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开采高度对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影响的钻孔瓦斯抽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洪宝 高璐 +3 位作者 程辉 荆士杰 王乐 陈超男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5,共11页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对层间瓦斯运移起主导作用,研究覆岩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对于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至关重要。以甘肃省魏家地矿西2107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模拟软件建立不同采高的数值模型,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工作面覆岩近...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对层间瓦斯运移起主导作用,研究覆岩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对于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至关重要。以甘肃省魏家地矿西2107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模拟软件建立不同采高的数值模型,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工作面覆岩近场裂隙演化与不同开采高度的关系,确定了钻孔瓦斯抽采最优工作面高度,并通过理论经验公式、覆岩裂隙窥视情况与现场瓦斯抽采结果对其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裂隙总数随着采高增大而增大,但不同阶段增大的幅度皆不相同,覆岩裂隙不断向覆岩四周呈“伞状”发育;不同开采高度的工作面覆岩近场裂隙均经历产生、扩张贯通、压实稳定的3个阶段,且采高越大,压实区范围越小,适当增加采高,有助于提高覆岩瓦斯抽采效果;当采高选择4 m时,顶板裂隙在位于10 m与40 m位置处的裂隙发育密度与范围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该区域与布置高、低巷双位一体的协同抽采巷最佳位置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采高 裂隙发育 数值模拟 分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诱发断层滑移评估模型及失稳范围确定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洪宝 张博 +1 位作者 张驰 吉东亮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3,共11页
【目的】断层在采动影响下易活化发生滑移失稳,可能引发矿震等一系列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因此,需分析受采动影响的断层活化力学机制,提前确定采动与断层活化的互馈影响准确范围。【方法】以山西辛置煤矿213B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采... 【目的】断层在采动影响下易活化发生滑移失稳,可能引发矿震等一系列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因此,需分析受采动影响的断层活化力学机制,提前确定采动与断层活化的互馈影响准确范围。【方法】以山西辛置煤矿213B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采动影响导致断层活化的过程,建立采动影响断层围岩弹性力学模型,从应力变化角度阐明采动对断层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力学机制,构建断层滑移倾向评估模型。采用FLAC3D模拟回采进程中断层上下盘滑移倾向指标的变化趋势。依据断层滑移倾向指标与断层摩擦因数之间的关系,判定断层活化的临界值,确定断层失稳空间范围,分析断层活化后导致强矿震的危险空间范围。【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当采动工作面逐渐接近断层时,会导致断层滑移倾向性指标大幅上升。受采动影响,F1478断层和F1477断层均产生局部滑移错动。断层滑移倾向表现出上下盘相互错动的趋势,导致滑移指标呈现出“振动波”形式。工作面双断层数值模拟背景下,回采导致断层滑移失稳与采动的互馈影响范围,为工作面通过F1478断层后的32~200 m,断层滑移错动位置主要集中在距离煤层底板向上12 m范围内。现场微震监测数据推测断层滑移失稳区间为通过F1478断层后的30~200 m,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断层滑移倾向评估模型准确可靠,数值模拟分析的互馈影响区间判断合理。研究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工作面评估断层活化提供技术参考依据,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化 采动影响 断层滑移评估 矿震 断层失稳 煤矿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放顶煤开采下煤层应力场-渗流场耦合演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洪宝 荆士杰 +4 位作者 李作泉 刘超 张鸿伟 侯玮 李新潮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3,共13页
为了研究高应力区煤体在放顶煤开采方式下的应力场-渗流场的耦合演化规律,以横观各向同性下的火柴棍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由煤基质和裂隙组成的弹性系统,建立了三向应力条件下煤体渗透率演化规律模型,并结合采场应力场空间分布规律,构建煤... 为了研究高应力区煤体在放顶煤开采方式下的应力场-渗流场的耦合演化规律,以横观各向同性下的火柴棍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由煤基质和裂隙组成的弹性系统,建立了三向应力条件下煤体渗透率演化规律模型,并结合采场应力场空间分布规律,构建煤层增透率空间分布模型。在改变围压、轴压和气体压力的条件下,将渗透率模型和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并将增透率空间分布模型与顺层抽采钻场的瓦斯抽采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体渗透率随载荷与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并呈指数型;渗透率模型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煤体渗透率在加卸载条件下的变化,与多组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均大于0.9;增透率空间分布随距离增大呈指数下降,可分成4个阶段:原岩稳定阶段、增压降低阶段、卸压增加阶段、破坏稳定阶段;根据增透率模型和现场数据对比,煤层在卸压增加阶段和破坏稳定阶段处于增透状态,煤层增透范围Lr=55.62 m;煤层增透率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煤层增透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与现场数据的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均大于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渗透率模型 增透率模型 增透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AHP算法的三向应力条件下巷道布置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洪宝 戈海宾 +1 位作者 程辉 张鸿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8,共12页
在三向应力条件下,通过调整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夹角,可降低高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三向应力下巷道合理布置的PSO-AHP优化耦合算法,确定了最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的布置参数,并在魏家地1... 在三向应力条件下,通过调整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夹角,可降低高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三向应力下巷道合理布置的PSO-AHP优化耦合算法,确定了最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的布置参数,并在魏家地1104工作面运输巷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布置参数倾角α与方位角β影响巷道围岩偏应力S1分布,不同布置参数α,β下巷道围岩S1分布不同。巷道围岩对α,β变化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通过改变巷道围岩敏感度更高的参数,可减小围岩偏应力,提高围岩稳定性。PSO-AHP优化算法以偏应力为指标,首先通过计算巷道不同部位的优化布置参数,然后建立判断矩阵与评价函数来确定巷道最优布置参数。在魏家地1104工作面运输巷进行了应用,巷道采用PSO-AHP优化算法得到的最优参数进行布置,巷道围岩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偏应力降低系数均小于1。与原布置方案相比,最优布置参数下巷道围岩偏应力总体减小,最大偏应力位置转移。通过调整巷道布置方案,提出了非对称支护形式,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应力 巷道布置优化 PSO-AHP优化算法 偏应力 非对称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