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井—采油一体化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和明 杨德锴 +2 位作者 李渭亮 张亚洲 徐慧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塔河油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稀油储层,多采用射孔/酸压+自喷+机抽的完井—采油作业方式进行完井,需下入两趟管柱分别完成射孔/酸压和机抽开采,且自喷转机抽和机抽检泵期间均需要完井液压井,增加作业成本和储层伤害风险。文章设计了完井—... 塔河油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稀油储层,多采用射孔/酸压+自喷+机抽的完井—采油作业方式进行完井,需下入两趟管柱分别完成射孔/酸压和机抽开采,且自喷转机抽和机抽检泵期间均需要完井液压井,增加作业成本和储层伤害风险。文章设计了完井—采油一体化工艺,下入一趟管柱即可完成射孔/酸压+自喷+机抽作业,作业全程无需压井,减少产层伤害,降低作业成本。研制了实现完井—采油一体化工艺的自动压井阀和完井-采油气液分离器两个核心工具,并分析了实现大通径、耐高压等要求的多项关键技术,通过现场应用验证完井—采油一体化工艺及工具的可靠性能及明显的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采油一体化工艺 双曲面阀板 大通径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页岩天文旋回识别与高沉积速率下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盛军 薛世团 +5 位作者 吕思锦 张彩燕 杨晓菁 李雅楠 郭笑 王转转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3,共16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旋回地层学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明确英雄岭页岩的天文旋回沉积响应特征,通过对英雄岭页岩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开展了4口井的频谱分析,综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旋回地层学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明确英雄岭页岩的天文旋回沉积响应特征,通过对英雄岭页岩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开展了4口井的频谱分析,综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成果,在该套地层中识别出多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依据404.858 ka的长偏心率周期建立了英雄岭页岩“浮动”天文标尺,明确了英雄岭页岩的沉积速率与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英雄岭页岩沉积时间约为4.86 Ma、平均沉积速率达到340.44 m/Ma,高沉积速率是英雄岭页岩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长偏心率周期分析的总有机碳含量沉积响应特征表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的有机碳富集程度受沉积速率控制明显,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大,总有机碳含量呈升高趋势,当沉积速率超过450 m/Ma时,受到碎屑稀释效应影响,总有机碳含量出现显著下降。基于单一长偏心率周期的岁差旋回周期对沉积构造响应模式分析表明,当岁差参数处于最小值时,主要发育贫有机质层状灰云岩;当岁差参数处于最大值时,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灰云岩。英雄岭页岩表现出的这种明显轨道强迫响应,将有助于页岩油有利层段预测,可为今后英雄岭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页岩 天文旋回 高沉积速率 充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中的应用及机理分析
3
作者 于泓滢 杜西龙 +4 位作者 李钰 秦森强 王记锋 李毅峰 马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5,共5页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并对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水界面...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并对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从72.5 mN·m^(-1)降至10.4 mN·m^(-1),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30 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表面活性剂浓度与岩石表面吸附量及油藏采收率呈正相关,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30 mg·L^(-1)时,岩石表面吸附量从0μg·cm^(-2)增至50.3μg·cm^(-2),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藏采收率从25%升至62%。为低渗油田的化学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剂 化学性能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南油田采出水硫酸盐还原菌生物抑制工艺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梦龙 隋光宗 +3 位作者 许鑫科 孙未国 孙晓雨 康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乌南油田采出水质较差,特别是硫酸盐还原菌十分活跃,其含量远超水质标准的要求。硫酸盐还原菌会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导致硫化氢含量增高和腐蚀速率大大增加。但乌南油田采出水中硝酸盐还原菌同样十分活跃,表明乌南水处... 乌南油田采出水质较差,特别是硫酸盐还原菌十分活跃,其含量远超水质标准的要求。硫酸盐还原菌会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导致硫化氢含量增高和腐蚀速率大大增加。但乌南油田采出水中硝酸盐还原菌同样十分活跃,表明乌南水处理系统有使用硝酸盐还原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潜力。只要添加适当的激活剂,就可以激发硝酸盐还原菌的潜力,以期有效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和去除硫化氢的目的,通过大量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实验表明采用生物营养液+絮凝剂+助凝剂的药剂加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功激活了硝酸盐还原菌,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活性,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大幅度降低。标志着乌南联合站水处理工艺进入了新的阶段,乌南、英东水质持续达标,为精细注水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油田 硫酸盐还原菌 硝酸盐还原菌 采出水 生物抑制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粒子型低浓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霜霜 东野升富 +3 位作者 徐灿 周平 赵梦龙 李建元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由于具有无残渣、低摩擦、破胶完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价格高、耗用量大,进一步限制了VES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了SiO_(2)纳米粒子低浓度VES压裂液(NAVES)。由1%EDAA和0.01%SiO_(2)组成...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由于具有无残渣、低摩擦、破胶完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价格高、耗用量大,进一步限制了VES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了SiO_(2)纳米粒子低浓度VES压裂液(NAVES)。由1%EDAA和0.01%SiO_(2)组成的NAVES体系在70℃下剪切2 h黏度在33 mPa·s以上;而1%EDAA在相同条件下黏度为24 mPa·s,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附着在带负电的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上,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网络结构,所以NAVES体系比EDAA体系具有更高的黏度。黏弹性测试也证实了SiO_(2)与胶束的伪交联可以提高EDAA的抗剪切性能和弛豫时间。NAVES体系在100 min内可以完全破碎,其黏度降低到5 mPa·s以下。25℃时,EDAA/SiO_(2)体系中石英砂的沉降速率为0.0021 cm/s,低于传统的VES压裂液,因此,NAVES可以作为低浓度的水力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SiO_(2)纳米颗粒 压裂液 黏弹性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平井钻井水力参数优选 被引量:12
