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回频率曲线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南地区上二叠统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郝黎明 邵龙义 +1 位作者 时宗波 张鹏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2-19,共8页
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 ,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 ,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 ,海平面的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 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 ,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 ,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 ,海平面的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 ,因而其旋回性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 ,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 ,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 ,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 ,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据此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本文在介绍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及旋回频率曲线的方法原理基础上 ,利用旋回频率曲线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的幕式聚煤作用 ,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聚煤作用幕 ,识别出了不同时期聚煤作用幕的聚煤范围。此外 ,通过对比不同期次的聚煤作用幕 ,得出了不同期聚煤作用幕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 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 16个四级层序 ,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频率曲线 幕式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二叠世 贵州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ES的光纤接入网规划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苏辉 吴立新 +1 位作者 陆镇虹 王金庄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该文分析光纤接入网规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及其性质 ,提出整合运用GIS技术和ES技术来建立智能型光纤接入网规划系统的思想。根据OAN规划的实际需要 ,定义IPSOAN的具体功能 ,探讨了智能型光纤接入网系统实现的关键算法 ,以VC集成开发环境和M... 该文分析光纤接入网规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及其性质 ,提出整合运用GIS技术和ES技术来建立智能型光纤接入网规划系统的思想。根据OAN规划的实际需要 ,定义IPSOAN的具体功能 ,探讨了智能型光纤接入网系统实现的关键算法 ,以VC集成开发环境和MapInfoGIS组件—MapX为开发平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ES IPSOAN 功能结构 关键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 光纤接入网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球”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3
作者 乔朝飞 胡振琪 +1 位作者 张育民 梁洪有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数字地球”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数字地球”是一个不仅包括地球信息科学 ,同时也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的开放的巨系统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RS、GIS、GPS等为“数字地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 “数字地球”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数字地球”是一个不仅包括地球信息科学 ,同时也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的开放的巨系统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RS、GIS、GPS等为“数字地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字地球”在虚拟现实、预测全球变化、农业生产、教育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数字地球”对于中国在下个世纪初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现阶段中国应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将“数字中国”计划提上日程 .全社会要高度关注“数字地球”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球 空间数据基础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炭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吕森林 邵龙义 丰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2-44,共3页
结合淮南实际情况 ,总结了因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包括清洁生产、煤矸石综合利用、煤层气 (瓦斯 )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化和土地... 结合淮南实际情况 ,总结了因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包括清洁生产、煤矸石综合利用、煤层气 (瓦斯 )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化和土地复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利用 防治对策 煤层气开发 环境 大气污染 煤矸石 土地复垦 矿井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产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军营 郑楚光 +2 位作者 任德贻 张衍国 郭亮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4-67,共4页
利用清华大学小型循环流化床对黔西南高硫煤进行燃烧实验 ,研究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重新配置和对环境的影响 ,以及固硫添加剂对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排放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循环流化床灰中 ,As、Sb、Pb... 利用清华大学小型循环流化床对黔西南高硫煤进行燃烧实验 ,研究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重新配置和对环境的影响 ,以及固硫添加剂对煤中部分有害微量元素排放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循环流化床灰中 ,As、Sb、Pb、Cu、Be与Zn等在细粒灰中富集 ,Pb、As、Sb、Se、Th、Ni与Cr等在磁性灰中富集 .除尘器后烟道灰中富集Zn、As、P、Ni、Cr、Mo、Be、Pb、Th、Hg与F等 ,而Nb、Rb与Zr等明显亏损 .在煤中加入固硫添加剂燃烧后比较发现 ,As、Se、Sb与Zn等在细粒流化床灰中富集能力降低 ,As、Se、Li、Be、Mo、Cr、Co与Ni等在除尘器后烟道灰中含量降低 ,烟道喷淋水中Cu、Zn、Cr、Pb、Co、Ni、F与Se等的含量降低 .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 ,固硫添加剂不仅降低SO2 的排放 ,而且对部分有害微量元素 (As、Se、Be、Cr、Co、Ni、Pb、Zn与F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煤燃烧 微量元素 分布特征 添加剂 CFB 洁净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苏辉 吴立新 +1 位作者 陆镇虹 王金庄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GIS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GIS和通信技术集成作为提供空间数据服务的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另一个方面是GIS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管理、网络规划设计和运营决策的辅助手段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宽带网络的发... GIS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GIS和通信技术集成作为提供空间数据服务的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另一个方面是GIS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管理、网络规划设计和运营决策的辅助手段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宽带网络的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管理和通信运营等各方面需求的提高 ,GIS在通信领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服务 基础设施管理 网络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冰携泥现象及冰成沉积构造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在兴 鲜本忠 +4 位作者 初宝杰 宋修宪 何志平 邢焕清 杨伟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在黄河三角洲出现一种特殊的、冰 - (水 ) -泥共同作用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 ,冰雪融化 ,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 (粉砂或粘土 )常被冰向上携起 ,当冰融化后形成了一些冰成沉积构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模拟研究 ,冰携泥... 在黄河三角洲出现一种特殊的、冰 - (水 ) -泥共同作用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 ,冰雪融化 ,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 (粉砂或粘土 )常被冰向上携起 ,当冰融化后形成了一些冰成沉积构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模拟研究 ,冰携泥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沉积物冰劈破碎阶段 ,冰层底部融化 -泥沙被冰垂向搬运阶段及泥沙下落 -冰成沉积构造形成阶段。在冰携泥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冰劈裂缝、冰成球粒和冰成泥沙片等特殊的沉积构造 ,是冰携泥现象留下的重要的地质记录 ,对于研究这一特殊现象及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造成冰携泥现象有两种可能机制 :冰层中的毛细作用和冰融水的对流作用。前者只在冰融水能及时渗漏或排出的开放系统中发生作用 ;而在冰融水不能被渗漏或排出的密闭系统中两种机制共同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冰携泥 冰成沉积构造 毛细作用 季节性冰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椭球体放矿理论速度和加速度场的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慎河 李荣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类椭球体放矿理论速度场进行了评价 ,并首次给出了加速度方程 ;根据试验研究提出了放出体表面方程、移动迹线方程、移动过渡方程 ,建立了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理想方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观察和理论提出了实际散体的速度方程和密度方... 对类椭球体放矿理论速度场进行了评价 ,并首次给出了加速度方程 ;根据试验研究提出了放出体表面方程、移动迹线方程、移动过渡方程 ,建立了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理想方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观察和理论提出了实际散体的速度方程和密度方程 ,建立了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实际方程。类椭球体放矿理论其速度和加速度场必须满足连续介质放矿理论速度和加速场的评价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速度和加速度场能够满足内容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场 类椭球体 放矿理论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