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18
1
作者 卞正富 金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研究目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现状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现状;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要求;提出了高层次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要加强... 研究目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现状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现状;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要求;提出了高层次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要加强公共管理学基础、资源科学基础、环境科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工程科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提出了加强土地、矿产、测绘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关注相关学科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土地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沉陷对关键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少刚 肖浩宇 +3 位作者 郄晨龙 卞正富 杨德军 朴春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0-307,共8页
开展了针对沉陷移动变形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实验装置设计、相似常数分析、相似材料配制与铺设等关键内容,并分析了沉陷变形对土壤水分、土壤密度这两个关键土壤物理参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为克... 开展了针对沉陷移动变形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实验装置设计、相似常数分析、相似材料配制与铺设等关键内容,并分析了沉陷变形对土壤水分、土壤密度这两个关键土壤物理参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为克服现场土壤取样客观存在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开采沉陷对地表土壤关键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是可行性的;开采沉陷降低了整个沉陷区的土壤含水量,并增加了其空间离散程度;拉伸区土壤水含量受沉陷变形影响最为明显;土壤含水量降低程度与地表移动变形值具有较好的自然对数模型关系;开采沉陷同时也增加了沉陷区土壤密度的离散程度,在压缩区增大土壤密度,在拉伸区降低土壤密度,且土壤密度降低程度与水平变形值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土地损伤 环境影响 土壤水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生态足迹分析——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琳 卞正富 +1 位作者 赵华 余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4,共7页
研究目的: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贾汪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传统生态足迹法和三维生态足迹法。研究结果:11年来,贾汪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现逐步增长状态;2000—2003年,生态足迹尺度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004—2... 研究目的: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贾汪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传统生态足迹法和三维生态足迹法。研究结果:11年来,贾汪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现逐步增长状态;2000—2003年,生态足迹尺度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004—2010年,生态足迹尺度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高度从2004年开始超过1,即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2010年,生态足迹高度增长到9.89,即在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能力下,以2010年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消费速度,自然系统需要经历9.89年时间生产才能满足当年城市发展的资源需求。研究结论:近年来贾汪区转型发展仍然延续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摆脱资源约束,亟需制定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足迹 三维生态足迹 资源枯竭城市 贾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冻融循环对酷寒矿区煤矸石风化崩解速率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海桥 程伟 +3 位作者 尚志 牟守国 卞正富 雷少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59-3864,共6页
酷寒矿区表土瘠薄,陆地覆被破坏后可利用表土稀缺是制约煤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因素之一,难以获得足够的可用表土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土地复垦效果,同时也限制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在缺土区拓展可利用表土来源不仅是煤炭土地复垦... 酷寒矿区表土瘠薄,陆地覆被破坏后可利用表土稀缺是制约煤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因素之一,难以获得足够的可用表土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土地复垦效果,同时也限制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在缺土区拓展可利用表土来源不仅是煤炭土地复垦中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煤矸石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副产物,也是潜在的表土来源之一。针对特殊环境下的土地复垦需要,以酷寒矿区未风化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从水分变化、冻融循环单独作用和水分-冻融循环叠加作用于煤矸石的角度进行试验设计,分析了3类14种处理下煤矸石风化崩解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分-冻融循环处理下煤矸石风化崩解速率明显大于水分和冻融循环单独处理,风化崩解速率差异较大。运用聚类分析把煤矸石14种处理下的崩解速率分为2类,2类间的崩解速率差异显著,引起风化崩解速率差异显著的因素主要是较大的温差变化引起水分和盐分结晶膨胀。其中饱和含水-冻融循环组风化崩解速率大于非饱和水分组,大温差组大于小温差或恒温组。指出了温差变化中冰晶作用的存在引起了煤矸石的快速崩解主导因素。本研究揭示了水分作用对煤矸石风化崩解的影响大于温度作用,冻融循环有利于煤矸石风化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风化崩解速率 冻融循环 风化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晓艳 陈龙乾 尚爱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14,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及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工业和城市建设日益扩大,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市化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初众多流行的新概念之一。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及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工业和城市建设日益扩大,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市化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初众多流行的新概念之一。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很多良田已被建筑物长期占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为此,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耕地不断减少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城市化 综述 耕地保护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抚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智强 臧德彦 +1 位作者 陈龙乾 谢淑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206,共5页
