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随机模拟中的多尺度变差函数估算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文浩 王志章 +3 位作者 刘月田 侯加根 何建红 张雨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3,174,I0006,I0007,共13页
鉴于常规储层建模中平面变差函数获取途径单一,难以求取切合实际的变差函数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求取策略。在多尺度变差函数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扶余油田平台12井区内测井资料(包括直井和水平井)、地震资料获取了6号小层的... 鉴于常规储层建模中平面变差函数获取途径单一,难以求取切合实际的变差函数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求取策略。在多尺度变差函数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扶余油田平台12井区内测井资料(包括直井和水平井)、地震资料获取了6号小层的平面变差函数,通过分析、对比以上三种资料的平面变差函数,模拟不同尺度储层的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的储层具有不同尺度的变差函数结构,而某种特定的资料只会获得某一尺度储层的变差函数,由多种资料得到的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储层描述。②研究区200m井距的常规直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144.54m和100.03m,在大、小尺度上都不能很好地表征空间变异性;地震波阻抗数据体的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533.82m和409.10m,反映了大尺度(小层复合砂体)的变异特征;不同方向水平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39.71m和11.22m,反映了小尺度(小层内单砂体)的变异特征。该方法为建立分层次储层地质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平面变差函数,对具有类似资料特点地区的储层建模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变差函数 储层随机模拟 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振荡器与井眼清洁工具集成缓解托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建龙 陶成学 +1 位作者 王志玲 胡安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3,I0002,共4页
井斜角大、裸眼段长,容易形成岩屑床,使得钻柱与井壁间的摩阻增加,导致定向时托压现象。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定向托压问题,文章提出了水力振荡器与井眼清洁工具集成应用缓解托压的技术,并优化了关键参数。G1603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 井斜角大、裸眼段长,容易形成岩屑床,使得钻柱与井壁间的摩阻增加,导致定向时托压现象。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定向托压问题,文章提出了水力振荡器与井眼清洁工具集成应用缓解托压的技术,并优化了关键参数。G1603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能有效解决大斜度井定向托压问题,大幅提高了定向效率。文章的研究为大斜度井缓解定向托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 托压 润滑剂 井眼清洁工具 水力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粒子型低浓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霜霜 东野升富 +3 位作者 徐灿 周平 赵梦龙 李建元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由于具有无残渣、低摩擦、破胶完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价格高、耗用量大,进一步限制了VES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了SiO_(2)纳米粒子低浓度VES压裂液(NAVES)。由1%EDAA和0.01%SiO_(2)组成...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由于具有无残渣、低摩擦、破胶完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价格高、耗用量大,进一步限制了VES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了SiO_(2)纳米粒子低浓度VES压裂液(NAVES)。由1%EDAA和0.01%SiO_(2)组成的NAVES体系在70℃下剪切2 h黏度在33 mPa·s以上;而1%EDAA在相同条件下黏度为24 mPa·s,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附着在带负电的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上,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网络结构,所以NAVES体系比EDAA体系具有更高的黏度。黏弹性测试也证实了SiO_(2)与胶束的伪交联可以提高EDAA的抗剪切性能和弛豫时间。NAVES体系在100 min内可以完全破碎,其黏度降低到5 mPa·s以下。25℃时,EDAA/SiO_(2)体系中石英砂的沉降速率为0.0021 cm/s,低于传统的VES压裂液,因此,NAVES可以作为低浓度的水力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SiO_(2)纳米颗粒 压裂液 黏弹性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特征实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昀龙 牛瑞 +3 位作者 游仁宗 尹晓珺 丛蕾旭 李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4-798,共5页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存在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影响最终采收率。文中基于三层非均质并联岩心聚合物驱实验,总结了双层并联模型剖面返转特征,研究了非均质程度对剖面返转的影响,对比了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剖面返转及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异... 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存在吸液剖面返转现象,影响最终采收率。文中基于三层非均质并联岩心聚合物驱实验,总结了双层并联模型剖面返转特征,研究了非均质程度对剖面返转的影响,对比了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剖面返转及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异性,并给出了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开发建议。实验表明:多层非均质储层中的剖面返转呈现逐级启动的规律,低渗层可延缓中渗层返转时机,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1.78百分点;储层非均质性越强,中渗层返转时机越早,返转幅度越低,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界限值(1.34~1.75),低渗层延缓返转作用失效;相比层间非均质储层,层内非均质储层返转时机更早,聚合物驱效果更差。研究成果为多层非均质储层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的预测及开发对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非均质储层 剖面返转 逐级启动 返转时机 层内非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型硫酸盐垢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祝新杰 胡彬彬 +3 位作者 郭军辉 乔星宇 彭超 赵爱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1,共4页
