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油田三厂硫化氢形成机理及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永成 王洪辉 +2 位作者 李应祥 赵海平 池晓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5,21-22,共5页
对油气田硫化氢生成机理进行归类分析,结合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井的分布及成藏特征、地质因素,认为该地区油井硫化氢是由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形成的。根据三厂硫化氢浓度及现场工况进行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油田采油三... 对油气田硫化氢生成机理进行归类分析,结合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井的分布及成藏特征、地质因素,认为该地区油井硫化氢是由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形成的。根据三厂硫化氢浓度及现场工况进行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对钢材20#和N80的腐蚀属于轻度到中度,腐蚀产物以Fe、Cl、S、Mn元素为主,腐蚀机理为氯离子破坏腐蚀产物膜以及硫化氢的电化学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腐蚀形貌 能量色散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管道的失效概率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亚东 王雅芸 +2 位作者 成轩 蔡亚 钟雨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1,71,I0003,I0004,共6页
随油气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油气田内油气采集管道发生失效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文章基于油气采集管道失效概率模型和剩余强度模型,建立了基于腐蚀的采油管道剩余寿命和失效概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压力、腐蚀速率、屈服强度等因... 随油气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油气田内油气采集管道发生失效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文章基于油气采集管道失效概率模型和剩余强度模型,建立了基于腐蚀的采油管道剩余寿命和失效概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压力、腐蚀速率、屈服强度等因素对采油管道的腐蚀失效概率和剩余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文章所建立的基于腐蚀的采油管道失效概率和安全使用寿命的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对采油管道的运行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当采油管道的工作压力从4. 85 MPa增加6. 55 MPa时,采油管道剩余寿命从28年减少至16年;当坑深腐蚀速率和坑长腐蚀速率分别由0. 05 mm/a和2. 5 mm/a上升至0. 2 mm/a和10 mm/a时,采油管道安全使用寿命下降21~42年;当采油管道规格由DN600增加至DN900时,采油管道的使用寿命增加10年。失效事件的关联性与采油管道的屈服强度对采油管道的失效概率影响作用较小,属于次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概率 剩余寿命 采油管道 工作压力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气井试井压力资料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蒋裕强 李成勇 +2 位作者 曹成惠 张燃 黄仕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92,142-143,共3页
一些高产气井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存在关井后期测试压力持续下降的异常现象,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无法处理该类压力资料。在详细讨论了引起高产量、低压差气井试井压力资料异常现象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对"水击"现象及其对... 一些高产气井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存在关井后期测试压力持续下降的异常现象,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无法处理该类压力资料。在详细讨论了引起高产量、低压差气井试井压力资料异常现象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对"水击"现象及其对压力恢复测试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并对克拉2气藏某气井试井压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其解释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项研究对特殊类型气井试井异常资料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井 试井 压力恢复分析 压力异常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在高压气井固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益 李相方 +3 位作者 李军刚 王书琪 李天太 隋秀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59,共3页
