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D模式的站城一体化空间消防研究
1
作者 彭敏 吴振坤 +1 位作者 朱国庆 袁狄平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本文以TOD发展模式为背景,讨论了TOD模式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研究了TOD模式下各组成部分及其火灾危险性,并详细讲述了TOD模式与消防工程的紧密联系,同时结合国内外TOD消防建设经验和目前的消防工作进展,初步总结了TOD模式下的... 本文以TOD发展模式为背景,讨论了TOD模式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研究了TOD模式下各组成部分及其火灾危险性,并详细讲述了TOD模式与消防工程的紧密联系,同时结合国内外TOD消防建设经验和目前的消防工作进展,初步总结了TOD模式下的消防策略,展望未来站城一体化空间的消防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模式 站城一体化 火灾研究 消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抑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媛媛 张志伟 +1 位作者 赵子明 张国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文章从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危险特性出发,通过试验研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热失控特征及其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过程。探究利用液氮喷淋阻断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分析液氮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防灭火效能。结果表明:单体锂电池热失控可划... 文章从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危险特性出发,通过试验研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热失控特征及其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过程。探究利用液氮喷淋阻断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分析液氮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防灭火效能。结果表明:单体锂电池热失控可划分为被动加热、安全阀泄压、自反应、喷射火、明火熄灭等5个阶段,单体电池温度变化曲线呈倒“V”形。液氮可有效阻断电池组间的热失控传播,能够大幅降低喷射火阶段的电池峰值温度。且喷淋时间越长,阻止电池组热失控传播越明显。30 s液氮喷淋条件下,除电池A1外,其他电池未进入安全阀泄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液氮 冷却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模组内多孔防火材料增强液氮灭火效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羽 袁狄平 +1 位作者 石兵兵 张国维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4-3342,共9页
频发的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对分布式储能锂电池组的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度冷却和持续降温是抑制并解决电池火灾的关键。为了探究多孔防火材料对液氮灭火效能的增强作用,搭建了储能模组火灾液氮灭火实验系统。通过在储能模组内铺设多... 频发的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对分布式储能锂电池组的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度冷却和持续降温是抑制并解决电池火灾的关键。为了探究多孔防火材料对液氮灭火效能的增强作用,搭建了储能模组火灾液氮灭火实验系统。通过在储能模组内铺设多孔防火材料的方式研究了玻璃棉、纳米气凝胶、硅酸铝陶瓷纤维和防火海绵四种多孔防火材料与液氮协同作用对模组内锂电池组火灾的灭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液氮用量条件下,与单独喷射液氮相比,在模组内加装多孔防火材料可以有效提升液氮的灭火效能。液氮与纳米气凝胶协同作用时,热失控电池表面回升最高温度仅为28℃,比液氮单独作用时降低了63℃,其余三种工况的电池表面回升温度也均低于液氮单独作用。此外,多孔防火材料的铺设方式对液氮灭火效能影响明显,材料侧壁铺设对热失控电池组的灭火效果优于底面铺设。本研究结果可为储能模组锂电池灭火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失控 多孔防火材料 灭火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研究
4
作者 李彬 宁赵玉 +1 位作者 张志伟 贾伯岩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7-791,共5页
为了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的有效性、明确影响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关键因素,搭建了缩尺寸综合管廊低压细水雾灭火试验平台并开展了灭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压细水雾能够快速有效地扑灭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灭火... 为了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低压细水雾灭火的有效性、明确影响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的关键因素,搭建了缩尺寸综合管廊低压细水雾灭火试验平台并开展了灭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压细水雾能够快速有效地扑灭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灭火时间最快为7 s,在启动灭火系统后50 s即可将管廊内部最高温度从650℃降至40℃。压力与喷头流量系数的改变对低压细水雾灭火效能影响较大,灭火时间分别最多缩短75.0%和66.7%,平均降温速率最高为8.2℃/s和7.43℃/s;喷头间距的改变对灭火效能影响相对较小,灭火时间最多缩短47.3%,平均降温速率最高为6.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细水雾 综合管廊 电缆火灾 灭火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流增强作用对城市地下物流通道液氮灭火效能提升研究
5
作者 宁赵玉 袁狄平 +1 位作者 张国维 徐敦彬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8-1334,共7页
狭长受限空间中常用的灭火系统在地下物流通道中存在限制,难以直接应用。为了探究风流增强作用对液氮灭火效能的影响,文章通过改变风速和注氮位置,对不同工况下地下物流通道氧气浓度与顶棚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氮能够有效扑... 狭长受限空间中常用的灭火系统在地下物流通道中存在限制,难以直接应用。为了探究风流增强作用对液氮灭火效能的影响,文章通过改变风速和注氮位置,对不同工况下地下物流通道氧气浓度与顶棚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氮能够有效扑灭地下物流通道火灾,风流增强显著提升了液氮的灭火效能,注氮距离为50 m时,风流2 m/s工况的灭火效率较风流0 m/s工况提高了41.86%。同时,在固定的注氮距离下,增强风流后火源附近的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时间明显提前。此外,当注氮距离增加时,火源附近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下降时间均推迟,但风流增强能够减少由于注氮距离较远导致的降温和窒息效果的滞后。该研究成果对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灭火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火灾 地下物流通道 液氮灭火 风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体火灾防控研究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安伟光 鲁佳明 +1 位作者 袁狄平 陈家祥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4-1212,共9页