针对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易产生硫酸盐垢堵塞地层的问题,室内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和长链疏水单体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型硫酸盐垢防垢剂TMS-11,并对其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防垢剂加量为50 mg/L时,... 针对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易产生硫酸盐垢堵塞地层的问题,室内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和长链疏水单体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型硫酸盐垢防垢剂TMS-11,并对其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防垢剂加量为50 mg/L时,对硫酸钡的防垢率可以达到90.3%,对硫酸锶的防垢率可以达到95.2%;溶液pH值的越大,防垢剂的防垢效果越好;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防垢率有所下降,但降低幅度较小,当实验时间为36 h时,对硫酸钡和硫酸锶的防垢率分别为88.7%和93.1%,能够达到长期有效的防垢效果;当实验温度为90℃时,对硫酸钡和硫酸锶的防垢率分别为86.9%和90.4%,当溶液矿化度为150000 mg/L时,对硫酸钡和硫酸锶的防垢率分别为80.9%和90.6%,说明防垢剂TMS-11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能够满足高温高矿化度环境对防垢剂性能的要求。H油田注水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有机磷酸盐防垢措施的注水井相比,加入防垢剂TMS-11后能使注水井压力明显下降,注水量显著增大,达到了良好的防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钡 硫酸锶 防垢剂 耐温抗盐 防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16Mn钢锌-锰系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宝程 吴涛 王艺 《无机盐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5,82,共5页
为提高16Mn钢的耐蚀性,使用添加了硝酸镧的磷化液在16Mn钢表面制备锌-锰系磷化膜,并研究硝酸镧质量浓度对磷化膜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对磷化膜的物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但会改变磷化膜表面的平整度和致密... 为提高16Mn钢的耐蚀性,使用添加了硝酸镧的磷化液在16Mn钢表面制备锌-锰系磷化膜,并研究硝酸镧质量浓度对磷化膜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对磷化膜的物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但会改变磷化膜表面的平整度和致密性,从而影响其耐蚀性。适当增加硝酸镧质量浓度,使磷化膜表面趋于平整致密,耐蚀性逐步提高。但是,硝酸镧质量浓度过高时磷化膜表面粗糙、致密性降低,导致耐蚀性下降。硝酸镧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制备的磷化膜电荷转移电阻、频率为0.01 Hz的阻抗值以及液滴变色时间均最大,分别达到5.028×10^(2)Ω·cm^(2)、3.12×10^(3)Ω·cm^(2)、186 s,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优于其他磷化膜。原因归结为,适量的硝酸镧可以加快成膜速度,有利于形成紧致密实的磷化膜,具有较强的阻挡腐蚀介质侵蚀能力,从而有效提高16Mn钢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系磷化膜 耐蚀性 硝酸镧 电化学阻抗谱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Mn钢锌-锰系磷化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宝程 吴涛 王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3,共5页
单独添加钼酸钠、硝酸镧及两者复配调整锌-锰系磷化液成分,在16Mn钢表面制备4种不同磷化膜。用扫描电镜对磷化膜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与分析,用测厚仪测量不同磷化膜厚度,将电化学与浸泡试验相结合对不同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测试。结... 单独添加钼酸钠、硝酸镧及两者复配调整锌-锰系磷化液成分,在16Mn钢表面制备4种不同磷化膜。用扫描电镜对磷化膜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与分析,用测厚仪测量不同磷化膜厚度,将电化学与浸泡试验相结合对不同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独添加钼酸钠、硝酸镧及两者复配对磷化膜的化学成分无显著影响,但不同磷化膜表面形貌、厚度和耐蚀性差异明显。单独添加钼酸钠、硝酸镧可改善磷化膜致密性,使其厚度减少、耐蚀性提高。钼酸钠与硝酸镧复配制备的磷化膜表面更平整致密,厚度约为8.7μm,腐蚀电位正移到-501.2 mV,腐蚀电流密度降至8.46×10^(-6)A/cm^(2),极化电阻增至2.71×10^(3)Ω·cm^(2),在NaCl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腐蚀较轻,耐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系磷化膜 16MN钢 耐蚀性 钼酸钠 硝酸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浅表层反射信息估算静校正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漾 钟静 +2 位作者 陈惠秀 何建红 邹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6-150,共5页
由于低降速带底界面起伏较大,不能满足基于初至时间反演静校正方法条件,致使叠加成像效果不理想。通过对浅表层反射信息进行研究,并形成计算基准面静校正的思路和方法,获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因浅反射在低降速带传播路径近似垂直,旅... 由于低降速带底界面起伏较大,不能满足基于初至时间反演静校正方法条件,致使叠加成像效果不理想。通过对浅表层反射信息进行研究,并形成计算基准面静校正的思路和方法,获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因浅反射在低降速带传播路径近似垂直,旅行时大小直接反映了低降速带厚度或底界面起伏的变化,反演的底界面与表层调查点解释结果完全一致,并且叠加剖面上底界面形态影响也得到消除。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近地表结构地震数据处理的基准面静校正提供了解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模型 近地表结构 反射旅行时 基准面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蒙脱石表面水化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春雨 张长津 +4 位作者 沈沛然 孟述 李海燕 高红枫 张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5,共7页
页岩地层黏土矿物表面水化的抑制仍然存在技术瓶颈,亟需建立抑制黏土矿物表面水化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文章主要以泥页岩中常见的钠蒙脱石黏土矿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法研究其表面水化程度,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和核... 页岩地层黏土矿物表面水化的抑制仍然存在技术瓶颈,亟需建立抑制黏土矿物表面水化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文章主要以泥页岩中常见的钠蒙脱石黏土矿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法研究其表面水化程度,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和核磁共振分析法研究了钠蒙脱石的结合水类型及含量,建立了钠蒙脱石结合水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钠蒙脱石的基底间距呈阶梯状逐步增加,当相对湿度为1.00时,钠蒙脱石可达到四层水化;热重分析可定量区分钠蒙脱石的阳离子层间水、层间表面水和自由水。核磁共振分析能定量区分黏土矿物的结合水和自由水。此举可为建立抑制黏土矿物表面水化定量评价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表面水化 水化程度 评价方法 晶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