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曲面膜结构风致响应的实验研究与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颖 张其林 +1 位作者 朱丙虎 张营营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7-992,1093,共6页
以上海世博轴膜屋面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复杂曲面膜结构节段的气弹模型风洞实验研究和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考虑不同膜面预应力、风向角、风速以及流场情况,采集得到了膜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进一步了解复杂曲面膜结构的... 以上海世博轴膜屋面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复杂曲面膜结构节段的气弹模型风洞实验研究和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考虑不同膜面预应力、风向角、风速以及流场情况,采集得到了膜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进一步了解复杂曲面膜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与风洞实验结果一致。获得了复杂曲面膜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统计得到了膜结构的位移效应风振系数。通过分析可知,膜结构本身的形状特征、初始预应力强弱、流场条件和场地类别都会对膜结构的风振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膜结构 风致响应 气弹模型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荷载下半潜式平台上承房屋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富民 刘永强 +1 位作者 赵婕 郭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31,共10页
以1000 m深海半潜式平台上承房屋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3层、6层、9层3种高度的上承结构在100年一遇极端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获得较适宜的推荐高度;然后对推荐高度结构分别进行陆地地震作用及海... 以1000 m深海半潜式平台上承房屋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3层、6层、9层3种高度的上承结构在100年一遇极端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获得较适宜的推荐高度;然后对推荐高度结构分别进行陆地地震作用及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有限元模拟,并将两种支承条件与作用方式下房屋钢框架结构的动力时程响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3层和6层结构的动力响应水平都相对较小且差距不大,而9层结构的动力响应水平因海风及结构倾斜影响过大而比6层结构的有显著增大,据此选定6层高度作为较适宜的推荐高度;6层房屋钢框架结构在平台支承4个月一遇海况下与在陆地支承8度多遇地震下的动力响应水平总体基本相当,但与陆地支承8度罕遇地震动力响应水平相比,即使是100年一遇的极端海洋环境荷载作用,其动力响应水平总体上也明显小于前者;研究成果可为海洋平台上承结构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海洋环境荷载 上承结构 钢框架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考虑构件断裂的单层网壳结构倒塌破坏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继红 许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塑性铰模型计算效率高,可快速获得结构宏观破坏模式,韧性断裂损伤模型从微观机制揭示钢材的断裂机理,可较准确预测钢材的断裂行为。为此,该文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将两者联合建立构件断裂模拟算法,既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又保证构件断裂... 塑性铰模型计算效率高,可快速获得结构宏观破坏模式,韧性断裂损伤模型从微观机制揭示钢材的断裂机理,可较准确预测钢材的断裂行为。为此,该文基于杆系离散元理论,将两者联合建立构件断裂模拟算法,既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又保证构件断裂模拟的精度。首先介绍杆系离散元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宏观塑性铰模型和微观韧性断裂损伤模型具体计算流程;然后给出将两者联合分析的具体实施策略,即以接触截面边缘最不利点处的应力作为整个截面的应力状态,进而调用韧性断裂损伤模型。最后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分析程序,并通过悬臂梁断裂算例和单层网壳振动台倒塌试验,验证该算法对模拟杆件断裂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杆系离散元法模拟构件断裂时,截面发生开裂,颗粒间发生脱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需其他任何修正即可实现结构由连续体状态向断裂后非连续体状态过渡,与有限元方法相比,不存在网格畸变重划分、迭代不收敛的问题,更具计算优势,为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倒塌破坏分析提供新的计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系离散元法 断裂 单层网壳结构 塑性铰模型 韧性断裂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细集料对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20
4
作者 段晓牧 夏军武 杨建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0-705,共6页
以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水泥浆体和非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水泥浆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自燃和非自燃煤矸石细集料对水泥浆体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分析煤矸石细集料活性对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和强度发展的... 以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水泥浆体和非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水泥浆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自燃和非自燃煤矸石细集料对水泥浆体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分析煤矸石细集料活性对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和强度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早龄期发生明显的活性反应,在水泥浆体中形成水钙沸石、水石榴石、钙铁榴石等新物相,对水泥浆体早期抗压强度有一定提高作用;非自燃煤矸石细集料对水泥浆体水化进程和微观结构没有产生影响.2种煤矸石细集料均存在一个最优掺量.