固井作业中的环空漏失是高压气井及异常高压气井固井作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常规边漏失边固井的现场固井技术无法使固井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给后期开采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部分井的报废。鉴于膨胀管技术的进展及其优势,介绍了膨胀式尾... 固井作业中的环空漏失是高压气井及异常高压气井固井作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常规边漏失边固井的现场固井技术无法使固井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给后期开采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部分井的报废。鉴于膨胀管技术的进展及其优势,介绍了膨胀式尾管悬挂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并结合塔里木油田迪那2-8井的固井实例,分析了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在异常高压气井固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异常高压气井应用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固井不仅质量良好,而且可以彻底解决卡瓦式尾管悬挂器在固井中的环空泄漏问题,施工工艺简单,安全性更高。该技术的应用为异常高压气井固井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式尾管悬挂器 深井 异常高压气井 尾管固井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理缝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双全 钟庆良 +3 位作者 李忠平 张敏 赵欣 李向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3-1281,1287,共10页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利用实际岩样数据与测井数据,采用Voigt-Reuss-Hill(VRH)边界和等效自相容近似(SCA)理论,将非粘土、粘土、孔隙和流体进行组合得到岩石背景介质;结合实际裂缝产状和发育规律信息,通过Chapman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引入水平层理缝;采用传播矩阵方法正演得到地震响应。基于此,结合实际工区资料,形成了一套基于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的水平层理缝建模方法及技术流程,并在江汉油田页岩油储层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正演结果表明:页岩储层的水平层理缝较发育,地震响应具有明显的频变特征,而且水平层理缝的裂缝长度与裂缝密度是影响其地震各向异性最重要的参数,以上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平层理缝地震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pman模型 频变特征 地震各向异性 水平层理缝 岩石物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裂缝高度关键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庆辉 陈晓冬 +5 位作者 郭宁 高发润 谭武林 马富强 赵海珠 谭振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2,I0018,共5页
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工艺是实现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储层中层理面是影响水力裂缝纵向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水力裂缝穿层问题,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基于损伤力学方法的黏性单元模拟裂缝沿高度方向... 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工艺是实现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储层中层理面是影响水力裂缝纵向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水力裂缝穿层问题,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基于损伤力学方法的黏性单元模拟裂缝沿高度方向的起裂和扩展过程,采用平面应变三维模型模拟油藏的流固耦合力学行为,研究隔层与产层的地应力及物性参数对裂缝高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压裂过程中裂缝长度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隔层与产层的应力差和弹性模量差是控制裂缝高度的关键,高低应力、低弹性模量的上覆泥岩层会使得裂缝高度减小,有效的限制裂缝穿层。本研究对于认识水力压裂的机理具有理论意义,对水力压裂作业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高度 裂缝穿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1 位作者 贾学成 崔荣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微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流变模式为幂律模式τ=Kγn;研究并讨论了气体含量、压力和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体积分数大于24%时,微泡沫钻井液的高剪切应力随泡沫...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微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流变模式为幂律模式τ=Kγn;研究并讨论了气体含量、压力和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体积分数大于24%时,微泡沫钻井液的高剪切应力随泡沫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而低剪切应力无明显变化。压力对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小于温度的影响。微泡沫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100~150℃),随温度的升高未出现明显增稠或减稠现象。对各温度下的流变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不同温度下微泡沫钻井液的本构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并由此得到微泡沫钻井液的流性指数n和稠度系数K与温度T的相关表达式:n=5.2584×10-9T4-2.0122×10-6T3+2.8151×10-4T2-1.6739×10-2T+0.8298,(R2=0.9982);K=-1.0769×10-8T4+4.7940×10-6T3-8.2658×10-4T2+5.8472×10-2T-0.1180,(R2=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流变模型 流变性 气体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处理剂对长宁地区页岩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晏军 张潇 +4 位作者 梁冲 郝安乐 吴波 陈庆 刘晓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6,I0001,共5页
