生物标志物甾烷和萜烷组成中,藻类体和孢子体含有相对丰富的C27甾烷,角质体其次,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C27甾烷含量很低或者基本不含C27甾烷;藻类体和角质体含有较高的伽马蜡烷,而与藻类体来自相同原煤的孢子体伽马蜡烷含量很低;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基本上不含伽马蜡烷;分离显微组分的原煤伽马蜡烷含量均很低。由此可见,伽马蜡烷的含量不仅与有机质沉积水体的盐度有关,与母源的成分也有关系。显微组分热解油与煤系原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比表明,煤系原油是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等富氢组分和相对贫氢的镜质组生成产物的混合物。不同油气藏中的原油,每一类显微组分的贡献可能不尽相同,有些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藻类体和孢子体等富氢显微组分,而有些原油除了富氢显微组分有贡献外,镜质组对其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富氢显微组分应该是煤系含油气盆地中主要的生油显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煤系 显微组分 热解油 原油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水安全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30
7
作者 郭永龙 武强 +1 位作者 王焰新 蔡鹤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水问题 ,然后从这些水问题出发 ,就可能引发的人为性水安全问题 :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等进行了讨论 ,最后就如何解决我国的... 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水问题 ,然后从这些水问题出发 ,就可能引发的人为性水安全问题 :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等进行了讨论 ,最后就如何解决我国的水安全问题提出了 :遵循水的自然客观规律 ,以及利用与保护、管理与调控、开源与节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资源 水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事件界线地层中石膏的负硫同位素异常 被引量:14
8
作者 梁汉东 丁悌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 /三叠系 (P/T)事件界线地层以赋存白粘土和黑粘土著称。本文采用六氟化硫方法经质谱测定发现 ,白粘土中的自形晶石膏、白粘土中的全溶提取石膏和黑粘土中的全溶提取石膏 ,其S同位素均呈显著负值 :δ3 4 SV CDT均值... 中国煤山剖面二叠系 /三叠系 (P/T)事件界线地层以赋存白粘土和黑粘土著称。本文采用六氟化硫方法经质谱测定发现 ,白粘土中的自形晶石膏、白粘土中的全溶提取石膏和黑粘土中的全溶提取石膏 ,其S同位素均呈显著负值 :δ3 4 SV CDT均值依次为 - 9.2‰、- 10 .7‰和 - 15 .6‰ ;δ3 3 SV CDT均值依次为 - 4 .6‰、- 5 .5‰和 - 8.2‰。P/T事件界线地层中硫酸盐 (石膏 )S同位素如此极端负异常在煤山剖面尚属首次发现 ;在其他P/T剖面乃至在与生物灭绝议题相关的全球其他重要地层界线剖面 ,迄今也未见类似报道。本文还测定出与白粘土密切相关并紧邻的似黄铁矿的铁硫化物 (Fe S) ,其S同位素的δ3 4SV CDT均值为 + 1.3‰和δ3 3 SV CDT均值为 + 0 .7‰ ,且研究中未见任何生物或有机成因黄铁矿痕迹。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排除了这里的极轻硫石膏的生物或有机次生来源的可能性。因此 ,本文揭示的显著负硫同位素石膏很可能在自然界中也是罕见的 ,值得进一步积累数据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 ,煤山剖面P/T事件界线层原本富含石膏 ,其极轻硫同位素特征的发现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 ,有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和探索P/T转折期的灾变与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石膏 硫酸盐 煤山剖面 生物灭绝 地球化学 同位素动力学 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剖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童亨茂 曹代勇 秦红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⑨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造成了中国沉积盆地与众不同的油气赋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剖析及其油气赋存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童亨茂 曹代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5-421,共7页
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表现为:1)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2)盆地类型丰富,地球动力学环境多变;3)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4)陆相沉积盆地占主体;5)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6)后期改造强烈;7)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 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表现为:1)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2)盆地类型丰富,地球动力学环境多变;3)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4)陆相沉积盆地占主体;5)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6)后期改造强烈;7)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8)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9)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简要分析了中国沉积盆地特殊的油气赋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赋存 成因剖析 复杂性 沉积盆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起因新解 被引量:42
11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马施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国内外闻名的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常常归因于黔西晚二叠世煤中高含量的氟以及不科学的燃煤方式。通过对黔西 5 0个煤层刻槽样品的研究发现 ,黔西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范围为 16 .6~ 5 0 0 μg/ g,算术均值为83.1μg/ g,接近于中国大... 国内外闻名的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常常归因于黔西晚二叠世煤中高含量的氟以及不科学的燃煤方式。通过对黔西 5 0个煤层刻槽样品的研究发现 ,黔西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范围为 16 .6~ 5 0 0 μg/ g,算术均值为83.1μg/ g,接近于中国大部分煤中氟的含量 (82 μg/ g)和美国煤中氟的平均含量 (98μg/ g)。当地饮用水和新鲜的玉米中氟的含量亦很低 ,不足以导致氟中毒。