基于1999年和2005年两期TM遥感数据,利用ERDAS8.5和Arcgis等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将抚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6类,并得出了各地类的土地面积。然后,计算得出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基于1999年和2005年两期TM遥感数据,利用ERDAS8.5和Arcgis等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将抚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6类,并得出了各地类的土地面积。然后,计算得出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抚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幅较低且总量偏小,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结构问题,生态建设的力度还不够。着眼于政策、技术措施、资金和土地管理的综合视角,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合理调配用地结构,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抚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被引量:131
7
作者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6-11,共6页
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 ,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 ,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提出了我... 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 ,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 ,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提出了我国今后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域 土地复垦 环境治理 综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的演替规律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6-11,共6页
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界面的概念,分析了矿床开采对潜水位的影响及矿山土特性,提出了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和复垦土地生产力的熵流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矿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和控制方法与复垦界面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地生产力 土地生态系统 演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对中国城市土地整理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卞正富 王俊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71,54,共8页
研究目的:减少建设占用耕地,节约利用土地,应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同时防止工商业废弃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研究方法:以美国CERCLA法律和EPA工商业废弃地的定义为背景,介绍欧美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的法律要求、实施步骤和技术要求;分析... 研究目的:减少建设占用耕地,节约利用土地,应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同时防止工商业废弃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研究方法:以美国CERCLA法律和EPA工商业废弃地的定义为背景,介绍欧美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的法律要求、实施步骤和技术要求;分析中国城市工商业废弃地再开发未能重视的原因,提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必须加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监控与管理。研究结论:(1)土地分类中对城市建成区已经开发利用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需要分类统计管理;(2)在城市建成区土地管理中需要与环保部门合作对工商业场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建立档案;(3)制定鼓励政策,将城市现有工商业废弃地的再利用作为城市土地整理的一部分,鼓励土地节约利用、减小土地利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法规,规范城市土地利用行为,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区域工商业废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工商业废弃地 公众健康与环境风险 土地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及其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本志 卞正富 《中国煤炭》 2000年第8期15-17,共3页
从土地的广义概念出发,介绍了土地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并针对不同的土地破坏类型,采取了不同的整治措施,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土壤改良、植被恢复与重建和水污染防治等技术。还简要介绍了采用城市污泥改良复垦土壤的方法。
关键词 土地破坏 土地复垦 土壤改良 综合整治 煤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平顶山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明 卞正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86-189,共4页
首先阐述了煤炭开采对平顶山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然后利用RS技术定量分析了平顶山矿区1994~2002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并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平顶山矿区1994~2002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 首先阐述了煤炭开采对平顶山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然后利用RS技术定量分析了平顶山矿区1994~2002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并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平顶山矿区1994~2002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全面把握矿区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最后提出了矿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可持续发展 遥感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矿区复垦及农业产业化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张绍良 张国良 +1 位作者 翟广忠 刘以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22-225,共4页
本文从自然基础、内在动力、外部条件和运行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东部矿区复垦土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促进因素,探讨了土地复垦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衔接方式。根据矿区和复垦土地的实际,提出了矿区复垦土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其运... 本文从自然基础、内在动力、外部条件和运行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东部矿区复垦土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促进因素,探讨了土地复垦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衔接方式。根据矿区和复垦土地的实际,提出了矿区复垦土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其运行机制和适用条件。铜山县国家级复垦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农业产业化 经营管理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近30 a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邢龙飞 黄赳 +1 位作者 雷少刚 曹志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近30 a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法分析NDVI变化趋势;基于像元尺度分析植被变化,研究其空间差异性;通过转移矩阵研究植被覆盖度稳定性、降雨和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近30 a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法分析NDVI变化趋势;基于像元尺度分析植被变化,研究其空间差异性;通过转移矩阵研究植被覆盖度稳定性、降雨和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近30 a胜利矿区NDVI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植被损伤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 02%,分布于矿业景观和城镇建设景观;植被恢复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 11%,分布于人工草场与湿地;(3)植被覆盖度不稳定,易发生转移;(4)排土场高程和坡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坡向与植被覆盖度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矿区 植被覆盖度 NDVI变化趋势 稳定性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睢宁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人文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炜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睢宁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主要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可靠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1992-2002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促使该区域... 