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方钢管柱装配式槽形外包柱脚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常鸿飞
朱锶杰
+3 位作者
张政
严晓宇
李照伟
夏军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6-1425,共10页
为研究装配式外包柱脚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槽形咬合外包柱脚,完成了3个装配式和1个现浇外包柱脚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构造的现浇柱脚相比,装配式柱脚可减少60%的现场浇筑量,承载力及初始刚度分别降低8.3%和1...
为研究装配式外包柱脚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槽形咬合外包柱脚,完成了3个装配式和1个现浇外包柱脚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构造的现浇柱脚相比,装配式柱脚可减少60%的现场浇筑量,承载力及初始刚度分别降低8.3%和13.1%,耗能能力和延性分别提高7.1%和8.1%;破坏模式上,柱脚呈现外包段底截面破坏,中部出现斜拉裂缝和弯曲裂缝,顶部混凝土承压破坏,装配柱脚的装配面裂缝能阻碍斜拉裂缝的发展,延缓装配柱脚的破坏;槽形外包段顶部加劲肋板可部分替代外包混凝土,提高了装配柱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现浇柱脚分别提升24.7%和58.4%;槽形外包段顶部箍板能提升装配柱脚强度,较现浇柱脚仅下降0.6%,同时能减少外包段顶部承压裂缝的产生。新型装配式柱脚基本能够达到规范规定的承载力要求,同时提升了柱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外包柱脚
抗震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1 位作者
王玉婧
杨晗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2-3368,共17页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导致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分类、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与结构界面的本构模型、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及工程运用实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建筑抗变形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然后,总结了目前建筑物抗变形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准确性有待提升;采煤沉陷区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地基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地基用土的要求;基础类型、基础刚度及构造等对结构抗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构耗能和吸收地表变形的新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待完善与研发。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套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发、框架结构抗变形的规律及机理、共同作用力学模型、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及自适应变形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地表变形
抗变形技术
本构模型
力学模型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鲲鹏
张宁
丁北斗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范围,同时借助Box-Behnhen响应面法对复合固化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为响应值,建立二阶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固化土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均依次为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双因素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赤泥和脱硫石膏、电石渣和脱硫石膏,对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电石渣和脱硫石膏、赤泥和脱硫石膏。通过优化获得复合固化土的最优配合比为赤泥掺量15.84%(质量分数)、电石渣掺量14.32%(质量分数)、脱硫石膏掺量7.32%(质量分数)。响应值的实测值和预测值误差均较小,证实了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固化土配合比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固化土的主要产物为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生成的钙矾石(AFt)穿插在凝胶与土颗粒之间,增强了土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固化土
响应面法
配合比优化
回归模型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塑性耗能
4
作者
张风杰
毛昌文
+3 位作者
夏军武
廖纪明
陈亚军
欧阳鹏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共5页
为提高装配效率和耗能能力,提出一种梁端悬臂装配节点。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节点的耗能能力,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其耗能能力主要取决于型钢和梁段钢筋塑性变形;悬臂梁段的设置成功实现了...
为提高装配效率和耗能能力,提出一种梁端悬臂装配节点。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节点的耗能能力,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其耗能能力主要取决于型钢和梁段钢筋塑性变形;悬臂梁段的设置成功实现了塑性铰的转移。梁端悬臂装配节点是通过型钢对混凝土的挤压作用完成力的传递,因此需增大梁段钢筋直径或提高强度等级,以避免节点发生剪切破坏。梁端悬臂装配节点整体耗能能力低于现浇节点,建议通过改进型钢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并调节两者截面强度关系来提升其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混凝土
装配式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氯盐侵蚀-外加电流耦合作用下TRC抗拉限裂性能研究
5
作者
贾满全
许永刚
+2 位作者
李世昌
尹世平
郑嘉淼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86-991,共6页
为提高氯盐侵蚀-外加电流耦合作用下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的抗拉限裂性能,首先,通过抗压和抗折试验研究了复掺碳纤维和石墨后TRC基体细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然后,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层数和试件厚度对TRC抗拉限裂性能...