解决井壁失稳问题的核心是降低水基钻井液密度,进而改变坍塌应力大小。通过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研究经不同处理剂及体系浸泡24h后所表现出的应力应变规律及浸泡前后岩石力学性能、岩石变形和破坏规律,从而对钻井液处理剂及体系... 解决井壁失稳问题的核心是降低水基钻井液密度,进而改变坍塌应力大小。通过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研究经不同处理剂及体系浸泡24h后所表现出的应力应变规律及浸泡前后岩石力学性能、岩石变形和破坏规律,从而对钻井液处理剂及体系进行筛选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增强钻井液体系的封堵和抑制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地层页岩的坍塌应力。在钻井液中加入无机盐KCl和有机盐甲酸钾可以增强页岩的强度;通过封堵剂中软化粒子以及聚合醇的浊点效应使岩石的残余强度增大,抗压强度增大。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得到钻井液处理剂影响页岩强度的因素和规律,从而为防塌钻井液体系封堵剂和抑制剂等钻井液处理剂的优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同时为降低页岩地层坍塌压力,保持井壁稳定、提高机械钻速和为井下安全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塌应力 抗压强度 钻井液处理剂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北气田高温深井新型解堵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晓雯 郝少军 +3 位作者 李珏琦 周喜元 安小絮 何宏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2020年以来,青海油田尖北气田部分气井连续出现压力测试遇阻问题,且采取连续油管清水通洗井且反复冲洗均无法解堵,严重影响了该区块气井的生产及各项测试作业的开展。针对气井堵塞的现状,室内开展了井筒堵塞组份分析,认为是由于联苯在... 2020年以来,青海油田尖北气田部分气井连续出现压力测试遇阻问题,且采取连续油管清水通洗井且反复冲洗均无法解堵,严重影响了该区块气井的生产及各项测试作业的开展。针对气井堵塞的现状,室内开展了井筒堵塞组份分析,认为是由于联苯在井筒析出沉积,包裹地层出砂导致井筒堵塞。由于该区块为裂缝性基岩储层,井温高达170℃,对解堵剂的研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大量室内研究,研制出一套化学复合解堵剂配方,结合连续油管带压施工解堵工艺,成功解除2口井井筒堵塞,解决了现场生产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 裂缝性基岩 化学复合解堵剂 气井井筒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吸附孔特征及分形表征 被引量:32
12
作者 周三栋 刘大锰 +3 位作者 蔡益栋 姚艳斌 焦永艳 任世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3-383,共11页
采集8个具代表性的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的低阶煤岩进行了低温液氮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低阶煤的吸附孔特征,确定了适合低阶煤吸附孔隙分形模型及分形维数与孔结构、吸附性能的关联性。由此将低阶煤的吸/脱附曲线划为四类并对应4... 采集8个具代表性的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的低阶煤岩进行了低温液氮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低阶煤的吸附孔特征,确定了适合低阶煤吸附孔隙分形模型及分形维数与孔结构、吸附性能的关联性。由此将低阶煤的吸/脱附曲线划为四类并对应4种孔隙,光亮型煤中主要为一端封闭的锥形孔,半亮型煤中主要为墨水瓶状孔,半暗型煤包含了开放型的圆筒状孔和一端封闭的尖劈形孔,暗淡型煤则以开放型的圆筒状孔为主。结果表明,FHH模型相对BET模型分形较符合低阶煤孔隙特征;FHH中不同宏观煤岩类型在相对压力0~0.5和0.5~1.0吸附特征各异得到分维数D_(21)和D_(22),其中D_(21)表征煤吸附孔表面粗糙度而D_(22)表征吸附孔结构不规则性;D_(21)越高,孔比表面积越大,D_(22)越高,平均孔径越小,微孔含量越高,孔隙非均质性愈强;D_(21)较D_(22)对低阶煤的吸附性能控制作用大,表现为高D_(21)低D_(22)时,吸附能力最大,累计比表面积分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大。因此,低阶煤的吸附过程随压力增大为单分子层过渡到多分子层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FHH模型 低温液氮吸附 分形维数 孔结构 低阶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异常压力特征及其对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孙靖 尤新才 +3 位作者 薛晶晶 曹元婷 常秋生 陈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0-365,共16页
准噶尔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近年来连续获得发现和突破,储层为非常规致密储层且发育异常高压。为明确异常高压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利用已钻重点井完井系统试油测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盆地深层-超深层压力分布特征和类型,结... 准噶尔盆地深层-超深层领域近年来连续获得发现和突破,储层为非常规致密储层且发育异常高压。为明确异常高压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利用已钻重点井完井系统试油测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盆地深层-超深层压力分布特征和类型,结合成岩作用类型,明确其对致密储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层-超深层广泛发育异常高压,剩余压力大,压力系数高,垂向和平面分布范围广;②可划分为一般、中等、强和超强等4个异常高压区,西部和东部区块主要位于一般和中等异常高压区,中部区块主要位于一般和强异常高压区,南部区块从一般到超强异常高压区均有分布;③压力系数垂向演化可分为渐变、突变和多变等3种类型,具有不同成因。