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漫议·教师与课堂篇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邓心强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69,89,共6页
-
基金
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度社科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3W06
-
文摘
我国高校中文系普遍开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改的重要维度在教师与课堂。任课教师应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善于扬长避短,教研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谨防教学与科研的脱节,使课堂没有活水、生机与血液;教师应在中西参照、纵横比较中多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学
教材
课堂
-
分类号
I206.09-4
[文学—中国文学]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韩愈文“气”多维论衡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管仁福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
文摘
在韩愈的作品中,“气”和以“气”构成的语词频频出现,可以说这些有关“气”的语词是他表情达意的关键词。从韩愈作品中所写“气”的内涵看,大体可分为自然物质之气、生命生理之气和人文精神之气三个维面,而人文精神之气蕴涵最为丰富,对此又可从哲学、道德人格、文学艺术等层面进行审视。在韩愈诸多“气”的表述和阐释中,“气盛言宜”说最具创新性。
-
关键词
气
云气
气力
元气
气盛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拯救与逍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史修永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76-77,共2页
-
基金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W22
-
文摘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站在人与文化的关系立场上,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困境中,表达现代人对生存发展的理性诉求以及对生命质感的自由体验的向往,为现代人在理性社会里重返自由家园提供了一种途径。影片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同时蕴涵着对理性文化的深刻反思。
-
关键词
《肖申克的救赎》
拯救
理性
自由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再造地方:清末民初文人的地方实践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冯仰操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9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贤文化研究”(16ZDA169)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江苏文人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书写(1895—1917)”(17ZWC00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受"爱国必自爱乡始"时代思潮与"士绅传统"的影响,清末民初文人将再造地方作为再造中国的起点,广泛参与了地方政治的革新、地方社会的改良和地方文化的建构,并通过文学介入其中。人们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行,向地方社会推行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内核的西方文化,却导致了"士绅传统"主导的地方秩序的瓦解。之后的文人群体被迫离乡进城,只能以"侨寓"的身份书写关于地方的乡愁。
-
关键词
清末民初文人
士绅传统
国家认同
乡愁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乡魂与国魂:晚清文人的乡贤传记书写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冯仰操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贤文化研究"(16ZDA169)
江苏省社科基金"清末民初江苏文人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书写(1895-1917)"(17ZWC00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民族国家认同与地域认同的双重推动下,晚清文人热衷于以地方乡贤为对象建构理想的国民。自梁启超开始,人们以传记为载体,展示了众多式样的地方英雄,并从中发掘理想的国民人格或时代精神。但人们过于侧重乡贤传记的政治性,也造成了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与书写策略的模式化。
-
关键词
梁启超
地方乡贤
理想国民
英雄史传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晚清白话报刊的推行与经营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冯仰操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
基金
中国矿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文化传承"专项项目(2018WHCC08)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江苏文人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书写(1895-1917)"(17ZWC005)
-
文摘
为数众多的白话报馆是晚清白话报刊推行与经营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民间群体是发起者和重要的参与者。当然,官方作用不可或缺,参与并提供了政策支持。在白话报刊的运营中,官方与民间均将启蒙或教化等公益目标放在首位,但民间有更强烈的市场意识,采取了发行、广告以及多种营销手段,不同的运营方式反过来也影响了白话报刊的推行。对于民众启蒙运动而言,民间与官方、公益与教化的相互配合,是更为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
关键词
白话报刊
民间
官方
经营
-
Keywords
vernacular newspaper
civilian
official
operation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晚清政治小说的地方政治想象
- 7
-
-
作者
冯仰操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8,共7页
-
文摘
晚清舆论界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纷纷将"新地方"作为"新中国"的起点。与之相应,晚清政治小说以特有的方式加入了现代地方政治的想象,多将地方作为通向现代国家的起点,并以西方地方自治制度为蓝本。受不同政治立场的影响,人们的地方政治想象主要有革命与改良两种模式,此外,在西方制度至上的制约下,相关想象过于肤浅、狂热而缺乏思想的深度与形式的美感。
-
关键词
政治小说
地方政治
想象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