为提高氯盐侵蚀-外加电流耦合作用下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的抗拉限裂性能,首先,通过抗压和抗折试验研究了复掺碳纤维和石墨后TRC基体细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然后,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层数和试件厚度对TRC抗拉限裂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纤维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复掺碳纤维和石墨可有效提高细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可显著提升TRC的抗拉性能并改善裂缝发展,增大试件厚度对其拉伸性能和裂缝形态影响不大;未直接外加电流的碳纤维单丝表面光滑完整,而直接外加电流的碳纤维单丝出现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侵蚀-外加电流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碳纤维
石墨
抗拉限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RC加固老旧空心板梁受弯性能研究
6
作者
尹世平
邢澳杰
+3 位作者
苏迅
杨雨厚
冯坚
黎力韬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3,共7页
研究目的:为验证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应用于桥梁加固的可行性,本文针对现役钢筋混凝土(RC)桥梁主梁存在的承载力不足和挠度较大等问题,将TRC用于加固老旧RC桥梁主梁,基于现场四点弯曲试验,研究TRC加固老旧足尺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
研究目的:为验证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应用于桥梁加固的可行性,本文针对现役钢筋混凝土(RC)桥梁主梁存在的承载力不足和挠度较大等问题,将TRC用于加固老旧RC桥梁主梁,基于现场四点弯曲试验,研究TRC加固老旧足尺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研究结论:(1)TRC加固梁主要发生了纤维编织网断裂、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相对滑移、局部脱粘以及层间剥离的失效模式,加固后其承载力提高了9.09%~30.3%;(2)TRC加固使空心板梁挠度减小了8.4%~26.8%,有效提升了其刚度,并限制了裂缝的开展,但延性降低了13.8%~31.9%;(3)本试验获得的最优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为400mm;(4)对TRC加固空心板梁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其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程度较好;(5)本研究成果对TRC在桥梁工程的加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
老旧空心板梁
修复加固
抗弯性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煤沉陷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研究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2 位作者
朱致淳
何源
于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损害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与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框架结构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表移动变形下大跨及多高层框架结构附加效应的动态演化规律,地表移动变形下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的力学行为及变形协同机制,框架结构建筑物新型抗变形技术,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抗变形调控技术,以便形成地表移动变形下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综合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采煤沉陷区进行大型框架结构建筑物工程建设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框架结构
损伤机理
共同作用
抗变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钢管柱装配式槽形外包柱脚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常鸿飞
朱锶杰
张政
严晓宇
李照伟
夏军武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
土木工程
灾变与
智能
防控
高校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
土木工程
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6-142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22A205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978657)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2021ZDPY0209).
文摘
为研究装配式外包柱脚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槽形咬合外包柱脚,完成了3个装配式和1个现浇外包柱脚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构造的现浇柱脚相比,装配式柱脚可减少60%的现场浇筑量,承载力及初始刚度分别降低8.3%和13.1%,耗能能力和延性分别提高7.1%和8.1%;破坏模式上,柱脚呈现外包段底截面破坏,中部出现斜拉裂缝和弯曲裂缝,顶部混凝土承压破坏,装配柱脚的装配面裂缝能阻碍斜拉裂缝的发展,延缓装配柱脚的破坏;槽形外包段顶部加劲肋板可部分替代外包混凝土,提高了装配柱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现浇柱脚分别提升24.7%和58.4%;槽形外包段顶部箍板能提升装配柱脚强度,较现浇柱脚仅下降0.6%,同时能减少外包段顶部承压裂缝的产生。新型装配式柱脚基本能够达到规范规定的承载力要求,同时提升了柱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关键词
装配式
外包柱脚
抗震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
Keywords
prefabricated
encased column base
seismic performance
low-cycle reciprocating loading
分类号
TU398.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7.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王玉婧
杨晗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深地
工程
智能
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灾变与智能防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2-3368,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23A20598)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资助项目(KYCX24_2798)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24WLKXJ046)。
文摘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导致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分类、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与结构界面的本构模型、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及工程运用实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建筑抗变形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然后,总结了目前建筑物抗变形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准确性有待提升;采煤沉陷区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地基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地基用土的要求;基础类型、基础刚度及构造等对结构抗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构耗能和吸收地表变形的新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待完善与研发。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套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发、框架结构抗变形的规律及机理、共同作用力学模型、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及自适应变形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地表变形
抗变形技术
本构模型
力学模型
加固技术
Keyword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surface deformation
anti-de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itutive model
mechanical model
reinforcement technique
分类号
TU746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TD327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鲲鹏
张宁
丁北斗
机构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
土木工程
灾变与
智能
防控
高校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2907301)。