为了解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体(简称TOD综合体,下同)的防火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以典型TOD综合体为研究对象,从TOD综合体结构火灾危险性、目前研究进展及规范解读、研究方向展望三个角度梳理了TOD综合体火灾研究现状,探讨... 为了解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体(简称TOD综合体,下同)的防火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以典型TOD综合体为研究对象,从TOD综合体结构火灾危险性、目前研究进展及规范解读、研究方向展望三个角度梳理了TOD综合体火灾研究现状,探讨容易被忽视的火灾风险和可能存在的消防问题,分析结果表明TOD综合体地上商场、地下商业、地下轨道交通三部分传统系统区间组合后会呈现更加复杂的结构,使TOD综合体整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幅增长。国内防火规范对TOD综合体的规定过于分散,未考虑到TOD综合体的复杂场景,亟须建立TOD综合体防火设计体系。TOD综合体相关研究开展缓慢,缺少TOD综合体整体相互影响、相互联动、控烟排烟的火灾研究。未来研究人员应着重解决TOD综合体的通风排烟、监测预警、人员疏散、缺少专用应急装备等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对TOD综合体火灾开展持续研究,建立专有消防体系,研发相关技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地下空间 火灾防护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香蕉水燃料火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高佳鑫 巩志敏 +1 位作者 白祖锦 张婷婷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研究集装箱香蕉水燃料火灾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设计了集装箱门全部敞开、半开、全部封闭三种开口状态,火源位于集装箱浅部、中部、深部、角落四种不同位置,以及三种风向六种风速条件时的集装箱火灾场景。FDS模拟结果表明,开口状态和... 为研究集装箱香蕉水燃料火灾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设计了集装箱门全部敞开、半开、全部封闭三种开口状态,火源位于集装箱浅部、中部、深部、角落四种不同位置,以及三种风向六种风速条件时的集装箱火灾场景。FDS模拟结果表明,开口状态和火源位置对火灾的热释放速率、燃烧速率和外部集装箱的温度影响较大,环境风变化的影响较小。远离火源位置烟气温度的升高和最大值出现时间都有一定的滞后。各工况下火源中心平均温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纵向整个切面上部区域温度较高,下部温度较低。不同因素对火源中心平均温度演变的影响程度为:火源位置>开口状态>风速风向。研究结果对集装箱火灾的预防以及灭火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火灾 FDS模拟 热释放速率 热辐射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方式对综合管廊液氮灭火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昕 张国维 +1 位作者 朱国庆 郭栋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为了研究综合管廊内液氮的灭火效果,搭建了一个缩尺寸综合管廊液氮灭火实验平台,通过分析注入管廊后的液氮与火焰相互作用以及火源附近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来研究液氮的灭火效果。结果表明:液氮的灭火过程是冷却降温和隔氧窒息共同作... 为了研究综合管廊内液氮的灭火效果,搭建了一个缩尺寸综合管廊液氮灭火实验平台,通过分析注入管廊后的液氮与火焰相互作用以及火源附近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来研究液氮的灭火效果。结果表明:液氮的灭火过程是冷却降温和隔氧窒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隔氧窒息占主导作用。同时,液氮释放距离越长,灭火时间越长,液氮对火源的抑制效果越弱,但对火焰区域的气体扰动越强,0 m处注氮较4 m处注氮灭火效率提升49%。此外,当液氮释放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垂直注氮的灭火效能优于水平注氮,0 m处垂直注氮灭火效率较水平注氮提升18.7%,随着液氮释放距离的增加,二者的差距逐渐减小。因此,精准探测火源位置,优化注氮方式,可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液氮灭火 注氮方式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因素耦合作用下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温升概率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媛媛 张志伟 张国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3-1668,共6页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温升模型对建筑防火设计、风险评估、消防救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建筑内部可燃物、壁面热惰性、开口因子具有一定随机性,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温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38处城市高层住宅建筑开展了相关调研,并建立了火...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温升模型对建筑防火设计、风险评估、消防救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建筑内部可燃物、壁面热惰性、开口因子具有一定随机性,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温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38处城市高层住宅建筑开展了相关调研,并建立了火灾荷载密度、开口因子以及壁面热惰性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构建了城市高层住宅建筑火灾随机场景。在此基础上,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研究了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城市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温升概率模型,给出了城市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可能的温升曲线及其概率分布,并建立了高层住宅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温升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宅 火灾 随机性 概率分布 温升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