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
被引量:
12
1
作者
常海燕
严耀祖
+3 位作者
陈更新
郭宁
项燚伟
杨会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为了解决近岸水下扇储层相变快和非均质性强而导致的开发难题,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通过取心井岩性精细描述和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级次划分及多井联合对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密井网动态资...
为了解决近岸水下扇储层相变快和非均质性强而导致的开发难题,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通过取心井岩性精细描述和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级次划分及多井联合对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密井网动态资料辅助验证,明确了储层构型单元砂体剖面展布特征和规模,建立了各级构型单元的识别特征图版及近岸水下扇内部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E_3~1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并细分出5个5级构型要素和9个4级构型要素;E_3~1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包括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非主流线滞留区的剩余油、不同构型单元间韵律性差别形成的剩余油、坝间低渗缓冲带遮挡形成的剩余油、注采井网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等5种类型。研究结果为七个泉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单砂体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识别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七个泉油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封闭油藏注水开发阶段注采比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
10
2
作者
贾英兰
贾永禄
+2 位作者
周霞
景洋
聂仁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前的阶段注采比计算方法只考虑了地层压力或含水率等单个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开发中,注采比的大小受油藏压力、含水率、累积水油比等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关系式,结合封闭油藏物质平衡方程,...
目前的阶段注采比计算方法只考虑了地层压力或含水率等单个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开发中,注采比的大小受油藏压力、含水率、累积水油比等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关系式,结合封闭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推导了阶段注采比与累积产油量、地层压力和含水率的关系式。再利用累积产油量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两种不同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推导了两种阶段注采比的计算关系式。最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封闭油藏注水开发的阶段注采比计算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油藏
注水
阶段注采比
含水率
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
被引量:
12
1
作者
常海燕
严耀祖
陈更新
郭宁
项燚伟
杨会洁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
天然气
集团
公司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青海油田
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复杂构造区油气成藏
关键勘探技术与新领域目标优选"(编号:2016ZX05003-0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盆地建设高原大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6E-01)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解决近岸水下扇储层相变快和非均质性强而导致的开发难题,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通过取心井岩性精细描述和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级次划分及多井联合对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密井网动态资料辅助验证,明确了储层构型单元砂体剖面展布特征和规模,建立了各级构型单元的识别特征图版及近岸水下扇内部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E_3~1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并细分出5个5级构型要素和9个4级构型要素;E_3~1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包括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非主流线滞留区的剩余油、不同构型单元间韵律性差别形成的剩余油、坝间低渗缓冲带遮挡形成的剩余油、注采井网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等5种类型。研究结果为七个泉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单砂体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识别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七个泉油田
柴达木盆地
Keywords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individual sand body
reservoir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boundaryrecogniti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pattern
Qigequan Oilfield
Qaidam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封闭油藏注水开发阶段注采比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
10
2
作者
贾英兰
贾永禄
周霞
景洋
聂仁仕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
石油
大学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
中国石油
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实验中心
中国石油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
公司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缝洞性碳酸盐岩多段酸压水平井压力动态研究"(51304164)
国家"97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置换页岩气多尺度多场耦合渗流理论"(2014CB239205)
文摘
目前的阶段注采比计算方法只考虑了地层压力或含水率等单个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开发中,注采比的大小受油藏压力、含水率、累积水油比等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关系式,结合封闭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推导了阶段注采比与累积产油量、地层压力和含水率的关系式。再利用累积产油量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两种不同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推导了两种阶段注采比的计算关系式。最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封闭油藏注水开发的阶段注采比计算与预测。
关键词
封闭油藏
注水
阶段注采比
含水率
相对渗透率
Keywords
closed reservoir
water injection
stage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water cut
relative permeability
分类号
TE1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
常海燕
严耀祖
陈更新
郭宁
项燚伟
杨会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封闭油藏注水开发阶段注采比计算新方法
贾英兰
贾永禄
周霞
景洋
聂仁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