文摘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范围,同时借助Box-Behnhen响应面法对复合固化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为响应值,建立二阶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固化土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均依次为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双因素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赤泥和脱硫石膏、电石渣和脱硫石膏,对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电石渣和脱硫石膏、赤泥和脱硫石膏。通过优化获得复合固化土的最优配合比为赤泥掺量15.84%(质量分数)、电石渣掺量14.32%(质量分数)、脱硫石膏掺量7.32%(质量分数)。响应值的实测值和预测值误差均较小,证实了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固化土配合比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固化土的主要产物为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生成的钙矾石(AFt)穿插在凝胶与土颗粒之间,增强了土体强度。
关键词
赤泥
固化土
响应面法
配合比优化
回归模型
交互作用
Keywords
red mud
cured soi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mix ratio optimization
regression model
interaction
分类号
U416.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塑性耗能
4
作者
张风杰
毛昌文
夏军武
廖纪明
陈亚军
欧阳鹏博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
工程
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灾变与智能防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
建筑第五
工程
局有限公司
出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3A20598)
中建五局有限公司科研项目(cscec5b-TM-2024-54)。
文摘
为提高装配效率和耗能能力,提出一种梁端悬臂装配节点。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节点的耗能能力,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其耗能能力主要取决于型钢和梁段钢筋塑性变形;悬臂梁段的设置成功实现了塑性铰的转移。梁端悬臂装配节点是通过型钢对混凝土的挤压作用完成力的传递,因此需增大梁段钢筋直径或提高强度等级,以避免节点发生剪切破坏。梁端悬臂装配节点整体耗能能力低于现浇节点,建议通过改进型钢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并调节两者截面强度关系来提升其耗能能力。
关键词
梁柱节点
混凝土
装配式
抗震性能
Keywords
beam-column node
concrete
assembly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盐侵蚀-外加电流耦合作用下TRC抗拉限裂性能研究
5
作者
贾满全
许永刚
李世昌
尹世平
郑嘉淼
机构
中国
铁建大桥
工程
局集团第一
工程
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
土木工程
灾变与
智能
防控
高校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86-991,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19642)。
文摘
为提高氯盐侵蚀-外加电流耦合作用下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的抗拉限裂性能,首先,通过抗压和抗折试验研究了复掺碳纤维和石墨后TRC基体细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然后,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层数和试件厚度对TRC抗拉限裂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纤维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复掺碳纤维和石墨可有效提高细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可显著提升TRC的抗拉性能并改善裂缝发展,增大试件厚度对其拉伸性能和裂缝形态影响不大;未直接外加电流的碳纤维单丝表面光滑完整,而直接外加电流的碳纤维单丝出现断裂。
关键词
氯盐侵蚀-外加电流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碳纤维
石墨
抗拉限裂性能
Keywords
chloride salt corrosion and impressed current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
carbon fiber
graphite
tensile and crack limiting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528.57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RC加固老旧空心板梁受弯性能研究
6
作者
尹世平
邢澳杰
苏迅
杨雨厚
冯坚
黎力韬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灾变与智能防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深地
工程
智能
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8322)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17292062)
2020年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玉市科20202926)。
文摘
研究目的:为验证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应用于桥梁加固的可行性,本文针对现役钢筋混凝土(RC)桥梁主梁存在的承载力不足和挠度较大等问题,将TRC用于加固老旧RC桥梁主梁,基于现场四点弯曲试验,研究TRC加固老旧足尺空心板梁的抗弯性能。研究结论:(1)TRC加固梁主要发生了纤维编织网断裂、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相对滑移、局部脱粘以及层间剥离的失效模式,加固后其承载力提高了9.09%~30.3%;(2)TRC加固使空心板梁挠度减小了8.4%~26.8%,有效提升了其刚度,并限制了裂缝的开展,但延性降低了13.8%~31.9%;(3)本试验获得的最优纤维编织网搭接长度为400mm;(4)对TRC加固空心板梁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其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程度较好;(5)本研究成果对TRC在桥梁工程的加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
老旧空心板梁
修复加固
抗弯性能
承载力计算
Keywords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
hollow slab beam
strengthening
flexural behavior
load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分类号
TU528.57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煤沉陷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研究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朱致淳
何源
于峻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深地
工程
智能
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灾变与智能防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3A20598)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4_2798)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24WLKXJ046)。
文摘
针对我国矿山城市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利用难的问题,在统计采煤沉陷区发展现状、综合治理及其工程建设利用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采煤沉陷区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框架结构抗变形原理、共同作用机理、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等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损害与保护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与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框架结构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表移动变形下大跨及多高层框架结构附加效应的动态演化规律,地表移动变形下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的力学行为及变形协同机制,框架结构建筑物新型抗变形技术,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抗变形调控技术,以便形成地表移动变形下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综合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实现采煤沉陷区进行大型框架结构建筑物工程建设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框架结构
损伤机理
共同作用
抗变形技术
Keyword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frame structure
damage mechanism
interaction
anti-deform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D22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U35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方钢管柱装配式槽形外包柱脚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常鸿飞
朱锶杰
张政
严晓宇
李照伟
夏军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夏军武
周宇
王玉婧
杨晗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张鲲鹏
张宁
丁北斗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塑性耗能
张风杰
毛昌文
夏军武
廖纪明
陈亚军
欧阳鹏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氯盐侵蚀-外加电流耦合作用下TRC抗拉限裂性能研究
贾满全
许永刚
李世昌
尹世平
郑嘉淼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TRC加固老旧空心板梁受弯性能研究
尹世平
邢澳杰
苏迅
杨雨厚
冯坚
黎力韬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采煤沉陷区框架结构抗变形研究现状与展望
夏军武
周宇
朱致淳
何源
于峻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