当煤矸石掺量(质量分数)为20%时,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水泥浆体和非自燃煤矸石细集料-水泥浆体抗压强度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细集料 微观结构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网玻璃幕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若强 王鑫 叶继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采用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单层索网幕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点,考察了索网和玻璃连接爪件性能,检验了玻璃幕墙的抗震性能。然后讨论... 采用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单层索网幕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点,考察了索网和玻璃连接爪件性能,检验了玻璃幕墙的抗震性能。然后讨论了玻璃对于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对玻璃与索网协同工作下结构的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玻璃与索网协同工作的数值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响应。数值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索网模型和索网+玻璃模型地震响应主要以对称振型为主,结构第1阶振型占绝对主要成分;玻璃面板对索网幕墙结构的刚度影响很小;索网+玻璃结构的阻尼远大于索网的阻尼,玻璃幕墙结构的阻尼主要是由玻璃提供的;采用夹片爪的玻璃面板和索网结构连接可靠,索结构和玻璃面板没有破坏;索网玻璃幕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在地震较高烈度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结构 点支式玻璃幕墙 索结构 抗震性能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要杆件失效网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丁北斗 吕恒林 +1 位作者 李贤 周列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6-114,共9页
在网架结构模型中,基于杆件轴力与应变能变化响应的杆件重要性评估方法确定初始破坏杆件并引入失效装置,进行了基于杆件失效的结构连续性倒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利用动态应变仪、拉线式位移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网架结构模型因初始破坏... 在网架结构模型中,基于杆件轴力与应变能变化响应的杆件重要性评估方法确定初始破坏杆件并引入失效装置,进行了基于杆件失效的结构连续性倒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利用动态应变仪、拉线式位移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网架结构模型因初始破坏引发的动态过程总的应变、位移和加速度时程曲线,揭示网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机制。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支座之间及其相邻腹杆是网架结构关键杆件,其初始破坏失效后,会造成网架结构的连续性倒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其构件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倒塌:网架结构 重要杆件 初始破坏 失效装置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富民 邓天慈 +1 位作者 王江浩 罗小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共20页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现实问题和未来矛盾日益突出的趋势,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体系,包括研究背景、对象、思路、目标、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内容、技...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现实问题和未来矛盾日益突出的趋势,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体系,包括研究背景、对象、思路、目标、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内容、技术路线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分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混凝土损伤有关耐久性问题、预应力钢筋腐蚀有关耐久性问题、锚固连接体系腐蚀有关耐久性问题、耐久性测试和提升及试验技术、耐久性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7个有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即环境作用定量模型、腐蚀介质传输行为、腐蚀疲劳损伤演化模型、锚固连接体系腐蚀行为、岩土预应力结构的腐蚀行为、耐久性提升技术、耐久性数值模拟技术。所做研究可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综述 研究体系 腐蚀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环境温湿度的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预计 被引量:8
8
作者 鲁彩凤 张艳龙 +1 位作者 姬永生 蒋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1-768,共8页
研究混凝土微环境相对湿度、温度及微观结构对孔隙水饱和度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恒定人工气候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测定进行验证,建立基于混凝土微环境影响的孔隙水饱和度预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水胶比越小,其孔... 研究混凝土微环境相对湿度、温度及微观结构对孔隙水饱和度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恒定人工气候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的测定进行验证,建立基于混凝土微环境影响的孔隙水饱和度预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水胶比越小,其孔隙水饱和度越大;粉煤灰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随微环境相对湿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微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恒定微环境温湿度情况下,当粉煤灰掺量不超过15%时,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粉煤灰掺量超过15%时,其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降低。粉煤灰混凝土孔隙水饱和度与微环境相对湿度、微环境温度、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较好地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饱和度 微环境温度 微环境湿度 粉煤灰混凝土 水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不同区位混凝土中的湿分布状态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姬永生 马会荣 +2 位作者 蒋建华 王志龙 曾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共7页
