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逆全球化的本质辨析及中国对策
1
作者 费英秋 武玉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的动因、趋势和价值,是预言和揭示全球化的理论先声,是透视和解析逆全球化及其本质的科学方法,也是探索和寻找破解逆全球化中国对策的基本遵循。在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视域下...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的动因、趋势和价值,是预言和揭示全球化的理论先声,是透视和解析逆全球化及其本质的科学方法,也是探索和寻找破解逆全球化中国对策的基本遵循。在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视域下,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性辐射及资本主义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对全球化的背离,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至上逻辑”遇挫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和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的产物,是新自由主义危机彰显和资本主义治理模式陷入悖困的深刻反映。科学研判逆全球化的演变动态,沉着应对、见招拆招,是破解逆全球化的前提;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破解逆全球化的压舱石;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破解逆全球化的基本路向;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逆全球化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全球化 逆全球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马克思主义行”的多重维度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亚男 桂翔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共10页
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包括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首先在于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为苦苦寻求国家出路的近代中国人民指... 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包括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首先在于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为苦苦寻求国家出路的近代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所展示的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图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二者相融相通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的文化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确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前提。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两个结合”,既是深刻的历史经验,也是始终保持和激发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慧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110-111,共2页
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以及农村宣教力量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地区的推进。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马克思主义建构环境,通过完善宣... 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以及农村宣教力量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地区的推进。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马克思主义建构环境,通过完善宣教渠道来构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以及提升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潭秋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庆桃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6,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和创始人,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行努力探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和创始人,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行努力探索和实践。他在寻求救国救民新思想过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并充分利用多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群众运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有组织、有意识地培养马克思主义青年骨干;出席中共一大,为党的创建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陈潭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态建设中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作用——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5
作者 秦晶晶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0-260,共1页
促进节约型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生产转型是我国新时期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而理论指导实践是提升实践效率与水平的要素,因此为了更科学、更高效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生态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创新与应用需... 促进节约型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生产转型是我国新时期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而理论指导实践是提升实践效率与水平的要素,因此为了更科学、更高效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生态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创新与应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化 绿色农业 循环农业 节约型农业 农业生态思想 创新与应用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脉络、内在结构与践行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璇 左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205,共10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 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分别属于教育家精神的立场底色、伦理规范、知性认知、实践态度、情感认同、超越追求,体现了小我与大我、言与行、教书与育人、苦与乐、术与技、业与道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总体上形成了具有内在本质关联的稳定结构。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从方向引领、制度设计、教师培养、社会合力等方面系统推进与多维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家精神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中华师道传统 教师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7
作者 李妍 郭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宝库中汲取营养,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百年来对世界历史理论拓展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和中国之变深刻思考的结... 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宝库中汲取营养,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百年来对世界历史理论拓展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和中国之变深刻思考的结果,是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新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上。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对当今中国增强“四个自信”、挖掘和发挥东方大国在“两个变局”中的发展优势,坚持应变而动、正确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逆全球化浪潮,胸怀全球视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站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世界历史 内在逻辑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审视
8
作者 曾祥明 陈夏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指向。新质生产力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也是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丰富的物质与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指向。新质生产力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也是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人民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内涵客观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新质生产力有助于重塑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机制,提升社会总体效能,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要通过系统性改革与结构性调整,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体化改革,打造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与我国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桂翔 张景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主体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主体性理论的实践运用就是确立人民群众的自主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以扩大自主权为起点和基本内容的改革历史本质上就是通过体制的改革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释... 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主体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主体性理论的实践运用就是确立人民群众的自主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以扩大自主权为起点和基本内容的改革历史本质上就是通过体制的改革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释放主体性的历史。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简政放权、释放社会创造力再次成为新一届政府的着力点。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必将对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和创新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社会治理 自主权 社会活力 简政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玫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0,共5页
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习近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从历史发展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到了关键阶段,国家事业、党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建设关键期。从现实发展看,我国社会主... 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习近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从历史发展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到了关键阶段,国家事业、党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建设关键期。从现实发展看,我国社会主义即将进入初级阶段的后期阶段,工业化建设进入后半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入改革完善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入成熟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成熟定型期。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结构步入调整重塑期,全球治理体系处在变革期,世界秩序进入战略调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6