6
作者 邢星 吴玉杰 +2 位作者 张闯 荣光来 李阳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基于传热学理论和井筒流动特性,通过建立超深水平井的井筒物理模型和温度场模型,考虑螺杆钻具的工作特性,以钻头和螺杆钻具组合的最大水力能量作为优选目标,建立了水力参数优选模型,分析了温度、压力对最小携岩排量的影响,并计算了最优... 基于传热学理论和井筒流动特性,通过建立超深水平井的井筒物理模型和温度场模型,考虑螺杆钻具的工作特性,以钻头和螺杆钻具组合的最大水力能量作为优选目标,建立了水力参数优选模型,分析了温度、压力对最小携岩排量的影响,并计算了最优排量和其他水力参数。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温度、压力影响时相比,考虑温度、压力影响时的最小携岩排量增加了1倍;最小携岩排量随着钻井液密度和塑性黏度的降低而增大,塑性黏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时刻的最小携岩排量存在一临界点,在临界点上、下井段确定最小携岩排量时,应采用不同时刻对应的最小携岩排量。因此,在超深水平井复合钻井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压力对水力参数优选的影响,以保证井眼清洁,提高钻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平井 高温高压 水力参数优选 钻井液排量 复合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斜坡区下干柴沟组下段高精度层序地层及砂体构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宋光永 宫清顺 +5 位作者 庞皓 夏志远 李森明 伍劲 田明智 黄学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精细刻画砂岩储层内部结构,可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斜坡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指明方向。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砂体构型分析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井震联合标定,综合分析了柴西斜... 精细刻画砂岩储层内部结构,可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斜坡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指明方向。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砂体构型分析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井震联合标定,综合分析了柴西斜坡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层序地层发育规律与层序格架内砂体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柴西斜坡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整体为一个区域性湖侵序列,内部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EMSQ1~4)。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由早至晚,A/S(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持续增大,四级层序结构由向上变深的半旋回型逐渐转变为向上变浅为主、向上变深为次的非对称型。沉积相则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演变为前缘、滨浅湖亚相。研究区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滩坝3类储层砂体,砂体叠加样式和分布规律与四级层序结构相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EMSQ1中,砂体相互切割和叠置程度高,连通性好;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EMSQ2~3中,多呈叠加-孤立型,连通性差;滨浅湖滩坝砂体主要发育EMSQ4中,砂体呈孤立状,层内连通性佳,层间连通性差。指出现阶段岩性油气藏勘探应重点围绕EMSQ4层序内发育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层序地层 砂体构型 油气勘查工程 柴达木盆地西部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学锋 魏慧蕊 +3 位作者 李文杰 张蕾 朱英斌 邓德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致密砂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产生严重的水锁损害,造成气井产能下降。文中以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饱和、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因素对水锁损害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初始含水... 致密砂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产生严重的水锁损害,造成气井产能下降。文中以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饱和、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因素对水锁损害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初始含水饱和度越低,水锁损害率越高,当初始含水饱和度为15%和35%时,驱替120 min后水锁损害率分别为74.5%和59.1%;含裂缝岩心水锁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基质岩心,岩心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实验流体矿化度和黏度越高,水锁损害率也越高,而实验流体表面张力越小,水锁损害率越低。塔里木盆地M区块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作业流体和施工压差,尽可能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水锁损害程度。另外,可以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水力压裂、注入解水锁剂及干氮气等措施解除水锁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含水饱和度 水锁损害 影响因素 方法措施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稳定剂氧化石墨烯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浩童 刘玉栋 +3 位作者 段晓苗 王楠 李玲 潘晨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5-768,791,共5页
以石墨粉和硝酸钠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利用黏土线性膨胀实验、岩心自然渗吸实验、页岩抗压强度实验以及对纳微米孔隙的滤失控制实验,评价了GO对黏土膨胀的抑制效果和纳微米孔隙的封堵性能,以及对页岩强度的影... 以石墨粉和硝酸钠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利用黏土线性膨胀实验、岩心自然渗吸实验、页岩抗压强度实验以及对纳微米孔隙的滤失控制实验,评价了GO对黏土膨胀的抑制效果和纳微米孔隙的封堵性能,以及对页岩强度的影响。与其他抑制和封堵剂相比,0.6%GO分散液的抑制黏土膨胀性能优于2.0%聚醚胺,0.1%GO降低液体向纳微米孔隙的侵入效果强于1.0%纳米SiO_(2),0.6%GO维持页岩抗压强度性能优于4.0%膨润土和3.0%SiO_(2),0.6%GO分散液中浸泡后的岩心抗压强度与原始干岩心相比仅有微弱下降。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发现,柔性的GO片层可以形成大面积的膜状物,这是氧化石墨烯能够高效封堵纳微米孔隙、保护页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纳微米孔缝 GO 封堵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