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下水赋存运移规律的再认识谈北京平原地面沉降发生的另一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元章 武强 +3 位作者 林沛 刘久荣 高志辉 邢立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4,共8页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氘、氧-18、碳-14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运用氘、氧-18稳定同位素方法及碳-14定年确定出15个古水点,认为扇...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氘、氧-18、碳-14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运用氘、氧-18稳定同位素方法及碳-14定年确定出15个古水点,认为扇缘以下冲洪积平原区平均大致250m深度以下多出现古水点,表明深部水交替整体非常缓慢,局部滞留。据此分析,产生分层、深部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黏土类地层的阻隔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会形成相对封闭的滞留含水层。并认为地下水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而不能及时获得补给是本区地面沉降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分层监测井 同位素 滞留含水层 地面沉降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单次降水对地下水位影响的初步认识——以北京“7·21”特大暴雨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元章 武强 +3 位作者 邢立亭 林沛 韩征 雷坤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6,共5页
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600余眼监测井水位动态资料的分析,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后水位有明显响应的监测井仅有34处,约占总数的6%左右,比例较低,同时范围较为集中,且基本全为较浅的潜水井。反映出本次大暴雨对本区地下... 通过对北京市平原区600余眼监测井水位动态资料的分析,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后水位有明显响应的监测井仅有34处,约占总数的6%左右,比例较低,同时范围较为集中,且基本全为较浅的潜水井。反映出本次大暴雨对本区地下水位的直接影响总体程度不深。通过对这些监测点的分布规律加以分析,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各大河的上游河道沿线区域,地层渗透性较好。并认为发生大面积的漫水,即来水量较大是使得地下水位响应明显的另一重要条件。并对单次降水对水位影响较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粘土类地层的阻隔、地表人为硬化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都会影响流场的畅通性,阻碍地下水的垂向入渗及水平方向的补给,从而会导致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被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北京“7·21”特大暴雨 地下水位 影响程度 粘土类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 被引量:208
3
作者 武强 张志龙 +1 位作者 张生元 马积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1-1126,共6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应用多源信息集成理论,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法或证据权法或Logistic回归法或层次分析法的耦合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工作程序,提出了煤层...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应用多源信息集成理论,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法或证据权法或Logistic回归法或层次分析法的耦合方法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工作程序,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的脆弱性指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评价 脆弱性指数法 多源信息集成 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Ⅳ: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应用 被引量:98
4
作者 武强 王金华 +2 位作者 刘东海 崔芳鹏 刘守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6个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应用AHP方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贡献,建立了基于GIS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突水脆弱性指数统计直方图,分析确定了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阈值,最终提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区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法 GIS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179
5
作者 武强 张志龙 马积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有效控制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灾害发生,在系统分析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水力特征、煤层底板隔水岩段防突性能、断层、褶皱和岩溶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特征、矿压破坏以及底板承压含水层导升高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煤层底板突水实际... 为了有效控制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灾害发生,在系统分析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水力特征、煤层底板隔水岩段防突性能、断层、褶皱和岩溶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特征、矿压破坏以及底板承压含水层导升高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煤层底板突水实际的新型实用主控指标体系,具体研究了体系中各突水主控指标在矿井突水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指标体系 充水含水层 地质构造 防突性能 矿压 导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变形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马亚杰 武强 +3 位作者 洪益清 郭立稳 田洪胜 张丽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分析了碎屑结构煤系地层岩体变形破坏的岩体力学特征及断裂带导水机理,认为岩体体积扩容是工作面顶板破坏内导水性增强、形成导水断裂带的根本原因.应用FLAC3D模拟分析了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体积应变分... 分析了碎屑结构煤系地层岩体变形破坏的岩体力学特征及断裂带导水机理,认为岩体体积扩容是工作面顶板破坏内导水性增强、形成导水断裂带的根本原因.应用FLAC3D模拟分析了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体积应变分区特征,分为连续介质条件下的内部塑性破坏-压缩区、扩容区及外部弹性压缩区.依据垮落带形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特征,将连续介质条件下获得的内部塑性破坏-压缩区划为垮落带;扩容区划为断裂带;以分隔扩容区与外部弹性压缩区的体积应变0等值线最大高度确定防水煤柱高度.此方法应用于开滦赵各庄2137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工作面,确定上部防水煤柱高度为63.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垮落带 导水断裂带 防水煤柱高度 体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Ⅴ:基于GIS的ANN型、证据权型、Logistic回归型脆弱性指数法的比较 被引量:84
7
作者 武强 张波 +1 位作者 赵文德 刘守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峰峰九龙矿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证据权型、Logistic回归型脆弱性指数法对该矿煤层底板突水进行了...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峰峰九龙矿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证据权型、Logistic回归型脆弱性指数法对该矿煤层底板突水进行了预测评价,并分别生成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图,并对3种预测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拟合分析,总结提出了3种预测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他们各自的特点及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法 ANN 证据权 加权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几何和信息图谱的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16
8
作者 武强 李学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工作,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不同时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基于计算几何,给出两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形要素(相交多边形)的对称差分集和交集计算方法,即获取其面积增减和类型转移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工作,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不同时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基于计算几何,给出两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形要素(相交多边形)的对称差分集和交集计算方法,即获取其面积增减和类型转移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经拓扑多边形构建实现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并辅以地学信息图谱展示其动态变化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差异。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矿区为例,采用2007年Quick Bird和2012年World View2遥感影像作为基、末期数据源,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以期揭示研究区内变化信息的时-空演变规律,为矿业活动和环境治理提供信息和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遥感 动态监测 计算几何 地学信息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矿难征兆学与预测预报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强 张志龙 +2 位作者 赵苏启 高庆华 韩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84-1189,共6页
为探讨矿难预测预报这一国际性难题,在系统地分析我国55 a来发生的煤矿矿难、地震、气象灾害等历史信息资料基础上,运用地壳运动效应、煤矿矿难机理和自然灾害征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矿难征兆学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煤矿矿难、地震和气象灾... 为探讨矿难预测预报这一国际性难题,在系统地分析我国55 a来发生的煤矿矿难、地震、气象灾害等历史信息资料基础上,运用地壳运动效应、煤矿矿难机理和自然灾害征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矿难征兆学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煤矿矿难、地震和气象灾害发生的时、空特点,指出我国煤矿矿难、地震、气象灾害的发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关性,但存在前移或滞后现象;最后提出了利用地震、气象灾害的征兆和效应信息进行煤矿矿难时、空域预测预报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难征兆学 地震 气象灾害 煤矿矿难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