分析了干湿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内湿分布状态变化的机理,建立了海洋潮汐模拟试验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海工混凝土中湿分布随高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中不同区位混凝土的湿传输影响深度和稳定湿含量不同;处于稳定海洋大气... 分析了干湿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内湿分布状态变化的机理,建立了海洋潮汐模拟试验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海工混凝土中湿分布随高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中不同区位混凝土的湿传输影响深度和稳定湿含量不同;处于稳定海洋大气环境中的混凝土,其内外的湿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湿传输影响深度为0,稳定湿含量为平衡湿含量;在浸泡区,湿传输影响深度为0,稳定湿含量等于饱和湿含量;在干湿循环的浪溅区,存在一定的湿传输影响深度,内部的稳定湿含量等于与大气相平衡的湿含量;在干湿循环的潮差区,稳定湿含量介于饱和湿含量和平衡湿含量之间且随高程的增大而降低,湿传输影响深度随着高程的增长而增大且在浪溅区和潮差区的交界处(潮差区的高潮位)达到最大,该部位水分向混凝土内的传输速率最快,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维护的关键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海洋环境 海洋潮汐模拟 干湿循环 湿传输 影响深度 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干湿环境下TRC与老混凝土的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世平 赵璐 +1 位作者 强东峰 李鹏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46-350,共5页
采用双面剪切的加载方式研究了氯盐干湿循环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术探究了氯盐干湿循环作用下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发... 采用双面剪切的加载方式研究了氯盐干湿循环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术探究了氯盐干湿循环作用下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氯盐干湿循环下,TRC与老混凝土界面微观结构会损伤劣化;与连续氯盐浸泡相比,氯盐干湿循环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较大;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加固界面的粘结强度随着氯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氯盐溶液浓度下,加固界面的粘结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界面性能 粘结强度 界面滑移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柱-柱螺纹套筒连接抗剪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常鸿飞 宋心怡 +3 位作者 文品涵 夏军武 夹硕勋 江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1490,共10页
为研究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上下模块间柱-柱螺纹套筒连接的抗剪性能,对4组螺纹套筒连接方钢管柱双剪试件进行研究,分析套筒壁厚、材性及套筒螺帽与柱连接类型等因素对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抗剪性能受螺纹套筒控制,其... 为研究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上下模块间柱-柱螺纹套筒连接的抗剪性能,对4组螺纹套筒连接方钢管柱双剪试件进行研究,分析套筒壁厚、材性及套筒螺帽与柱连接类型等因素对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抗剪性能受螺纹套筒控制,其受剪过程主要经历定位杆剪切、套筒屈服、套筒屈曲和套筒强化4个阶段;空心套筒发生由上半圆筒壁局部控制的冲剪破坏形态,套筒下半圆未发生破坏;套筒壁厚和强度是影响试件抗剪性能的关键因素,套筒螺帽与柱焊接或螺栓连接对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不大;套筒壁厚增加67%或屈服强度提高22%,可使其抗剪承载力分别提升40.7%和18.0%;筒壁冲剪模型可较安全地预测套筒抗剪承载力,且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模块间连接 螺纹套筒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斜缝免胶预压节点受剪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富民 范力 黄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提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及装配效率,确保连接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剪性能,提出了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免胶预压连接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技术方案,并针对斜缝免胶预压连接节点的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参考规范中的单剪压受... 为提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及装配效率,确保连接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剪性能,提出了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免胶预压连接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技术方案,并针对斜缝免胶预压连接节点的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参考规范中的单剪压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建议了斜缝免胶预压连接节点双剪压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表观剪跨比不大于1.54的情况下,竖缝连接节点发生了典型的界面摩擦滑移破坏,而斜缝连接节点则发生了典型的双剪压破坏;界面倾角越大,抗剪承载力越小,且界面极限滑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预压连接 斜缝式节点 受剪性能 双剪压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恒湿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表层湿质扩散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彩凤 鲁凤弟 +2 位作者 王伟 李允霞 蒋建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0,共7页
