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温度作用下砂岩热开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58
1
作者
左建平
谢和平
+1 位作者
周宏伟
彭苏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50-1155,共6页
砂岩的热开裂研究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本文实时在线观察和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下平顶山砂岩的热开裂:温度低于150℃时,砂岩几乎不发生热开裂;温度从150℃升高到300℃过程中大量的热开裂发生.而不同的矿物成分发生热开裂的阈值温度不完全...
砂岩的热开裂研究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本文实时在线观察和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下平顶山砂岩的热开裂:温度低于150℃时,砂岩几乎不发生热开裂;温度从150℃升高到300℃过程中大量的热开裂发生.而不同的矿物成分发生热开裂的阈值温度不完全相同,因此热开裂的阈值温度或者阈值温度范围只具有统计意义.砂岩热开裂主要与矿物成分的热学与力学性质有关,除了受到矿物热膨胀不匹配及热膨胀各向异性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到矿物颗粒形状的影响,如热开裂多发生在矿物颗粒的短轴方向、优势结晶取向、颗粒奇异界面等,且热开裂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实验还观察到砂岩表面微缺陷发生闭合的全过程,在冷却过程也有微裂纹形成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砂岩
热开裂
实验研究
阈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88
2
作者
左建平
谢和平
+1 位作者
孟冰冰
刘建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7-1296,共10页
通过MTS 815试验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试验。分级加卸载下煤岩组合体破坏以脆性破坏机制为主,与单轴作用相比,分级加卸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更为破碎,且破坏强度有所提高,但轴向和环向应变却有所降低。同一循环中的加载与...
通过MTS 815试验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试验。分级加卸载下煤岩组合体破坏以脆性破坏机制为主,与单轴作用相比,分级加卸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更为破碎,且破坏强度有所提高,但轴向和环向应变却有所降低。同一循环中的加载与卸载曲线基本不重合,且多数情况不形成闭合环路;卸载曲线与下一个循环的加载曲线通常也不重合,但会形成闭合环路。第1循环结束时残余变形较大,加卸载曲线形成了类似"牛角"状的曲线;随着循环加卸载地进行,与残余变形相比第1循环有所降低,加载和卸载曲线在逐渐靠近,并且加卸载曲线类似"竹叶"状。获得了残余变形和加卸载弹性模量随循环加卸载的变化关系,并且实验表明卸载到1 MPa附近时,卸载线是曲折波动的;但在再次加载初期,加载线几乎是直线,且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加载线和上一个循环的卸载线逐渐分离。循环加卸载后应变相位逐渐滞后于应力相位,内因可能是因为岩石矿物颗粒间的黏滞性以及煤岩组合体界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而外因可能是循环加卸载导致了煤岩体内部损伤,并由此诱发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分级加卸载
残余变形
耗散能
加卸载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温度作用下砂岩热开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58
1
作者
左建平
谢和平
周宏伟
彭苏萍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力学
与建筑工程
学院
岩石
力学与
分形
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50-115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4092
50221402
+3 种基金
50490272)
973项目(2002CB41270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491)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共同资助
文摘
砂岩的热开裂研究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本文实时在线观察和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下平顶山砂岩的热开裂:温度低于150℃时,砂岩几乎不发生热开裂;温度从150℃升高到300℃过程中大量的热开裂发生.而不同的矿物成分发生热开裂的阈值温度不完全相同,因此热开裂的阈值温度或者阈值温度范围只具有统计意义.砂岩热开裂主要与矿物成分的热学与力学性质有关,除了受到矿物热膨胀不匹配及热膨胀各向异性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到矿物颗粒形状的影响,如热开裂多发生在矿物颗粒的短轴方向、优势结晶取向、颗粒奇异界面等,且热开裂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实验还观察到砂岩表面微缺陷发生闭合的全过程,在冷却过程也有微裂纹形成等现象.
关键词
温度
砂岩
热开裂
实验研究
阈值温度
Keywords
Temperature, Sandstone, Thermal crack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reshold temperature
分类号
P58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88
2
作者
左建平
谢和平
孟冰冰
刘建锋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力学
与建筑工程
学院
岩石
力学与
分形
研究所
四川
大学
水利水电
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7-129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10CB732002
No.2011CB201201)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20103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NCET-09-0726)
文摘
通过MTS 815试验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试验。分级加卸载下煤岩组合体破坏以脆性破坏机制为主,与单轴作用相比,分级加卸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更为破碎,且破坏强度有所提高,但轴向和环向应变却有所降低。同一循环中的加载与卸载曲线基本不重合,且多数情况不形成闭合环路;卸载曲线与下一个循环的加载曲线通常也不重合,但会形成闭合环路。第1循环结束时残余变形较大,加卸载曲线形成了类似"牛角"状的曲线;随着循环加卸载地进行,与残余变形相比第1循环有所降低,加载和卸载曲线在逐渐靠近,并且加卸载曲线类似"竹叶"状。获得了残余变形和加卸载弹性模量随循环加卸载的变化关系,并且实验表明卸载到1 MPa附近时,卸载线是曲折波动的;但在再次加载初期,加载线几乎是直线,且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加载线和上一个循环的卸载线逐渐分离。循环加卸载后应变相位逐渐滞后于应力相位,内因可能是因为岩石矿物颗粒间的黏滞性以及煤岩组合体界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而外因可能是循环加卸载导致了煤岩体内部损伤,并由此诱发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分级加卸载
残余变形
耗散能
加卸载弹性模量
Keywords
coal-rock combination
different level loading-unload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elastic modulus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温度作用下砂岩热开裂的实验研究
左建平
谢和平
周宏伟
彭苏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左建平
谢和平
孟冰冰
刘建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