然而 ,当地居民把粘土作为煤燃烧的添加剂和制作煤球的粘合剂 ,这种粘土中的氟含量很高 ,为 10 0 .8~ 2 4 5 5 .7μg/ g,均值为 10 2 7.6 μ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流行病 黔西 晚二叠世 燃煤方式 含量范围 算术均值 平均含量 高含量 国内外 500 饮用水 粘合剂 添加剂 煤燃烧 氟含量 粘土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岩生成甲烷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5 位作者 米敬奎 TANG Yongchun 肖中尧 刘德汉 申家贵 刘金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根据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 ,应用 Kinetics和 GOR- Isotope Kinetics专用软件 ,获得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系泥岩热解生成... 根据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 ,应用 Kinetics和 GOR- Isotope Kinetics专用软件 ,获得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系泥岩热解生成甲烷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范围 ,分别是 197~ 2 6 8k J/ mol、180~ 2 6 0 k J/ mol、2 14~2 89k J/ m ol,频率因子各为 5 .2 6 5× 10 1 3s- 1、9.76 1× 10 1 1 s- 1、2 .2 70× 10 1 4s- 1 ,反映它们的生烃行为有所差异 ;其相应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也有差别 ,平均活化能分别是 2 2 8k J/ mol、2 0 5 k J/ mol、2 31k J/ mol。在此基础上 ,应用这些动力学参数 ,并结合地质背景 ,进一步探讨了依南 2气藏天然气的成因和运聚成藏模式。研究表明 ,依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库车坳陷阳霞凹陷中心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主要聚气时间为 5~ 0 Ma,对应 Ro 为 1.2 5 %~ 1.95 % ,天然气散失率为 2 5 %~ 30 %。该研究对塔里木盆地 ,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天然气藏的成因评价与成藏过程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侏罗系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碳同位素 三叠系 天然气藏 生烃 GOR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被引量:37
13
作者 曾庆辉 钱玲 +4 位作者 刘德汉 肖贤明 田辉 申家贵 李贤庆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用近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四川盆地等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沉积的海相黑色页岩,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的显微有机组成特征与热演化生烃、排烃作用的关系。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热演... 用近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四川盆地等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沉积的海相黑色页岩,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的显微有机组成特征与热演化生烃、排烃作用的关系。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热演化程度很高,目前热解烃含量很低,但残余有机碳含量达1%-3%,黑色页岩中保存了早期生油阶段由无定型有机质生油作用转化而形成的微粒体有机质,和未排出的石油演变而来的残余沥青,表明其为原始生烃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根据黑色页岩中微粒体和残余沥青的含量,可用来了解已生-排烃量和再沉降埋深过程中古油藏储层沥青、微粒体和残余沥青再生气对古生界碳酸盐气藏的贡献。富有机质沉积的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热演化程度不高,游离烃(S1为0.2-1.4mg/g)和热解烃(S2为8-44mg/g),有机碳含量达2.4%-8%,是生油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油页岩中不仅存在强荧光的藻和无定型有机质,而且油页岩的纹层中广泛存在富有机质的荧光沥青,反映了有利于排烃运移的信息,表明是本区生油贡献最大的烃源岩。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有机质的赋存形式、热演化中变化过程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生烃、排烃作用既有很多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黑色页岩 湖相油页岩 有机岩石学 生排烃作用 显微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进程的影响——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例 被引量:71
14
作者 曹代勇 张守仁 任德贻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及超微分析手段,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两大类。结合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认为,脆性变形不引起煤级的变化,而韧性变形可以促进煤的变质;温度是引起煤级升高的主导因... 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及超微分析手段,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两大类。结合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认为,脆性变形不引起煤级的变化,而韧性变形可以促进煤的变质;温度是引起煤级升高的主导因素,定向压力是煤化作用进程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大别造山带 石炭纪煤岩系 煤化作用 脆性变形 韧性变形 煤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方煤田主采煤层的矿物学异常及其对元素地球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2 位作者 李丹 Chen-Lin CHOU 雒昆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9-597,T0001,共10页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逐级化学提取(SCEP)和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贵州大方煤田11号煤层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方煤田11号煤层中有高含量的脉状石英...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逐级化学提取(SCEP)和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贵州大方煤田11号煤层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方煤田11号煤层中有高含量的脉状石英(11.4%)和脉状铁白云石(10.2%),铁白云石周边常被针铁矿所包裹,在脉状石英中发现有热液成因的黄铜矿、闪锌矿和硒方铅矿,此外,还有少量高岭石充填在脉中,这7种矿物常常同脉共存。脉状石英和脉状铁白云石分别来源于硅质和富铁的钙质低温热液流体,形成温度分别为180℃和85℃。脉状石英早于脉状铁白云石形成。根据Ca/Sr和Fe/Mn值,确定出铁白云石的形成至少经历了3个时期。这7种矿物按照从早到晚的生成顺序为硫化物、石英、高岭石、铁白云石和针铁矿。铁白云石是煤中Mn、Cu、Ni、Pb和Zn富集的主要原因,这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09%、74.0μg/g、33.6μg/g、185μg/g和289μg/g。脉状石英是煤中铂族元素Pd、Pt和Ir的主要载体,它们在煤中的含量分别为1.57μg/g、0.15μg/g和0.007μg/g。另外,黄铜矿、闪锌矿和硒方铅矿亦是11号煤层中Cu、Zn和Pb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矿物 低温热液流体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达煤田煤层自燃内因分析与自燃类型划分 被引量:27