异常高压对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影响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增强孔隙流体承压能力,减弱岩石骨架颗粒压力,抑制压实作用,使储层保留大量原生粒间孔隙;②通过抑制胶结物的生成和析出,减弱胶结作用,使胶结物体积分数随埋深增加持续下降;③通过抑制有机质演化,延长生、排烃期,延长和扩大有机酸作用的时间和范围,增强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④通过促进孔隙流体压力积聚,当孔隙流体压力超过上覆地层压力的60%时,促进非构造裂缝形成。异常高压对盆地深层-超深层致密储层质量的改善和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其成为有效储层的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变化 异常高压 致密储层 深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谢贵琪 林海 +12 位作者 刘世铎 刘永 万有余 张成娟 李亚锋 崔荣龙 雷丰宇 隋国杰 邓立本 张涛 刘欢 刘云翼 蒲永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下干柴沟组页岩层系灰云岩、泥页岩发育良好,灰云坪有利储层与优质烃源岩叠置互层分布,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具有高应力、高应力差、高频沉积旋回、纵向层理发育、强非均质性等储层改造难点,亟须建立适用性强...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下干柴沟组页岩层系灰云岩、泥页岩发育良好,灰云坪有利储层与优质烃源岩叠置互层分布,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具有高应力、高应力差、高频沉积旋回、纵向层理发育、强非均质性等储层改造难点,亟须建立适用性强的高效压裂技术体系,支撑效益勘探与高效开发。通过开展地质力学实验,明确了页岩破裂与裂缝延伸规律,制定了“控近扩远”的改造思路;发展了一维地质力学与可压裂性新算法,建立三维精细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模型模拟优化与数据驱动优化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直井缝网压裂参数模板;对标国内陆相页岩油体积压裂主流做法与关键参数,在段簇设置、压裂参数优化等方面践行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了以“加密切割、极限限流射孔、大排量、大规模、滑溜水高强度连续加砂、逆复合控近扩远、高石英砂占比”为核心的体积压裂技术的升级换代。实施直井压裂37井次,日产油2.1~44.9m^(3),获工业油流占比达97.2%;水平井压裂6井次,最高日产油113.5m^(3),在下干柴沟组上段落实页岩油地质储量5×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 下干柴沟组 页岩油 地质工程一体化 压裂技术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CP1井压裂后甜点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得龙 申颍浩 +12 位作者 林海 熊廷松 赵健 王小琼 伍坤宇 赵文凯 邢浩婷 张静 冯昕媛 肖倩 赵恩东 张少斌 张木杨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2021年柴达木盆地英雄岭CP1井页岩油取得高产突破,但仍需明确初步识别出的两类甜点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哪类为优势甜点岩相。从有机质丰度、物性、含油性、压裂后裂缝复杂程度、示踪剂、生产动态等地质、工程多角度对英雄... 2021年柴达木盆地英雄岭CP1井页岩油取得高产突破,但仍需明确初步识别出的两类甜点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哪类为优势甜点岩相。从有机质丰度、物性、含油性、压裂后裂缝复杂程度、示踪剂、生产动态等地质、工程多角度对英雄岭页岩油地质、工程甜点岩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页岩油地质甜点应选取碳酸盐含量、含油饱和度、TOC等指标表征;工程甜点选择可压裂性指数为关键参数。(2)相较层状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灰云质页岩在含油饱和度、水平渗透率、压裂后裂缝复杂程度、渗吸能力、油相流动能力、见油速度等方面均更具优势。(3)纹层状灰云质页岩是英雄岭页岩油地质、工程双甜点。(4)在下干柴沟组上段Ⅳ油组11层(E32-Ⅳ-11)勘探开发实践过程中,建议选择3小层(E32-Ⅳ-11-3)为目标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 页岩油 纹层状灰云质页岩 层状灰云质页岩 地质甜点 工程甜点 示踪剂分析 甜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鸟类新纪录——靴隼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小炯 鲍敏 +2 位作者 张营 段培 陈振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4-544,共1页
201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渥洼池湿地(39°52′31″N,94°7′17″E,1335m)见到猛禽1只,并拍摄到清晰捕食照片。该鸟无冠羽。上体深褐色,肩羽明显呈白色“车灯”状;初级飞羽黑色,展翅可见有4—5条... 201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渥洼池湿地(39°52′31″N,94°7′17″E,1335m)见到猛禽1只,并拍摄到清晰捕食照片。该鸟无冠羽。上体深褐色,肩羽明显呈白色“车灯”状;初级飞羽黑色,展翅可见有4—5条不明硅的深色横斑。下体棕黄色,具暗褐色纵纹,腿上覆羽淡黄色有棕色杂斑。尾羽近黑色,先端色较浅。嘴近黑色,蜡膜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鸟类 敦煌市 黑色 黄色 褐色 猛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机二层台推扶式排管机变幅机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联中 颜子敏 +3 位作者 杨雷 于芳 魏荣 赵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二层台排管机作为实现二层台机械化、无人化、自动化的关键设备,其不同的工作形式、机构布置方案对井架、二层台和起下钻作业流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其变幅机构的设计方案与整个机构的驱动力和结构响应密切相关。以某型海洋修井机推扶... 二层台排管机作为实现二层台机械化、无人化、自动化的关键设备,其不同的工作形式、机构布置方案对井架、二层台和起下钻作业流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其变幅机构的设计方案与整个机构的驱动力和结构响应密切相关。以某型海洋修井机推扶式排管机为参考,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准静态过程中油缸前置和油缸后置两种变幅机构布置形式下各部件的受力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铰点优化设计对载荷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油缸前置方案拥有更优的结构载荷响应曲线,适用于大工作载荷的二层台推扶式排管机设计,但变幅机构需占用更大空间。铰点优化设计能有效降低变幅机构的驱动力,但结构载荷响应主要决定于机构布置形式,需按照载荷大小选取合适机构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管机 变幅机构 动力学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油藏倾斜裂缝水平井非稳态压力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宗孝 吴晓东 +3 位作者 何晓君 李金海 左翼 娄尔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8,共5页
