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急救援人群高强度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三军 王昆 +2 位作者 高笛 孟昀晨 叶茂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8,共11页
高强度功能训练(high intensity functional training,HIFT)源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循环训练范式,是一种在达到或超过无氧阈或最大乳酸稳态的负荷强度下进行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为探寻如何通过身体功能训练策略优化应急救援人群职业身体素... 高强度功能训练(high intensity functional training,HIFT)源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循环训练范式,是一种在达到或超过无氧阈或最大乳酸稳态的负荷强度下进行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为探寻如何通过身体功能训练策略优化应急救援人群职业身体素质,对HIFT的概念及其对应急救援人群的应用效果、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性综述。文献综述结果表明,HIFT对应急救援人群的应用效果表现为在提高体质健康的同时可能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以及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战备效率。HIFT产生效果的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分泌与代谢调节、炎症反应与免疫调控、蛋白质合成与表达三方面。建议在目前研究成果基础上,从量化强度负荷、应急救援人群救援任务角度出发,加深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对应急救援人群HIFT方案设计的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功能训练 功能性运动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务人员热生理反应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2
作者 胡啸峰 丛澳 +3 位作者 胡今鸣 唐睿君 韩昕格 吴建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235,共7页
为定量分析警务人员在高温和低温作业环境下的热生理反应规律,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气候室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人工气候室、环境控制系统、作业强度模拟装置、数据采集设备及数据分析系统5个部分。依托此平台,设计了一套实验... 为定量分析警务人员在高温和低温作业环境下的热生理反应规律,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气候室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人工气候室、环境控制系统、作业强度模拟装置、数据采集设备及数据分析系统5个部分。依托此平台,设计了一套实验教学方案,涵盖实验原理、内容、所需设备设施及具体操作步骤,专门用于测量警务人员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热生理反应;该方案已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准确测量并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和劳动强度下警务人员的生理反应特征及其规律,可为警察职业安全健康及数据警务技术领域的实验教学提供平台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生理反应 实验教学平台 人工气候室 警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浩钧 胡啸峰 吴建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41,共7页
为实现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的智能化识别,提出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识别方法。定义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并设计6组场景模拟方案,通过对3种不同行为模式进行模拟,构建模型训练与验证所需图像数据集,并基于目标检测算法构建化学... 为实现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的智能化识别,提出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识别方法。定义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并设计6组场景模拟方案,通过对3种不同行为模式进行模拟,构建模型训练与验证所需图像数据集,并基于目标检测算法构建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融合SimAM注意力机制且使用WIoU损失函数的模型识别精确率达0.996,召回率0.996,mAP@0.5为0.996;泛化能力测试精确率为0.891,召回率为0.783,mAP@0.5为0.821,融合SimAM注意力机制且使用WIoU损失函数后的模型的识别能力和泛化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化学实验室动火实验无人值守行为识别与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行为 化学实验室 目标检测 模式识别 YOLOv7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冻结和冻融条件下煤体力学特性及裂隙演化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兵 黄来胜 +2 位作者 李杨 李超 雷柏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6,共7页
该文设计了液氮冻结煤岩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液氮冻结和冻融条件下煤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了液氮冻结时间和冻融次数对煤体力学强度及裂隙演化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了液氮冷浸对煤体力学特征的影响。通过基于机理分析的实验教学拓展延伸,能... 该文设计了液氮冻结煤岩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液氮冻结和冻融条件下煤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了液氮冻结时间和冻融次数对煤体力学强度及裂隙演化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了液氮冷浸对煤体力学特征的影响。通过基于机理分析的实验教学拓展延伸,能够使学生从原理层面分析实验结果,学习宏微观结合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实验课程的理解,提高创新能力,开拓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冻结 液氮冻融 力学特性 裂隙演化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户外作业警务人员热应激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啸峰 黄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8,共9页
为解决高温环境下户外作业警务人员热应激风险预测问题,构建不同环境工况、劳动强度和服装等条件下的警务人员核心温度监测试验数据集,提取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体脂率、身体活动比率(PAR)、服装热阻(CI)、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为特... 为解决高温环境下户外作业警务人员热应激风险预测问题,构建不同环境工况、劳动强度和服装等条件下的警务人员核心温度监测试验数据集,提取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体脂率、身体活动比率(PAR)、服装热阻(CI)、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为特征,基于K近邻(KNN)、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等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户外作业警务人员核心温度及热应激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高温环境下户外作业警务人员的核心温度预测模型,KNN、RF和GBDT的拟合优度R^(2)均超过0.9,在误差方面,KNN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为0.053℃;对于高温环境下户外作业警务人员热应激预测模型,RF、GBDT和KNN模型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户外作业 警务人员 热应激 核心温度 高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矿山救护队员职业损伤特征与风险因素筛查
6
作者 吴放 李庆 +3 位作者 杨三军 高笛 孟昀晨 陈强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1-247,共7页
为预防国家矿山救护队员的职业损伤,筛查职业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损伤发生的风险因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同队救护队员的损伤情况;然后,通过构建国家矿山救护队员损伤因果关... 为预防国家矿山救护队员的职业损伤,筛查职业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损伤发生的风险因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同队救护队员的损伤情况;然后,通过构建国家矿山救护队员损伤因果关系模型,筛选出矿山救护队员发生职业损伤的风险因素;最后,将所有风险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复筛,确定其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矿山救护队员职业损伤的发生率较高(54.9%),其中,以训练伤为主(80.3%),拉检力器(29.1%)、负重跑(15.2%)为损伤频发的训练项目;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腰(37.2%)、膝关节(11.2%)、手(9.0%)和踝关节(7.6%);劳损(28.7%)、扭伤(25.1%)、拉伤(22.4%)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影响国家矿山救护队员职业损伤的内部风险因素主要为训练年限,外部因素为饮酒、周训练频率、带伤训练及睡眠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旧伤复发、错误的技术动作为损伤发生的主要诱导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矿山救护队员 职业损伤 风险因素 带伤训练 睡眠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员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运动潜在调节效应:基于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三军 王昆 孟昀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206,共9页
为从自然科学角度解释消防员在面临极端工作压力下造成心理塌陷或振作的成因,探究潜在的调节效应,首先,整理归纳消防职业压力对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其次,借鉴不同特种人群在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的成果,探寻构建与消防... 为从自然科学角度解释消防员在面临极端工作压力下造成心理塌陷或振作的成因,探究潜在的调节效应,首先,整理归纳消防职业压力对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其次,借鉴不同特种人群在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的成果,探寻构建与消防职业相适宜的复原力生物监测模型的路径;最后,从运动角度出发,阐释消防员是否在抵抗消防职业压力对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产生的负面影响方面具有潜在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消防职业压力会打破复原力生物适应的平衡状态,对消防员职业安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与消防职业相适宜的复原力生物监测模型,需在借鉴不同特种人群指标选择的基础上,以适当生物标志物的平衡组合为基础构建;运动在促进神经内分泌稳态平衡、上调合成代谢、提高抗炎方面对复原力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良性发展具有潜在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运动 调节效应 复原力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