在恒温恒湿环境下,通过对粉煤灰混凝土试块进行增湿(正向扩散)、干燥(反向扩散)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微环境条件对粉煤灰混凝土表层湿质扩散的影响,并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等效湿质扩散系数的预计模型.结果表明:在增湿和干燥过程中,粉... 在恒温恒湿环境下,通过对粉煤灰混凝土试块进行增湿(正向扩散)、干燥(反向扩散)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微环境条件对粉煤灰混凝土表层湿质扩散的影响,并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等效湿质扩散系数的预计模型.结果表明:在增湿和干燥过程中,粉煤灰混凝土微环境相对湿度响应速率逐渐变缓,湿质扩散系数逐渐减小;在微环境相对湿度相同条件下,15%掺量(质量分数)粉煤灰会使混凝土湿质扩散系数降低,但45%掺量粉煤灰会使混凝土湿质扩散系数明显增大;在粉煤灰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和初始内外相对湿度差相同情况下,反向等效湿质扩散系数明显比正向等效湿质扩散系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混凝土 微环境相对湿度 湿质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腾 耿欧 冯太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恒定温湿度的人工气候环境下,通过试验测量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环境湿度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微环境温度值,分析再生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相对湿度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再生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变化... 在恒定温湿度的人工气候环境下,通过试验测量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环境湿度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微环境温度值,分析再生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相对湿度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再生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变化速度慢于普通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速度逐渐减慢;再生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响应过程中,水灰比和环境相对湿度两个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再生混凝土内外初始温差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微环境温度响应时间有重要影响,初始温差、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越大,温度响应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微环境温度 温度梯度 环境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杆系离散元法的结构接触碰撞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强 叶继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3-110,共8页
将杆系离散元法拓展至结构的碰撞行为分析中,通过对颗粒运动轨迹修正实现模拟杆件间的碰撞响应。根据杆件间可能发生的接触模式建立了“点-线”接触模型;将“虚拟接触点对”的概念引入临界接触约束条件,详细推导了接触力的计算公式,并采... 将杆系离散元法拓展至结构的碰撞行为分析中,通过对颗粒运动轨迹修正实现模拟杆件间的碰撞响应。根据杆件间可能发生的接触模式建立了“点-线”接触模型;将“虚拟接触点对”的概念引入临界接触约束条件,详细推导了接触力的计算公式,并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基于离散元法的结构碰撞行为分析程序;通过对典型接触碰撞算例的模拟和分析,定量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点-线”接触模型可对发生接触碰撞的杆件做出及时判断,并准确计算法向排斥力和切向摩擦力;同时接触碰撞过程的能量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系离散元 颗粒 接触碰撞 接触模型 碰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材料加固砌体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荆磊 尹世平 徐世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9,共11页
砌体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的易损性,加固是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材料(FRCM)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作为加固材料具有对原结构自重增加较小、几乎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施工便捷以及与砌体材料协同... 砌体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的易损性,加固是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材料(FRCM)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作为加固材料具有对原结构自重增加较小、几乎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施工便捷以及与砌体材料协同受力性好等优点,且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砌体古建筑的加固修复,在砌体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从FRCM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FRCM加固砌体构件/结构力学性能两个方面系统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一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水泥基材料 砌体结构 加固修复 界面黏结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废轮胎橡胶混凝土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孔慧 耿欧 朱思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155,159,共5页