11
作者 邬跃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9,共7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帮助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牢固责任担当、培育奋斗意志、砥砺道德品格。高校思政课需讲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内涵、讲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实质、讲深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帮助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牢固责任担当、培育奋斗意志、砥砺道德品格。高校思政课需讲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内涵、讲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实质、讲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理阐释。应通过优化内容融入、改进教学方式、用好线上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等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育人功能,让伟大精神更好赓续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思政课教学 实效性 红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12
作者 盖逸馨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历史逻辑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立...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历史逻辑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口新格局的国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人民观,践行人的现代化的发展观。价值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贯彻人本逻辑的现代化新思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把握以上三重逻辑,是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理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一以贯之”视阈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创新品质与鲜明特征
13
作者 赵翔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00-103,共4页
基于三个"一以贯之"的视角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牢牢把握其理论逻辑、深入洞悉其创新品质、科学领会其鲜明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以三个"一以贯之"为切入点,围绕习近平新... 基于三个"一以贯之"的视角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牢牢把握其理论逻辑、深入洞悉其创新品质、科学领会其鲜明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以三个"一以贯之"为切入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线、创新品质与鲜明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得以深入洞悉这一伟大思想的现实依据与实践基础,并进一步明晰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政治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一以贯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逻辑 创新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困惑及应对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祥明 徐华晴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第三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第三代农民工择业更倾向于深度嵌入城市生活,为有效应对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的“脱嵌”状态,提升该群体在城市中的职业转化率已然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 第三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第三代农民工择业更倾向于深度嵌入城市生活,为有效应对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的“脱嵌”状态,提升该群体在城市中的职业转化率已然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代农民工进城后,经历着由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转变,面临着心理融入不足、劳动力供需不对称、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供给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等新挑战。研究认为,通过加强利益关怀和政治分享、优化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夯实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可有效提升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代农民工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逻辑理路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邬跃 祁文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民政工作的本质是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价值旨归、动力源泉、原则遵循和着力重点等重大问题的核心要义,辩证把握了民政... 民政工作的本质是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价值旨归、动力源泉、原则遵循和着力重点等重大问题的核心要义,辩证把握了民政工作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党在民政工作领域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严密的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民生民本思想的积淀升华,是对党的民政工作实践的开拓创新。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回应了人民美好生活之需,指导了国家治理方式创新,贡献了解决民生难题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政工作 马克思主义民生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职工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以中国职工教育服务网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日娜 曾祥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6,共7页
职工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职工素质、提升职工技能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我国的职工教育虽在服务企业提升职工素质与业务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投... 职工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职工素质、提升职工技能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我国的职工教育虽在服务企业提升职工素质与业务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投入经费和人员偏少、"互联网+职工教育"融合不够和教师素质不高、专业不强等问题。新时代职工教育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加大"职工教育和互联网+"深度融合,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职工群众献策献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职工教育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视角下非雇佣数字劳动异化分析
17
作者 刘晓君 卢芙妮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27,共7页
平台经济的纵深发展催生新型非雇佣数字劳动形态,此劳动不仅创造价值且被平台资本无偿占有,具有鲜明的物质劳动属性。基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系统揭示其四维异化表征:劳动产品异化表现为数据商品对用户的反向规训;劳动过程异化呈现为... 平台经济的纵深发展催生新型非雇佣数字劳动形态,此劳动不仅创造价值且被平台资本无偿占有,具有鲜明的物质劳动属性。基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系统揭示其四维异化表征:劳动产品异化表现为数据商品对用户的反向规训;劳动过程异化呈现为沉浸式自驱过劳;类本质异化展现为主体性式微;社会关系异化则衍生为弱连接与圈层化。上述异化形态根植于技术、数据与资本的深度合谋机制。为扬弃此异化,提出制度、技术与主体协同的治理路径:制度层面需破解数据垄断、构建公平的分配机制;技术层面应规制算法权力、引导技术向善发展;主体层面重在培育数字素养、激活集体治理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生产要素 算法 平台经济 非雇佣数字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服务效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三维探赜
18
作者 盖逸馨 高子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6,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转化服务思维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政府服务效能优化的实践积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契合,蕴含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彰显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转化服务思维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政府服务效能优化的实践积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契合,蕴含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等内涵。归纳借鉴政府优化服务效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优势做法,并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程建设,打造实践育人新场域,进一步促进政府服务效能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服务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 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梦乡土 思政教育新突破
19
作者 王利春 《村委主任》 2025年第6期69-71,共3页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农民思想观念保守、教育队...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农民思想观念保守、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阻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文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优化教育工作队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健全保障机制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加强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 教育方法 乡村振兴 教育队伍建设 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不利局面及机制创新研究
20
作者 李欣悦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期93-95,共3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城镇化战略作为改革开放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发展不平衡、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城镇化战略作为改革开放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发展不平衡、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差异大等问题逐渐凸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调整发展方向,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要素资源融合受限、产业经营融合缓慢、城乡管理融合薄弱以及公共服务融合欠缺等问题,亟须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完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城乡管理制度、丰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等举措来破除困境,不断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城乡融合 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