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淖尔油田阻垢剂评价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云萍 梁发书 +2 位作者 李洪建 李蕾 李宏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淖尔油田的结垢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针对该油田结垢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防垢实验研究。实验考查了目前常用的阻垢剂A、阻垢剂HYZ、南京-1、南京-2、南京-3和JL661这几种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并将阻垢剂A与阻垢剂HYZ进行复配,按... 淖尔油田的结垢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针对该油田结垢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防垢实验研究。实验考查了目前常用的阻垢剂A、阻垢剂HYZ、南京-1、南京-2、南京-3和JL661这几种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并将阻垢剂A与阻垢剂HYZ进行复配,按1:1复配时其阻垢效果最佳。研究了该复配阻垢剂对淖尔油田部分油水井产出液的阻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复配阻垢剂的加量合适时对钙、镁的阻垢率可达96.00%以上,对钡、锶的阻垢率可达90.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淖尔油田 油管结垢 腐蚀结垢 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辅助重力泄油技术驱替机制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建 杨思玉 +1 位作者 袁永文 李宏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5,共6页
气体辅助重力泄油(GAGD)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详细阐述了GAGD技术的发展、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注气模式[连续油气(CGI)和水气交替(WAG)]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储层顶部直井注气底部水... 气体辅助重力泄油(GAGD)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详细阐述了GAGD技术的发展、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注气模式[连续油气(CGI)和水气交替(WAG)]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储层顶部直井注气底部水平井采油的GAGD技术有3个驱替阶段:气体突破前的自由重力驱阶段;气体突破后的强制重力驱阶段;末期的液膜流动阶段。主要受注气速率、裂缝、润湿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注气速率居首位,高注气速率能够带来很高的采收率和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黏性指进等不利因素,具有高角度有效缝的储层的采收率明显高于没有裂缝的储层,亲油储层是一个有利条件;室内实验研究表明,GAGD技术明显优于CGI和WAG。虽然GAGD技术在实验室内表现近乎完美,但还需开展油藏条件下驱油机理研究,特别针对低渗透储层,另外还要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注气速率和注采配置关系,完善生产制度,最后进入现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GD技术 驱替机制 采收率 控制因素 可视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系统出砂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长银 张启汉 饶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100,共3页
系统出砂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定性出砂预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以及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出砂半径预测。文章首先阐述了定性出砂预测方法;考虑气藏流体压力分布,建立弹性岩石材料的应变平衡方程,求解并结合弹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方程得到... 系统出砂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定性出砂预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以及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出砂半径预测。文章首先阐述了定性出砂预测方法;考虑气藏流体压力分布,建立弹性岩石材料的应变平衡方程,求解并结合弹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方程得到地层岩石的弹性应力解;在孔壁上采用考虑孔隙压力的莫尔—库仑准则,便可预测出砂临界井底流压和生产压差;求解塑性变形区的应力平衡方程,并结合塑性区的应力—应变准则可得到塑性变形区的塑性应力解;根据弹、塑性边界的应力连续条件,建立弹、塑性边界上的径向应力平衡方程,求解可计算弹、塑性区边界半径即出砂半径。对涩北气田涩4-9井进行了系统出砂预测,与实际生产资料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出砂 压差 应力 预测 数学模型 出砂预测 预测模型 系统 应力平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水气井井筒携砂机制及携砂能力评价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董长银 陈新安 +3 位作者 阿雪庆 陈宇 康瑞鑫 冯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6,共7页
对垂直井筒不同水气比和含砂体积分数下的气水砂三相流动机制及气水携砂能力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单相气体携砂和气水携砂临界流速与砂粒径的定量关系和规律。根据试验数据揭示的气液携砂机制,建立不产水和产水气井的临界... 对垂直井筒不同水气比和含砂体积分数下的气水砂三相流动机制及气水携砂能力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单相气体携砂和气水携砂临界流速与砂粒径的定量关系和规律。根据试验数据揭示的气液携砂机制,建立不产水和产水气井的临界携砂流速模型,用于预测给定生产条件下的携砂条件和携砂能力,并提出考虑井筒携砂的新型气井综合协调曲线用于实际气井工况分析和制度调整。结果表明:一旦气井见水,气井携砂能力将比不产水条件下严重降低,气体流速和水气比是控制携砂动态的主要因素;随着水气比从零开始升高,流型依次为无携砂现象的泥状流、具有携砂能力的环雾流、段塞流,以及其他相同水气比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型;气液两相流要达到携砂条件,气体流速必须达到携液流速,并且液相流速要达到基本的单相液体携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出砂 气液固三相流动 携砂能力 携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管外地层塑性挤压充填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贾锁刚 董长银 +4 位作者 武龙 隆佳佳 冯胜利 陈君 阿雪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1,共7页
针对水平井管外地层砾石充填问题,将水平井近井地层分为弹性区、压实区和填充区,根据Mohr-Coulomb准则以及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基本理论,建立疏松砂岩地层高压挤注条件下的水平井管外地层塑性挤压充填模拟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水平井管外地层砾石充填问题,将水平井近井地层分为弹性区、压实区和填充区,根据Mohr-Coulomb准则以及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基本理论,建立疏松砂岩地层高压挤注条件下的水平井管外地层塑性挤压充填模拟数学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沿水平井井身轨迹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地应力的非均质性,管外地层塑性挤压充填剖面也表现出较强的非均匀性;岩石强度相对较低的井段,最终挤压破坏的半径相对较大;井底施工压力较高时,水平段管外塑性挤压破坏程度沿井身轨迹的变化差异比低施工压力时更加明显;随着井底压力增高,泊松比对充填扩张率的影响可以忽略,岩石内摩擦角、内聚力和弹性模量对充填扩张率影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疏松砂岩油藏 管外砾石充填 塑性挤压充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