通过普通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硅烷偶联剂改性橡胶混凝土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硅烷偶联改性剂对废轮胎橡胶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改善效果;借助SEM、EDS等试验,揭示了硅烷偶联剂对废轮胎橡胶混凝土抗压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5%橡胶颗... 通过普通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硅烷偶联剂改性橡胶混凝土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硅烷偶联改性剂对废轮胎橡胶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改善效果;借助SEM、EDS等试验,揭示了硅烷偶联剂对废轮胎橡胶混凝土抗压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5%橡胶颗粒掺量的橡胶混凝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了13.2%,其水化产物中Si元素的分布有所改变;硅烷偶联改性剂的加入改变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微观形貌及水化产物数量;使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8.2%;对于界面过渡区(ITZ)性能,硅烷偶联剂加入后,改性橡胶混凝土ITZ形貌致密,厚度减小,钙硅比降低,稳定性增加,C-S-H含量增加,Ca元素分布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橡胶混凝土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界面过渡区 元素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环境下TRC约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荆磊 尹世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5-811,共7页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约束条件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是评价TRC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电化学锈蚀和拔出试验结果,从锈胀裂缝、破坏模式、黏结强度、黏结失效机理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侵蚀环境下未约束和TRC约束混凝土与钢筋...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约束条件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是评价TRC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电化学锈蚀和拔出试验结果,从锈胀裂缝、破坏模式、黏结强度、黏结失效机理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侵蚀环境下未约束和TRC约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对黏结性能作了进一步阐释.结果表明:TRC约束可以有效限制锈胀裂缝的开展,TRC约束试件的锈胀裂缝宽度明显降低;TRC约束试件的破坏模式由混凝土劈裂破坏转变为具有一定延性特征的劈裂-拔出破坏;未约束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随钢筋锈蚀率增加而极大降低,TRC约束则可以有效控制该降低趋势;从能量角度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约束效果 锈蚀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我国多层冷成型钢结构地震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继红 江力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3,126,共11页
准确评估建筑结构的地震风险是实现其性能化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成型钢结构体系作为绿色和工业化建筑的典型代表,却鲜有针对于我国的地震风险评估研究。文章旨在分析和评估多层冷成型钢结构抗震分析所涉及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进... 准确评估建筑结构的地震风险是实现其性能化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成型钢结构体系作为绿色和工业化建筑的典型代表,却鲜有针对于我国的地震风险评估研究。文章旨在分析和评估多层冷成型钢结构抗震分析所涉及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定量评估该类结构在我国的地震风险。文章设计1栋八度抗震设防的6层冷成型钢结构,基于经过振动台验证的简化数值分析方法建立结构的简化数值模型,定量求解结构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和在使用周期内(50年)的地震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一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形状系数较大,在考虑多重不确定性后,结构的破坏概率显著提高,50年使用周期内倒塌概率的增幅达到10倍以上;算例结构在50年使用周期内基本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对于个别特殊区域应适当控制结构发生轻微破坏的概率。此外,文章建议应全面考虑多重不确定对冷成型钢结构地震风险的影响,对不确定性参数的取值和地震风险的计算方法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成型钢结构 多层建筑 地震风险评估 地震易损性 多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脚不均匀沉降对单斜撑钢井架的影响与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林 穆德君 +3 位作者 刘勇 李翔宇 阴琪翔 常鸿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长期的荷载作用可能导致矿井井架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甚至可能引起结构整体倾覆。针对童亭煤矿钢结构单斜撑井架的沉降和受力特点,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单斜撑井架结构模型,研究了斜撑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井架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并对... 长期的荷载作用可能导致矿井井架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甚至可能引起结构整体倾覆。针对童亭煤矿钢结构单斜撑井架的沉降和受力特点,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单斜撑井架结构模型,研究了斜撑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井架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并对井架内力受不均匀沉降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立架与斜撑间的沉降差值会引起立架C柱底和顶部横梁的应力呈线性增加,对斜撑影响较小;X方向沉降率达到2.04‰时,立架最大应力出现于C柱底,约为148 MPa,低于钢材设计强度的限值。②两斜撑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对单斜撑井架的不利影响更大,断绳工况下的Y方向沉降率为0.88‰时即发生应力超限破坏,略低于《矿山井架设计标准》中对单斜撑式钢井架斜撑基础间最大1‰的沉降差值限制。③不均匀沉降导致井架内力重分布,井架最大应力值和位移值均随沉降值增大而增大,其中立架C柱和斜撑上下天轮梁为最危险部位。针对井架沉降现状,提出了重点部位的加固和顶升方案,加固后井架内力和变形均大幅降低,静力性能提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钢结构 单斜撑井架 不均匀沉降 静力性能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