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陆兆华 张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44,共11页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8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群落功能稳定性的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处于人工植被恢复中的内排土场和恢复年限分别为4 a、5 a、8 a的沿帮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南、北方向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群落稳定性因子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植被群落稳定性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草原站背景值相比,其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由结构稳定性主导转向功能稳定性主导。恢复初期受人工影响,物种多样性提高,结构稳定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稳定性波动下降,功能稳定性上升,其中地下生物量增长迅速,生物量向地下转移,进而形成矿区特有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与功能稳定转变特征。(3)从坡向来看,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群落稳定性逐渐由南坡优于北坡转变为北坡优于南坡。(4)南坡的结构稳定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高,而北坡的功能稳定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高,表明不同坡向的群落采用了不同的响应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排土场边坡群落功能性稳定性会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边坡 群落稳定性 结构稳定性 功能稳定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 被引量:223
2
作者 范英宏 陆兆华 +2 位作者 程建龙 周忠轩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44-2152,共9页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综述了我国煤矿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具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包括矿井水和煤矸石的资源化、污染土地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 生态重建 生态系统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弹性力的评价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云霞 陆兆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依据生态弹性力的概念,构建了北京市生态弹性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和评价了2001—2008年该地区生态弹性力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生态弹性力指数在研究时段呈现较大波动,但整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2001—2... 依据生态弹性力的概念,构建了北京市生态弹性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和评价了2001—2008年该地区生态弹性力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生态弹性力指数在研究时段呈现较大波动,但整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2001—2003年呈下降趋势,指数由-0.248降至-0.976;2004—2008年指数明显上升,由0.071增至1.047,其中2006年波动较大为-0.261;结果表明在多项措施的实施下,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逐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弹性力 主成分分析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尾水深度净化和湿地生态恢复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曹燕 孙景宽 +2 位作者 李田 陆兆华 谷广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7-310,共4页
以山东省滨州市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区内人工湿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工程为六级串联结构。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每个月对湿地工程进水口、出水口、各级湿地接口处进行采样,以考... 以山东省滨州市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区内人工湿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工程为六级串联结构。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每个月对湿地工程进水口、出水口、各级湿地接口处进行采样,以考察其对COD_(Cr)、TN、NH_3—N和TP的深度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_(Cr)、TN、NH_3—N和TP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0.1%,85.0%,63.4%,71.0%,湿地工程出水COD_(Cr)、TN、NH_3—N和TP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Ⅴ类、Ⅳ类和Ⅳ类标准,整体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浓度污水净化效果良好,符合污水生态治理的发展趋势;同时以尾水利用和湿地生态恢复为核心,构建了一种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表流人工湿地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 深度处理 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和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5
作者 付战勇 马一丁 +1 位作者 罗明 陆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9008-9021,共14页
人类进入的21世纪,是一个人类真正需要进行生态反思的世纪。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中植物、动物、抑或微生物的关系,反思我们与地球环境保障系统中的江河湖海、山川大地、森林草原、城镇乡村的关系。地球生... 人类进入的21世纪,是一个人类真正需要进行生态反思的世纪。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中植物、动物、抑或微生物的关系,反思我们与地球环境保障系统中的江河湖海、山川大地、森林草原、城镇乡村的关系。地球生物圈尚存的完整自然生态系统愈来愈少,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及适应全球变化的珍贵缓冲区(buffers)正快速萎缩,地球表面随处可见的3D系统(degraded,damaged and destroyed ecosystems)正快速增加,人类生命支撑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基失稳,亟待从生态保护理念出发,探索生态技术解决方案。在辨析生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生态保护(ecological protection)和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了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近70年发文量及国际主流杂志发文量,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驱动力,总结了国外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所依托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6
6