研究目的:研究睢宁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主要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可靠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1992-2002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促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的人文驱动力因素是人口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开发投资。研究结论:要改变故道地区落后的现状,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区位熵 相关分析 农村产业结构 睢宁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监测评估体系建立研究
15
作者 吴炜 卞正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2期11-12,共2页
构建征地监测评估体系是实现对被征地农民的有效安置,保障安置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维持长远生计的有效可行的办法。通过监测征地执行过程和进展情况以及农民被征地后的收入恢复、生活水平情况,评价征地的效率、有效性、影响... 构建征地监测评估体系是实现对被征地农民的有效安置,保障安置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维持长远生计的有效可行的办法。通过监测征地执行过程和进展情况以及农民被征地后的收入恢复、生活水平情况,评价征地的效率、有效性、影响和可持续性,并进行有效分析、预测,为政策制定和政府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 监测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地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15
16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金丹 王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了对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的识别与修复是矿山生态系统引导自修复的关键;并进一步讨论了引导型矿区土地修复目标的合理程度。还讨论了采前预防及采后修复在矿区土地修复中的作用,对于露天矿山,采前预防或减损工艺应成为主流,在剥采排复一体化工艺实现后,土壤重构成为露天矿区土地修复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井工开采矿山,采前预防措施通常被用于局部需要特殊保护的地表建构筑物或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类型区,采后修复仍是主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修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荒漠化矿区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常鲁群 张日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0-525,共6页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高程的增大而降低;采矿导致土壤渗透系数发生变化,采空区上方垂直入渗能力增强,改变了潜水补给条件和土壤表面蒸发能力,进而影响土壤含水率;考虑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植物根系所及的深度,当采前地下水埋深较小而植物根的垂直深度较大时,采矿引起的水位下降必将影响植物利用潜水;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而地表植被为浅根植物时,则不会影响,而采矿引起的地表裂缝则增加了地表土壤蒸发,地表拉伸变形容易拉断植物根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TM影像 干旱矿区 土壤含水率 开采沉陷 潜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煤田高强度井工煤矿开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扰动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郄晨龙 卞正富 +2 位作者 杨德军 雷少刚 牟守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8-1456,共9页
为给矿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在对大柳塔52303工作面不同地表影响区域(非采区、外拉伸变形区、内拉伸变形区、压缩变形区和中性区)0.10~0.15 m深度土壤进行开采前后同位置取样测试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 为给矿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在对大柳塔52303工作面不同地表影响区域(非采区、外拉伸变形区、内拉伸变形区、压缩变形区和中性区)0.10~0.15 m深度土壤进行开采前后同位置取样测试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土壤物理性质扰动的统计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从开采后相对于开采前的平均值变化来看:天然含水量、容重、黏聚力显著减小,尤其天然含水量和黏聚力减小更明显,两者分别减小24%和48%;内摩擦角增加了9%。说明开采显著降低了容重,尤其是天然含水量和黏聚力的平均值,增大了内摩擦角平均值。2开采对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的扰动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并且受天然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开采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扰动的空间规律性与开采对天然含水量影响的空间规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外拉伸变形区开采降低了黏聚力;由内拉伸变形区向中性区方向,开采降低天然含水量和黏聚力越来越明显,增大内摩擦角越来越明显。3开采后,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的块金值不同程度减小,有机质和天然孔隙比的块金值不同程度增加,说明开采增强了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的空间依赖性,减弱了有机质和天然孔隙比的空间依赖性。因此,建议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应该重点针对内拉伸变形区、压缩变形区以及中性区进行,土壤修复应重点针对天然含水量、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容重进行,生态恢复则要考虑区域间和变量间的联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土壤物理性质 空间变异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33
19
作者 赵华 卞正富 冷海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34-37,14,共5页
研究目的 :分析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三效”评价统一的可能性。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 :不同开发整理利用的土地 ,生态评价具体内容不同 ;将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实... 研究目的 :分析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三效”评价统一的可能性。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 :不同开发整理利用的土地 ,生态评价具体内容不同 ;将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三效”评价的统一。研究结论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要加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并且要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生态环境效益 生态评价 评价指标 灌溉影响 农药使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龙乾 邓喀中 +4 位作者 唐宏 刘振田 笪建原 李延明 李荣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以徐州矿区为例,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泥浆泵复垦土壤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正常农田相比,泥浆泵复垦土壤质地表层偏粘性,底层偏砂性;土壤容重表层偏高,底层偏低;土壤团粒结... 以徐州矿区为例,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泥浆泵复垦土壤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正常农田相比,泥浆泵复垦土壤质地表层偏粘性,底层偏砂性;土壤容重表层偏高,底层偏低;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偏低。随着复垦后时间的推移,泥浆泵复垦土壤不断熟化,表现为土壤容重表层不断降低和底层不断增加,以及土壤团粒结构不断增加的演化特征,后者则以0.5-3mm团粒结构的形成速度较快。至复垦后第13年泥浆泵复垦土壤容重和团粒结构基本接近正常农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泥浆泵 复垦土壤 物理特性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