16
作者 曹代勇 樊新杰 +2 位作者 时孝磊 吴查查 魏迎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综合手段,研究内蒙古乌达煤田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因条件,揭示了煤层自燃趋向性与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灰分含量、发热量、硫含量、硫化物矿物以及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等煤物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综合手段,研究内蒙古乌达煤田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因条件,揭示了煤层自燃趋向性与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灰分含量、发热量、硫含量、硫化物矿物以及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等煤物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煤测试统计分析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为依据,从内因条件控制角度,将乌达煤田主要发火煤层划分为三大类:以高硫含量和富硫化物矿物为特征的高硫助燃类型;以煤层厚度大和低变质程度为特征的厚层氧化类型;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达煤田 煤层自燃 内因分析 自燃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达西流的弱透水层固结计算 被引量:54
17
作者 谢海澜 武强 +2 位作者 赵增敏 金晓丽 李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1065,共5页
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深部弱透水层中的黏性土较为坚硬、致密,在这种黏土层中的孔隙渗流规律有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而在现有的地面沉降研究中,对深部弱透水层的固结变形计算始终沿用以达西定律为基础的固结方程进行,这显然是与实际情况... 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深部弱透水层中的黏性土较为坚硬、致密,在这种黏土层中的孔隙渗流规律有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而在现有的地面沉降研究中,对深部弱透水层的固结变形计算始终沿用以达西定律为基础的固结方程进行,这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鉴于此,以孔隙渗流为非达西流为基础,对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进行了重新推导,并采用半解析法对非达西流-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进行了求解。分别采用达西流-太沙基固结方程和非达西流-太沙基固结方程对同一固结问题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非达西流后土层达到某一固结度所需的固结时间较之不考虑非达西流时明显增加了,而且固结时间增长的趋势与实测的增长趋势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透水层 非达西流 太沙基-维固结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多烃源层混源油定量判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彩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49
18
作者 陈建平 邓春萍 +5 位作者 梁狄刚 王绪龙 宋孚庆 薛新克 靳涛 钟宁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β-胡萝卜烷、甾烷与萜烷等各种生物标志物相对比值参数均呈不同的曲线关系变化。通过人工混合配比实验创建的三角形图版判别验证,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的平均贡献为65%左右,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0%和15%左右。按照彩南油田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范围判别,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为55%~70%左右,三叠系和二叠系均为10%~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混源油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 三叠系 三元配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煤中硫的地质演化模式——以内蒙古乌达矿区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2 位作者 唐跃刚 王延斌 李生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7,共5页
以内蒙古乌达矿区为例,通过对高硫煤9煤层中黄铁矿和有机硫同位素的测定(有机硫同位素δ^(34)S=-12.3‰~5.8‰,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18.7‰~1.1‰),结合煤岩学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黄铁矿化菌落和蓝藻胶壳的发现,提出了高硫煤中疏... 以内蒙古乌达矿区为例,通过对高硫煤9煤层中黄铁矿和有机硫同位素的测定(有机硫同位素δ^(34)S=-12.3‰~5.8‰,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18.7‰~1.1‰),结合煤岩学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黄铁矿化菌落和蓝藻胶壳的发现,提出了高硫煤中疏的演化模式,认为高硫煤中主要来源的硫的同位素由于硫酸盐的异化细菌还原作用导致大规模分馏,使之趋于负值。在高硫煤形成过程中,黄铁矿和有机硫表现出形成初期Fe^(2+)和有机质对硫离子的争夺性、形成过程中在剖面上的层次性、阶段性和时间上的相向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表现为沼泽体系对SO_4^(2-)和H_2S的开放程度及黄铁矿的形成对^(32)SO_4^(2-)的过滤性,相向性表现为泥炭聚积初期和晚期,Fe^(2+)和SO_4^(2-)对高硫煤形成做出了贡献,具有剖面上的对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演化模式 高硫煤 硫同位素 乌达矿区 内蒙古 有机硫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述评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永龙 武强 +1 位作者 王焰新 蔡鹤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从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特征分析入手,介绍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方案确定的三原则,提出了治理方案的选择及... 从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特征分析入手,介绍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方案确定的三原则,提出了治理方案的选择及其进一步做好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治理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污染源 生活污水 治理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