作者 朱金方 刘京涛 +3 位作者 陆兆华 夏江宝 柳海宁 金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40-5146,共7页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分析柽柳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理特性对盐分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柽柳扦插成活率随盐胁迫增强逐渐降低,适合扦插繁殖的土壤含盐量低于0.8%;土壤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成活率太低,不适合柽柳进行扦插繁殖。(2)柽柳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适应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增强,柽柳扦插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过高的盐胁迫会破坏叶绿素的合成。(3)柽柳扦插幼苗叶片SOD和POD活性随盐胁迫增强先升高后降低,通过提高SOD和POD活性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活性氧自由基,但活性氧自由基积累过多时,膜脂过氧化作用会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抗氧化酶活性降低。(4)柽柳扦插幼苗叶片MD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含盐量0.4%—1.2%范围内,MDA含量虽高于CK,但各盐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含盐量为1.6%时,叶片细胞受到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MDA含量显著升高,但含盐量为2.0%时,MDA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中国柽柳 成活率 酶活性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佘长超 黄月军 +7 位作者 肖兵 罗莉 郝文悦 林璨 任彦慧 姬星悦 管文鹏 陆兆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手段,系统研究内蒙古东部半干旱区典型草原和半干旱半湿润区草甸草原不同土壤深度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使用冗余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种类型草...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手段,系统研究内蒙古东部半干旱区典型草原和半干旱半湿润区草甸草原不同土壤深度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使用冗余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种类型草原中共检测出46门541科2629种细菌,细菌丰度由多到少依次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在半干旱区典型草原中层(土壤深度(h)为5cm<h≤10cm)土壤中分布最多,变形菌门在半干旱半湿润区草甸草原上层(0<h≤5cm)土壤中分布最多。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在两种类型草原土壤中均表现为上层土壤高于中、下层土壤。土壤含水量是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总氮质量分数对半干旱区典型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最大;土壤密度对半干旱半湿润区草甸草原影响最大。降水、地上生物量也是影响研究区域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空间分异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草甸草原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50
8
作者 程建龙 陆兆华 范英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45-2950,共6页
以露天煤矿区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 ,阐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针对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特点 ,通过描述露天矿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了矿区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评价终点 ,最后建立了典型露天煤... 以露天煤矿区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 ,阐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针对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特点 ,通过描述露天矿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了矿区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评价终点 ,最后建立了典型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生态风险评价 脆弱环境 生态指数 生态脆弱度指数 生态损失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路堑边坡植被恢复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霄 张红玉 +3 位作者 陆兆华 陈凯昱 吴佳兴 邓雪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0-1457,共8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阿荣旗至博客图段高速公路边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厚质基层喷附技术和植生混凝土喷附技术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从植物群落组成情况和群落相似性系数来看,两种技术的总体恢复效果差别不明显,但植生混凝土喷附坡面植... 以大兴安岭地区阿荣旗至博客图段高速公路边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厚质基层喷附技术和植生混凝土喷附技术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从植物群落组成情况和群落相似性系数来看,两种技术的总体恢复效果差别不明显,但植生混凝土喷附坡面植物群落更为接近自然水平。2)同样基于植物群落组成和群落相似性系数,两种技术在阴坡和阳坡上的恢复效果存在明显不同。3)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适当增长可以促进植物群落发展,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长会抑制其发展。4)推荐较为合理的物种搭配为艾蒿、柳蒿、羊草、贝加尔针茅、兴安胡枝子、紫穗槐和兴安柳。研究可改善这两种生态恢复复方式在该地区的应用,优化物种配置,防止二次退化问题的出现,为后期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路堑边坡 植被恢复 群落多样性 群落相似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二色补血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景宽 陆兆华 +1 位作者 夏江宝 李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2-997,共6页
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为基质,及该岛上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二色补血草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100,200,300mmol/L)模拟盐胁迫处理30d,探讨二色补血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对盐... 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为基质,及该岛上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二色补血草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100,200,300mmol/L)模拟盐胁迫处理30d,探讨二色补血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对盐胁迫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盐浓度为50~100mmol/L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羧化效率(CE)、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达到最高值,光补偿点(LCP)最低,表明其在此盐分范围内,利用光的能力较强,光照生态幅最宽。当盐分浓度为300mmol/L时,其Pn、WUE、LUE、CE、LSP和AQY显著下降,LCP升高,Pn、Tr、Gs、WUE、LUE、CE对PAR的响应曲线与对照差异较大,即高盐胁迫加重了二色补血草对光的敏感性;WUE、LUE、CE的最优PAR和盐分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低PAR下有利于光能的利用,中PAR下有利于水分的利用,高PAR下有利于CO2的利用;WUE对盐分的适应范围最大,CE其次,LUE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色补血草 盐胁迫 光合特性 资源利用效率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黄河三角洲绿色空间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庆 李伟 陆兆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38-1843,共6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1987、1997和2007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野外调查结果,得到研究区三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然后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体系,分析黄河三角洲地... 