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被引量:85
1
作者 邵龙义 肖正辉 +3 位作者 何志平 刘永福 尚潞君 张鹏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其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其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和煤层气储层聚集控制因素分析。太原组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厚度44.90-193.48 m,含多层可采煤层,厚度0-16.89 m,平均 7.19 m。在太原组沉积期,研究区北部发育下三角洲平原相,煤层相对较厚,中部和南部为潟湖相,煤层相对较薄,东南部主要为滨外碳酸盐陆棚相,在晋城一带为障壁砂坝相分布区,煤层亦较厚;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石灰岩仅在局部地区见到,该组厚18.60-213.25 m,含可采煤层1-2层,厚度0-10.0 m, 平均4.20 m。在山西组沉积期,北部以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为主,中部和南部以分流间湾相为主,东南部则以河口砂坝相为主,厚煤带都位于中部和南部的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总之,太原组富煤地带多与砂岩富集带相吻合,位于北部下三角洲平原和南部障壁砂坝地区,而山西组厚煤带大都位于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山西组 含煤岩系 三角洲 障壁-漏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59
2
作者 邵龙义 何志平 +5 位作者 顾家裕 罗文林 贾进华 刘永福 张丽娟 张鹏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发育砾岩、砂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沉积环境有滨岸、湖、潮坪及扇三角洲等,塔西南坳陷以碳酸盐岩和膏岩为特征,从东到西发育开阔台地、近岸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等,二者之间即在塔北隆起及北部坳陷带位置为宽阔的古隆起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整个盆地以滨浅湖为主,发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塔西南坳陷虽然仍发育多个海相层,但海水的影响明显比始新世早期弱,当时主要古地理单元有海湾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浅水环境到晚期的滨浅湖及海湾湖环境,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以热带—亚热带的干旱气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塔西南坳陷 古近系 古地理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在气溶胶单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1 位作者 李金娟 张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1,共4页
透射电镜(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放大率,可以同时提供形貌、成分、结构信息,非常适宜于对气溶胶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等的研究。简述了国内外用TEM对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研究及其现状,主要围绕TEM对城市大气气溶胶、海洋气溶胶、燃烧烟... 透射电镜(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放大率,可以同时提供形貌、成分、结构信息,非常适宜于对气溶胶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等的研究。简述了国内外用TEM对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研究及其现状,主要围绕TEM对城市大气气溶胶、海洋气溶胶、燃烧烟尘和机动车废气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作者利用TEM对北京市大气气溶胶的初步研究,提出了今后开展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TEM研究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TEM) 气溶胶 单颗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