由于地质沉积过程中岩石颗粒大小取向不同,导致大部分油藏都是各向异性油藏;各向异性油藏又会导致水力裂缝与水平井筒之间存在一定的倾角。但目前压裂水平井非稳态压力模型大都在各向同性油藏裂缝垂直井筒前提下建立的。为解决现场实际... 由于地质沉积过程中岩石颗粒大小取向不同,导致大部分油藏都是各向异性油藏;各向异性油藏又会导致水力裂缝与水平井筒之间存在一定的倾角。但目前压裂水平井非稳态压力模型大都在各向同性油藏裂缝垂直井筒前提下建立的。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各向异性油藏等效转换为各向同性油藏,之后基于Ozkan源函数应用坐标平移及坐标旋转原理,建立考虑裂缝与水平井筒之间存在任意倾角的分段压裂水平井非稳态压力模型。经计算,当裂缝与平面最大渗透率夹角为90°时,渗流阻力最小;夹角在50~90°变化时,倾角的改变对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影响较小。随着裂缝间距的降低,第一径向流逐渐消失,试井曲线会出现"驼峰"状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油藏 倾斜裂缝 坐标变换 压裂水平井 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东斜坡齐古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景维 唐群英 +2 位作者 吴军 路子阳 文华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7,共11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区齐古组一段开发过程中由微观非均质性引起的油气采收率低下、剩余油难以开采等问题,探究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内(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变化。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的原理,在高分辨层序地...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区齐古组一段开发过程中由微观非均质性引起的油气采收率低下、剩余油难以开采等问题,探究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内(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变化。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的原理,在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主要应用区内钻井压汞数据对储集层颗粒、填隙物以及孔喉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认为,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具有差异性,短期基准面旋回中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底强顶弱的特征,中期基准面旋回中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顶底强、中部弱的特征。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与物源供给之间关系的改变是造成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原始颗粒非均质性决定储集层孔喉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微观非均质性 分流河道 齐古组 阜东斜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保润滑剂的制备及其在页岩气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耿月 刘洪山 +2 位作者 何振涛 李晓宏 高红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95,共4页
为了解决页岩气水平井在长水平段钻井施工时产生的高摩阻、高扭矩问题,使用长链脂肪酸和有机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脂肪酸酯类聚合物,并添加有机硼极压抗磨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环保润滑剂HBR-12。室内评价了其润滑性能... 为了解决页岩气水平井在长水平段钻井施工时产生的高摩阻、高扭矩问题,使用长链脂肪酸和有机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脂肪酸酯类聚合物,并添加有机硼极压抗磨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环保润滑剂HBR-12。室内评价了其润滑性能、与钻井液的配伍性以及环保性能,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基浆中加入1.0%HBR-12后能使润滑系数降低率达到85%以上,泥饼黏附系数降低率达到70%以上,极压膜强度可以达到200MPa以上,润滑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常用润滑剂;HBR-12与现场水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不影响钻井液流变性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体系的润滑系数和滤饼黏附系数;另外,HBR-12的荧光级别较低和生物毒性较低,生物降解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X-1井水平段使用加入HBR-12的钻井液钻进时没有出现钻井托压、卡钻以及起下钻遇阻等井下复杂情况,钻井液润滑性能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剂 环保性能 水基钻井液 摩阻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