基于黄河三角洲1987、1997和2007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野外调查结果,得到研究区三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然后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体系,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空间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绿色空间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水体面积增加明显,农田、林地面积略有增加,湿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未利用地面积略有减少。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期间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77.72亿元,草地减少9.00亿元,未利用地减少0.16亿元;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54.54亿元,农田和林地共增加3.41亿元。研究区绿色空间生态服务价值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年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28.94亿元。通过对绿色空间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以湿地、农田和水体占主要地位,这与各单项生态系统的面积及其单位生态服务价值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遥感 GIS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喜君 常志华 +1 位作者 程建龙 陆兆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9-21,45,共4页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开发话动已经引起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诸多环境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的综合性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地形地貌的破坏、“三废”污染、重金属污染、...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开发话动已经引起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诸多环境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的综合性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地形地貌的破坏、“三废”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了阜新露天煤矿区的生态风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生态风险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盐城市海滨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喜君 陆兆华 刘黎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5,共3页
介绍了互花米草在盐城市海滨湿地的入侵特征,分析了该地区互花米草扩张速率与岸段滩面物理特性的相关性,构建了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模型,并对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淤长型滩涂、潮滩宽度大、沉积量大有利于互... 介绍了互花米草在盐城市海滨湿地的入侵特征,分析了该地区互花米草扩张速率与岸段滩面物理特性的相关性,构建了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模型,并对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淤长型滩涂、潮滩宽度大、沉积量大有利于互花米草的扩张,侵蚀型滩涂则使互花米草的扩张受限;潮滩平均坡度越大,对互花米草的扩张越不利。互花米草滩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其中大丰市段互花米草入侵风险最高、滨海县段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市 海滨湿地 互花米草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锡林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杨兆青 陆兆华 +4 位作者 刘丹 袁明扬 王菲 荣正阳 黄玉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能够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PSR模型,以煤炭资源型城市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共选取了33个指标因子,构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能够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PSR模型,以煤炭资源型城市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共选取了33个指标因子,构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了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对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锡林浩特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从0.464上升到0.553,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状态;(2)10年间PSR三大指数表现出不同变化特征。压力指数呈下降后上升再小幅下降的变化趋势,状态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响应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3)子系统的障碍度分析表明压力系统的障碍度最大,是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子系统的障碍度变化趋势表现为: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的障碍度均不同程度增大,响应系统的障碍度越来越小;(4)单项指标的障碍度分析表明影响该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集中在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10年间最大障碍因子经历了从城镇化率到矿区面积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熵权TOPSIS法 障碍度 锡林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闫石 孟祥芳 +4 位作者 马妍 陆兆华 宋仁忠 韩兴 王党朝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93-599,共7页
矿山资源开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矿山建设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已成为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国家“双重”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综述矿山修复目标、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指标体... 矿山资源开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矿山建设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已成为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国家“双重”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综述矿山修复目标、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指标体系及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方法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矿山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出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基于生态安全、生态功能、景观服务及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指标体系,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方法体系重点介绍效益评价及价值计算方法,并对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进行了展望。为科学认知与定量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生态修复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与小麦生产间的关系 被引量:31
16
作者 谢文军 张衍鹏 +3 位作者 张淼 李蕊 武兰芳 欧阳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1-466,共6页
为促进滨海区域粮食生产,以盐渍化麦田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土壤(0~20 cm)基本性质及小麦产量、生物量基础上,分析土壤肥力特征与小麦生产能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与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为促进滨海区域粮食生产,以盐渍化麦田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土壤(0~20 cm)基本性质及小麦产量、生物量基础上,分析土壤肥力特征与小麦生产能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与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关系符合三次函数方程。若以4 500 kg hm^-2作为最低目标产量,土壤含盐量应在3.1 g kg^-1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小麦产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能够降低盐渍化程度,促进小麦生产。将直接相连的下层(〉10~20 cm)与上(表)层(0~10 cm)土壤含盐量比值作为抑盐效率(E),来评价有机质的抑盐作用,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E符合二次函数方程,有机质含量超过19.1 g kg^-1时,抑盐效果显著,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培育目标值。此外,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小麦生产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域及相似地区进行土壤肥力培育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小麦 含盐量 有机质 抑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睿彤 孙景宽 陆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431,共7页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试验,将牛粪(A)、石膏(B)、秸秆(C)、保水剂(D)4种改良剂设置成不同比例,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生化特性进行改良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改良方案。结果表明:牛粪(A)、石膏(B)...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试验,将牛粪(A)、石膏(B)、秸秆(C)、保水剂(D)4种改良剂设置成不同比例,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生化特性进行改良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改良方案。结果表明:牛粪(A)、石膏(B)、秸秆(C)3种改良剂对土壤呼吸强度、土壤磷酸酶、土壤脲酶、土壤脱氢酶和土壤微生物碳氮改良效果明显,保水剂(D)对土壤微生物碳氮改良效果明显,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改良剂对盐碱土各生化指标的贡献值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碳氮适宜配方为A_4B_3C_2D_2,土壤呼吸强度、土壤磷酸酶、土壤脲酶、土壤脱氢酶和土壤微生物碳氮分别比对照增高109.64%,89.54%,62.20%,81.75%,60.50%,118.00%,相关分析表明,除微生物氮和脲酶相关不显著外,上述各土壤生化指标间均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土 正交设计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灌溉对芦苇地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江宝 刘庆 +3 位作者 谢文军 孙景宽 刘擎 陆兆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68,共6页
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黄河三角洲内陆盐碱芦苇地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通过设置芦苇地不同废水灌溉次数下的随机区组试验,采用田间测量土壤入渗过程和实验室内测定水文物理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造纸废水灌溉前后土壤pH值、含盐率及土壤... 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黄河三角洲内陆盐碱芦苇地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通过设置芦苇地不同废水灌溉次数下的随机区组试验,采用田间测量土壤入渗过程和实验室内测定水文物理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造纸废水灌溉前后土壤pH值、含盐率及土壤水文物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废水灌溉后,土壤pH均值降低6.0%;废水灌溉1~2次,土壤含盐率降低11.7%,废水灌溉3~4次后,增壤含盐率增加12.6%。2)废水灌溉后土壤体积质量均值减小6.5%,总孔隙度均值增大18.1%;随着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多,土壤体积质量和总孔隙度分别有减小和增大的趋势。3)Horton模型比较适合描述废水灌溉后芦苇群落的土壤入渗过程,废水灌溉降低了初渗率,但随着废水灌溉次数的增多,稳渗率增加明显。4)废水灌溉增强了土壤贮蓄水分的能力,废水灌溉3次吸持贮水量达到最高(90.15mm),灌水4次滞留贮水量达到最高(4.51mm)。与未灌溉相比,废水灌溉具有明显的压碱抑盐、改良土壤水文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入渗和贮水能力的作用,但不同灌溉次数处理间差异性显著。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内陆盐碱地区芦苇群落在造纸废水灌溉下的适宜灌溉次数和灌溉水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造纸废水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 废水 土壤 芦苇 水文物理性质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水灌溉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董丽洁 陆兆华 +5 位作者 贾琼 裴定宇 佟海荣 李伟 朱金方 夏孟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821-6827,共7页
造纸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营养物质,经生物塘处理后灌溉退化滨海盐碱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灌溉、清污轮灌和清水灌溉3种处理下,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和... 造纸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营养物质,经生物塘处理后灌溉退化滨海盐碱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灌溉、清污轮灌和清水灌溉3种处理下,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同样,清污轮灌模式下,轻度、中度及重度盐碱化土壤的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也均有较显著的提高。较之棉田土壤和轻度盐碱化土壤,中度和重度盐碱化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相比,中度盐碱化土壤的脲酶、磷酸酶以及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4.7%、15.6%、12.4%,重度盐碱化土壤分别提高了82.3%、55.1%、32.0%。研究证明造纸废水灌溉不但可以提升退化盐碱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显著提高退化盐碱地的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灌溉 盐碱地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水灌溉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欣 夏孟婧 +3 位作者 陆兆华 裴定宇 刘志梅 苗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01-3009,共9页
造纸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营养物质,可以用来恢复退化湿地。研究了处理后的造纸废水灌溉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对土壤pH值、水溶性总盐、Na+、Cl-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pH值略有升高,没有加重土壤碱化;土壤水溶性总盐、Na+... 造纸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营养物质,可以用来恢复退化湿地。研究了处理后的造纸废水灌溉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对土壤pH值、水溶性总盐、Na+、Cl-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pH值略有升高,没有加重土壤碱化;土壤水溶性总盐、Na+、Cl-分别比对照降低9.61%37.05%、3.16%21.66%、5.38%28.44%,且上层土壤降低率高于中下层土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增加率分别比对照高13.68%31.45%、30.01%101.2%、1.08%18.28%;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提高。和正常芦苇湿地比较可知:灌溉后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土壤化学性质得到改善,达到芦苇生长条件,可以进行芦苇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灌溉 重度退化滨海盐碱湿地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